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晚报记者 易书宝)湘乡市金石镇的石坝村,是章春华老人的祖居地。住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建成的土砖房里,章春华和老伴过着每月人均不足150元的生活。寒冷的冬日里,老人的屋里虽然搁了一个火盆,但寒风不断从四壁的缝隙中透进来,吹散了室内仅有的一点点温度。
章春华回忆起的过往人生也同样是冰冷得没有多少温度:1940年,他20岁,这一年他被抓了壮丁,在国民革命军99军197师辎重营里服役了4年后,因兵败逃回家中。回家不久,他再次被地方武装拉去。从此,他的人生命运也随着国内形势的变化而起伏沉浮,先在家乡打游击、后到铁路上当护卫、全国解放后又随进军西南的解放军南下剿匪。 1970年,当他返回家乡时,他带回的不只有他毛南族的妻子及四子一女的大家庭,头上还顶着“二十一种人”的阴霾。
人入老境,自身的劳动能力逐渐散失,家庭生活又接连发生变故,使得老人的生活一日不如一日,但他依然没有丧失生活的热情。而近两年国内外关于抗战的一些争议,也唤起了他对抗战经历的回忆。他说,回想起抗战的经历,血似乎又沸腾在他体内。
被抓壮丁
章春华出生于1920年,在7兄弟中,他排行第六。因为是小儿子,即使家中靠佃田生活,经济并不宽裕,但当他到了发蒙年龄时,父母还是咬着牙把他送进了距家十多里路的一所新式小学。在学校,章春华前后共呆了4年。4年的课堂学习,虽然不能让他成为多么博学的一个人,但能识文能断字,这就是父母当初送他进学校的本意。“读了4年书,至少不是‘睁眼瞎’,不会受欺负。”章春华说,父母当初把他从学校接出来就是这么对他说的。
辍学时,章春华已经14岁。此时,他的哥哥们有的已经成家,有的已经外出谋生,而他的二哥此时也已经在部队当了3年兵,并拥有了班长的职位。毫无疑问,哥哥们外出,辍学回家的章春华理所当然地顶了班,成为了家里的主劳力。当时,他和他的父亲、再加上在家的另外两个哥哥,一起佃种了20多亩地。
“全面抗战是在1937年7月开始的,虽然不断有风声传过来,但偏僻的湘乡,特别是更为偏僻的农村,至少在抗战的前几年是相对平静的。唯一受到影响的是感觉到政府在摊派和抽丁上较以前沉重了许多。”正是在这种情势下,章春华被抽了壮丁。
在沅江正面阻击南犯日军
1940年夏天,章春华和一起被抓的10多名青壮劳力,被送进了国民革命军99军,随后被编入该军第197师。章春华被编入的是该师的辎重营。所谓辎重营,在当时武器装备普遍不如敌军的情况下,辎重营所承担的任务无非就是装卸炮弹、挑子弹、手榴弹箱及食品药品等军械。说穿了,辎重兵就是军队里的挑夫。
“我所在的部队最初驻扎在江西上高,在上高会战中,因为日军的大规模猛烈进攻,损失大半的部队在战后不得不退守湖南益阳沅江进行休整。然而,在1943年年底的常德会战中,197师再次遭遇到一场恶战,在常德失守前,197师在石门一线与进犯的日军进行了激烈的正面交锋。”章春华说,在这场战斗中,197师血战半月后,弹尽粮绝并最终溃败。而他本人则在此次战斗后随败兵逃回了家乡石坝村。
再上战场
经历九死一生逃回家乡后,章春华原以为自己不会再上战场,他安心落意地在乡下做起了农活。
然而,没多久,希望在家乡种田的章春华却再次被强征入伍。不过,他的这次入伍并不是政府征取,而是路过的别动队强拉民夫所致。
被强征的那幕情景,虽然相隔了半个多世纪,他却依然历历在目。
章春华说,那天他正在田里做农活,一群穿着国军制服、抬着一架飞机机头的士兵从他们身边经过。见到他们,领头的尉官便招手要他们过去,要章等人帮他们抬飞机。
虽然有点不愿意,但面对一支支黑洞洞的枪口,章春华说他们不得不按对方的要求做。然而,当章春华他们将飞机头抬到宁乡灰汤的牛角湾驻地后,对方又不肯放他们回家了,而是逼着他们换上了军服。就这样,章春华再次成了一名军人。
事后,章春华才了解,自己所在的这支队伍番号为别动军第四纵队,不算正规军,只是地方武装,但主要的目的还是抗击侵华的日军。而正是这一点,这位当初被逼着当兵的青年最终喜欢上了这支队伍。
设伏擒获下乡掳掠的日寇
在别动军里,章春华先是在第四纵队何济元警卫队,在经过援华的美军简单训练后,他又被调至第四纵第二大队。此后,直到侵华日军投降的一年多时间里,章春华和他的队友们一直辗转于湘乡、宁乡和湘潭,在敌后开展了有声有色的游击战。
章春华说,在那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们的游击战可谓是多种多样,深入敌阵探听情报、暗杀汉奸恶霸、狙杀日军头领,而设伏专门袭击下乡掳掠的日寇则是最行之有效的办法。有一次,章春华和他的战友得到情报,预先在湘乡谷水的一处隐秘处设下埋伏,果然,下乡掳掠的一小队日军在预定的时间进入了他们的伏击圈。一阵突如其来的打击后,被打懵了的日军被追击得四处乱窜,有两个慌不择路的日本兵跑进了农田,陷在了齐膝深的淤泥中动弹不得,只得乖乖地当了俘虏。
章春华说,抗战胜利后,他所在的别动军被改编成了铁路交警部队。此后,他辗转于河南、山东、天津,先后在胶济铁路、北宁铁路上护卫铁路安全。全国解放后,他又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随部队到西南剿匪。因为与所在部队失散,他只好流落当地,与一位毛南族女子成了家。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他与家乡的父兄们取得联系,并在他们的帮助下最终回到了家乡。
责任编辑:宋吟霜 最后更新:2020-10-24 11:35:5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战老兵童秉刚:战车营里的秀才兵
下一篇:抗战老兵陈淑:弱女子投笔从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