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电影《地雷战》人物原型讲述抗日往事 口述/修 国 陈桂香
2017-12-11 09:11:59  来源:山东省情网 作者:山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   点击:  复制链接

  修国,男,1924年1月生,山东省海阳县里店镇岚前坡村人。1942年7月参加革命,194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海阳县区武委会政治干事、县区武工队队长、区委书记、军区武工队队长、青岛市委组织部干事、组织科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市北区委书记、市重工局党委书记、市南区委书记等职。1985年离休。

  陈桂香,女,修国之妻,1925年6月生,山东省海阳县纪家店村人。1941年加入民兵,1943年担任村妇救会青妇队长,积极参加抗日游击战争,巧妙利用各种地雷勇敢打鬼子,是新中国成立后拍摄的电影《地雷战》中“二嫚”和“玉兰”的原型之一。194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历任青岛市市北区妇联组织委员,市北区人民法院审判长、庭长,市北区人大常委会常委等职。1983年12月离休。修国、陈桂香夫妇现居青岛。

  2014年11月28日上午10时,我们一行2人来到市南区栖霞路修国、陈桂香夫妇家中采访。

  修国(右)、陈桂香夫妇

  虽然都年过九旬,但精神矍铄,十分健谈。说明来意后,夫妇二人热情地接待了我们,给我们讲述了他们当年开展地雷战、英勇打鬼子的事迹。他们娓娓动人的讲述,使我们仿佛又回到了烽火连天的抗日战场。

  当年担任青妇队长的陈桂香(1944年留影)

  组织“武委会”袭扰日军

  修国、陈桂香两人所在的海阳县岚前坡村、纪家店村均位于胶东抗日根据地边缘,经常遭日伪军的袭击和“扫荡”,损失惨重。为此,区人民武装委员会(简称“武委会”)依靠群众,把各村庄的民兵组成联防,不断袭扰敌人,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修国回忆说:“当时我家离日本鬼子的据点40多里路,我们经常拿着枪和手榴弹组成一个小队,扰乱日本人的岗哨。后来,我们的队伍逐渐扩大,有时得到准确情报,就打鬼子的埋伏。”

  海阳县行村、大山所有2个鬼子据点,日伪军在大山所组织兵力,到附近村庄抢粮食,修国所在的武委会就把各村的民兵组织起来一起打鬼子,掩护老百姓转移。武器有土枪、土炮,也有钢枪、手榴弹。因为武委会的力量有限,只能组织民兵去袭扰敌人,叫敌人不得安生。敌人非常残暴,只要有“八路”嫌疑,抓一个杀一个。当时各村有群团部,还有联防指挥部。区里有武装委员会,开始叫武委会,修国任过武委会副主任、主任及武委会的教导员。

  1945年冬,陈桂香(前排左二)和于化虎(后排左一)等民兵英雄在海阳县小纪区接受美国记者采访后的合影。

  行村是个大村,修国参加革命后就在这一带活动。村里有村团部,女队员叫“青妇队”,男队员叫“青抗先”。慢慢地一个区三四十个村庄就连起来成立了联防。没有武器怎么办?一个来源是从地主手里抢,有些大地主家里用钢枪看家护院,小地主就用土枪,一开始武委会和这些地主谈,谈好了,就用这些土枪钢枪打鬼子,谈不好, 武委会就镇压这些大地主。另一个来源就是从日伪军手里抢,只要有零星的日伪军离开据点单独活动,武委会就组织各村民兵联合瞅准时机打歼灭战,缴获敌人的武器。

  据点里日伪军多,武委会就组织民兵袭扰,让敌人总是提心吊胆。如果得知哪个据点日伪军少,武委会就组织各村民兵一起对付一个据点。敌人要“扫荡”、抢粮食、抓壮丁,武委会的民兵就和部队联合起来一块干。

