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杞县91岁老兵讲述抗战故事 17岁参军拼刺刀
2021-03-31 09:55:20  来源:新浪网 图文:席小超  点击:  复制链接

 

抗战老兵魏心芳和他保存的老照片

  魏心芳老人是一位老兵,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从17岁参军,魏心芳先后在杞北县大队、水东独立团和冀鲁豫军区担任通讯员、司令部警卫员和连长,曾给余克勤将军当过警卫员。在战场上,他打过游击,攻过据点、抓过俘虏,为新中国的成立贡献了自己的青春热血。

  “我们在河里走,日军在岸上追,从早上一直打到天黑。”

  1942年,年仅17岁的魏心芳参了军,成为杞北县大队的一名通讯员。参军没多久,他所在部队就遭遇日军马队,他参加了人生中第一次战斗——小集游击战。

  据魏心芳老人回忆,1942年年底的一天,杞北县大队驻扎在杞县北部的柿园乡小集村,早上8点左右,杞县的汉奸队和日军骑兵队从小集村东地经过。

  “小集村附近都是沙地,马一跑,尘土飞扬,动静很大,(哨)岗上一报告,我们就准备战斗,但是我们不了解对方的情况,不能打无准备之仗,所以战斗一打响我们就准备撤退。”魏心芳回忆,县大队的200余人连早饭都没吃,就开始沿着淤泥河撤退。

  “当时淤泥河里没水,我们在河里走,日军在岸上追,双方距离1里地左右,离的近了就‘噼啪乒乓’打几枪,离的远了就行军,一直打到平城。”魏心芳说,到平城之后,县大队沿着淤泥河转到高寨,这时候天已经黑了,日军不敢追了,县大队又转到泥沟乡圈章村才吃饭。

  “当时敌强我弱,不能硬拼硬打,硬拼硬打要吃大亏,我们主要是保存实力,这是打游击的办法。”

  抓俘虏 打游击

  “我掏出枪瞄准了受伤的日本兵,司令员大声喊:‘不能打死他’。”

  1943年,魏心芳调到水东独立团通讯排当通讯员,第二年又调到冀鲁豫军区第十二分区司令部担任警卫员。在担任警卫员期间,魏心芳印象最深的是1945年参加的一场战斗。

  “当时在杞县西南的四所楼附近有个王集窑(音)据点,由当时的30团围攻,但是围而不打,吸引开封的日军来增援。警卫连和29团负责在据点以西的李芳华庄伏击援军。”魏心芳说,从开封方向来了5辆汽车的日军增援,双方在李芳华庄展开激烈战斗,最后消灭了100多名日军,俘虏十几人,缴获5辆汽车以及大量枪支弹药。

  战斗胜利后,王集窑据点的日军也很快投降。在这场战斗中,魏心芳还俘虏了一个受伤的日本兵。

  “我去打扫战场,看见有个日本鬼子躺在沟里,我上去准备搜身,结果我一拉,他一哼,我立即掏出手枪,心里想:咦,你还哼哩,我打死你!这时候司令员看见了,赶紧喊我,说‘不能打死他’。司令员一喊,我说‘不打就不打’,司令员又说:‘你背上他’。我便把他背回了部队。部队把他治好以后,送到华北司令部去了。”魏心芳说,30团团长王广文后来曾告诉他,这场战斗叫围点打援。

  拼刺刀

  “在高粱地内和日本鬼子拼刺刀,双方都杀红了眼。”

  1944年,在水东独立团的基础上组建的30团攻打睢县长岗镇,30团一营一连在一片高粱地内,和赶来截击的日军展开拼刺刀大战,最终大获全胜,并顺利攻破长岗。

  据魏心芳回忆,当时盘踞长岗的除了据点里的日军之外,还有个汉奸头头叫张吉穗(音),是大汉奸孟照发(音)下面的一个队长,手下有100多人。

  “中午12点开始攻打长岗,到下午四五点,从睢县过来的日军和汉奸队前来截击,日军有近百人,汉奸队也有几百人。团长派出一营一连前去阻击,有100多人,双方在长岗北门外的一片高粱地遭遇,刚开始是枪战,后来双方拼刺刀。”魏心芳说,战斗一打响,汉奸队就跑了,只剩下日军,双方开始拼刺刀。

  “如果离得远肯定开枪打,只要到了一块,就是拼刺刀,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前面的倒下,后面的立即顶上去,前赴后继,刀对刀,打得很激烈。”魏心芳说,后来日军支持不住了,就跑了。

  战斗结束后,缴获了日军一挺机枪,还有一门炮,随后很快就攻破了长岗。

  讲纪律

  “吃饭是‘派饭’,穿的是自己从家里带的衣服”

  老人回忆说,当时新战士没有枪,都是先跟着,或者拿一个老战士分的炮弹,只有打仗之后缴获了枪,才能发给新战士。

  “工资每个月发四斤小米票,拿着票可以买个烧饼,或买包烟,也可以到村长那里换小米。”魏心芳清晰地记得,1942年他第一次发工资的时候,领了两毛五分。领到工资后,他买了一支牙刷。

  “当时班长还问我,怎么光买牙刷不买牙膏,我说只发了两毛五,只够买牙刷。”魏心芳说,当时大部分人都是用牙刷蘸盐刷牙。

  “当时的货币复杂得很,有‘国民党票’,日本鬼子是‘联合票’,汪精卫政府有‘储备票’,华北有‘华北票’,也叫‘鲁西票’,在哪个地区用哪个的票。”魏心芳说,当时杞县属于日军占领区,只能用“联合票”。

  “吃饭都是‘派饭’,老百姓吃啥部队吃啥,穿的都是自己从家里带的衣服,直到抗战胜利后才正式配发军装。”魏心芳说,当时部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很严格,对百姓秋毫无犯,正是凭着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才最终取得了抗战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21-03-31 09:57:24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王德修:誓与卢沟桥共存亡

下一篇:“七七事变”85周年 聆听周口老兵们的“抗战记忆”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