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记湘乡三烈女
2018-08-08 11:26:23  来源:湖南文史网 作者: 刘秉勋  点击:  复制链接

  
 

       湘潭市采访团在广西宾阳县抗日壮士墓前凭吊“湘乡三烈女”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我东三省,并向华北进犯。1937年7月7日,发动“卢沟桥事变”,向我驻军大举进攻,扬言“三个月灭亡中国”。“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国军民奋起反抗,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在抗战中,全国各地涌现出许多视死如归,气吞山河的英雄。东北“八女投江”的壮烈义举,曾激起全国人民的同仇敌忾;湘乡的女共产党员谭熙云及其战友彭馨临、陈定亚三位抗日女战士,在广西宾阳前线身陷重围,宁死不降,率相自缢于山谷以示反抗而英勇殉国,被香港《大公报》誉为“中华巾帼英伟”。“三女自缢”与“八女投江”一南一北,互相辉映,共昭日月,震撼世界,光照千秋! 

  投笔从戎 杀敌报国 

  谭熙云,别号西文,1919年生于湘乡县同风乡横铺邓山塘(现属梅桥镇)。4岁时,父亲谭旺春死于军中,由母亲抚养成人。7岁入小学,14岁入湘潭县青山桥职业学校就读。1935年16岁时,考入湘乡县立女子简易乡村师范学校学习。当时,全国各地抗日救亡运动持续不断。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湘乡人民抗日热情空前高涨。8~12月,各种抗日救亡团体,如湖南人民抗敌后援会湘乡县分会、湘乡学生战时后方服务团、湘乡妇女抗日慰劳队及城关的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等相继建立。时湘中(即今湘乡一中)腾出校舍,作为部队六十后方医院院址,以供收治前线伤兵,400多名学生搬至东山高等小学堂继续上课;女师(湘乡师范前身,设昭忠祠原东皋书院)开办短训班,训练护理人员,为六十后方医院护理伤员。谭熙云从短训班毕业后,组织同学为住院的伤员做饭、换药、浣洗、补缀。她们夜以继日,不辞辛劳。1938年11月13日长沙“文夕”大火后,女师暂时停办,谭熙云为实现“杀敌报国”的夙愿,遂投二十五军二十五师政治部。是时,日军已攻陷临湘、岳阳等地,打开了湖南的北大门。她随部队开赴通城、岳阳、临湘等抗敌前线,执行政治宣传鼓动任务,餐风露宿,两足重茧,不以为苦。旧历年底请假回家探亲,适逢女师通告于春节后复课,乃遵母命复学。在校仍大力宣传抗日,课余时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深受该校女老师陈德明(中共党员,后为中共湘乡县工委委员)器重,并受其熏陶培养,介绍谭熙云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自此谭熙云随时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更加主动积极。1939年上期师范毕业后,更是全身心地投入抗日救亡运动。9月中旬,第一次长沙会战爆发后,不断有伤兵、难民涌入湘乡。谭熙云与湘乡妇女会会长谢瑞祺等,倡议组织妇女工作队,开展捐款、征募棉衣、鞋子等,慰劳前方战士,动员全县6万多名妇女投入抗日支前活动,取得显著成绩。11月,中共党员王礼中、毛特夫等,组织40多名地下党员、进步教师和青年学生,成立湘乡县抗敌后援会战时工作团,谭熙云参加战时工作团任干事。她整日与团员一道,服务伤兵医院、难民收容所;她把伤兵当兄弟,视难民为亲人,主动热情扶危帮困;给伤兵、难民教唱救亡歌曲、识字、读报;除白天整日工作外,晚上还要编辑壁报、缮写标语、代伤兵写信,经常通宵达旦。同月年11月,经中共党组织同意,考入七十六师政治部,随军开赴广东曲江,在部队从事政训员工作。1940年初移军广西。她在桂林寄给家里的信中说:“此次随军工作数日,行数百里,又由曲江至桂林,生活虽苦,然工作极乐,不日将开赴前线杀敌,决不计生死……”表现了坚强的抗敌意志和舍身报国的决心。 

