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侨胞与祖国的共同抗战
2020-01-15 09:35:53  来源:人民政协报  点击:  复制链接


  1926年,法国牟拉纳航校18名中国学员留影。前排右二为高志航。

  蚁光炎

  张光明与霍克-Ⅲ高级教练机

  李月美

  1944年,云南驿232美军医院,黄欢笑和两个美国军人的合影。

  近日,“共同的抗战———海外侨胞征集援华抗战史料汇展”在中国政协文史馆举办,这是一个由中国政协文史馆、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办公室以及2012年、2013年、2015年列席全国政协大会的海外侨胞首次联手推出的史料展。展出的史料包括图片、实物、回忆文字等,是多年来海外侨胞不断寻觅、搜求的成果,凝聚着他们的心血和汗水,也记录着他们的赤子情怀。

  这次展览的很多史料都是首次公布,为我们讲述海外华侨积极参与抗战的那些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

  物力支援的爱国侨胞

  蚁锦桐是14个兄弟姐妹中最小的一个,父亲被日本收买特务暗杀时,他只有5岁。他是从家人的讲述中知道父亲的经历的。

  他的父亲叫蚁光炎,是著名抗日侨领、泰国(时称“暹罗”)中华总商会主席,后世子孙每次回忆起他,都会提到他的一句话:“我从家乡来南洋时,只是空手而来,现在所有的财产都是从社会得来的,应该还给社会。”他的后半生坚定地实践其“取诸社会,用诸社会”的诺言。

  热心教育的蚁光炎大力资助侨居地的多所华文学校,还专门为刚来泰国的华侨举办泰文补习班。在家乡,他独资创办了南洲小学,并大力支持澄海中学、潮阳西关学校和汕头海滨中学。

  蚁光炎同情贫苦大众,除了经济施助外,他还把更多的钱财用在社会福利的慈善机构上,如中华赠医所、天华医院、华侨报德善堂等。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有些亲友、家人曾有异议,说他捐献太多,劝他多留一些给子孙,他总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强调为国家、为社会、为大众,坚持“还诸社会”的原则。

  蚁光炎在泰国侨界德高望重、声誉卓著。1936年开始,他先后担任了中华总商会主席、报德善堂董事长、中华赠医所主席,还有潮州会馆、火砻工会、天华医院、华人学校等大批华侨社团的重要职务。他带头致力于中泰友好、社会繁荣、公益福利、家乡救灾、抗日救国等活动,为泰国社会和祖国故里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全面抗战爆发后,蚁光炎率先率领属下拒绝为日商驳运货物,带头拒卖暹米给日本,领导侨众开展抵制日货运动,沉重地打击了日本的战时经济。同时,他通过组织义演、舞“救国醒狮”、号召素餐过年等形式,在侨胞中筹募爱国捐款,并带头认购救国公债,为祖国抗战筹措了大量的外汇资金。

  为解决祖国抗日战士御寒之需,蚁光炎曾以华侨慈善机构“报德善堂”的名义,组织侨胞捐献衣物,三天之内就把泰国的布匹买光了。滇缅公路开通后,他还带头捐献卡车,发动华侨机工回国服务。此外,香港八路军办事处成立后,他曾通过宋庆龄、廖承志及香港华比银行的渠道,向八路军、新四军捐赠卡车、药品,并多次给予汇款支持。

  抗战期间,很多泰国华侨青年都赴祖国参战,其中许多人都是经由蚁光炎的介绍和资助才得以成行的。他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都是中国人,救国人人有责”。

  蚁光炎不仅积极发动泰国华侨,以财力、物力和人力支持祖国抗战,还于1939年5月起回国,辗转奔波于广东、香港、重庆等地,除向国内国共两党有关方面报告侨情、捐款慰劳抗日军民、谋划救济家乡受难同胞和接洽沟通侨汇外,还提出“坚强抗战,开发西南”的主张,号召华侨投资西南大后方,受到国内有关部门的重视和侨胞们的响应。

  在20世纪30年代的泰国,执政的銮披文当局实行亲日政策,因此蚁光炎的抗日行动不免面临更多的困难和阻挠。日敌、汪伪曾对他进行种种挑拨、利诱和威胁,要其停止抗日活动,均遭严词痛斥和断然拒绝。有好友劝其注意人身安全,蚁光炎答道:“若为国家侨社之事,则何处非险地,大义所在,余岂以生命自私?”最终,敌人即阴谋策划了针对他的暗杀活动。

