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远祥,湖北荆州人氏,生于1920年,家中排行老五,4岁入私塾,14岁时因为旱灾与饥荒离开私塾,回家务农。
1937年10月,张远祥和三哥按当时国民政府“五丁抽二”的政策,一起以“壮丁”身份入伍。入伍后,兄弟俩各自在不同的部队,“就再也没有听到他的消息了”。
张远祥初到武汉入新兵训练营一个多月,其间他尝试过翻墙逃跑,“也不知是走运还是不走运,翻墙后被警卫营抓了,天亮他们要把我移交给新兵连时发现,新兵连天还没亮就开拔离开了”。因为新兵连的离开,他被留在了武汉警备司令部下辖高射炮大队。
汉口王家墩机场,是75年前张远祥驻守的军事基地之一。1938年初,日军突破华北防线,开始向中原地区进军,武汉保卫战打响。当年6月到10月,沿武汉外围长江两岸,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会战。“所有的战役都在武汉城外打响,我们的责任,是保卫武汉城区。”张远祥回忆道。
张远祥当时所在的高射炮大队负责武汉上空的安全。“主要就是打飞机,我的工作是通过高射炮测距仪观测敌机情况。”张远祥记得,自己在这里第一次与战友合作打下了一架日军飞机。“那天是1938年7月18日,夜里10点多钟,突然拉响了空袭警报,各阵地的探照灯从四面八方射向夜空,捕捉日机,高射炮则喷出火舌,曳光爆炸弹像一条条火龙扑咬着敌机,最后击落一架,击伤数架……”在张远祥的笔记本上,清楚地记录着这样一段话,这是他40多年后回忆起武汉保卫战写下的内容。
如今张远祥回忆起来,那时在武汉,梦里梦外全是日军飞机的轰鸣声。“天天来轰炸,一来就几百架。不分白天黑夜,投下的炸弹非常大。”当时的武汉每当空袭来时会拉起两道警报,第一道预警警报,市民听到后多会紧急赶往附近防空洞,第二道临警警报,这道警报拉响就意味着飞机已经临头了。临警警报同时还是张远祥所在部队的战斗信号。
“一听到临警警报,我们就要做好战斗准备。瞄准飞机,等它飞得低,离得近的时候开炮。”作为观测兵的张远祥,大部分时候都站在测高镜前面,估算着飞机与大炮之间的距离,待飞机进入射程范围后通知炮手。
后方驻守 自贡的星星和黄豆芽
1938年10月24日,在苦守了4个月后,武汉周边被日军占领,武汉成为孤城。国民政府军委会下令放弃武汉,撤退驻守武汉地区的部队。张远祥随军撤离,这么多年来,他一直认为撤离的原因是保护城中百姓。“军队、老百姓,全部都走了,留给日军一座空城。”张远祥在这次急行军撤退中,与大部队走散,后来辗转前往当时的中央政府所在地重庆,重新编入高射炮兵第41团,奉命驻守四川自贡,保护盐区。
自贡产盐,号称“千年盐都”,其井盐产业发达,在当时承担着整个后方的用盐供给。国民党政府在自贡设立了一个高射炮团的驻点,张远祥便驻守在这里。“很清闲,很少有飞机飞过来,生活安定,真正的后方。”
提起那段时间,张远祥印象深刻的,一是自贡的星星,二是食堂的伙食。“没事就拿着观测镜看星星月亮,天晴的夜晚,美极了。”除此之外,他找不到太多休闲的活动。“伙食实在太差,盐水黄豆芽,吃了7年。”张远祥仍旧记得那个军饷不多、物价飞涨、交通不便的时代,他长时间地与家人失去联系。
最艰难的时间是1941年滇缅公路被封锁后,所有的补给都难以到达他们手中。幸运的是,张远祥撑到了抗战胜利。
抗战胜利后,张远祥离开部队,前往云南盐务管理局下面一个盐场工作。在那里,他认识了后来相伴60年的妻子。新中国成立后,1959年回到故乡。“文革”中,他也没有受到迫害。“很幸运的一生,风风雨雨经历过,仍旧平安到今天。”93岁的张远祥精神还不错,还能清晰地将过去的回忆写在笔记本上。他说自己想出一本回忆录,记录下自己近乎横跨一个世纪的人生。
责任编辑:何青龙 最后更新:2016-04-23 11:38:32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