  彭馨临,字耳顺,系彭兰舟长女,1922年9月9日生于湘乡县城夏梓桥(现属望春门办事处),湘乡县立第一女子学校职业部毕业。在校敏而好学,成绩优异。“七·七事变”后,痛愤之余,顿失常态,毅然舍弃求学机会,走出闺阁,投入社会,全身心从事抗日宣传、募捐等抗日救亡运动,以致辍学。1939年暑假,她以《最后的一篇》为题,撰写1000多字的长文,慷慨激昂,抒怀言志,内谓“不除倭寇,何以为生!”读者,莫不为之感动。11月,与谭熙云等同时考入七十六师政治部。临行前写信给某同学,嘱咐不要将投军之事告诉她老师和亲友,免得大家为她辍学而惋惜,同时委托她照料父母,经常安慰、问候。行军到柳州时,寄回家信,内谓:“不杀败倭寇,誓不归乡。” 

  陈定亚,乳名娴娥,字传珩,系陈贻鉴之女。1917年(本文作者注:有文说定亚生于1918年,此处按烈士之弟陈传玲先生1990年1月15日给丁华钜老师之函提供的诞生时间)农历十月初二(11月5日)生于景庆乡东岸坪潘家大屋(现属东山办事处)。童时聪敏过人,读书时过目成诵,考试时,常居冠军。祖父陈清书,出身秀才,夏夜乘凉时随口出一上联:“薰风消夏燠”求对。在场的人一时都答不出来,定亚从容以对:“连雨带秋寒”。可见其文思之敏捷。祖父听后喜不自胜,连声说:“高,高,高!”片刻后又说:“可惜你不是个伢子!”定亚听后即答:“伢子妹子不一样的?”祖父的一声叹息,却更坚定了她巾帼胜须眉的雄心壮志。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她痛感山河破碎,国无宁日,亚洲板荡,遂改名“定亚”,意欲平定亚洲,扫除战患,实现和平。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多次请求父母批准辍学从军,为国杀敌。后因父母坚决反对未成。时逢长沙衡粹女子中学迁来湘乡东岸坪九亩垅,定亚乃就近入学。不久,因家庭经济困难辍学,转入收费低廉的县立女子师范学校(本文作者注:有文载入一女校就读。但1940年11月24日和1948年11月8日《湘乡民报》均载入女师读书),1938年毕业。后在本地教小学一期。当家人与她谈及择婿婚配时,她慨然说:“现在‘国’都快亡了,还谈什么‘家’!”1939年11月,与谭熙云、彭馨临一道考入七十六师政治部,随军赴广东前线。 

  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日本帝国主义急于解决中国问题,于是,侵华日军对国民党正面战场不断施加军事压力,双方进行了多场会战。在华南,日寇为占领南宁,切断中国广西与越南的国际交通线,于1939年11月15、16日两天,派第五师团及驻台湾旅团,在海军舰队掩护下,在钦州湾登陆。时中国守军毫无准备,日军长驱直入,很快攻陷防城、钦县,并沿钦邕公路北犯。蒋介石急令第5、99、36军向南宁集中抵抗。谭、彭、陈三人也随部队急行军赶往南宁以北的宾阳县。但我国军队尚未赶到,南宁即于11月24日沦陷。中国军队决心反攻,收复南宁。12月18日反攻开始,经激战,攻克昆仑关,1940年“1月4日进攻九塘,敌第五师溃不成军”(何应钦《八年全面抗战之经过》第74页),中国守军乘胜前进,直逼南宁。谭、彭、陈三人随部队到达宾阳后,从事宣传鼓动工作。一日,奉政工处派遣,携带宣传画报资料,同赴乡村书写宣传标语,动员群众坚壁清野,准备反攻。此时,宾阳四周,飞机轰鸣,炮声隆隆,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三人心情激愤,互诉衷肠,互表决心,互相鼓励,誓在收复南宁的战斗中杀敌立功。2月1日,日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发动反攻,直指宾阳、武鸣。七十六师在宾阳布阵阻击,弹尽援绝后,作快速战略转移。三人因此与部队失去联系。当地老百姓劝她们化装逃跑、躲藏,谭熙云等坚定地回答:“死生是小事,没有命令,坚决不走”。2月2日(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日军攻陷宾阳,四处搜索、抢劫、抓人、强奸妇女。敌军骤至,三人身陷重围,一致表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可牺牲,绝不受辱。乃共同走入幽谷,齐整衣冠,仰望祖国蓝天,俯视宾阳大地,远眺北方,遥望家乡,挥手与祖国、与乡亲作最后告别,齐声朗诵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悲壮诗句,率相自缢于大树下。时谭烈士21岁,彭烈士18岁,陈烈士23岁。三烈士以身殉国不久,抗日后续部队赶到,乃转移攻势,3日克甘棠、古辣,4日克永淳,并侧击宾阳之敌,截断日军后路。从 9日起日军南撤,当地群众回家后,不约而同去山谷为烈士殓尸掩埋,见者莫不为之悲愤流涕。 

