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一名汽车运输兵在中国驻印度远征军的抗战经历 口述/王 建
2017-12-09 16:03:11  来源:山东省情网 作者:山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 采访 撰稿:滕学臣 常兆合  点击:  复制链接

  王建,男,1925年生,山东安丘人。1942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十八期,在军校学习期间参加过潼关之战。1943年,军校还未毕业,王建就响应军校号召积极报名参加了中国远征军。1943年9月王建驾驶战备物资运输车奔波于中国驻印度远征军各战场,他飞过世界著名的“驼峰航线”, 一次次跨越“死亡之路”——中印公路,横跨过缅北的野人山以及胡康河谷等热带雨林,为远征军运送了大批粮食弹药,圆满完成各项运输任务。抗战胜利后,王建考入山东大学中文系,1950年毕业后就职青岛铁路中学(现青岛66中),默默任教40余载,直到退休。现为山东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青岛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居青岛。著有《师出印度——二战打通中印公路纪实》。

  2015年2月12日,笔者拜访了王建先生。这位原中国抗日远征军老兵依然身体康健、思维敏捷、谈吐如流。曾经有过的那段悲壮的可歌可泣的经历,从未在岁月的流逝中忘记。不太熟悉他的朋友,只知道他是山东大学中文系的高材生,当了40多年教师,却不知道这位喜欢书法和古诗词的“书生”,曾经是一位经历过枪林弹雨、九死一生的抗日军人。

  黄埔学子为保家卫国征战滇缅

  1942 年,黄河以北大部分地区已被日军占领,此时的中国,国不整、家不全。17 岁的王建就读于北平由山东同乡会创办的私立山东中学(即新中国成立后的北京31 中)。王建回忆说:“我所在的学校有日本教官,实际上日本人是学校的‘太上皇’, 他们可以任意体罚殴打学生甚至中国教员。师生稍有不满言论,即被送往日军宪兵队进行拷打,长期关押。年轻的我深深感受到当亡国奴的滋味,重压之下更促进了我们师生民族意识的觉醒。我和几个要好的同学经常在一起谈论日本侵略者的暴虐,大家都表示有机会一定投身于抗日救国的行列中去。”机会终于来了,一天,苏州胡同小学的一位教师偷偷告诉我们说,他可以介绍我们去西安军校,并可以向我们提供去西安的通道。于是,我和私立山东中学的庞毓江、杨佐棠、李文川等同学按照那位小学教师提供的通道,先从北平乘火车到了河南新乡,然后至博爱,从博爱乘木船渡黄河到达洛阳,从洛阳再乘火车到达西安。经过体检和文化测试顺利考入中央军事委员会干部训练团第四团第一总队三中队当学员(即黄埔军校第十八期),接受正规军事训练。

  王老说:“我当时参军的想法很简单,年轻人嘛,一腔热血,希望打日本鬼子, 保卫国家。”

  不久,日军集结兵力20 万大举进攻河南,先后攻陷开封、洛阳……西进逼近潼关, 意在首先夺取重庆的门户西安,而后进攻重庆。蒋介石派李延年为潼关以东地区抗日前敌总指挥,指挥30 余万人坚守潼关,我们军校学生立刻组成战地服务团开赴抗日前线。所谓战地服务团,就是由我们这些在校学员等组成的服务团,主要是做一些宣传慰问工作。虽然服务团没有上一线的战斗任务,但还是配发了枪支,根据战场需要随时投入战斗。我们服务团在潼关驻扎了一个多月,目睹国军与日军搏杀大小数十仗, 始终未让日军再前进一步,将日军阻挡于潼关之外。那时,我们每个人都为能阻挡日军进攻而感到无比自豪。

  1942 年3 月8 日,日军攻占了缅甸首都仰光,切断了中国当时最重要的国际运输线路——滇缅公路,威逼印度和中国的大西南。为弥补兵源不足,提高兵源质量,国民党在国统区发起“知识青年从军运动”,蒋介石特令蒋经国和蒋纬国参加远征军服役,黄埔军校号召同学们积极参加中国远征军,收复缅甸,打通中印公路,开辟滇缅国际运输线。“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从潼关胜利回师军校后,没等军校毕业,王建积极报了名。王老回忆说:“马英九的父亲马鹤凌当年与我们是一批参加远征军的,马鹤凌是从西南联大参加的‘青年军’。还有许多教官、官员子女,以及官至上校的军官也参加了远征军。”

  王老回忆说:“1943年除夕我是在飞机上度过的,同学们登上美国军用运输机时,我看了眼用临行前发的那点钱买的怀表,记下了这个难忘的时刻——20点06分。运输机可容纳45人,为多载人,不设座位,大家席地而坐。起飞瞬间,我心中忽然涌出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之感。不由默念了一句:别了,祖国!别了,妈妈!”