  1939年11月21日晚,蚁光炎在曼谷耀华力路被日伪政权特务暗杀遇难,时年61岁。他在弥留之际嘱咐家人:“我虽死,尔等免用痛心,中国必定胜利!”这句话后来在泰国华侨界广为流传。

  积极参战的热血战士

  “空军战魂”高志航

  2015年,高耀汉曾应邀参加中国政协文史馆举办的“抗战纪念活动海报展”,当时,办展的华侨代表陈守仁请他讲讲父亲的故事,高耀汉则风趣地说:“我父亲(高志航)牺牲的时候我才两岁,所有我知道的父亲的故事,都是你们告诉我的。”

  英年早逝的高志航是中国空军王牌飞行员,抗战期间被称为“空军战魂”。

  1920年,高志航投笔从戎,考入东北陆军军官教育班,后到法国学习两年飞机驾驶,回国后在空军任职。抗日战争期间,高志航任中国空军驱逐机部队司令兼第四航空大队大队长。

  1937年11月21日,高志航奉命赴兰州接收苏联援华战机,转场至河南周口机场时,部队遭遇敌机空袭,伤亡惨重。高志航跨进座舱准备起飞迎战,但座机发动不了,战友劝他暂时避一避,他说:“身为中国空军,怎么能让敌人的飞机飞在头上?”就在他们第三次开机时,密集的炸弹从空中投下,高志航连同14架飞机消失在一片火海中。

  殉国时的高志航,双手还紧紧握着飞机的操纵杆,时年30岁。

  “空中战神”张光明

  在高志航任大队长的空军第四大队中,还有一位“空中战神”——八一四空战英雄张光明。张光明是河北昌黎县人,1931年日本侵占东北时,年仅20岁的张光明愤而投笔从戎,在北平投考空军。24岁从笕桥中央航校第5期毕业,被派入空军第四大队。

  1937年8月14日(即淞沪战役)清晨,张光明所属第四大队驾霍克-Ⅲ型战机紧急升空。此役张光明任高志航大队长二号僚机,巡航于7000英尺高度,遭遇日军九六式轰炸机群自5000英尺云下通过,高志航领队发动攻击,击落6架日机,张光明也首开纪录,击落其中一架。

  “二战”初期,日德战机都很先进,非英美战机能比,何况中日空军战机数量悬殊。因此,当年中国的空军战斗机大队,又称为“中尉大队”,因为刚毕业的飞行员阵亡速度太快,离开航校进入部队,还没来得及升上尉,80%就已阵亡。

  张光明是少数抗战期间从头到尾都一直在出勤执行任务的飞行员。他有超过250次的出战纪录,其中70次以上是攻击铁道和仓库等日军地面目标,30余次“空中格斗”,共击落日机4架,空中跳伞1次,负伤7次……他获得空军战功奖励无数,被誉为“空中战神”。

  家住美国洛杉矶的华侨张昭,是参加汉口空战、驾苏联造伊-15型飞机与日本九六式飞机在空中格斗的飞行员张光明之子。

  关于汉口空战的故事,张昭都是听父亲讲的。

  “1938年2月18日上午9点,在紧急警报声中,我们驾驶4架战机编组起飞。不到3分钟,就发现高空中十余架敌机正从后上方俯冲攻击。第一轮交战,我的三架僚机都中弹着火下坠,我单机与群狼展开生死战斗,连续做翻滚飞行,伺机还击。不料雪上加霜,我刚将头探出座舱,飞行镜就被强风吹翻,遮住左眼。我的双手忙于操纵飞机,无暇扶正眼镜,只能用一只眼与敌作战,周旋在机场与汉水间上空。

  没有友机解围,也没有地面火力支援,我就决定采用对头攻击。正当我直飞刚刚达到一定的速度,突然有一日机从后方冲下,我猛然反向做扬角。对战时敌机升高脱离,我加大速度做出有效的一击。敌机冒出白烟,被我击中。

  突然又有一架敌机,于后下方偷袭,我机左下翼座舱前子弹箱顿时开花,失去平衡,左下机翼有断裂危险,我马上减速,倾倾斜斜迫降机场。

  经检查(飞机)共中弹210多发,大多在机身左下翼及腹部。最危险的三颗,打在保险伞的坐垫里。再高半寸,我就臀部开花,尤为惊奇的是,前面子弹箱开花,机腹两侧中弹多发,而我的双脚双腿都没有中弹受伤。真是幸运,天佑我也。”

