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八路打鬼子
张迪学,原名张文成,1924年3月出生在河南省林县(现林州市)东姚镇梨园村。1943年5月,林县遭遇了连续3年的水灾、旱灾和蝗灾,这对原本就十分贫苦的农民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在这样的背景下,张文成决定和三哥张运成外出找活儿干。
在河南省与山西省交界处的一个小山村里,兄弟两人遇到了八路军地方武装——林县黄花寺游击队。“愿不愿意参加八路军打日本鬼子?”“参加了八路军我能干些什么呢?”“保卫我们的家园,让老百姓人人有衣穿,人人有饭吃。”张文成和游击队冯指导员交谈后,加入到黄花寺游击队,而张运成则回家照顾年迈的父母。为了保护家人不受到伤害,冯指导员嘱咐张运成一定要保守秘密,同时也让张文成改名为张迪学掩人耳目。
参加林南战役
当时游击队装备短缺,弹药不足,几个人共用一支步枪和几发子弹。“为了搞到装备,我们经常半夜去‘摸营’。”张迪学回忆说,“晚上是日军防备最弱的时候,他们通常只有两三个人站岗。”这时,张迪学就跟着老兵们悄悄潜到日军身后,将其按倒在地,夺取武器。
1943年5月,为重新开辟太行山南部抗日根据地,八路军129师集中主力团和地方游击队,分为东西集团向林县城、合涧镇、原康等地的日伪军发起进攻。这就是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林南战役”。
当年7月,黄花寺游击队接到命令,配合主力部队行动。张迪学随游击队出发,分为二人一组,在敌人增援的路上埋地雷。同时,张迪学和游击队员们频繁出现在平汉、白晋铁路周围打冷枪骚扰,使日伪军产生错觉,不敢出援林县。
8月18日,黄花寺游击队又奉命配合主力团攻打林县县城。县城外是环城壕沟,壕沟里放满了水。在越过壕沟时,不少八路军战士因此牺牲。张迪学和游击队员对付壕沟有经验,冲到壕沟边,借着惯力,向前一扑,滑过水面,快速抓住对面的壕沟坎,一跃而过。在他们的示范下,八路军战士终于顺利越过壕沟。当夜,林县县城被攻克。
辗转打游击
在抗战的日子里,最让张迪学难以忘怀的,还是那一次随部队到了自家村口,却不能回家看一眼亲人的情景。“我不能进村,因为我的家人都在那里,不能够认,也不敢去认,不然我的家人都要遭殃。”张迪学忍住思念之情,绕着村外的篱笆墙悄然离去。
林南战役后,八路军迅速撤出县城,黄花寺游击队编入林县大队,在林县周边打游击。此后,日军重占林县县城,并在城东三四里路的龙头山修筑了一座碉堡。这座碉堡正卡在了太行根据地和外面联系的咽喉要道上。
1944年初,林县大队准备夜袭碉堡,拔掉这个“钉子”。这一仗整整打了一夜,天快亮时,林县县城增援的日军赶到,部队奉令撤退。“我们必须悄悄撤退,不能让鬼子发现,只能在战壕里一个挨一个地走。”回忆至此,张迪学眼泛泪光。因为这是他参军后,第一次看着战友牺牲在自己身旁:“轮到我撤退了,我拉了下旁边的战友,他没有动,我伸手摸了摸他的光头,才发现是冰凉的。”这个被大家称作“电光头”的战友,就这样牺牲了。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的消息传来。随后,张迪学随43团开进河南南部接受日本军队投降。
如今,那段峥嵘岁月成为张迪学老人人生中最宝贵的经历和财富。无论何时何地,他始终保持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吃苦耐劳的作风和乐观向上的态度。他也常常教育子孙们要牢记历史,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责任编辑:宋吟霜 最后更新:2020-11-06 10:33:26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