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我从昆明考入铁路电训班,当时是叫滇缅铁路工程局。随着抗日形势的发展,后改督办公署,从禄丰迁来弥渡。其机构之庞大,人才之众多,在弥渡历史上是罕见的。现将本人见闻分述如下:
一、因何赶修滇缅铁路
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大举侵华,不几年沿海各省相继沦陷。滇缅公路成了我国通向世界的唯一窗口。为了加强运输,当时中央决定成立“西南运输处”,派宋子文之弟宋子良当处长,下设16个汽车运输大队。驾驶员、修理工多数均海外侨胞担任(主要是印尼华侨),汽车也是侨胞捐赠的,当时因运输任务大,时间紧,经常昼夜不停的抢运物资。尽管如此,仍远远跟不上形势的需要。因而中央决定,修筑滇缅铁路。一开始是在禄丰成立工程局,第一任局长萨福均,第二任局长杜镇远都是留学美国。局以下设:总务、机电、会计、材料、运输等5科。此外还有:秘书室、警务股、转运站、医院等。外勤单位有:东西两段工程处,东段从昆明到祥云,设主任1人,由副局长王节尧担任,下设8个总段;西段从祥云到缅甸的滚弄,下设总段8个。总段长一般都是正工程师,下面还有分段,当时弥渡是第九总段。西段工程处主任由副局长张海平兼任。九总段住盛家(即现人民政府老房子内)。后因抗日形势的急剧变化,行政院决定:把滇缅铁路工程局,扩大为督办公署,特派曾养甫为督办,预计1943年元旦通车。这就是督办署成立的原因。
二、机构和人员
督办公署设在现在的弥城完小内。督办室以下设秘书组、法制组、总工程师室等3单位。总工程师1人(杜镇远),副总工程师有:章袚、汪禧成、王节尧、张海平、吴融清等若干人。会办3人陈逸凡、陆崇仁(当时的云南财政厅长)、杜镇远。督办署下设总务、财务、粮食、卫生、机务、运输、会计、材料、防空、行车效率工程处、路警总队和军法执行监部等12处。防空、路警总队、军法执行监等3处均由3个中将分管,路警总队,还有少将副总队长1人,上校五六人分别担任大队长等。其他的处,一般都下设4至5科,科以下又有股。较大的如运输处,下设6个汽车大队。每大队有汽车120辆。东起重庆,西至畹町,沿途均有转运站和材料库。较小的单位如:铁路医院、扶轮中学、转运站、机务段,电务段等就不再详细列举。因单位太多,用款太大,中国银行特在署内设了个办事处。外勤单位有:工程处4个,分布在铁路沿线,每个工程处,又辖总段、分段、机务段、电务段等。全署共有职工1.7万多人(路警4个大队在内)。单弥渡就住了数千人(包括职工家属)。好多全国闻名的专家都在弥渡,例如:桥梁专家茅以升,建筑学家梁思成等,水利专家汪禧成就是行车效率工程处的处长,机务处长陈孝刚是美国芝加哥铁路局的副总工程师,卫生处长庞京周和铁路医院的院长陈召恩都是留学德国的医学博士。至于—般的留学生和工程师,数以百计,足见人才之荟萃。正副处长约计30多人。科股长一百多人,股长以下员工及铁路警察4个大队约计4千多人,此外尚有各工程处的职工和民工18万人,未曾列入。其他还有沿途承包商、营造厂等,不再详列。为了赶修这条铁路,当时云南省政府提出以“全滇人力、物力、财力贡献国家”的口号。所以在弥渡成立“云南省政府协修滇缅铁路征工总管理处”,杨文清任处长,陇体要、段伟任副处长。处址设在东门外开化寺,滇西各县当即奉令成立征工分处,县长兼征工分处长,弥渡征集民工2000多人,组建为1个督工总队,3个大队,9个中队,调往南涧小军庄开挖八总段所分派给路段。
三、人事
督办署的人事,是各有系统的,工程人员就以唐山交大为主。特别是部分高级职员,都有一定的靠山。例如:工程局长萨福均,他祖父就是清末的海军总长萨镇水。住弥渡的第九总段长张象呙,就是湖广总督张之洞的孙子。一般的人,如果系统不合,又没有靠山,是很难插入的。其中有部分职工,看起来西装革履,生活优裕,但比起广大的人民,毕竟是极少数。以弥渡说,当时穿匹条的人,不到30%,穿毛呢的那就更少了,绝大多数的人民均穿本省土布。
四、在弥渡的建设
处长以上,每人一幢中西式的小型房屋,集中建在弥渡中学(至今少部分还在)。科股长和其他职工普遍住在太和山后职工住宅区,略计70多幢。又在杜营北面,建了一个东西宽70余米,南北长约170余米的运输管理站(即现在的卫生局、外贸公司这一片)。办了一所扶轮中学。文笔山下,筑了个防空洞。但因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缅甸,滇缅铁路奉令停工,除工程处的职工调去赶修军用机场外,其他大部分职工,发3月的工资,疏散回家。当时因沦陷的省份太多,因此绝大多数的遣散职工,无家可归。所以墙壁上曾出现:“督办老曾真混蛋,3月工资就疏散”、“督而不办,统而不筹”、“集中人力,消耗物力”、“此路不通,去找毛泽东”等口号。足见失业者对当局的愤恨。
责任编辑:王广建 最后更新:2018-04-24 15:59:3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下一篇:施 平:两见蒋介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