  自制各种土雷打击敌人

  为阻止日伪军的“扫荡”和“蚕食”,区“武委会”还指导各村民兵自制土雷, 封锁附近的日伪据点,用各种各样的土造地雷打击敌人。

  据修老回忆,许世友曾来胶东开会,指导各村民兵怎样制造石雷、铁雷。石雷就是在石头上錾缝、錾眼装炸药,铁雷就是找铁匠,把村里的锅、铲、犁等铁器集中起来砸碎,化成铁水,做一个地雷模子铸成铁地雷。

  修老回忆说:“我是1942 年从胶东抗大学习回来后就用地雷打鬼子的。校长是许世友,林浩是政委。那时,去抗大学习必须先劳动一个月,必须到地里帮百姓干活, 到群众家里劳动一天。”许世友校长给学员开会时说:“1 个地雷给我炸死10 个敌人, 能不能?”学员们你看看我,我瞅瞅他,看这阵势,谁敢说不能啊,于是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能!”“炸死20 个敌人能不能?”“炸死30 个敌人能不能?” 学员不管三七二十一,总是回答“能”。学员们回答第一个“能”,许世友校长很高兴, 听到第二个第三个都喊“能”时,站起来提高嗓门:“吹牛皮,给我炸死10 个敌人也好啊。”之后,八路军的地雷专家、地雷大王等手把手教会学员怎么制造地雷,怎么使用地雷。

  陈桂香回忆说:“从1943 年大练兵开始接触地雷,下地雷熟练的时候就会7种地雷。炸雷杀伤力最大,挖的坑都到膝盖这么深。绊雷好下,到哪都可以下,可以随时下。夹子雷带胶皮很危险,还有马蹄雷、挂雷,比较熟练的就这几种雷。”后来于化虎(抗战时期,威名传遍胶东的“活雷化虎”)和赵守福(电影《地雷战》的主人公赵虎,就是根据于化虎和爆炸大王赵守福的事迹创作的。赵虎的名字就是取了赵守福的姓和于化虎名字的最后一个字。)还发明了好多种地雷,如踏雷、连环雷、子母雷、夹子雷、钉子雷、梅花雷、碎石雷等20多种。地雷杀伤力大,炸得敌人不敢进村,不敢在村中大道走,只能从村子两侧走。1945年,敌人在山区“扫荡”105天,同时,我抗日武装就反“扫荡”。那时,各村的民兵整天挖地雷窝,找地形,天天斗天天打。有一次敌人进村“扫荡”,在大道上走,走着走着踩响了一颗地雷,把鬼子指挥官骑的大洋马炸伤了,马走不了,村里的男民兵把马抬回去让村民吃了,这是战利品。从那以后鬼子一般不从村中间走了。还有一次,一男民兵在村北头下了一个绊雷,绊雷就是两面挂上在中间拉根铁丝,刚能进去脚,不能高出脚,因为一抬脚地雷就要响,这个雷也炸死好几个鬼子。一天,有探子发信号说敌人快来了。民兵提前研究应该在哪里布雷,怎么找地形。陈桂香提出让村里所有人家把能喝的水都倒掉,敌人进了村找不到水,肯定找水井。民兵们在井沿边埋下四个炸雷,果然敌人进村后找不到水,就找水井,水井边的四个炸雷都响了,炸死炸伤13个敌人。

  陈老还详细介绍了各种各样的雷:“头发丝雷很危险,就是用打老鼠的铁夹子,再加上根头发丝,很敏感。要提前埋好,不挂弦。只有敌人快来了,再挂弦,这叫不见鬼子不挂弦。炸雷在村里很实用。绊雷随时都可以下,在山上也可以下,在马路边上也可以下。带夹子和胶皮的雷危险,使用较少。下雷和摘雷弦都很危险,容易伤着自己。什么叫马蹄雷?把雷埋好后在上面放上土,弄个马蹄子摁上两个印那叫马蹄雷。还有天女散花雷,那是赵守福和于化虎发明的,是把雷埋在一堆石头里面,雷一响石头就都蹦起来了,杀伤力大。”

