宋英,男,1920年3月生,山东莒县人。1938年7月参加革命,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起,历任莒县夏庄镇宋家苗蒋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中国共产党莒县七区抗日民众委员会民运委员、主任、农救会会长,中共滨海地委机关政治指导员,《滨海时报》编辑,《大众日报》新闻记者,《滨海农村》副总编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渤海日报》副总编辑,齐东县委书记兼齐东县县大队政委,中共山东分局农村工作部、山东土改委员会宣传处长,山东人民出版社社长。1958年起,历任山东省出版事业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山东化工学院革委会主任、党组书记,山东省文化局局长、党组书记,兼任山东省文联副主席、山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省文化厅正厅级顾问,山东画院院长等职务。1991年1月1日离休。曾获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章。
省政府办公厅党组成员、省史志办主任刘爱军与宋英先生亲切交谈
2015 年6 月4 日,在省政府办公厅党组成员、省史志办主任刘爱军的带领下, 我们来到了抗战老战士、原省文化局局长宋英先生家里,听他讲述他的抗战经历。
中止学业 返乡抗战光荣入伍
我是山东莒县夏庄镇宋家苗蒋村人。1920 年3 月6 日出生,5 岁在本村读私塾、学书法,15 岁莒县第四完小毕业,16 岁考入济南齐光中学。学习期间,在有进步思想的任课教师启发下,阅读了大量的进步刊物,培育了爱国爱民的革命理想。那时学校有个课外阅览室,我是那里的常客,除接受进步思想外,我也琢磨学习一些佳作的构思和遣词造句,这也为我日后做记者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37 年七七事变, 抗日战争爆发,同年12 月27 日,济南沦陷。1938 年春,日寇侵入了莒县县城和夏庄镇,烧杀抢掠,百姓四处逃难、流离失所。我坚决地放弃了学业,回乡抗日。1938 年夏季,共产党与国民党联合抗日,两党派人在宋家苗蒋村成立了莒县七区抗日民众动员委员会(简称“七区动委会”),动委会主任由共产党员卞子策担任,我是这年七月参加动委会工作的,动委会人员共有五人,分工到各乡建立了乡动委会,负责领导各村的抗日工作。同年12 月初,卞子策主任介绍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9 年初,卞子策主任和我在驻村发展了两名党员,我与这两名党员成立了党支部,我被推选为党支部书记。
1940 年春天,莒中县委组织部分配我担任党的七区委员会的民运委员,公开职务是七区动委会主任和七区农救会长,分管全区的群众工作。年底,莒中县委又调我到县委做秘书主任。
以笔代枪 发动群众共同抗战
1941 年初,中共滨海地委组织部调我到地委机关担任政治指导员,主要任务是做好机关党支部的组织建设和政治思想工作。当时我在工作之余写了一篇《学习艾光楼同志的革命精神》的文章,发表在《滨海时报》上,报社负责人很欣赏,经滨海地委组织部同意,将我调到报社做编辑工作。1940年,日寇残酷“扫荡”了沂蒙山革命根据地,抗战进入了最艰苦时期。中共山东分局机关和大众日报社一起从沂蒙山区转移到滨海地区。为了工作方便,组织决定将《滨海时报》停刊,全体工作人员合并到大众日报社,指派我做新闻记者。我在大众日报社工作期间,每天不是到领导机关采访,就是到部队和地方各单位采访,工作很紧张也很充实。当时外出采访,随时面临生命危险,既要保护好自己,又不能泄露行踪。我的很多战友就牺牲在采访前线。1942年1月至8月,我在《大众日报》上发表了38篇新闻通讯,内容大都是宣传我们的部队和地方组织的抗日事迹,揭露日寇的各种罪行。
1942年底到1943年初,大众日报社总编辑派我到八路军一一五师采访,重点采访他们在海陵地区成功抵制日寇“蚕食”的经验做法。到了海陵以后,我广泛接触当地干部、群众,深入了解,全面总结,先后写出《巩固军事胜利,海陵全面开展新区工作》《海陵反“蚕食”战役,我军政治攻势收巨效》《海陵群众热烈慰劳主力军,县政府通令嘉奖有功干部》《海陵各界祝捷,召开士绅名流座谈会》《在反蚕食胜利鼓舞下,民兵工作蓬勃向前》《独立旅管参谋长谈敌寇蚕食海陵的各种阴谋活动》等八篇文稿,全部发表在《大众日报》上,有力地宣传了八路军一一五师的抗战工作,反响较大。
1943年春天,滨海区党委宣传部向大众日报社要我回滨海区办刊物,大众日报社同意后,我很快回到滨海区党委机关。4月初,滨海区党委组织部要我先参加整顿农村党支部的工作队,到莒南县大山前村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我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了解情况,做好工作,提高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在工作中,我很快发现了农民郑信及其开荒的伙伴们都是积极生产者。经过与党支部、村农救会商量,成立了全村第一个开荒组,大家推荐郑信当组长,他们积极开荒种地,增收粮食,支援前线抗战。我根据郑信的事迹连续报道了以下内容:一是响应创造劳动英雄号召,郑信与五组员宣布增产计划(原载《大众日报》1943年9月15日);二是郑信努力实现生产计划,开荒纺织全家齐动手,三天半开荒一亩二分,准备再开四亩(原载《大众日报》1943年9月25日);三是郑信带病又开荒二亩,完成计划四分之三,扩大开荒组为开荒队,郑信当选为队长(原载《大众日报》1943年10月7日);四是备战• 救灾• 开荒• 互助,郑信开荒队生机勃勃,又扩大植树组六人(原载《大众日报》1943 年10 月15 日);五是生产备战上冬学,郑信样样做模范,备战中三天突击开荒一亩二(原载《大众日报》1943 年11 月25 日);六是在会员一致拥护下,郑信当选为农救会长,农会及开荒队迅速扩大(原载《大众日报》1943 年12 月19 日)。郑信的事迹鼓舞和带动了更多的农民群众,激发了他们的劳动热情,为支援前线抗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宋英获得的纪念章
1944 年春节,大众日报社负责人到大山前村要我写一篇在郑信及其开荒队教育下,落后农民如何转变的文章。我经过采访,很快写了《懒汉回头金不换》《徐永斋的自新之路》等稿件,发表在《大众日报》上。1943 年11 月9 日,《大众日报》发表了《学习郑信, 培养更多的郑信》的社论。1944 年2 月《山东文艺》发表了我写的报告文学——《模范劳动者郑信》。此时, 郑信不仅被选为莒南县的劳动模范,又接着被选为滨海区和山东省的劳动英雄。在解放战争时期,郑信带领他的儿女支援前线,还亲自送子参军。他的长子郑佩荣牺牲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
1944 年3 月,我从大山前村回到滨海区党委宣传部,担任了滨海农村报社的副主编,负责这一刊物的编辑出版工作。8 月,我代表该刊出席了山东分局宣传部召开的全省报纸工作会议。会议未结束,全体人员集体到山东分局高级党校学习。
1945 年日寇无条件投降,我从党校回到了滨海农村报社,继续担任领导工作。
在抗日战争时期,我作为一名党的宣传工作者,以笔代枪,宣传抗战,动员群众支援抗战和参加抗战,这是我应尽的责任。
(采访 撰稿:宋佩芸 李天程 魏振华)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7-12-06 15:22:5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下一篇:从娃娃班到正规军 口述/高希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