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台湾老兵:戴笠得意门生巧妙逃离林彪部队
2020-11-22 09:31:57  来源:人民网  点击:  复制链接

  “老军统”洪淦棠:我今年104岁,黄埔分校十七期、戴笠门生

  “高雄市有个104岁的老先生,是由大陆来台的国民党老兵,至今头脑清醒,精神好得很,这样的老人全台湾都已很难找到了。他还是广东深圳人,您要是过来采访,一定会不虚此行。”高雄市广东同乡会理事长魏国伟先生在电话里多次这样“动员”我。

  2010年10月下旬的一天,终于抽空专程到高雄走了一趟。乘坐台湾高铁,从台北车站直达高雄左营,恰是台湾高铁的起点至终点,全程321公里,直达车不足两个小时就顺利抵达。

  当天下午,魏先生带我来到洪淦棠老先生的寓所。洪老先生的小儿子洪金龙也特地放下公司的事务,赶了过来。洪老先生正是魏理事长所称的104岁老人,据老人自己介绍,他出生于民国元年之前3年,因此,104岁应指虚岁。

  考虑到老先生年事已高,他又讲乡音很重的广东白话,我未必能听得懂,细心的魏先生特地请来一名从事广东话研究的粤籍“翻译”,让他协助我们之间的沟通。

  抗战初年,他任随军服务团副团长,洪老先生的寓所在一栋临街建筑的二楼。

  走进客厅,正面是一幅孙中山先生的肖像。进入老先生的卧室兼办公室内,有一张书桌,一张简易床,这就是老人工作兼休息的地方。案头一盏台灯下,堆满了各种剪报资料。“老先生喜欢舞文弄墨,算是你的同行——他是台湾杂志协会的会员,还是《工商劳务画刊》的发行人兼社长,因此,他也是一名新闻工作者。”魏先生介绍说。

  “我是广东省宝安县洪桥头村人,也就是现在的深圳市宝安区松岗街道洪桥头村人,我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十七期。”虽然年逾百岁,可老先生的思路非常清晰,记忆力超好,健康状况之佳,完全超乎我的预料。得知记者来自深圳,他首先自我介绍一番。为了让我能正确理解他的意思,老先生手握一支毛笔,遇到拗口的人名地名,他就一边说,一边用笔写在纸上。自知听力不佳,老人说,你有什么问题也请写出来,我来回答。

  由于有“翻译”在一旁解释,采访进行得十分顺利。老先生所讲的年代都是民国纪年,因此,涉及年代时,必须加上11年,将其转换成公元纪年。

  “民国二十六年(即1937年,以下均按公元纪年),七七事变后,我开始参加抗战。不过,我参加的不是正规军队,而是‘战地随军服务团’,我任副团长,服务于第九集团军吴奇伟上将的部队。”

  所谓随军服务团,是抗战开始后,由东南亚等地的一批年轻华侨自发组成的爱国救亡团体,他们多半是学生,其中不少人是各地华侨富商的子女。这支在国难当头之际组成的特殊抗日救亡队伍,成分较为复杂。他们以原宝安县、东莞县,加上来自香港、广州青年会的年轻人为骨干,还有从越南、菲律宾、泰国、美国等回国的华侨青年共同组成。他们聚集在一起,就是为了一个目标——抗日。随军服务团团长是侨领邓锦辉,洪淦棠为副团长。这支特殊的队伍,通过广东同乡会、教会等民间组织联系形成。

  根据相关资料,并据当事人的回忆录记载,洪淦棠先生所称的随军团,全名为“粤港青年会随军服务团”,最初是由广州男青年会及香港男青年会联合组成。青年会属于教会组织,在抗日随军服务期间,他们并不从事宗教活动,而是完全服务于抗日。随军服务团,成为一个鲜为人知,并即将被历史所湮没的历史名词。

  为了印证这段历史,笔者曾查找相关资料。史料表明,随军服务团于1937年底成立,至1940年解散。随军服务团主要由粤港澳热血青年学生组成,他们很多人是爱国华侨。大陆方面曾有人撰文回忆,作为当事人之一的何家葵先生,在一篇题为《爱我中华》的回忆文章中,有过这样的记述:“岁月流逝,人生易老,往事多已模糊,能忆及的学生、青年计100人,他们来自各方,为了保卫中华把青春献给祖国,他们走在一起……激流过后,海河平静,愿这济济之众,尚存者自强,先逝者安息!”

