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新四军花木兰】林子东,承载着林则徐的气节(二)
2020-08-17 14:39:42  来源:星炬网  点击:  复制链接

  在新闻战线上

  《前哨报》三名记者,分别驻在苏中一地委下辖的三个县,蓝瑛驻江都,林子东驻高邮,孙明驻宝应。孙明曾在新四军六师十八旅五十二团七连当过兵。林子东与他相识、相知,由战友成为伴侣。

  那时,林子东所处的环境是危险的,面临的考验是严峻的。她常常要通过敌伪犬牙交错的封锁线进行采访。开始由交通员带路,熟悉后就要独自行走。有一次,她孤身一人黑夜走过一片荒野坟场,闪烁着的点点“鬼火”(磷火),似在身后紧追,野狗恐怖地嗥叫,令人毛骨悚然。林子东壮起胆子,加紧脚步,赶到所要采访的村庄。采访结束后,村干部留她住下,但区委书记叮嘱她要连夜赶回,她严守纪律,再次夜过坟场,回到驻地。就在她离开不久,伪军包围了那个村庄,抓走了革命群众,林子东躲过一劫。

  1943年冬,高邮独立团采取我军擅长的“围点打援”战术,消灭伪军的有生力量。团政治处主任黄烽率部“围点”一永安镇,吴咏湘团长率主力“打援”。黄烽是老红军,是京剧《沙家浜》里的指导员郭建光的原型之一。林子东随他行动,是参加这次战斗的唯一 女性。天擦黑,黄烽所部急行军30多里,赶到永安镇,火速构筑工事,进入战壕,打出一阵枪炮佯攻。林子东拿起喇叭简,探出身子想喊话,身旁的战士立即把她按进战壕。龟缩在碉堡里的伪军还击,双方交火,伪军大部队赶来救援,被设伏堵截“打援”的团长所部打个正着,伤亡惨重。永安镇的伪军闻风丧胆,土崩瓦解。林子东把这场亲身经历的漂亮仗写成报道,在《前哨报》注销,大长根据地军民的志气。

  《前哨报》三个记者分驻三个县,随县委行动。由于根据地交通不便,平时报社很少召集记者开会。为了交流经验,《前哨报》三个记者想出一个办法:用白报纸订了一个小本子,轮流传递。寄到谁手上,就写上点滴采访经验,寄给下一个。这个小本子被命名为“臭皮匠”,意为“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小本子传过几轮,记载了当年记者工作中关于采访、组稿和写稿的心得,算得上是战争年代新四军根据地记者创造的一本手抄本新闻刊物。只可惜,这个小本子在紧张的战斗环境中丢失了,只存在当事人的记忆中。

  根据党中央为了坚持抗战,为了胜利,既要有武装的军队,又要有文化的军队的指示精神,1943年12月,苏中区党委创办了《苏中报》,新四军第一师师长粟裕兼任社长,著名文学家林淡秋任总编辑。木刻家赖少其、翻译家蒯斯曛等进步文化人参与办报。1944年4月,林子东调《苏中报》,在报社通联科和新华社苏中分社工作(战争环境里合署办公)。当时,她的工作除了联络通讯员、组织稿件之外,还要编写稿件向新华总分社发稿。后来,分社又交给她一个任务:帮助辅导培训新记者。据当年新记者冒雨吉回忆:“我的启蒙老师是林子东同志。……她对我的辅导,真个是从‘人之初’开始。新闻的基本概念是什么,新闻的要素有哪些,主题怎么定,导语怎么写,材料怎么取舍,标题怎么拟,都逐个讲解,具体指点。……她对我的辅导常常在紧张工作过程中挤出时间来进行。晚上加班,那时是常事。战争年代的友谊是难忘的。林子东同志作为战友兼老师的亲切形象,深深铭刻在我的脑海里。”于细微处见精神,林子东在《苏中报》的默默奉献,也凝聚在这份报纸的爱国抗日的宣传里。

  1945年8月,日本投降。随着胜利局势的发展,中共华中分局在淮阴创办《新华日报(华中版)》并建立新华社华中总分社。林子东调到新华社华中总分社报道科,任副科长。能够在全国知名的新闻界前辈范长江、恽逸群等人的直接领导下工作,林子东十分高兴!