  随着飞行高度的提升,舱内氧气越来越稀薄,感到头晕、耳鸣。飞机沿着那条世界著名的“驼峰航线”,穿越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身上穿的棉衣也挡不住机舱里的寒冷,王建觉得四肢发僵、虚汗淋漓、面色苍白,有一种生命就要结束的恐怖感。有的同学伏在地板上、有的靠在舱壁上、有的仰脸大口喘着气……数小时后,终于到了印度的汀江机场,打开舱门,滚滚热浪扑面而来,大家都像喝醉了酒站立不稳,相互搀扶着,跌跌撞撞地走下舷梯。一辆美国十轮大卡车把我们送到营地。四五天后,又乘火车来到印度边陲小镇蓝姆迦。一下车,遇到一支美军汽车队,美国士兵向我们热情高呼——顶好!并招手向我们做出“V”字手势,我们则激动地高唱起《义勇军进行曲》作回应,双方好像胜利会师似的,充满喜悦。在蓝姆迦,有来自英国、美国、印度、缅甸和中国五个国家的军队,为此,王建也学会了一点儿印度语,他还记得,印度语中女孩叫做“巧克力”。

  刚报名参加远征军时,王建本想当一名坦克兵,开着坦克去打日本人,那多来劲啊!由于王建年轻有文化,被编入汽车兵团,担任上士班长,班里有12名来自祖国各地的战士,每人都领到一个“给养包”,里面装有奶粉、食盐、砂糖、巧克力、手纸、火柴、香烟,还有牛肉罐头、奶酪各一盒。在军事训练营,驻印美军开始对这些根本没摸过车、没上过战场的战士实施强化培训。短短数月里,汽车兵要学驾驶、仪表标的识别、汽车零部件的作用、车队行车规则、困难地形驾驶及防空知识,还要练习爬吊杆、翻山、爬树等。

  结业那天,美军班主任、军士、翻译和助教到当地一家中国饭店聚餐联欢,合影留念,气氛十分热烈。

  王老回忆说:“远征军是一支精锐的正规军,1943 年到印度蓝姆迦时,我们汽车兵团和其他参加整训的远征军官兵穿的都是统一军装——黄色咔叽军便服,钉着铜纽扣,上衣一律扎在裤子里。棉织内衣内裤两套,短袜、衬袜及呢绑腿各一副,还有羊毛衫一件,大头皮鞋、帆布胶鞋各一双。

  “当时无论是刚来到印度的学生兵,还是冲破日军封锁撤回来的远征军官兵,一律留统一的短发型,没有剃光头的,也没有留一头乱七八糟长发的。

  “用的都是统一配备的枪支,原来是‘汉阳造’,后来,每个步兵班配备了轻机枪, 配发进攻型手榴弹,所有人都换上了美制M4‘汤姆式’冲锋枪,头戴防弹钢盔。”

  远征军中,不论是未上过战场的各院校的大学生,还是在国内经过浴血奋战洗礼的一线战士,大家心里想的都是一件事:不惜任何代价一定要消灭日本侵略者,保住滇缅公路。战士们虽然严重营养不良,有的还染上了热病,但没一个战士开小差。