  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何先生在文中提及有名有姓的即有100人,其中,就有洪淦棠的名字。他就是“尚存者”之一,想必,时至今日,这样的“尚存者” 活在世上的已极难寻觅了。这从一个侧面,佐证了洪淦棠先生所讲述的那段历史属实。

  洪淦棠老先生说,1937年,他们先是在广州协助抗战,广州失守后,他们随同吴奇伟(广东人)将军的队伍转战江西南昌、九江一线。

  洪淦棠亲历了1937、1938年,日军两次对广州和南昌的狂轰滥炸。“1938年5月,我们在广州待了1个月,亲眼所见,有3000多人殉国。作为随军救护队,目力所及,到处是残壁断垣,满目疮痍,好惨啊!”老人颤声说,这次日军轰炸中,自己10岁的女儿也被活活炸死了。后来,广州沦陷,随军服务团随国民党部队北上,转战南昌一带。

  日本偷袭珍珠港,情报最先为戴笠截获

  “1938年下半年的一天,曾有共70多架日军飞机轰炸南昌,真是惨绝人寰!”洪淦棠他们这批来自广东的随军团,此时共有200多人,被分成4个小分队,一部分服务于由商震将军率领的第二十集团军,另一部分服务于吴奇伟将军率领的第九集团军。

  老人说,当时,自己所服务的部队有一位广东籍的将军名叫梁华盛(广东茂名人,黄埔一期,后为蒋介石所倚重),两人后来成了莫逆之交,就是这位梁将军将洪淦棠引上从军救亡的征途。

  1939年,随军服务团同部队转战潮汕一带开展抗日活动。洪老先生说,次年5月,经梁华盛将军介绍,自己报考黄埔军校,并一举考中,成为黄埔(燕塘军校)第十七期学员。参加随军团之前,洪淦棠曾经做了几年的私塾先生,文字表达功底尚好,在那个时代应属于文化青年了。

  报考军校那年,洪淦棠实龄已32岁,年龄偏大。

  为了顺利报考入学,他灵机一动,将年龄虚报为26岁,一下减去6年。“那时没有身份证之类,年龄随自己报。”老人说,当时,自己所上的燕塘军校,属于黄埔军校(当时称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四分校,校长是蒋中正,分校主任是来自广东海南的韩汉英。洪淦棠老先生说,当时军校的生活非常艰苦,经多次转移,从广东德庆到广西宜山,最后在贵州独山落脚。三年艰苦求学后,洪淦棠顺利毕业。

  老人迄今清楚记得临毕业前发生的一幕——

  那天,韩汉英主任亲自来找洪淦棠。他远远就喊:“你是洪大哥吧?” “报告长官,我不叫洪大哥,我叫洪淦棠!”

  “我问你,你留校当教官好不好?”

  “报告长官,我才疏学浅,怕难以胜任教职。” “想当官?” “不,我只想当军人。” “那很好啊,你想到哪个部队去呢?” “我军校毕业,立志报国,希望到一线部队去抗日杀敌。” “很好!作为军校毕业生,理应到前线杀敌。”

  就这样,洪淦棠没有留下来任教。但是,命运却因为另一个神秘人物的出现,发生了重大转折。

  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国民党政权岌岌可危,“党国正值用人之际”。戴笠(戴雨农)这个“特务总头子”应运而生,并呼风唤雨,不可一世,其命运跌宕起伏,其人生之多姿多彩,迄今仍为学界和民间所津津乐道。洪淦棠同戴笠这个名字联系上纯属偶然。戴笠到学校,是要“伯乐相马”。他要为“党国”物色一批可造之材,用以培植个人势力,为抗战所需,更为蒋家王朝所用。

  当年,戴笠被公认是蒋介石的左右手,掌管军统局,名声极响,提起他的名字人人都敬畏三分。他来军校物色人才,希望相中一批精英分子进行“深造”,组成高级参谋团,为战局服务——说白了就是从事军事情报搜集工作,直接服务于战场,以维护国民党的江山社稷。为了网罗“党国精英”,戴笠特设了一个高门槛,要求必须是上校以上官衔者才有资格入围。