  修老也介绍了一起地雷战的成功案例,赵守福到行村据点里面把日军的小队长炸死了。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有一天赵守福出去弄石头,把地雷藏在抬石头的筐里面抬回行村。晚上几个民兵偷偷摸到据点里,也不知道里面是鬼子小队长单独住的,门口有岗,就想办法下到那个院里面去了。进了那个院,把雷弦挂门后面,拴上门插管,拴上以后赵守福还不放心,于是顺手抄起一块石头扔过去,故意弄出点动静来,鬼子小队长听见门外有响声,开门就往外冲,门一开,挂雷立刻爆炸,将鬼子小队长给炸死了。赵守福从此就出名了,赵守福、于化虎、陈桂香也因地雷战闻名于抗战时期的胶东地区。”

  对牺牲战友的终生记忆

  最令修国老人痛心的是,和他一起入党的两名同志惨死在日军手里。修老回忆, 第一个同志是这样牺牲的:“鬼子开始‘扫荡’时,我们在行村,我和这位同志一同出去侦察敌情,侦察回来后,轮到他值夜,正好敌人的马队来了。日本鬼子是从小路进来的,这个同志误认为是自己的独立营马队回来了,往前跑打招呼,结果叫敌人一枪给打死了。这是我们入党后牺牲的第一个同志,现场惨不忍睹,都让鬼子马队踩粘了。”

  第二个牺牲的是个女同志。当时我党准备在乳山筹建一个地雷工厂,县武装部抽调一名妇女干事帮助筹建工作,这位女同志是和修国一起入的党,个头比较高,身体也结实,她去了很短时间,敌人就把乳山地雷工厂炸了,这位女同志当场被炸死,连个完整尸首都没找到。

  对陈桂香老人影响最大的是她二哥在马石山惨案之后的经历。陈老回忆说:“1942 年敌人组织大‘扫荡’。海阳县独立营有三个连,我二哥在三连,三连当时被敌人包围在马石山顶。三连组织突围时,有部分同志突出了包围圈,我二哥却被鬼子抓去了, 抓去以后,从海阳押到青岛,在青岛第一体育场下面的监狱待了40 天。在监狱里, 一天只给个生地瓜吃,谁喊饿就打谁。以后又被押到东北煤矿,在营口下煤洞子,那个煤矿周围都是电网,其中有段电网有个窟窿,我二哥和另外两个战友一块跑出来了。后来费了好多周折,于1944 年跑回老家,回家后又加入了抗日队伍。”

  1945 年8 月15 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得知此消息时,陈桂香正在胶东开英模会。陈老回忆说:“我们听到日本鬼子投降的消息,高兴死了,八年了,不容易啊,我们胜利了,我们高兴得有的唱,有的跳。”

  谈及电影《地雷战》,陈桂香老人还饶有兴趣地给我们回忆了当年差点上阵演“玉兰”姑娘的情形:“1952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来采访我,海阳县武装部发邀请信叫我回去,当时想拍真人,叫我请假。我那时在市北区法院,我就请了假。不久,来信又说不回去了,不拍真人了。后来拍的电影《地雷战》中的‘二嫚’和‘玉兰’,我就是原型之一。2008年播出的30集电视连续剧《地雷战传奇》,主角叫海琼,原型主要还是拍的我。”

  离休后,修国和陈桂香把关心教育下一代当成了发挥余热的重要阵地。夫妇俩和几个老战友组成了老干部革命传统报告团,经常向广大青少年进行热爱共产党、热爱祖国和人民,发扬艰苦奋斗光荣传统的教育。他们不顾年老体弱,每年都坚持到学校、部队、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劳教所作几十场报告。

  采访结束,陈桂香老人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不要忘记过去,忘了过去等于背叛,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啊。”

  (采访 撰稿:赵凯军 王艳丽)

责任编辑:王广建 最后更新:2017-12-11 09:15:24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机智勇敢打鬼子 口述/高传仁

下一篇:追忆我的抗战岁月 口述/方正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