  1943 年9 月王建奔赴战场,乘坐三天三夜的火车到雷多集结,然后开赴野人山与日军作战,并开始了对“死亡之路”——中印公路的一次次跨越。

  王老回忆说,当时我们汽车兵团共有3 个团,美军为每个班配备7 辆GMC 大卡车和2 辆军用吉普。虽然没有亲身同日本兵面对面打仗,但王建每天带着7 辆车将给养物资运送到前线,对当时战斗的惨烈深有感受,让他最难忘的是1944 年中国驻印部队与日军号称“丛林战之王”的牟田口廉师团进行的争夺缅北重镇密支那的战役。“那是我这辈子见过的最惨烈的战役。”密支那是日军在缅北的最后一个据点,战士们三进三出,日军依然坚守,整整打了100 天,牺牲了6000 多人,远征军终于夺回了被日军抢占的密支那,为获得缅甸战役最终胜利扫清了障碍。当王建带着车队开进去时看到,整个城市变成了一片瓦砾,尸体遍地,无处下脚。每次战斗间歇,汽车兵团都要开车把给养和药品送到前线,然后抢运伤员。日军飞机一发现车队,便拼命轰炸,我们的地面部队则用炮反击,很多车被炸飞,我们班一个姓李的河南兵牺牲了。由于气候潮湿,地形险恶,在山上,车子外侧的轮子紧贴着悬崖边跑,最窄处打开车门人都没法下车。有时候,跑着跑着前面的车就翻下了山坡,我们赶紧停车抢救战友。

  热带雨林送给养 屡次跨越死亡之路

  中印陆上通道只有滇缅公路,这是中国用1.7万余名士兵和民工的生命,在崇山峻岭和原始森林中修成的,是盟国向中国运输装备和给养的唯一陆上通道。滇缅公路全长1731公里,要经过缅北的野人山、胡康河谷等大片热带雨林,途中除了要提防日军飞机轰炸外,战士们还要处处小心毒蛇、蚂蟥和无处不在的瘴疠之气。在穿越印度和缅甸边境的日日夜夜,王建和战友们一直在缅北丛林里穿行。里面光线极差,又湿又热,连喘气都很困难,为防止被蚊虫叮咬致病,战士们全身都要涂上一种油,穿着高高的靴子,每天和三顿饭一起发到手中的还有一包香烟,香烟除了解乏还可以驱蚊虫,王建就是在那时学会吸烟的。有一次他们开车赶往缅北的八莫前线,几天几夜的行军,大家困得睁不开眼,休息时,为防止汽车被日军轰炸,大家把车开进遮天蔽日的雨林,一个湖南兵下了车就坐在旁边一个大腿粗细的“树杈”上睡着了,“树杈”突然扭动起来,大家连忙把他拉下来,原来,这“树杈”是一条十几米长的巨蟒。班里的两个西南联大学生被瘴气熏倒不治死亡,王老至今记忆深刻。

  抗战胜利回青岛 立志教书育人

  1945年7月中旬,抗日战争胜利在即。王建随汽车兵团沿中印公路回国,1700多公里跑了16天,在昆明修整后奔赴南京,历时两个多月。

  抗战胜利后,王建还要圆大学梦。1946年,他考取了山东大学中文系,6月从南京来到青岛,被安排在台东六路小学住宿。一天,他走着到中山路天德塘浴池洗澡,当走到胶州路拐角处时,忽然迎面走来一妇人,竟然是他的妈妈,母子相见抱头痛哭。因为1942年从北平跑到西安参军时没敢告诉家人,三四年了,与家里人一点联系都没有。说来也巧,1945年抗战胜利后,他的父母从天津搬到了青岛市茌平路居住,母亲是医生,供职于市内医院,那天他母亲到金店购物,心中正在念叨金铸(王建小名):“不知这个儿子是死还是活?”没想到娘俩会在青岛碰面。

  1950年,王建毕业后就职青岛铁路中学(现66中),默默任教40余载,直到退休。过去的记忆,尤其是参加中国远征军的那段悲壮历史深深印在王建的脑海中, 但从1945 年回到祖国到现在,除了为出版《师出印度——二战打通中印公路纪实》一书,联系战友回忆战事、回忆地名、回忆战友姓名,记述那段刻骨铭心的记忆外, 他很少对自己的学生、家人或朋友提起曾经参加抗日的历史。

  ( 采访 撰稿:滕学臣 常兆合)

责任编辑:王广建 最后更新:2017-12-09 16:10:1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小个子,大英雄 口述/李安甫

下一篇:虎口拔牙夺铁路 打鬼子一夜趴在高粱地 口述/汪兆利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