  许多学员慑于戴笠的淫威,又害怕到前线卖命,因此畏缩不敢报名。当时,洪淦棠仅是中尉军衔,不符合“深造”条件,就因拒绝留在后方当教官,而愿意上前线杀敌,被认为具有不怕死的革命牺牲精神,受到军校长官的好评。这一点恰好合乎戴笠的需要,于是,他一眼相中体格出众、血气方刚的广东仔洪淦棠,极力拉他入伙。就这样,本想到前线领军抗日的洪淦棠,阴差阳错成为戴笠一手培植的“军委会参谋班”特七期学员;未能如愿到前线杀敌为女儿报仇雪恨,却被送到陪都重庆受训。他的个人命运,也因此同戴笠发生了牵连。

  “戴雨农少将是我们的班主任,他是军统局掌门人,我们都习惯性称他为戴先生。”在当时,因其行事极其诡诈神秘,又深得蒋介石的宠信,被视为一代奇人,为军情人员所仰视。在洪淦棠心目中,“戴先生”永远是一个偶像级人物。

  经过严格训练,洪淦棠顺利结业,随后,继续被选送到陆军大学战教班(一期)深造。集训1年后,洪淦棠成为一名文武兼备的高级特工,正式成为戴笠手下的一员干将。他被分派到“军委会国际科”工作,专门搜集国际情报。基于战事需要,此阶段专门收集日本军情。与此同时,洪淦棠还兼任参谋班的教官。迄今,他只记得一个曾与自己一起共事的同僚,他是山东籍科长王汝桐。

  尽管年代较远了,可洪老先生提起戴笠,依然眼睛发亮,声音也立刻大起来:“戴先生真是一代奇人,提起他许多人都会敬畏,能在他手下工作,之前想都不敢想。”他回忆说,其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世界风云变幻,胜负之间谁也无法逆料,战局发展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情报工作尤为重要,一个关键的情报甚至会扭转整个战局。

  洪淦棠说,戴笠一生搜集到的最有价值的情报是“日本计划偷袭珍珠港”。当年,戴笠的情报网络遍布全球,可谓无孔不入。他一生最大的遗憾也是因为这宗重大的情报未被采信——因美国人疏失,日本成功偷袭了珍珠港。

  当时,戴笠手下的谍报人员已经收集到了日军计划偷袭珍珠港的重要信息, 拿到这份绝密情报后,戴笠立即上报给蒋中正,蒋中正也在第一时间将这个重要情报报告给美国的罗斯福总统。可是,美国人根本看不起老蒋的情报能力,压根儿没有予以重视。结果,日本偷袭珍珠港得逞。

  不过,美国人由此对戴笠刮目相看。这件事之后,蒋中正和戴笠也更加看重情报在对日作战中的重要作用。虽然洪淦棠加入军统时,珍珠港事件已经发生,可“这个‘故事’,成为一个经典教案,戴先生在情报人员中经常提及”。

  洪老先生说,自己所在的国际科工作人员有100多人,属于戴笠庞大情报网络中的一个局部。戴先生的队伍究竟有多少人?谁也不知道。当时在情报人员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即使在日本皇宫内也有他的人。“每天,我们国际科的情报员将收集到的最新信息上报给戴先生,他整理后再报告给蒋中正,这就是我们的工作程序。”洪老先生双眼直视着我道,“我的这些经历,从来没有开口对外讲过,包括我的儿子他都不知道。今天,我是第一次告诉家乡来的记者朋友。”

  他说,有些情报到后来才逐渐被披露出来,有些还被人争执不休,而作为一名军统情报人员,自己当年早就了然于胸,只是因为保密纪律,才咽到了肚子里……

  共军定时炸弹半夜响起,我捡了条命

  1945年,日本投降后,政局发生了剧变。

  抗战胜利后,很多军人回到原籍,一些战时建制也被取消。洪淦棠身份改变,他被留在重庆训练青年军。不久,孙立人将军所率的入缅甸及印度的远征军也胜利返回国内。戴笠随即将洪淦棠调往孙立人所率的新一军。洪淦棠因此随新一军回到广州,从日本占领军手里接收战略物资和军需品。

