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从古城依兰走出来的抗日女战士
2023-08-30 09:31:13  来源:哈尔滨市政协  点击:  复制链接

  林一原名刘淑兰,祖籍河北省武邑县,1917年8月12日出生于黑龙江省依兰县。日寇占领依兰时,她正在中学读书,在学校地下党组织的培养下,秘密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中共党员,从此走上革命道路。

  学生时代接受革命思想

  1934年,林一考取依兰县中学读书。这时,县中学共产党的地下组织已经建立,在唐瑶圃(任国文和英语教员,后到抗联部队在战斗中牺牲)、李大丕(任国文教员,后改名季青,曾任抗联第五军政委)、富振生(后参加抗联,去苏联学习,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吉林省委书记处书记)等地下共产党人的领导组织下,学校建立了共产主义青年团支部,秘密开展抗日救国活动。当时青年团支部组织的负责人为富振生、葛宝云(后参加抗联在战斗中牺牲)、杨继懋(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江西省卫生厅厅长)等人。

  1935年5月,由葛宝云介绍,林一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组织。加入团组织后,林一开始接触到革命书刊,更加明确了自己为之奋斗和献身的革命目标。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林一在思想接近的同学中传送进步材料及党的有关信件,秘密从事抗日救国活动。

  林一在学校加入共青团组织,其父刘润田并不知道。只知道其偶尔参加一些抗日救国活动。当时日伪军经常抓捕参加抗日活动的群众,父亲不免为女儿感到担忧。当时林一18岁,刘润田觉得女儿是大姑娘了,又赶上兵荒马乱的年头,就不要念书了,找一个像样的婆家嫁出去,这样也就可以放心了。当刘润田将自己的打算说与女儿,林一坚决不同意,看到父亲执意要这样办,林一便向地下党组织汇报了这件事,坚决要求离开家乡到外地去参加抗日工作。林一的要求得到党组织的批准,于1935年冬季秘密离开了家乡。家里人不知道她去了哪里,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知道她参加了革命。

  秘密离乡组织抗日活动

  依兰的地下党组织最早建立于1930年8月,首先在江北农村建立了党支部,当时仅有8名党员,隶属汤原中心县委领导,“九一八”事变后党组织解体。从1934年春开始,上级党组织先后从勃利、桦川、佳木斯派来干部在依兰城镇建立了党支部,隶属勃利区委。1935年下半年,党支部改为依兰区委,隶属勃利县委领导。林一离家去外地工作,经党组织研究决定,将其安排到上级机关勃利县委工作。

  为了避开家人寻找,党组织为林一化了妆,李大丕送给林一一件男士黑呢子大衣,穿上呢子大衣,戴上棉帽,放下帽耳,戴上大口罩,像一名男青年。葛宝云给她买了车票,林一秘密离乡。首先乘车到了二道河子,下车后到长途电话局接上关系,由专人护送到勃利一个秘密机关住下。第二天,县委书记老张和团县委书记老胡来看望林一,在勃利县委秘密机关,林一投入到抗日救国活动之中。

  在勃利工作期间,林一与同志们一道深入农村村屯组织成立抗日救国会、妇女救国会。为抗联筹集粮饷,组织妇女为部队做鞋、缝洗衣服。一次,为欢迎一支地方部队归抗日联军指挥,林一按县委的指示赶做一面锦旗,上面贴着“欢迎参加抗日联军”字样,由于第二天就要赠送,林一整整做了一夜。林一还在秘密机关刻蜡版,油印有关抗日救国的宣传单,并及时发往农村以扩大影响。在短短的几个月里,林一出色地工作受到组织上的好评。1936年5月,经团县委书记老胡介绍,林一正式转为中共党员,那一天,林一心情非常激动,她永远不会忘记入党时的誓言:“抗日救国,宁死不屈,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流尽最后一滴血。”

  远赴苏联接受专门培养

  1936年8月,勃利县委通知林一,组织上决定派她到苏联学习。这使她感到非常意外,也感到非常兴奋。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十月革命的故乡,能去苏联学习,这是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更好地投身革命工作的极好机会,这种机会是当时中国革命者梦寐以求的。

  林一被派往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大学学习。这所大学1921年成立,它是一所专门培养革命干部的政治大学,学生分属70多个民族,其中包括苏联国内东方少数民族、亚非两洲被压迫民族以及日本人和美国黑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瞿秋白、刘少奇、彭述之等都曾于1921年就读于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大学。1925年成立莫斯科中山大学后,仍有少数学生被分到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大学学习。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大学学制两年,学生多半是党龄较长的老党员。

  林一辗转至海参崴乘火车去莫斯科,全程7400多公里,穿越西伯利亚白桦林及苏武牧羊的贝加尔湖,沿途村落稀少,荒野漫漫。当时火车的燃料是烧木木半子,火车爬行了近半个月才到达莫斯科。

  在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大学第八分校全新的学习环境里,林一如饥似渴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学习很紧张也很兴奋。在这里,来自中国各地老党员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但学习都很认真刻苦。置身于莫斯科,使林一这位来自东北小县城、刚参加革命不久的学员深切感受到了中国革命同世界革命的密切联系,她懂得了中国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大学学习期间,经常有国内来的中共党的领导人及早期参加革命的老同志看望学员或给学员讲课,这其中就有参加中共“七大”还没回国的滕代远同志。

  回到延安奔赴抗日前线

  两年的学习很快就结束了,1938年6月,林一同钟子云(曾在满洲省委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任煤炭工业部副部长)等十几位同学回国。林一被分配到中共中央社会部任机要科长,后任秘书长。中共中央社会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关,它承担着党内干部的政治审查工作,李克农、康生都曾任过社会部部长。林一先在训练班学习,生活的艰苦,学业的繁重,使她一度贫血。曾在苏联相识的滕代远同志此时在延安任中央军委参谋长,他对林一给予了关怀和照顾。经过较多的接触,加深了相互间的了解,经过组织上批准,林一与滕代远于1938年底结为终生伴侣。

  林一觉得自己并不适合中央社会部的工作,要求到抗日前线去锻炼自己。她的这一要求得到批准,于1940年底调到八路军前方总部,任情报处第一科科长。1942年“五月反扫荡”期间,在同日寇的一次战斗中,林一同志及彭德怀司令员的夫人在转移时同部队失去联系,险些遭遇不测,最后化险为夷。1942年5月,滕代远调到八路军前总任参谋长,从此林一同丈夫并肩战斗在抗日前线,直到抗日战争胜利。

  1986年10月,滕代远家乡湖南省麻阳县滕代远纪念馆建成,展览馆以大量的图片和文物展示了滕代远同志参加革命的光辉历程。开馆时,林一同孩子们参加了开馆典礼,为纪念滕代远纪念馆开馆,她作诗一首《忆往事》,现转录如下:

  同甘共苦数十载,袁阖然长逝泪满腮。

  延安窑洞庆相逢,袁华北战场吐壮怀。

  革命胜利党委派,袁铁路重任先挂帅。

  呕心沥血全力赴,袁复旧建新速度快。

  肃目仰观纪念馆,袁俯首沉思心澎湃。

  四化伟业日月新,袁先烈遗愿传万代。

  (作者原依兰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责任编辑:张雨萌 最后更新:2023-08-30 10:15:1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新四军有一位传奇女将,被毛主席称为“红心女战士”

下一篇:宋庆龄在九一八事变前后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13723880171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与处置管理办法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