  华裔空军黄潮惠

  “二战”期间,新西兰海空军作为英联邦军队或者盟军的一部分进行作战,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新西兰皇家空军的抗战战士中,仅有两名华裔作为新西兰皇家空军飞行员参与“二战”,黄潮惠就是其中的一位,也是当时唯一一位苏格兰第二军团的中国人。

  黄潮惠(又名比尔)1921年出生于新西兰的克赖斯特彻奇市,1930年由于父母收入有限,生活非常艰苦,他和弟弟乔治被送回中国老家———广东省增城县瓜岭村,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由于日军的侵略,1936年,黄潮惠的母亲借了一笔钱将孩子们接回新西兰,由于付不起高昂的学费,黄潮惠不得不开始找工作。1937年8月,国内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黄潮惠和弟弟乔治在奥塔哥华人社区帮助筹集资金,同时每周从自己的收入中拿出钱来,为中国的武装力量和难民购买医疗用品、服装、食品和日用品。

  据弟弟乔治回忆说,他们起初每周捐献2先令,到了20世纪40年代时,已经增加到每周10先令。当时还是年轻人的他们四处收集捐款,发布通知帮助抗战,还参加协商和游行。

  1941年,黄潮惠加入了新西兰军队,参加了达尼丁的肯辛顿地区训练后,被派往爱丁顿地区的军营,进行了3个月的操练、行军、武器使用和卡车驾驶等基本训练,之后,他又被派往苏格兰第二军团。因为不是土生土长的苏格兰人,黄潮惠又被转派到博纳姆的奥塔哥第一军团。随着时间的推移,黄潮惠的多数战友都被派往海外前线,而他则同那些已婚的新兵一起留在了新西兰,后来被派到距离巴尔克拉撒几英里的怀韦拉南部营地,在食堂工作,为那些入伍的已婚军人们分发香烟。

  用黄潮惠的话来说,他从一个营地被“抛”到另一个营地。后来,他自愿加入了新西兰皇家空军,先后被派往不同的地方。也因此,在新西兰各地的陆军和空军军营里,他结识了许多中国侨胞,与他们成为了一生的挚友。

  战场后方的巾帼英雄

  “驼峰天使”黄欢笑

  黄欢笑1912年出生于广东新会市,童年随父母移居澳洲,毕业于香港玛丽医院护士学校。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12月8日,日军进攻香港九龙,黄欢笑正在九龙广华医院实习,她亲眼目睹了日军犯下的累累罪行。在香港,驻云南的美军第14航空队特别需要懂英文的护士,帮助护理那些从浴血的战场上下来的盟军士兵……

  听到这个消息,满怀一腔正义的黄欢笑没有任何犹豫,毅然踏上了她人生新的路程,经过艰难困苦的跋涉,黄欢笑到了云南昆明,成为美军第14航空队的一名护士。

  在美军医院,黄欢笑细致的、充满爱心的服务得到了伤员的好评,也一次次得到医院的表扬和肯定。

  1944年,一批美军护士来到昆明美军医院,黄欢笑和其他香港护士被调到桂林美军医院。同年6月,侵华日军调集了10余万兵力大举进攻衡阳,以期打通粤汉路。双方激战47天后,8月衡阳失守。日军旋即进逼桂林,医院里的护士们陆续被分到成都、重庆等内地美军医院。唯独黄欢笑被分回云南,到了靠驼峰航线最前线的美军第14航空队云南驿232医院。

  位于滇西高原和横断山脉相连的云南省祥云县的云南驿,是当时美国飞虎队老兵云集之地,进驻这里的飞虎队员人数高峰时期超过3000名,它是美军飞虎队的重要基地,也是史称“驼峰航线”上的重要驿站。

  1944年9月,黄欢笑刚到云南驿美军医院时,那里曾有过几位中国女护士,但后来都调走了,医院就只有黄欢笑一个女护士。她和二三十位美军男士一起工作、一起战斗,直到抗战胜利,成了盟军中“一花独秀”的“白衣天使”。

  在这种极为独特的环境里、在这偏远的云南高原上、在反法西斯的战火中,黄欢笑和美国飞虎队的飞行员、美军医院的同事们,和中国远征军的军人们一起,用青春、用热血、用爱,共同谱写出一曲中美人民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的胜利凯歌,她也被大家誉为“驼峰天使”。