  经过八年全面抗战,洪淦棠再次回到祖籍地广东宝安县(现深圳市宝安区)。他说,抗战期间,自己一心一意为了抗日救亡,并由于情报工作的特殊性,加上战事紧迫,长期不能回家探亲。“我太太在家里守了8年活寡啊!”忆述当年,洪老先生无限感慨,“那时她还很年轻,嫁给我没有过上什么好日子……我的好太太,虽过世多年,我现在还一直在怀念她!”说到这里,洪淦棠老人眼里盈满了泪花。

  部队奉命在广州休整,洪淦棠这才有机会将太太和68岁的老父亲一并接到了广州。“我本来还有一个10岁的女儿,可她被日本人炸死了,想起这些往事我就会流泪。日本人!最可恨的就是日本人!”时至今日,说起这段历史,老人依然充满了刻骨铭心的恨意。

  洪淦棠本以为从此可以过上安稳的日子,可刚刚安置好家人,部队发来一份电报,命令他立即归队。原来,曾远征缅、印,屡立战功的远征军,又要开始新的“远征”。只不过这回枪口对准的是自己的同胞--共产党林彪所率领的部队。随着第二次国共内战开始,洪淦棠受命随同孙立人所率新一军远赴东北,目的有两个:其一,接收日军的战略物资;其二,排挤共产党在东北的势力。

  洪老先生清楚地记得当时的北上路径:“先是在香港待了两周,然后乘船北上,在海上颠簸了8天8夜才到达营口。1946年3月下旬,新一军乘美舰在秦皇岛登陆。”

  “刚抵达时极不适应,秦皇岛的气温是零下20多度。”洪淦棠的新职务是新一军新三十师二科上尉参谋,依然是主管军事情报。

  老人说,当时东北战事混乱,很多现象简直是匪夷所思:那里有共产党、国民党、苏联的军队,还有日本残军,都混杂在一起。“苏联军队当然是偏向共军的,并‘别有用心’。他们将从日军手中接收的军械物资等慢慢地一点一点交给国军,目的是拖延时间,等待共军到来,他们是希望将武器物资交到共产党手里,壮大其力量,并由此怂恿国共开战……”

  洪淦棠所属部队为新一军下属新三十师,在锦州一带同林彪部队周旋。开始时,国军进展顺利,可谓“势如破竹”,连克锦州、四平等地,直捣长春,陈兵松花江畔,目标直指共军势力占据的东北大都会哈尔滨。洪淦棠说,战局开始时,国民党部队确实占据了很大的优势,共军完全处于劣势。老蒋盘算,将共军逐出东北只是时间问题。

  未曾料到,战局随时间推移开始发生变化。在昌图、铁岭一带的夜战中,洪淦棠身负重伤。而在此前的抗战时期,洪淦棠已经负过一次伤。这次受伤,给洪淦棠留下了终身印记。他捋起裤管,脚腕处的伤疤依然清晰可见。

  这次大难不死的经历,老人终身不忘。当时,作为先遣队队长的洪淦棠率领300人急行军穿插,“林彪的部队十分狡猾,给我们设了一个陷阱”。洪淦棠率部顺利从共军手里夺占了一个据点,晚上,他们就在据点里的一座红楼内休息。睡到半夜,突然“轰”的一声巨响,楼塌屋倒,硝烟弥漫……洪淦棠所率部队死伤惨重。住在三楼的洪淦棠,被抛到数十米之外,虽幸免于难,但是腿部受了重伤。他在医院住了一个多月才慢慢恢复元气。

  被林彪俘获后,伪装身份巧妙逃走

  在东北期间,洪淦棠参加了著名的“四平街大战”,而记忆最深刻的当属“城子街之战”。他所讲述的这段历史,有史料如此记载:“……新一军在一下江南中被林彪围点打援吃掉了近两个团,二下江南中第一仗在城子街被吃掉一个团,但第二仗在德惠就打了一个翻身仗,守点部队没被吃掉,援兵也没被吃掉,三下江南也没有吃亏。”城子街成为国共拉锯战的一个战略支撑点,双方拼死争夺。洪淦棠记忆中的“城子街保卫战”,讲述的就是这段历史。“林彪部队经过一段时间的整训后,兵力大增,以3个纵队围攻城子街。双方激战两昼夜,3万多国民党军队被彻底击溃。”洪老先生神情黯淡地说,就在这次战役中,自己成了林彪部队的俘虏。

  洪淦棠失魂落魄地随国民党残兵败将被押往哈尔滨。经过甄别、教育两个星期之后,他竟平安无事地被释放回家!

