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救国会
妇女救国会在当时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妇女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准备军鞋、军粮等军需物资,照顾伤病员,并以隐蔽的身份参加各种爱国活动。根据北京市妇联的统计,目前全市妇救会主任还有289人,集中居住在门头沟、房山、顺义、平谷、延庆等偏远地区,生活比较困难。每年市妇联会定期组织对妇救会主任的慰问,并给予每人每年1000元的生活补助。
又是一年“三八妇女节”。岁月流逝,曾经英姿飒爽的妇救会主任们现已年逾古稀,2010年悄然带走了14位老妇救会主任。根据北京市妇联的统计,目前全市妇救会主任仅剩289人。在三八妇女节到来的前夕,北京晨报记者走进门头沟老妇救会主任张国云老人的家中,聆听老人回忆那段烽火硝烟中的传奇故事。
姓名:张国云
年龄:85岁
党龄:68年
经历:1943年担任门头沟区大涧村妇救会主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妇救会的工作相对隐蔽,张国云送过“鸡毛信”,保护过被日本鬼子杀死母亲的孩子;新中国成立后,张国云调到京西煤矿工作,1978年,离休的张国云回到社区,做起了巡查员和调解员,直到80岁才恋恋不舍地离开社区,回家休养。
找党组织解放小脚
走进张国云老人的家中,墙上一幅巨大的毛主席像映入眼帘,显示出老人对共产党的深厚感情。迎面而来的张国云老人身着红毛衣,翻出来的衬衫领子洗得雪白,握住记者的双手瘦弱而有力。85岁高龄的张国云老人半头银丝,却不像同龄人那般颤颤巍巍,她腿脚还算利落、精神矍铄、嗓门洪亮,回忆往事激情澎湃时,她亮起歌喉高唱一曲。聊到一半,也会剥块糖往记者嘴边送。不难想像,这位老人在战争年代时风风火火、爽快明朗的个性。
张国云老人1926年出生在门头沟区一个偏远的山区,村里封建的老人顽固地认为属虎的女人命硬,是母亲的极力求情挽救了张国云弱小的生命。可6岁时,她仍没有逃脱缠足的厄运,常年缠足使她的大部分脚趾变形,被踩在脚下,走起路一剜一剜的痛。
往事梦魇般浮涌上来,张老有点难过地用掌心掩住双眼。更让她憋屈的是,男尊女卑的思想使她不能像哥哥弟弟一样学习写字读书。“后来村里来了共产党,组织妇女做军鞋。在他们的劝说下,我父母同意放足,可工作组一走,他们又把我的脚给缠上了。”最后,张国云找到共产党工作组哭诉,要彻底与旧社会封建家庭决裂。在那个年代,很少有女子能如此大胆与“非主流”。
不会开枪敢夺枪
张国云记得大概1942年时,国民党去她姥姥家抓壮丁。当时表哥已被抓走,大舅和舅妈躲了出去,只剩她自己在家纺线。一位副官和伪保长进了门,环顾四周对她说道:“小姑娘你纺什么线啊,跟着我们吃山珍海味、穿绫罗绸缎好不好?”张国云假意道:“那要由我父母做主。”说着,眼望着窗口诈喊:“谁在那儿?”趁着副官看窗口的一瞬间,张国云猛然夺下了他的枪。不会开枪的她灵机一动,将枪狠狠砸在了地上。枪走火发出的响声惊动了附近的民兵,他们迅速赶来解救了她。“解放后,这段经历曾经改编成舞台剧,获得了区里的二等奖。”张国云抿着嘴笑,当时作为主演的她重现了惊险的一幕。
检查军鞋不怕得罪人
1943年,张国云担任门头沟区大涧村妇救会主任,并如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那年她只有17岁。虽不能像战士们那样去浴血奋战,张国云组织村里的妇女做军鞋,送公粮,传递军情。白天辛辛苦苦干农活儿,晚上点灯熬油做军鞋,开会回来,保密内容一概不跟家人说。家里亲戚不理解,说这丫头不着家,自由得疯了。那时,为了把情报及时送到站点,女人们将鞋帮做成双层,里面留一个夹层,将情报放在夹层里。张国云负责检查军鞋的质量,哪家做的鞋填了草纸不够分量她也要点出来。为此,母亲总说她“得罪人”。
面不改色送出鸡毛信
尽管妇救会的工作相对隐蔽,张国云却也曾经历过几次“惊心动魄”的考验,最让张老记忆深刻的还是“送鸡毛信”的故事。那天她接到情报,称日本鬼子不久就要打进村里,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通知乡亲们把吃的收好,能带的带上,准备转移。刚上了小山坡,她远远看到一伙儿鬼子朝她的方向走了过来。当时不满20岁的小国云吓得直打哆嗦,顿时有了撒腿就跑的冲动。可她清楚地知道自己跑得再快也快不过敌人的子弹。鸡毛信就藏在鞋里,她迈着不轻松的步子大胆迎着日本鬼子走了过去。“鬼子看了我哇啦哇啦说了一通,我也听不懂,就指了指我的破衣服和挎着的菜篮子,连着说我是挖野菜的。鬼子翻了翻我的小辫子,什么也没发现。”张国云又指着远处几个农妇,指指自己,意思讲和她们是一起的。日本兵狐疑地让张国云走了。刚被放走的张国云仍然没敢快跑,稳稳当当地朝着几个农妇走了过去,这才逃过一劫。
左手腕留下枪伤疤痕
1944年,张国云为了保护一个母亲被鬼子杀害的孩子,与敌人发生了正面交火。她投掷手榴弹的同时,敌人也在放枪,子弹击中了她的左手腕。如今,老人左腕上碧绿的玉镯掩住了当年留下的伤疤。提起劫 后余生,老人并没有后怕,反而总结经验称,“唉,当时还是没有经验,如果头朝着炕里睡,一有动静,起身跳下床就跑了。可当时我头朝外,起身还找炕沿呢。”老人身子耸起来,想演示当年的敏捷身手。
责任编辑:张波 最后更新:2017-12-06 15:56:4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巾帼英雄参加胶东武装起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