  这时是一段短暂的和平时期,国共开始谈判,在北平成立的军事调处执行部,向各地区派出观察小组。淮阴也来了一个观察组,有一位观察员名叫有吉幸治,是日裔美籍人。因他曾任美国《夏威夷记事报》总编辑,林子东作为同行,被派陪他参观淮阴城。谈话中,有吉说起他认识不少中国朋友,在延安有凌青,在张家口见到凌青的姐姐傅秀,后来在北京军调部见到美方聘请的中国翻译林圣观也是凌青的姐姐。林子东听呆了,回过神来才告诉有吉:这三个人都是自己的亲姐弟,已多年不见。有吉也听呆了,连说真有这样巧事,竟被他全遇上了。事后,林子东最想了解的是大姐的情况。怎么联系呢?恽逸群告诉她:邓子恢政委要去北平军调部会谈,可写信托他的秘书带去。林子东赶紧写了一封信,就去找邓的秘书。秘书不在,出来的是邓子恢政委。他笑问有什么事。林子东说明后,政委说,把信给我,我找你姐姐,还可以和她面谈几句呢。林子东交了信告辞回来,但她心里很不踏实。邓政委这么忙,哪里会记住这件私人小事,信会不会送到呢?一个月过去了,有一天,林子东参加华中分局召开的干部大会,听形势报告,报告人正是邓子恢政委。散会了,林子东起身往外走。只见邓政委径直朝她走来,叫住她说:“是你托我带过信的吧?”“这事没办成,很抱歉!”然后说明:到北平后第三天去延安汇报工作,耽搁较久,再回到北平找你大姐时,她已不在军调部,去外地了。带的信只好托在军调部的人转交。“这事不太靠得住了!”邓政委叹口气说。邓政委这种负责任的态度和这一番认真的话,让林子东心中充满了温暖。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多少事都已忘却,但邓子恢政委此刻的音容笑貌却深印在她的脑海中,随时都会浮现。

  和平时期不长,进入1946年,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战火又起。根据党中央的战略部署,我方从淮阴等城市撤退。林子东和孙明被派到苏中九分区新华社九支社。九分区处于长江沿岸,辖南通、如皋、海门、启东四个县,紧靠南京、上海,是国民党军必争之地。斗争十分尖锐。林子东又过起游击战争生活。每天换宿营地,经常夜间偷越国民党军封锁线,情况紧张时钻青纱帐,或跟着渔民的渔船出海。生活是艰苦的,但是能把当地人民争取解放斗争的英雄事迹报道出去,是新闻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为此尽力,任何牺牲,在所不计。林子东和当时九支社的战友们就是这样做的。他们组织的反“清剿”报道得到过新华社华东总分社领导陈笑雨同志的来信肯定。

  胜利终于来到了。1949年4月,解放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林子东和苏中一批新闻工作者随在大军之后渡过长江,进入无锡,建立了《苏南日报》和新华社苏南分社。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新组建的中共福建省委调配入闽干部。6月间,上海《解放日报》社社长范长江召见何若人和孙明、林子东。范长江曾任新华社华中总分社社长,对林子东、孙明很熟悉。他对林子东说:“我们很快就要进军福建,你是福建人,这次要返回福建。”他又交代了组建福建新闻机构的事宜。这时华东局从山东抽调了20多位新闻业务骨干,又从南下服务团抽调了36名政治、文化素质较高的大中学生,组成入闽新闻队伍。7月随军南下,正式宣布《福建日报》、新华社福建分社、福建人民广播电台组成人员名单,新华社福建分社社长由福建日报社副社长、总编辑何若人兼任,采编主任孙明,采编副主任林子东。

  1949年8月4日,以新华社解放军十兵团分社社长单斐和林子东为正、副团长的“福建前线记者团”到前线采访。十兵团司令员叶飞和政委韦国清接见他们。叶飞对她说:“你不要走远,福州快解放了,等好消息。”8月17日,福州解放,林子东当即发出《新华社福建前线十七日电》,向全国宣告福州解放的喜讯。

  8月22日深夜,新闻队到达福州,各新闻单位随即成立,由于我军前进迅速,厦门市将解放,孙明又奉命去组建厦门日报。林子东以采编副主任的职务,实际负责分社工作。她的主要精力放在采编活动上,分社四个外勤记者都是新手,林子东热情鼓励他们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情况,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就及时采访。每天林子东和记者、编辑一起吃晚饭,笑眯眯地问:“有情况吗?”这是林子东在战争年代养成的习惯语言,当时是指有没有敌情,这时是指有没有重要新闻线索;边吃饭边研究,最后由她提出报道题目。已掌握素材的记者放下饭碗就写稿。龚人左写的第一篇稿件是福建机器厂工人学习毛主席著作的新闻,林子东看后笑着说了一句龚终生难忘的话:“这是写作文,不是写新闻。”她又说,不过素材不错,文字表达还可以。她当场修改,加上新闻导语,调整段落,删掉“学生腔"文字。这篇稿登在《福建日报》创刊后第二天(8月26日)头版上面。龚人左在林子东手把手的教育下,不久就能独立活动,采写重要新闻、综合报道、长篇通讯了。龚人左数十年后回忆自己的人生历程,常庆幸遇到的第一个直接领导是林子东,她热情、耐心地开导、扶掖、呵护,像大姐姐牵着小弟弟在革命道路上前进。

  1950年2月,林子东调厦门,先后担任《厦门日报》副总编辑,厦门人民广播电台台长。

责任编辑:宋吟霜 最后更新:2020-08-17 14:52:1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日女杰林心平|“刀搁在脖子上,也永不叛党!”

下一篇:【新四军花木兰】林子东,承载着林则徐的气节(三)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