  这是何故?

  “林彪的部队好笨啊,他们不知道我的真实身份(据最新资料,其应为新一军三十师89团谍报队队长),我谎称自己是上士文书,他们果真相信了!”回忆这段往事,洪老先生笑道,“我讲广东话,共军基本都是北方人,没人能听得懂,加上要审讯的人太多,工作人员马虎潦草,我就这样蒙混过关了。”他补充说:“也许,是得益于多年的特工训练;也许,是他们看我个头不高、年龄也偏大了,留着也没什么用,就放了我一马。”

  作为戴笠手下的老牌军统特务,洪淦棠幸运逃过一劫。

  回忆那段日子,老人迄今心有余悸。他先是从东北一路南下跑到上海,再转道前往南京,最后回到了广州,回到了国共内战爆发前自己的出发地,同家人再次团聚。

  作为3个孩子的父亲,这段时间是洪淦棠从军以来最安逸的一段日子。

  史料真实记载了当时的战况。“孙立人因与国民党内其他将领如杜聿明等不睦,1947年8月,蒋介石将孙调离东北。”据称,得知孙立人调离东北这一消息后,远在陕北的毛泽东长长舒了一口气。果然,一年之后,孙立人曾指挥的新一军,在长春围困战中被消灭殆尽。

  离开东北之后,孙立人就任陆军副总司令,洪淦棠遂继续追随他,再次回到孙立人所统领的部队服务。1949年5月,洪淦棠离开广州,并随国民党军队“撤退”到金门,供职于炮兵部队,家眷则被安顿到高雄。

  “本不想离开大陆,可是,在时代大潮面前,个人力量十分渺小,犹如一粒微尘,飘扬何处早已身不由己了。”回首往昔,洪老先生无限感慨。

  在金门的炮兵部队服役多年后,洪淦棠才有机会“轮调”回到台湾本岛。追忆往昔,老人满含深情地这样记录下当时的情形:“1961年春,老蒋开始轮调金门防卫司令部和炮兵指挥部的高级指挥官。直到1963年冬,我才有了轮调回台湾的机会。金门防卫司令部司令官对我慰勉甚多,临别之际赠送金门特产高粱酒多瓶,并嘱多多联系。”金门防卫司令部指挥官亲自设宴,“把酒凌空,互道珍重”。

  在洪淦棠的日记中有这样的记述:“11月1日,中午餐会后,车送我乘机离开金门。是日,晴空无云,空中俯视海岛,只见战垒连环,海岸四周的军舰、渔舟点点,扬帆逐浪。碧海无波,风晴浪静,万不像炮火连天的战场……”这是一位久经沙场即将告别前线的国民党军官的永恒记忆:“下午1时,航机安抵台北,归心似箭的我,搭上南下高雄的客车,深夜到家,80岁的老父和妻儿皆大欢喜——征战多年,饱尝硝烟与战火,回家之际已是年近花甲……我很感谢能够治家、侍奉父亲并教育子女成人的患难贤妻,还有宝玲、海龙、莉馨、金龙四个孩子,他们因我而尝尽别离之苦……”

  从金门轮调回台湾后,洪淦棠并没有立即脱离军界,而是任职第二军团司令部炮兵组组长,寄身廖志远将军麾下,廖是他的老长官。“同仁也多尽职工作,生活极为安适。”洪淦棠用这句话形容这段时期的生存状态。可是,安适的日子不会太长久。他本想在军部多工作几年,可事与愿违,由于台海紧张局势趋缓,军队不会再养闲人了,国民党部队开始限制军人年龄。到了1966年,洪淦棠因“超龄”才不得不告别军旅生涯。