  “当代花木兰”李月美

  1918年,原籍广东台山的李月美出生在马来亚槟城一个华侨家庭,父亲是一名华侨商人。李月美自幼在当地华侨学校读书,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文学习成绩优异。慢慢地,李月美长成一米七多的高个子,像个英俊的小伙子。她的社会活动能力较强,兴趣广泛,尤其喜爱文娱体育,能歌善舞,还学会了开汽车。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爱国热情的驱使下,李月美和同学们热血沸腾,积极行动起来,组织宣传队进行义演,上街卖花、抵制日货,还组织女子篮球赛,将募捐到的款项交给筹赈会,支援祖国抗日救亡。

  1938年10月以后,中国东南的海陆交通均被日军切断,新开辟的滇缅公路成为运输国际援华物资的重要通道,被称为“抗战输血管”。这段公路全长1146公里,崎岖艰险难行。

  1938年底,广州沦陷,香港通道被阻。积存在港的大批军火,除部分改由安南运入广西外,大部分移往仰光,准备由滇缅公路运入云南。

  滇缅公路工程初竣,急需大批汽车司机和修理工(通称“机工”),国内驾驶人员也奇缺,因此,西南运输处致电向南侨总会主席陈嘉庚求援。陈嘉庚立即以南侨总会名义发出通告,号召华侨青年回国服务。南洋广大华侨青年踊跃报名参加,掀起了抗日救国的热潮。

  李月美被这股爱国热潮所鼓舞,也兴致勃勃地前往筹赈会报名,却因不招收女机工被拒绝。李月美心里不服气,她想起在华侨学校读到的中国古代“木兰从军”的历史故事,于是有一天,她瞒着父母,穿上弟弟的衣服,到埠头报名应征。李月美高挑的身材、洪亮的嗓音和泼辣的个性,任谁也没有觉察到这是一个女扮男装的侨工。李月美终于以一个中华铁血男儿的身份,踏上抗日救国的征途。

  1939年2月至9月,在南侨筹募总会的号召下,3193名汽车驾驶人员和技术工人参加了南洋华侨回国机工服务团(简称南侨机工),归国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共赴国难。在滇缅公路上服务的机工一半以上是华侨,他们为滇缅公路的畅通作出了突出贡献,被誉为“神行太保”。

  1939年2月,李月美一行走了几天几夜的海路,在安南上岸,又经过几天几夜的陆上颠簸,乘火车到达祖国大西南重镇——昆明。在昆明经过军训后,被分配到总部设在贵州的“红十字会”当司机。不仅当好自己司机的职务,李月美更是以一个女性的全部温柔,投入到救死扶伤的行动中。战场抢救伤病员,军运线上抢运医药、武器,到处都有她的足迹和嗓音。在红十字会里,谁都认识“他”、赞扬“他”,但谁都没有想到,“他”竟然是女扮男装。

  很多归国机工对滇缅公路印象最深的就是路况,1939年1月才全线通车的滇缅公路路况极差,运输条件十分简陋。这条路山高、路窄、坡陡、弯急,晴天时,车轮过后尘土飞扬如滚滚黄龙,雨季时,到处是烂泥、陷坑,或者边坡塌陷、山岩塌方,碰到打滑陷轮时,机工只好自己去动手砍树、抬石头把车轮从坑中想办法抬出来。碰到塌方或者车子抛锚时,就得停在荒山野岭,食宿无着落,不但要看管好所运物品,还得防止遭到野兽袭击。滇缅公路一线还是有名的“虐瘴区”,疟蚊猖獗、蚂蟥成群,还有数十种毒蛇出没。

  路况复杂只是滇缅公路难走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日寇为了切断这条中国对外交通的“大动脉”,曾经派出大批飞机对滇缅公路进行轰炸和扫射,每当敌机来轰炸时,南侨机工们只好跑到山林中暂避,等待敌机走后才继续开车。

  1940年的一天,李月美就因公在滇缅公路一急转弯处不慎翻车,身负重伤。幸亏过路的南侨机工车队及时发现,海南籍南侨机工杨维铨奋力抢救,把她从压扁了的驾驶室中搭救出来,马不停蹄地送往医院急救。直到此时,周围的人们才发现这位司机原来是个女儿身,无不动容。

  此事经媒体披露后,轰动一时,李月美被誉为“当代花木兰”,何香凝还曾题词“巾帼英雄”相赠。后来,李月美改当护士,成为白衣天使,直至抗战胜利后复员回到马来西亚。

  (本文史料由中国政协文史馆提供)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20-01-15 09:38:3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红一方面军参谋长朱云卿:井冈山上勇杀敌

下一篇:侨胞为抗日捐款 85%军费来自华侨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