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档案
尤广才,1938年跪别老母参军救国,军校毕业后奔赴缅甸,加入中国驻印军,参加缅甸密支那会战。
尤广才
密支那战役前线
1945年3月10日,缅甸南渡,为中国军人颁发奖章现场。圈中人物为尤广才
密支那战役(1944年4月29日-1944年8月4日)
中日战争中驻印远征军反攻缅甸战役中进行的一次城市进攻作战。最终中美混合支队历时近100天,歼灭日军3000余人,并迫使剩余日军退出。
“穿越云海,战心切,大军远征印缅。驼峰横亘,听说是,海拔万仞险关。敌炮轰隆,高寒抖颤,胸中烈火燃……”
1944年4月,作为中国第二批远征军,尤广才和战友沿着驼峰航线飞赴印度。
驻扎密林依靠空投物资补给;和日军白刃战子弹擦身而过;被地雷炸成重伤弹片至今未能取出。
回忆起抗战那段经历,尤广才老人说完一句“我们赢了”,捂着眼睛哭了出来。
跪别老母,带6块“袁大头”寻部队
尤广才1919年出生在山东台儿庄,祖上曾是当地的名门望族,不过此后家道中落,父亲去世。母亲一个人辛苦支撑着整个家,仍不忘教育他要“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出生在那个对中国有着特殊意义的年份,似乎已经预示了尤广才不平凡的一生。12岁那年,他便随老师上街,高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开始他最初的抗日之路。
1938年春末,台儿庄战役打响,炮声隆隆。19岁的尤广才跪别60多岁的老母亲,带着6块“袁大头”西逃。
“开始是避难,半途听说台儿庄大捷,就想去参军杀敌。”尤广才开始寻找部队。
不过,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并未阻止日军进攻。快到徐州城时,他看到天空中悬着两个灰色的大气球,下面吊着一个篮子,有日本兵坐在里面侦察周围环境,提供信息给炮兵射击。越往徐州走,枪声越密。
尤广才只好夹在逃难的人群中,继续往南逃,“那时候怕被发现,白天不敢走,都是夜里赶路。”尤广才回忆,走到颍上、潢川一带时,鞋子已经磨得稀烂,身上也早就没有一分钱,只能跑到哪儿,靠当地老百姓接济一口。
到安徽凤阳一带时,尤广才碰到了一个专门招收流亡青年参加部队的组织。当时,招生要求有初中水平。尤广才曾在图书馆谋得过一份见习生的差事,那段时间,他看了很多书。这也帮助他成功考取了学员资格。
他和一批人一起被送往武汉,编入“战时工作干部训练一团”,简称“战干团”。当时担任团长的是蒋介石。“周恩来、叶剑英也曾给我们讲过课。”
飞越驼峰,填词纪念大军远征印缅
1938年8月,武汉会战开始,战干团奉命西迁,跋涉约30个县市后,最终驻扎在四川綦江。因为前线干部折损严重,这些来自沦陷区的青年正式训练不足一年,便于1939年秋天毕业。
当时,恰逢第一次长沙会战爆发,大批同学被直接分配到长沙,尤广才则留校当了区队长。两年后,随着战干团被裁撤,尤广才被分到54军军部特务营任排长。
“训练多时,终于可以上阵杀敌了。”1944年4月,作为中国第二批远征军,尤广才和战友沿着驼峰航线飞赴印度,尤广才说,那次是他第一次坐飞机,最大的感觉就是冷,冷得直打哆嗦,“听说有的体弱的士兵在飞机上就瘫下去了,直到下飞机时也没缓过来。”
为纪念这段经历,尤广才后来还填了一首名为《念奴娇·飞越驼峰》的词:穿越云海,战心切,大军远征印缅。驼峰横亘,听说是,海拔万仞险关。敌炮轰隆,高寒抖颤,胸中烈火燃。遥想当年英武,觅敌求歼,敢骑虎登山。万里擒贼囊物探,国威军威赫显。战地神游,激情油然,重现当年。疾风劲草,无愧吾生人间。
到了印度,尤广才领到了他几乎没见过的装备:米黄色的英式军服,还领到了美军军用睡袋、蚊帐、抹脸的防蚊油、防蚂蟥的666粉。
很快,尤广才的部队被派到缅甸北部的孟关,驻扎在密林中等候战斗命令。“补给全靠美军空投供应。”尤广才回忆,白布的降落伞表明空投的是食物,彩色的则是枪械弹药。物资解下来后,这些降落伞还有一个用途,被士兵们用来搭建帐篷。
从容指挥,西保战役白刃战制敌
西保战役是尤广才亲历的唯一一场战役。
他所在的特务连被分属到149团,负责沿公路正面进攻。战到最后,中国士兵和日本军拼起了刺刀肉搏。
作为连长,尤广才的任务是警戒和搜索,不直接参战。他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战友在和日军白刃战后倒下,他的贴身号兵也遭到敌军枪击身亡,“就在我身边,被敌人一枪毙命,血不停往外冒。”
至今,尤广才仍觉得号兵是为自己而死的,“狙击手瞄的我打,可惜号兵替我牺牲了。”
“太惨烈了。”回忆起那段往事,尤广才老泪纵横。
那场战斗,尤广才连部伤亡27人,但成功击溃了日军,进入西保市区。
这一战,尤广才及其将士受到了表彰。在《陆军第五十师缅甸西保战役有功官兵勋绩表·附表第八》里,是这样评价尤广才的:“忠勇果敢,指挥从容,行动坚决,于三月十六日攻破敌坚固阵地,一举追敌至数英里,使敌不逞而抵抗。”
爆炸负伤,获救后告别抗日战场
尤广才告别抗日战场,是因为一次负伤。
那时候西保战役过了没多久,在一次行军演习中,一个士兵踩到日军埋下的地雷引起爆炸,几名士兵被炸死,尤广才也身负重伤,被送往野战医院抢救。
“就是这块疤。”尤老撩起衣服,腹部上一道“<”形的伤疤触目惊心。老人说,当时弹片从右肋穿进体内,所幸没有伤及内脏,不过右腿的弹片至今也没有取出。
抗战胜利后,尤广才回到国内,但没过几年安稳日子,便又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妻子与他离婚后,他一直独身,至今未再娶。
生活在上世纪80年代发生转机。
他当上了公办教师,女儿也与他相认。工作之余,他开始零散地记录自己的抗战经历,并结集成书《血鉴:一个远征军抗战老兵的回忆录》。“我希望更多的人能记住那段历史,记住民族苦难的时刻。”
责任编辑:叶子 最后更新:2019-01-28 14:31:32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杨德玉:抗战那些事
下一篇:王臣远:宁可牺牲,不当俘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