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夺枪 赤手空拳勇斗八个鬼子
我叫崔元和,1924年生,山东莒南人。1944年2月,20岁的我在大店参军入伍,成为莒南独立营的一名小战士。我和其他几名战友因初次当兵,没有接受过训练,再加上当时弹药、枪支短缺,所以刚入伍的新兵都暂时没有枪。我和新入伍的战友接到的命令是在当地“打游击”。
20岁的我血气方刚,一心想打鬼子、打土豪,很渴望有自己的一支枪。3月,莒南独立营接到通知,成立“除奸队”,奔赴汤头。我和10名战友连夜行军七八十公里赶到汤头,开展除奸工作。
一日,我在一村外站岗执勤,隐约看到在三四里外有一群人正向村中走来。我猜测是不是有情况,我灵机一动飞奔到田地里的一条沟中,仔细观察。只见那一群人有七八个,身穿黄大衣,带着小帽,拿着枪,嘴里还呜呜哇哇地说着自己听不懂的话。难道是鬼子?看着他们手里的枪,我的心里有种强烈的冲动,一个大胆的想法出现了……
当那群鬼子临近时,我猛地从地沟中跳出,一下扑倒了三四个人,瞬间夺下鬼子的枪,用枪把又横扫了2个鬼子,当其他3名鬼子反应过来,正准备开枪时,我猛地一蹲,朝着他们的腿猛抽过去,3名鬼子也都倒地。鬼子可能是饿急了,好像都没有劲似的,再加上没有防备,所以我就得逞了。随后,其他战友也赶来了,俺们缴了8个鬼子的枪。
一人赤手空拳对付8个鬼子,我成了英雄。战友们和村民们围着我,你一言我一语。大家问我当时害不害怕,我还有点不好意思,说实话,俺当时只想弄枪了,其他的没顾上想,也不知道害怕。
摸着钢枪,我爱不释手,心里美滋滋的。可是,枪支却被队长给“没收”了,我和战友们气不过,找到队长理论,队长解释说,现在前线枪支短缺,要好枪用在刀刃上,将收缴了的枪支送到前线。我很是不舍,和队长“怄气”了好长时间。不久,我被任命为班长。上级还特批了2支步枪,让我和战友操练,但是只有4发子弹,不到万不得已不能使用。
智取碉堡 端了鬼子窝
我对枪情有独钟,我一门心思地研究如何精准射击,短短半年的时间,就被战友赞誉为“神枪手”,被抽调随军作战,参加了山东著名的诸城、泊里等战斗。
在诸城大战中,我所在的排接到任务,必须炸掉一个鬼子的碉堡。但是碉堡里具体有多少鬼子,多少弹药枪支,一概不知。为摸清情况,排长决定挑选两人化装侦查。我主动请缨,和排长化装成了当地农民。可是,周围的村民根本没有进过碉堡,所以侦查情况一无所获。正当两人无计可施时,从碉堡里走出了一个要去买菜的中年男子。等走到合适的地方,我主动搭讪,才知那是碉堡内干杂活的。中年男子很警觉,欲要离开,我赶紧笑着说:“俺家里穷,没吃的,所以俺想当兵, 不知道日本人那边收不,不要钱,只要有吃的就行。”对方一听很高兴,就和我攀谈起来,我趁机问出了碉堡内的情况。我的机灵让在一旁的排长看得目瞪口呆。回来的路上,排长一个劲地夸赞崔元和:“你小子咋那么有心眼啊!是块好材料!” 根据我的“情报”,部队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一举攻下了鬼子的碉堡。我也成了“名人”,随即被提升为警卫排长。
身披白布 雪地里打坦克
1945 年初,一场大雪覆盖了茫茫大地。我所在部队接到命令,在一处树林里打伏击,但具体伏击谁,我也不清楚。为了隐蔽,部队给每人都发了一块白布, 从头上披到脚下。潜伏在树林中,趴在白茫茫的大雪里,身上披着白布,天地间好像只有白色。
潜伏了几个小时后,冻僵了的我听到了机器碾压大雪的声音,好奇的偷偷瞄了一眼,只见有几辆坦克正从树林前面的小路上行进,身后还跟着几十个日本兵。这是俺第一次见坦克,就跟个小碉堡似的,俺还不知道它的威力,当时就想冲出去大干一场。连长发现俺按捺不住了,狠狠地瞪了我一眼,让俺听从指挥。
过去了第一拨坦克和士兵,中间还有一拨,等第三拨经过时,连长高喊一声‘打’,我们便拿着手榴弹往前扔,部分鬼子被炸得在空中飞,但是坦克车却继续前行。连长命我们往回撤,我不甘心,拿起手榴弹跑着追坦克,在追上坦克时,我拉开了弦, 狠狠地扔了过去。而我醒来时却已在医院。自己的“牛脾气”上来了,顾不上安危啦!
原来,我被机枪打穿了脖子一侧,屁股的一半也被打穿了,鲜血直流,战友们追上我把我抬到了医院。由于失血过多,我只隐隐约约有一些意识。战地医院条件简陋,没有麻药,而我必须要马上手术。当手术刀插入我的脖子取子弹时,俺觉得俺的小肚子都疼出来了,俺忍不住大叫‘小日本,恁奶奶的’。
我脖子的伤疤伴随了他一生。养好伤之后,我又参加了淮海战役、抗美援朝战争,几经生死,直到1952年转业回莒南老家。
务农六十三年 淡泊从容诠释老兵情怀
转业回莒南后,被安置在当地一个公社。他去报到时,公社暂无空缺,就让其在家等候。28岁的我遂回家娶妻生子,安心在家操持着几亩山地。
村里人很是不解,多次让我去找上级,给安置个工作。我说:“安置不安置都是干活,能活着回来就不孬了,不能再给党和政府添麻烦。”不久,我部队的团长到莒南任职,亲自看望我,问其是否有困难,我坚定地答到:“没有!请领导放心!”
我和妻子共育有5个女儿,4个儿子。老伴早已去世多年,我一直守着3间土坯房。我原在陡山村,后搬迁至东风村,这几间老房子是政府出资给盖的,我很感激,再说和老伴一辈子生活在这里,孩子们也都从这几间小屋里出生,这里有我一生的轨迹。
责任编辑:叶子 最后更新:2018-09-28 15:17:36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