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路交通管理和国营军运机构的变迁
(一)交通部全国公路总局该局系隶属于交通部,在渝时由潘光炯充局长,统管全国公路工程和交通行政,并监督各省辖的公路局执行交通部所颁的一切法令规章,内部组织简单,并无成绩,只是一个有名无实的空头机构。由于潘是张嘉傲一派的,和政学系有关,但当时政学系失势,该局也因人的问题,起不了什么作用。
(二)军事委员会运输统制局该局系隶属于军事委员会,职掌战时运输,1941年成立,由何应钦兼主任,俞飞鹏兼副主任,所有军公商车之行车制度、车辆器材、液体燃料,和公路工程统归其管辖。因在当时军事第一,运输第一的口号下,所以要把运输大权移到军人掌握,以配合军事。1942年1月接收全国公路总局。在未接收前,该局只管军事运输,国道、省道公路工程,向由全国公路总局管理。接收后即分设西北公路运输局、西北公路工程局、西南公路运输局、西南公路工程局、中缅公路运输局(后改滇缅公路运输局)、川滇东路运输局、川西公路运输局、中缅公路工程监理委员会、东南办事处、汽车器材管理委员会、液体燃料管理委员会、司机技工管训委员会等,统管全面公路工程运输行政事宜。因属军事机构,且又由何应钦兼主其事,较诸全国公路总局之权力,不可同日而语。同时该局不只负责军事运输,而且兼管水陆运输检查工作,所以该局辖下设有一个监察处,由特务头子戴笠兼处长,张炎元充副处长。这明显地是用特务系统来监视运输组织。监察处名义上是运输统制局的内部机构,但实际上是由军统局直接指挥,戴笠即是军统局的局长,又是监察处的处长。这是上下其手的一个把戏,而又是戴笠与何应钦分庭抗礼,互不信任的象征。
(三)交通部公路总局该局系1943年1月成立,接管军事委员会运输统制局所属机构人事。(但监察处已独立,直属军委会,不移交公路总局)由曾养甫任局长,龚学遂、赵祖康分任副局长。除监察处外,原所属单位,悉仍旧贯,人事稍有变动,并增设商车指导委员会,各区局辖下设分会。该局仍与运输统制局一样性质,专管行政,各区局则办理业务。这次改组是由于适应亲美关系,曾养甫和赵祖康都是留美派,但曾的地位不及何应钦,所以戴笠的监察处,就不愿意隶属于公路总局之下,而要独立。这是特务“超然”的一个明证。
(四)西南督运委员会该会系1944年8月1日在贵阳成立,隶属于军事委员会及交通部,形成两个上级,由公路总局副总局长龚学遂充主任委员,另一美国人充副主任委员。原以黔桂战事紧张,急需疏运沿线军公商物资,而临时成立这机构,负责督运调度等一切事宜。所有该区军公商车辆,均由该会指挥,成为该方面运输最高权力机关。该会既要军事力量,又要交通技术,更要借助美国人,因此就由军委会和交通部会办,并利用一个美国人充副主委来作幌子,以便获得美国方面的关心。同年底黔桂战役好转,该线解除威胁,该会奉命迁渝,听候归并。
(五)军事委员会战时运输局该局1945年在渝成立,接管交通部公路总局及西南督运委员会所属机构及人事。原任交通部长兼公路总局局长曾养甫去职,改派俞飞鹏为交通部长,并兼战时运输局局长,龚学遂以交通部政务次长职兼副局长,并由美军驻华总部先后派麦克鲁少将(现美军驻南朝鲜司令),及白利上校等数人为副局长。局内的运务、机料、工程、财务、会计等五个处的副处长,均是美国人。该局成立后,为沟通中印公路交通线,即成立保密公路工程处,从事兴筑由云南保山县至印度密支那一段公路工程,并在中国驻印度专员公署内设立战时运输局驻印度办事处,由驻印专员沈士华兼办事处主任。该局虽属我国战时运输的一个组织,但因经常和美军总部联系,爰经中美双方同意,由美方再派员参加工作,即秘书室外事组一部分,就有美军10余人办公。每天所有重要文件,都由外事组翻译成英文送交美军总部的参谋长魏德迈阿核阅,俨然太上局长。最奇者来外事组办公的美军,大半是文盲或半文盲,连写家书都要我国编译员代笔;经常在组内胡闹,并向女编译员调笑,局内同事,为之侧目,余认为有辱国体,但其奈伊何,只作如是观耳。该局直至抗战结束后1946年1月间才结束。在上年底已分别在京、津、沪、粤等地先后成立办事处,协助各该区的交通特派员办理接收工作。接收完竣后,即又改为交通部公路总局,全局迁回南京。在该局成立时,抗战是处于最严重阶段,既要利用美国人,又要利用军人,当时蒋氏什么人都不相信,只有相信自己的戚属俞飞鹏,所以就派俞担任战时运输局的局长,又由于亲美之故,所以又调西南运输局的副局长谢文龙充局内的运务处长。因谢是留美派,而且又有个博士衔。副处长王国生,也是个留美学生。这一串无非是利用现实,以作机动应付环境。
(六)军事委员会西南运输处该处是1937年10月在广州成立,先后由曾养甫、宋子良充任,龚学遂、刘吉生、吴琢之充副主任。1938年迁云南昆明市,有运输车数千辆,员工兵伕万余人,分在国内的粤、桂、湘、鄂、川、黔、滇等省的重要地方,境外之香港和新加坡、缅甸、安南、菲律宾等处设有分支处,办理业务。1941年底结束,改为中缅运输总局。(该处详细内容,笔者经另文叙述不赘)