  从1940年6月考入黄埔军校起,至1966年退伍,洪淦棠的军龄长达26年。按出生年龄实算,此时,他已经57岁了。“语谓解甲归田,可我已无田可归,只有从事社会服务,安度余生。”洪淦棠在日记中记述了当时的真实心境。

  退伍时,他的军阶为中校炮兵作战官。

  凭洪淦棠的学历和资历,本不应该止于这个官阶。对此,洪淦棠唯一在台湾出生的小儿子洪金龙先生有自己的看法:“由于家父在东北曾经当过共军的俘虏,尽管又回到了军中,其实已被列入另册,只是当局认为此人尚可利用,没有多加追究,可他再也没有进一步提升军阶的机会了。”

  自己人打自己人 我真的很心疼

  洪淦棠老先生说:“我这一生最好的时光都给了国民党军队,余生也都在为国民党服务。”迄今,和众多台湾老兵一样,洪淦棠享受着每月3万多元新台币的“终身俸”——蒋介石对早年败退台湾的退伍军人,一律给予“荣民”身份,并颁发“荣民证”,按照军龄和军阶享受不同金额的终身养老金,称为终身俸。荣民故去后,其配偶依然可享受一半养老金,直至亡故。

  在漫长的岁月里,洪淦棠老先生看到了太多的生离死别,并经历了国共两党之间由合作到兵戎相见。“当年,我们是怀抱着抗日救亡的想法参加随军团,后来又去报考军校,从此成为一名军人。八年全面抗战之后,却身不由己地沦为内战的牺牲品。回忆过去,除了抗日以外,很长时间内,我们是自己人打自己人,想想这些历史,我心里真的很疼很疼……”

  1949年5月,国民党在大陆大势已去。本来,洪淦棠不想再离乡背井远赴他乡,可是,一是老长官孙立人的力邀,同时,也是身不由己——“在时代洪流面前,个人的力量其实十分渺小,可以说微不足道。你是被推着走,容不得思考和选择。”

  洪老先生退伍后,一直热衷公共事业。近些年来,他更是凭借自己的人脉和威信,积极为国民党籍人士竞选高雄市长、“议员”而奔走呼号。他说:“助选的目的就是要为两岸和平着想,坚决反对‘台独’。”

  洪淦棠退役时,正值蒋介石当选“第四任总统”之际。他被负责退伍军人事务的“退除役官兵辅导委员会高雄荣民服务处”聘为监委会委员。洪淦棠为国民党籍人士参选省、市“议员”而积极助选,由此创办了《工商劳务杂志》,并参与筹组台湾杂志事业协会高雄分会。自1966年至1986年的20年间,洪淦棠借助刊物平台,以“牺牲、负责、奋斗、人和”的精神,以“肯吃亏、肯为人服务”的态度,取得了公众的信任,并为多位国民党籍参选人当选立下汗马功劳。

  与此同时,洪淦棠还创办“退伍老兵合创清洁服务公会”,历任常务监事;随后,又创办礼仪用品商业公会,公会由初创时的7家会员,到9年后的第三届时,会员单位已达到了150余家,洪淦棠也连续担任9年理事长。同时,他还担任油漆涂料商业公会监事。

  除了从事公益事业外,他还热心参与社会活动。曾担任两届高雄市广东同乡会理事长,现在依然是高雄广东同乡会的荣誉理事长;担任世界广东同乡总会第二届常务理事,高雄市老人康宁协会理事长,模范老人协会常务理事,并担任中华黄埔军校同学会顾问等社会职务。

  老人育有两儿两女,大女儿宝玲现年已65岁,二女儿莉馨59岁,大儿子海龙61岁,最小的儿子金龙在台湾出生,也有57岁了。

  洪老先生说,在大陆深圳,还有自己的两个侄子,以及侄孙等多人。他们有的进入工商界,有的担任共产党的地方干部,生活得幸福如意。

  老人一笔一画地写下了深圳亲属的姓名和联系方式。“我心里对大陆深圳的亲友十分牵挂。”他告诉笔者,自己祖孙四代嫡亲现有20余人,至亲外戚在海峡两岸共有近200人。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20-11-22 09:33:4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台湾老兵口述历史:戴笠最先截获日本偷袭珍珠港情报

下一篇:我内心充满悲痛与感伤 专访台湾抗战老战士许历农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