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华,奶名彩宝,曾化名凌兰、张惠琴,1916年12月7日出生于浙江省吴兴县(今湖州市)南浔镇。她的家是一户拥有大大小小十一口人的大户人家,居住在南浔镇上一幢二开间的楼房里。全家靠父亲张蓉春、母亲凌惠星小本经营烟纸店维持生活,太平年间尚能自给自足。由于张新华是独女,备受全家珍爱。她生性活泼好动,样样都不甘服输。
在张新华的少年时代,反封建、争民主的新思潮给古老而繁华的南浔镇注进了新的活力。当时,文明戏颇为盛行,张新华是一位入了迷的小观众。在她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毅然把辫子剪掉理成了童花头,在当时的南浔镇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张新华14岁时,母亲不幸难产去世,相隔40天,父亲也因病撒手人寰。当时哥哥在一家运输公司当学徒,祖母和婶母都是文盲,只能料理洗衣、饮食的一般家务事。因此,张新华被迫辍学,经营店务和料理家中内务,照料三个弟弟的上学和衣着,挑起了全家的生活重担。这位曾经是淘气和任性的商家独女,不得不在窘迫的生活中重新磨练自己了。
生活的重负,并没有泯灭她渴求知识的强烈愿望,她以惊人的毅力,坚持自学课文和练字,她那一手挺秀遒劲的毛笔字就是在这个时候打下的基础。
张新华在家苦苦熬练了两年多。
1932年秋,张新华以“锲而不舍”的精神感动了校方,终于以免费读书的方式跨进了私立南浔中学的校门。她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对学习愈发刻苦认真。学校图书馆成了她每天课余时间必去的地方,并由此而结识了学校图书管理员、进步青年庄绍桢(即庄真)。在庄绍桢的启发和引导下,张新华不断地从一些进步书籍中汲取营养。图书馆也成了她及进步青年聚会的好地方。
1936年1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组织了“国难教育社”,并拟定和发表了《国难教育方案》,呼吁教育界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得到了在南浔中学读书的张新华等进步青年和所有爱国教师的积极响应。张新华和她的同伴们纷纷来到郊区、乡村,开办农民识字班,实行陶先生所提倡的“小先生制”的义务教育方法。他们把在《南浔周报》上宣传抗日救亡的文章编成识字班的课本,收到了既为农村扫除文盲,普及文化,又向农民群众宣传抗日救亡道理的双重效果。为了使更多的农民群众能上识字班,张新华经常抽空去农家帮助干活。经过她的不懈努力,识字班的教室终于坐满了学生,张新华也由此赢得了乡亲们的敬爱,他们亲切地称呼她为“小先生”。
1936年夏,张新华在南浔中学毕业,同年秋考入了位于杭州市郊留下镇荆山上的浙江省民众教育实验学校。这是一所公费学校,学生大都家境清寒,抗日情绪浓厚。一时间,该校成为这个地区进行抗日宣传活动的重要场所。张新华入学不久,便加入了由校友王仲方发起组织的学生救亡进步团体——“荆山共学社”。在校学习期间,张新华阅读了大量的革命书刊,书中讲述的革命道理,深深地吸引住了她那颗纯真的少女之心,为她以后走上革命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37年日军发动七七事变,祖国大片山河相继落入敌手。不久张新华的家乡南浔也遭沦陷,镇上被焚房屋4900余间,400多无辜百姓惨遭杀害。张新华闻讯后,怒火中烧,立即和同学们一起冲破校方设置的种种阻力,毅然到杭州城里张贴抗日标语,进行抗日演讲,开展为抗日战士募捐的活动。
1937年11月,由于日军在金山卫登陆,学校被迫迁至浙东兰溪。在那里,张新华以看望哥哥为名,与好友单洁一起赶到衢州,并与另一好友庄真汇合。第二天,她们爬上了开往江西南昌的“难民车”。在通向革命的征途上,张新华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张新华一行三人来到南昌后,即刻参加了由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组成的“江西青年抗日救亡服务团”,并在团内结识了一些共产党员。
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集训后,开始着手进行抗日宣传工作,张新华被编在六队,她和队里的共产党员一起,采用办识字班,出黑板报、教唱抗日歌曲,演抗日剧目等多种形式,进行抗日宣传,激发人民的抗日热情。在那段如火如荼的岁月里,张新华愉快地忙碌着。
1938年7月,各青年服务团奉命调回南昌集训,以备分赴抗日前线。新四军南昌办事处也正在组织进步青年去皖南参加新四军。这时,张新华正好接到昔日民教实校校友,曾给她思想上以很大帮助的、已先期去延安的恋人王仲方的来信,王仲方随信还附了一张去延安的详细路线图,热切地盼望着张新华去延安团聚。万水千山隔不断两位热恋青年的心。去延安还是去皖南,在她心中翻腾。去延安,是她久已向往的心愿,但是,参加新四军,开辟东南敌后根据地,更是革命的召唤。思虑再三,张新华毅然放弃了个人利益,于7月下旬奔赴皖南云岭参加了新四军。不久,她被分配到新四军战地服务团泾县山区搞民运工作。在新的环境中,她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忱,很快就熟悉了新的环境,工作起来得心应手。
