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甫高,今年91岁,出生于耒阳市夏塘镇山波村,现为马田煤矿退休工人。14岁时,他被抓壮丁参军,成了原国民革命军第38师工兵营2连工兵。
谢甫高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后,谢甫高亲历了缅甸大反攻,从印度一边修路,一边作战,穿越了缅北大丛林。在他的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是,雷多公路上曾立有一块路碑,上面用英文写道:“Road to TokYo(从这里通向东京)。”
2017年12月,谢甫高在家里向笔者口述了他在中国远征军与日寇作战的亲身经历。
“下来一问,说这里是蓝姆伽。”
我老家在耒阳,我没有读过书,也不认识字。我家里人多,不算姊妹,光是弟兄就有六个。按道理,四哥、五哥去当了兵,我家就不用派丁了,但我们当地的保长很坏,要我家出钱买丁。可我家没有钱,反正人多,父亲就让我去乡里报了名。到了乡公所,量了一下身高,我记得是1.5米,过磅不到100斤。我就跟其他11个人被分成了两组,我们这一组6个人先坐汽车到衡阳,再坐火车到柳州,再经柳州去到贵州的独山,最后到了都匀。
到都匀时,已经是1942年秋天了。一到营地,就体检,年纪上了三十岁的,身体不好的,站一边。三十以下的,身体好的站一边。我体检还不错。体检过了的,就要打针(卫生防疫针),每个礼拜打一次,打了快一个月后,我们从都匀经贵阳来到云南。没有打针的就留在都匀。
到云南后,机场上有美国的飞机正在等我们。上飞机前,要求我们把身上所有的衣服都脱掉,其它的东西都不让带,每个人只发一个呕吐袋,那个飞机颠得厉害。下飞机后,一个个都是狼狈不堪,有穿草鞋的,也有光脚的,很多人站都站不稳。这时边上的老外就在那里叽里呱啦,我们听不懂,就问翻译,翻译说,“他们说你们哪里打得了战咯,一看就是来送死的。”听到这话,我们心里很不舒服,不理他们。
下飞机后,我们待在机场排队领装备,每人一套衣服,一双鞋子,一顶帽子,还有一个蛮漂亮的斜挎包。开餐时,我发现伙食很好,还有牛肉。这个时候心里就好受多了。然后就是没完没了的行军。先坐火车,坐了一天一夜,然后坐船,又是一天一夜,这样来回搞了两次,才到了目的地。下来一问,说这里是蓝姆伽。
“老兵们把这个叫打‘人鸟’”
那时年纪小,因为没打过战,就把我分到了师里的工兵营。我们一个营有三个连,我是第二连。整个师一共是三个团,我们就一个工兵连跟一个团。我们连当时属于112团。
蓝姆伽其实不大,但是人多,有美国人、英国人、澳大利亚人,我还看见过黑人。当时,我们在印度,是美国出钱、英国出物资、中国出人,因此跟那些外国人的关系也还算好。我们在印度发的是卢比,但是没什么东西买,也没地方用钱。我们出去,坐车都不用钱,只要看见军车是空的,招手就停。
当时印度与缅甸交界的地方没有公路,上级就要我们去修路,那个地方叫雷多,我们工兵都叫它卡多。那个时候,我们的工兵营已经扩大为工兵团,我们就在美国人的配合下开始修路,那条件就差了,一是热,印度的夏天很少低于40度的;二是丛林里的虫子多,毒蛇多;三是工程量太大。先要砍树,再去找石头。雷多那一段路,主要是泥沙多,需要从峡谷里背很多石头去巩固路基。全靠人工,进展很慢。后来美国人的修路机到了,修路的进度才开始加快。
日本人知道我们在修路,就来搞破坏。我们是边打边修。那个时候正赶上雨季,在丛林里实在是好苦的。有人受伤了,又没有药,就很危险。为了这个,我们还修了一个小的简易机场,每次可以送两个伤兵,带担架的话,就只能送一个。美国飞行员的胆子大,那么小的地方,都敢降落。
我们那个时候的武器已经很好了,都是美式的。面对面,日本人搞我们不过,就开始搞埋伏。一般都是在洼地里,先埋上地雷,然后人就躲到几百米外的树上用机枪扫射。有时我们的坦克也会被他们炸坏。因为日本人埋了很多雷,所以我们工兵就要排雷,我也排过。背上背一个接收器,耳朵上戴耳机,胸前挂一个表,当探测器探到雷时,那个表上的指针就会归零,耳机里也会传出呜呜的声音。没有探到雷,指针就会两边摆。日本人躲在树上,专打排雷的,很危险。找到雷后,就用手摸,看是火雷管还是电雷管,不同的雷排除的手法是不一样的。后来我们也学聪明了,只要发现树上躲有敌人,就用60或80迫击炮,朝树上吊射,一炸日本人躲都没处躲。老兵们把这个叫打“人鸟”。
“中国人还是习惯叫‘雷多之路’”
再后来,部队到了孟康,也是雨季。日本人在这里有重兵,硬冲肯定不行,我们工兵便连夜偷偷地在河上架桥。那个雨好大,工兵架桥很辛苦。桥架好了,一晚上就偷偷地运过去了三个营。到第二天早上,枪炮声响了,我们知道,战斗打响了。
就这样,我们一直修路,一直打仗。一边打,一边修。最后到缅甸时,还搞了个仪式,史迪威也参加了。他们美国人管这条路叫“史迪威之路”,不过我们中国人还是习惯叫“雷多之路”。
到南坎我们才停下来。有一部分人,在这里回国了。我们连留下来负责修墓,给牺牲的战友收尸。那个墓有十几米长,七八米宽,三四米深。给我们的时间很短,所以搞得也很简单。那些尸体就堆在路边,用一块大的雨布盖着,那味道好难闻。缅甸的雨季很长,每天都在下雨,为了不淹着尸体,我们在墓中心挖了一条排水沟。那些尸体,一层层地码放上去,码一层,就用针叶和草隔开,再码一层,又用针叶和草隔开,估计码放了有十几层。墓正中间留了一个洞,用水泥浇筑,用来立碑。墓旁边还开了一个门,因为有些后面的尸体要放进去。那气味闻不得,进去要带防毒面具。本来立碑后,还要修栏杆的,但时间不够,就没搞了。那个碑上的字,我现在不太记得了,好像是“中国远征军阵亡纪念碑”。
到密支那后,我们就奉命回国了。先到云南,后来又从云南去了广西南宁。八月十五那天,只听见外面放枪,机枪9发,冲锋枪6发,步枪3发。就这样不停地放,原来是日本投降了。
责任编辑:叶子 最后更新:2019-01-28 14:40:1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