二、官僚资本的运输机构简介
(一)中国运输公司该公司约在1939年成立,纯为官僚资本,由政学系中坚份子陈延炯任总经理,谢文龙副之,拥有客货汽车500余辆,分设渝筑昆运输处及河桃运输处两机构,办理客货运输业务。渝筑昆线由重庆至贵阳转昆明,由简文献充处长,霍亮副之。河桃运输处是由贵阳至广西河池及由贵阳至湖南桃源,均有定期班车对开,由刘光尧充处长。上述两个组织,均设在贵阳市,业务对象,除办理客运外,并承运军公物资,因列为公车之一类,格于规定不能接运商货。1943年春与运输统制局西南公路运输局合并,仍由陈延炯充局长,谢文龙、王仁康分充副局长。
(二)复兴运输公司该公司成立时间已忘,是孔祥熙之子孔令侃所办,纯为官僚个人资本,有车约300辆。由于孔氏所经营的企业甚多,且有特殊地位,除自运其货物外,兼承运其他军公商货(商货运价最高,公货次之,军品最低),行驶路线无固定,1943年结束。
(三)贵州企业公司煤汽车营运公司该公司是贵州企业公司的一个单位,初时是因汽油缺乏,特以提倡木炭车,制造美式木炭炉为号召,颇得当时运输界之拥护。公商汽车之木炭炉,多为该公司所改装,一时业务增繁。但由于原料缺乏,且氧焊之氧气不易蒐购,以致供不应求。该公司有木炭车百余辆,除自运贵企产品外,兼承运军公物资,车辆多行驶渝筑昆线,有时则走黔桂线。直到抗战结束后,仍继续营造,但只载运贵企产品,不得承运其他军公物资。
(四)中国汽车制造公司该公司早在抗战初期成立于桂林,是由曾养甫所经营,由曾氏自任经理,张世纲任总工程师,以制造桐油车为主。张世纲是一著名的汽车专家,在战前曾留学德国,研究以桐油代替汽油,在德时与希特勒为稔交,由于其对汽车制造甚有心得,故在德时颇负时誉,归国后更专心研究,筹办此公司。适抗战中期汽油缺乏,桐油车正好及时面世,但以器材又成问题,所以迟迟不能实现。为研究及制造起见,曾向交通部借了一笔款,以资运用。1943年春,笔者适充驻西南区视察于贵阳,某日该公司驻贵阳办事处负责人来访,以该公司所发明的桐油车已经试验成功,曾报贵阳公商车辆管制所,请求发证试验行车,但久未邀准,请予协助等语。我聆悉之余,至深诧异,以该公司之总经理,正是现任的交通部长曾养甫,何以车辆管制所竟敢加以留难,不予发给行车证,斯诚怪事,便即前赴贵阳车辆管制所洽询,并说明原委。该所所长汪振铎始知该公司是部长所经营,当即答允照发,不旋踵而行车证已发出。爰在筑市郊图云关试车,并柬请各有关方面到场参观,果也试验成绩良好,便正式开始投入运输,但只得车20余辆行驶于黔桂线间,运量不大。其后张世纲由桂林撤退至贵阳时,曾多次向我道谢。1944年,黔桂战起,该公司运务停顿,便告结束。
(五)华南重油汽化器汽车制造公司该公司于1942年间在昆明成立,负责人名梁守一,兼运输统制局汽油器材管理委员会委员。鉴于当时汽油缺乏,特提倡代用品。该公司有一工程师(名字已忘),研究出一个重油汽化器,将重油如菜油、茶油、棉子油、桐油,及一切矿植物油等,化为汽体作燃料,以发动马达。梁守一先将其自用的一辆士刁碧架小轿车,装上这个汽化器,作为试验,由于载重不大,勉可行驶,于是梁便大吹法螺,广为宣传,甚至侈言除酱油外,不论任何油料,均可汽化。当时昆明某军事单位的汽车队,竟予置信,曾将汽油车10辆,委托改装。该公司便依样葫芦,代为装上,并先领得部份费用,及至装妥试车,竟全无拖力,军方当即不允收货。该公司只得答应改善,但一再嵇延时日,迟迟不能出厂,而对方又催促甚急,梁感焦灼万分,无法脱身。1942年秋,笔者适到昆明视察,梁当欲夸耀其新发明,邀我参观试验,一日用其自用车并约友好数人,送我等到温泉游玩,讵料沿途熄火抛锚,屡次下车,合数人之力,从后猛推,始能发动,大有“一去二三里,抛锚四五回,步行六七次,八九十人推”之苦,几经在路上耽搁,始走回到昆明。阅数日,我公毕离昆赴筑,梁便藉着用车送我为词,随我离开昆明,但该车仍沿途故障抛锚,夜深3时始达曲靖。日间行车只不过几十公里,至此已不能行驶,我只得转乘别车返筑,而梁便从此不敢再回昆明。其后梁又到贵阳访我,并挽我介绍与中缅运输局刚卸任的运务处长黄荣华认识,拟利用黄的名誉地位,在贵阳成立一办事处,由黄荣华充负责人,代其再作吹嘘,并答允月送薪金300元与黄。后黄与我商量,以该汽化器实在未臻完善,确不能使用,便婉转不就,终作罢论。梁在昆明之公司,以经理一去不返,不久亦告结束。所谓新发明之汽化器,实是一件当在研究中而未成熟的试验品,便即用来炫惑世人,标奇立异,卒致黔驴技穷,不能立足,悄然离去,名誉全堕,无怪时人呼之为“大炮一”,从此重油汽化器,不得再见于运输界矣。
1963年3月12日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18-10-30 14:29:37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张蘅夫:何民魂其人其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