是年冬,张新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她把自己的一切跟党的利益、人民群众的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1940年3月,她被评为新四军十大模范女战士之一。
1940年3月,年仅23岁的张新华调任中共太隔工作委员会青年部长兼宜兴闸口区区委书记。在从事开辟敌后抗日游击区的工作中,她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有一次,党组织派张新华到新建立的新四军独立二团任文化教员。独立二团除三分之一是原新四军主力外,其余均是由当地地方游击队收编而成的部队。国民党中的顽固分子为搞垮独立二团,大施阴谋诡计,趁收编之际混入部队。张新华到该团后,利用教唱抗日歌曲等活动,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渐渐和一些战士交上了朋友。有的战士就向她透露了部队内部顽固派的阴谋。张新华及时把这些重要情报报告上级,终使敌人的阴谋未能得逞。然而,也埋下了不幸的种子。
皖南事变后,反共逆流波及太隔地区,为揭露国民党顽固派破坏抗战的阴谋行径,张新华在中共太隔工委的支持下,多次在群众大会上或借乡村演戏的机会,上台演讲,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揭露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逆行,号召群众同仇敌忾,为民族解放而斗争。她曾在一次群众大会上愤慨地说到:“我们当前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它是制造我们民族灾难的外部原因。同时,我们也要清楚地看到,一手制造皖南事变的总头子是蒋介石,他所制定的反动政策是导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酿成民族灾难的内部原因。如果这股反动逆流不制止,不摧毁,我们就要遭到亡国灭种的危险,是团结抗日,还是分裂,这是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大事……”她那激昂慷慨的神态,透辟入里的分析和雄辩的口才,在当地群众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由于张新华性格开朗,热情大方,又善于做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因此和当地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甚至有好多群众的孩子要认她为“干妈”。
1941年3月上旬的一天,东方还没破晓,奉中共太隔工委关于进一步打开浙西地区工作局面指示的张新华身穿紫罗兰旗袍,外套花呢大衣,默默告别了战友,告别了闸口的父老乡亲,搭乘内河航班,踏上了回乡也是新的战斗考验的征途。
然而,中共太隔工委没有料到,张新华也没有料到,船到离漕桥五里的殷墅桥时,会发生意外,张新华曾经工作过的部队中的叛军正在这一带设卡收税,检查来往船只、行人。张新华此行,无疑是凶多吉少,当这伙叛军突然出现时,张新华猝不及防,不幸落入魔掌……
一道闪电划过漆黑寂静的夜空,伴着一声霹雳般的炸雷,大雨滂沱而下。牢房内,张新华艰难地整理了一下被鲜血浸透的旗袍,一丝不易被人觉察的笑容浮现在她清秀的脸颊上,她想起了被捕后敌人一次次拙劣的表演……
敌军营长李慎言在获悉张新华被捕的消息后如获至宝,竟放狂言:“我不相信共产党那里都是硬骨头。是女人,见了长官、钞票,没有不屈从的。如果软的不行,就来硬的。”张新华面临着一场生与死的考验。
一天中午,伪自卫团团部的厅堂里,摆了一桌丰盛的宴席,李慎言衣冠楚楚地端坐在酒席台旁,等待着一个女共产党员的来临。
当张新华迈步跨进厅堂时,李慎言忙起身相迎,刚准备开口,“啪!啪!”张新华两记响亮的耳光,打得他两眼直冒金星,辨不清东南西北……,只听见张新华义正辞言的痛斥直捣他的耳膜:“听着,你这个不知羞耻的叛徒,汉奸!你这个衣冠禽兽的民族败类,千古罪人,你有何面目见人!”说罢,一个箭步上去,把一桌酒席掀翻在地。顿时,李慎言目瞪口呆,无言以对。
敌人见软的不行,便对张新华施以酷刑。张新华顿时被打得遍体鳞伤,鲜血染红了衣衫。但张新华视死如归,毫不屈服。在软硬不吃的女共产党员面前,李慎言这个曾经滥放狂言的叛军头子束手无策。
身陷囹圄的张新华依然像一团火。在她被关押的日子里,仍利用一切机会进行抗日宣传。放风时,她启发士兵不要再上演那种被人类所唾弃的国人自相残杀的悲剧。在她的教育下,一名看守张新华的士兵毅然携两条枪,40发子弹投奔了新四军。
想到这里,张新华欣慰地笑了,她确信自己没有辜负人民的期望,她完全可以无憾地面对死神了……
突然,牢门被撞开,几条黑影窜入牢房。卑鄙的敌人深怕公开处决张新华会引起公愤,便策划了这次暗杀。他们把毫无准备的、半躺着的张新华猛然推倒,用毛巾堵住她的嘴,又用绳索套上她的颈部,勒得张新华气息奄奄,最后在她身上猛刺两刀。一代女杰就这样在血泊中倒下了,年仅25岁的张新华实现了她生前为革命“喘完最后一口气”的誓言。
为纪念为人民解放事业而奉献青春的张新华烈士,新中国建立后,人民政府为她建立了烈士墓,以供后人瞻仰和纪念。
责任编辑:叶子 最后更新:2018-09-18 09:12:3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记湘乡三烈女
下一篇:孙晓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