  祭奠英灵 寄托哀思

  三烈女英勇殉国的事迹,很快在宾阳及桂林传开。1940年3月17日下午4时30分,《中央社桂林专电》报道三烈女英勇就义的经过;广西《桂林日报》、昆明《扫荡报》随之作了专门报道;3月20日,香港《大公报》第一版在《中华儿女之光》的通栏标题下,作了评述性报道,盛赞三烈女为“中华巾帼英伟”。4月,消息传到湘乡,《湘乡民报》、《青年日报》等连续作了专题报道。 

  三烈女的爱国义举,极大地激励湘乡人民,纷纷表示,要继承先烈遗志,赶走日寇,光复山河,以慰烈士在天之灵。县政当局及各抗日社团发起,组建筹备委员会,准备隆重追悼。 

  1940年11月24日,各界300多人,在昭忠祠(现市人民政府所在地)隆重集会,追悼三位英烈。谭烈士之胞兄谭俭侯,彭烈士之堂兄彭问梅,陈烈士之胞弟陈伟昆应邀参加追悼会,并分别在会上致辞答谢。 

  会场一门横幅:浩气长存。旁联:东山雾黯,涟水风寒。二门横幅:怆怀忠烈。三门横幅:痛念国殇。旁联:挥泪吊国殇,烈女一编,三贤称最;招魂归楚些,英灵千载,万众同钦。 

  灵场里还挂满各界人士送的挽联。其中追悼大会的挽联为: 

  深闺未字,易髻从戎,几千里结伴南行,看满地黄尘,明月三更三瘦影; 

  强寇骤临,危城已陷,七六师绝援西去,叹空山匹练,斜阳一缕一消魂。 

  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岳的挽联: 

  千里赴戎机,几见雄关出巾帼; 

  重围完亮节,长留正气塞苍冥。 

  广西省政府主席黄旭初的挽联: 

  不降其志,不辱其身,女界有英雄,湘水能增漓水色; 

  甘役于兵,甘罹于难,宾阳留壮烈,活人奚及死人香。 

  大会宣读湘乡各界祭文: 

  呜呼烈士,人之生死,孰厚孰荣。其与万物同生灭,随流俗而浮沉者,物质之外形,其震今烁古,充塞苍冥,历万世而不磨者,厥为浩气之长存,稽诸简册,昭若晨星!猗与烈士!兰心蕙质,女界奇英,觇国难之方亟,痛夷虏之侵凌,投笔从戎,木兰之壮志可式,易钗而弁,良玉之芳镯堪钦,宾州被兽蹄之蹂躏,漓水怅妖雾之浑沦,惟决心而取义,故慷慨以成仁,风云为之黯淡,山川为之改容。常山之舌,睢阳之齿,与忠贞之浩气,貌日月而长明,第楼兰之东斩,与遗愤兮难平。嗟嗟后死,责任匪轻!唯一心而一德,集众志以成城,更再接而再厉,务驱豕而屠鲤,抗战之胜算可必,建国之伟业允成。迩者,建宁城畔,扫荡膻腥,群仲追念,遥慰灵英,纪勋诔德,勒碑镌铭,宾朋莅止,亲族者群临,荐菊英兮梅蕊,冀耒格而来歆! 

