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老战士刘仕杰。
妻子讲述老伴的抗战故事。
刘仕杰,是一名抗战老兵,16岁时就跟随兄长的脚步加入革命队伍,20岁时正式加入东江纵队,多次血战日寇保卫家乡。“在一起生活了大半个世纪,老头子经常跟我说起早年的经历,我还帮他写过自传出过书呢!”在位于深圳市福田区的儿女家中,刘仕杰老人的老伴陈立心和记者攀谈起来。“老头子的那些经历,早已铭刻在我的记忆深处,就像自己亲身经历过一样清晰和真实。”
刘仕杰,1924年生于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跟“农民运动大王”彭湃是老乡。在家乡,老人经历了童年的苦难,目睹了日寇的罪行,他毅然参加东江纵队,在抗击日寇的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留下了一生最为难忘的记忆。
刘仕杰出生在一个贫困农民的家庭。父亲是一个老实巴交的长工,常年受雇于地主家中,靠着辛勤的劳动换取微薄收入养家糊口,母亲则在家里操劳家务、照顾孩子。刘仕杰原本兄弟姐妹五人,可是,在那个缺衣少食、天灾人祸不断的苦难年代,大姐和小弟都早早地夭折了,只有刘仕杰和两个哥哥艰难地活了下来并长大成人。童年的苦难造就了兄弟三人对地主阶级剥削的痛恨和对国民政府的失望,成了他们走上革命道路的导火索。
刘仕杰曾在传记中写到,自己之所以加入革命队伍,是受了两位哥哥的影响。早年,大哥刘云龙参加了彭湃领导的农民运动,后来加入了叶挺、曾生组织的抗日队伍。此后,二哥刘泗如跟随大哥的脚步走上革命的道路,再后来就是刘仕杰。1940年月,曾生、王作尧领导的东江游击抗日队伍东移海陆丰一带,受两位哥哥影响,刚满16岁的刘仕杰虽未正式加入部队,但也开始从事地下抗日工作,为部队负责传送信件和情报等地下抗日工作。一家兄弟三人同时参加革命,这在素有红色传统的海陆丰一带也是不多见的。
刘仕杰一家拍摄的全家福。
刘仕杰老人获得的抗战勋章。
后来,曾生的部队在海丰县赤石镇大安洞田心坑建立了一支地下武装部队,对外公开身份是护路队。部队在成立之初有70人左右,主要以保护行商货物流转和群众生命安全为名,隐秘地扩大抗日武装。1944年,这支地下抗日武装部队划入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命名为“海丰独立中队”,并委任张建南为中队长,刘仕杰的大哥刘云龙为指导员,部队由原来的隐蔽抗日转向公开抗日。也就在当年9月,20岁的刘仕杰正式入伍,成为了一名东江纵队的抗日战士,开始了他一生最为难忘的军旅生涯。
东江纵队海丰独立中队成立后,主要负责发动群众抗日、组织训练民兵、查缉走私、发动农民抗租借粮度荒等活动。随着部队的逐步发展和长大,游击队多次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突袭。凭借英勇机智和良好的群众基础,包括刘仕杰在内的游击队员们每次都化险为夷。
1945年后,海丰独立中队发展成为东江纵队第六支队,又称“张建南大队”。同年2月,队伍遭遇了来犯的日军,刘仕杰也有了机会杀敌立功。老人在回忆录中记录到,当时,自己所在的班进驻海丰赤石。有一天,班长接到密报,一支由30多名日本兵和22匹战马组成的骑兵队伍要经过赤石。于是,分队长迅速带领包括刘仕杰在内10多名游击战士,埋伏在日军必经的赤石坡仔岭,打算对日军进行伏击。
“日军一进入伏击圈,我们立刻集中火力、猛烈射击,虽然我们在人数和装备上都不占优势,但是敌人在明我们在暗处,加之大家对日本鬼子的暴行痛恨无比,因而作战特别凶猛,个个都把自己的生命抛在了脑后,只想着多杀几个鬼子。装备精良的日军被打得措手不及,他们边负隅顽抗边往后撤退,最终丢盔卸甲仓皇逃窜。”刘仕杰曾如是回忆道。这次伏击战,刘仕杰和队员们打死打伤多名日军,还俘虏了2名鬼子,缴获战马13匹。
吃了败仗的日军心有不甘,于第二日出动了300多兵力进行报复打击。游击队再次采取伏击的办法对付来犯日军,然而,此次双方兵力太过悬殊,游击队只能被迫退出赤石。然而,我军的英勇机智和极具战术的游击战、伏击战早已让敌人胆战心惊。日寇进入进入赤石后,因担心再次遭遇伏击,放了几把火之后边匆匆撤出。此后一段时间里,日、伪军再也不敢小觑游击队,不敢再对赤石周边进行骚扰,当地群众也因此安定下来。
1945年初夏,随着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失利,日本帝国主义已经陷入了穷途末路。可是,穷凶极恶的侵华日军仍心存幻想,更加疯狂地进攻共产党和国民党部队,企图挣个鱼死网破。一天,驻扎在海丰羊蹄岭的日军,突然出动20多人,到十八乡抢夺群众财物,刘仕杰与战友们接令赶到十八乡,与正在抢夺群众财物的日军展开激战。两边势均力敌,但鬼子早已军心涣散,这20多名鬼子草草应战一番便丢下抢夺的财物逃走了。这一仗,灭了敌人的嚣张气焰,长了我方抗日武装的志气,当地群众无不拍手称快。
“老头子经常跟我说起这些战斗,每次提起都情绪高昂、激情澎湃,他说,那一仗,打得小鬼子丢盔卸甲,一吐心中的恶气,真是痛快的很!”陈立心告诉记者。(惠州文明网 潘高耸)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22-11-15 10:46:26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