  大会主席报告略谓:三烈女不惜妙龄弱质投笔从戎,参与政治工作,不幸于本年春间,在宾阳一役,身陷重围,誓不屈辱,遂相继自缢山谷。此种为国为民族牺牲之伟大精神,及其高风亮节,是值吾人同申追念。尚望各同志同胞,乘此精神,继续努力,剪灭倭寇,洗雪国耻,以慰三烈女在天之灵! 

  是日,《湘乡民报》发表《悼谭彭陈三烈士》社评,全文如下: 

  为争取民族生存,保持人间正气,而赴汤蹈火,慷慨捐躯者,是曰成仁,是曰取义,取义成仁,足与日月争光,天地比寿,虽死亦何恨,虽死亦足荣,谭彭陈三烈士之死。可贵也已。 

  自抗战军兴,忠勇爱国之士,取义成仁者,数逾百万,是皆我伟大民族精神之发扬,亦即我大中华民国能屹立于世界之特征。惟数逾百万之烈士,女同胞中,寥寥有几?是谭陈彭烈士之死,尤可贵也。 

  方今妖气未尽,膻腥待扫,是乃后死者之责,三烈士瞑目以待。呜呼!年青有为之三烈士死矣,自不禁为三烈士悼,而三烈士之精神,与中华民国万世以长存,又不禁为三烈士幸,三烈士之死,亦不死矣。闻三烈士之风者,可以兴矣! 

  对三烈女之死,各界人士纷纷撰文作诗以悼念。现录诗人刘人俊《挽三烈女》七言古风一首于下: 

  抛针投笔去操刀,杀敌沙场胆气豪。 

  万丈烽烟从地起,一时忠义与天高。 

  闻道宾阳就义时,宣传画报手犹持。 

  明知倭寇离城近,欲抗强权有剑知。 

  孤城可陷心难陷,誓与人民共忧患。 

  血花自比粉花香,留得香风满溪沟。 

  此心比血足千秋,照澈山河百二州。 

  他日救亡民族史,芳名先为名人留。 

  去时未作归时想,为国为家心惘惘。 

  此身虽是女儿身,不愿虚生在草莽。 

  三人合并一条心,去斩扶桑恨不禁。 

  只恐当时临难处,而今个个作哀吟。 

  人生自古有一死,泰山鸿毛惟所止。 

  马革裹尸女英雄,愧煞人间伟男子。 

  建亭刻碑 万世流芳 

  为了使烈士的英雄业绩能流芳百世,教育后代热爱祖国,在抵抗强敌入侵时,敢于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永不屈服,湘乡社会各界踊跃捐资,在中正公园(现消防队址)内建三烈女纪念亭。亭内竖“三烈女纪念碑”。邑人颜昌峣撰文作传,全文如下:

  古之烈女殉夫难者多矣,而御侮殉国者史不数见。自倭夷入寇,复谋我家邦,芟夷我族类,三载以还,国中忠义之士,冒万死不顾一生,与敌虏周旋效命疆场者固不胜数。吾邑女子从军数千里外,见危受命者,又得三人焉。曰:

  谭熙云,字西文,年二十一岁,县立女子师范毕业,父旺春,早卒。同风乡人。

  陈传珩,字定亚,年十九岁,肄业于县立女子师范,父贻鉴。景庆乡人(本文作者注:应为23岁)。 

  彭馨临,年十八岁,县立第一女子学校卒业,父兰舟。夏梓桥人。 

  三女于民国二十八年投军任政训员。翌年二月,随军赴广西宾阳,出入锋镝,不稍畏避。会敌猝至,身陷围中,度不得脱,相率自缢于幽谷间。视死如归,呜呼伟矣!三女学足为人师,志存乎卫国,临难不苟,昭昭然与日月争光。谓之曰烈,谁为不宜!乡人招魂追悼,入祀忠烈祠,复集金建亭,伐石树碑,永垂芳名,传之无穷,且以告后之作史者。 

  可惜纪念亭与纪念碑均毁。(作者单位:湘乡市经济局)

责任编辑:贺晓理 最后更新:2018-08-08 11:32:0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日巾帼英雄李林

下一篇:张新华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