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抗日支队的诞生
1942年1月2日,日本侵略者占领了菲律宾首都马尼拉。驻守菲律宾的美国远东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将军被迫率领美军和新成立不久的菲律宾自治政府军队撤往哥黎希律岛要塞和描打安山区。由于海上交通线完全被日军切断,美菲军的武器、弹药、食物和药品无法补充,士兵们日益陷于饥饿状态,根本无法同日军继续作战。5月6日,接替麦克阿瑟将军职务的温莱特将军被迫率部向日军投降。
然而,就在这个月的19日,为了抗日杀敌的共同目的,在菲律宾人民抗日军的协助下,一支由当地华侨组成的抗日支队在吕宋岛的中部诞生了。这是海外华侨历史上的奇迹,也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奇迹!
在华侨抗日支队成立之前,已有不少华侨参加了由菲律宾共产党和社会党组织的菲律宾人民抗日军的各个支队。以后,许多不堪忍受日本侵略者残暴统治的华侨青年纷纷参加了民抗军。他们积极参加每一次的抗敌战斗,每个队员都骁勇善战,坚定沉着,动作敏捷,服从纪律,因此博得了指战员的信赖和钦佩。民抗军总部看到这种情形,认为把各个支队的华侨队员集中起来,成立一支华侨支队,将更能发挥他们的特长和影响,对提高各支队的作战能力和军事水平将起到示范作用。同时广大华侨队员也有这样的要求,主要是因为有许多华侨队员不懂菲律宾语,语言不通,使得中菲队员之间往往发生误会,在部队管理,教育训练,行军作战,日常生活等方面,也存着许多困难。如果把所有华侨队员单独编成一个支队,这些困难就可以得到彻底解决。
华侨支队成立初期,隶属于菲律宾人民抗日军,作为它的一部分,正式的番号是“菲律宾人民抗日军第四十八支队”。当时民抗军总部深知:中国八路军、新四军威名远扬,最善于打游击战。而且,华侨支队的一些人在移居菲律宾前,曾在中国对日作战中学习过游击战术。他们参加民抗军后,便将这些游击战术教给了其他队员,深得广大官兵的敬佩。将八路军、新四军的数目合在一起,成为“四十八”,用来称呼华侨支队,就是希望能向中国的八路军、新四军学习,能够更好地发挥游击队的特长。
华侨支队成立的时候,共有队员52人。原来分散参加各支队的华侨,在华侨支队成立后,都把枪支缴还给了原支队。当时全队只有借来的7枝火枪和2枝短枪。因此,设法取得武器就成为燃眉之急。
当时,解决武器装备最便捷的方法,就是到描打安山区去寻找。原来美菲军有十多万人曾经在这一地区防守,他们在行军途中和投降以后,沿途有许多士兵溃散和逃亡,把武器抛弃在山林荒野之间。散失和遗藏在山里的武器有子弹、枪枝、手榴弹,甚至连机关枪都应有尽有。
但是要到描打安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有敌军严密的封锁线,要通过封锁线就必须冒很大的风险。其次是道路不熟,山上人迹罕至,粮食成问题,疾病又流行。如果找不到当地人做向导,在深山大岭中就会迷路。当时华侨支队经过周密的考虑,认为这些困难是可以克服的,所以很快便决定全队开赴描打安,并提出“到描打安拿武器”的口号。
经过两个多月的长途行军和艰难搜集,1942年9月初,华侨支队终于全副武装地返回了原驻地。当时,民抗军开展的雨季攻势,正打得有声有色,华侨支队便立即投入到如火如荼的战斗中。
化装鬼子捉菲奸
华侨支队成立后,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武装自己,打击伪奸。这是由于游击队对付伪保安队和伪警察,比对付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日本军队要容易些,尤其是在自己还没有完全武装起来的情况下,打击伪奸还能够夺得武器。同时,这些伪奸为虎作伥,残害乡民,比日本人更可恶。打击他们的威风,就是激发人民的勇气,也能扫除人们对日本鬼子的恐惧心理。
一次,华侨支队在执行任务时,途经一个小村庄。队员们得知这个小村庄有一个老地主叫皮涅达,是个无恶不作的菲奸,他们父子二人都替日本鬼子当情报员,专门侦察人民的抗日活动,所以村民们对他们恨之入骨,请求华侨支队予以严惩。
就在队员们讨论如何惩治皮涅达时,有人突然心生妙计,说道:“我们不如化装成日本鬼子,大摇大摆地进村捉菲奸,这样既不费力,还很安全。”
大家都认为这个主意实在是妙。于是挑选出5名队员化装成日本兵,由许玉生装成鬼子小队长,又找了两名当地人扮作伪警,顺便带路。为了预防意外事件,另派了一小队人马随后增援。
这天下午,一小队“皇军”在“伪警”的引导下出发了。他们最初到达这个小村庄时,村民们都以为真是日本鬼子来了,纷纷躲藏起来。皮涅达出来迎接“皇军”,低头弯腰,许玉生毫不客气地抽了他两个大耳光,嘴里还含糊地骂着谁也听不懂的日本话,并命令身边的两个“日本兵”把他绑起来。
皮涅达开始还莫名其妙,一个劲地向许玉生表示:“别误会,别误会,都是自己人。”许玉生听了这话,更生气了,于是又一个耳光抽在他脸上,厉声说道:“谁和你是自己人,我们是菲律宾人民抗日军华侨支队。”
这回那个老菲奸听清楚了,原来不是皇军,而是游击队,吓得他面色灰白,战栗不已。
原先藏匿起来的村民们,纷纷走了出来。队员们便向他们说明情况,请他们不必害怕;同时还借机向村民们宣传抗日杀敌的道理。村民们听了喜笑颜开,拍手称快。
这次华侨抗日支队化装成鬼子捉菲奸,还缴获了长短枪各一支,并没收了皮涅达的一切财产,作为抗敌的经费。在队员们回去的途中,按照队部的指示,皮涅达被就地处决。
干仑巴之战
1942年底,日本鬼子发动了12月大“扫荡”,激起吕宋岛中部民抗队的猛烈反击。在炽热的“反扫荡”战中,华侨支队第一次和敌军在干仑巴直接交锋,此战使华侨支队骁勇善战的英名传遍了吕宋岛。
干仑巴是邦邦牙河岸边的一片荒地,周围没有村庄。华侨支队就驻守在这里,监视渡口。
1943年1月22日早饭后,一名侦察员跑来向队长黄杰报告:“发现敌人百余名向干仑巴前进,先头部队40多人已渡河逼近我们。”队长立即命令全体队员火速占据河口的沟渠布防,不准漏过一个敌人。
过了几分钟,几名鬼子走进了华侨抗日支队的射程内,狡猾的敌人还不停地用厦门话大叫同志,妄图欺骗队员们上当。可是队员们还是听见了后面几个鬼子讲的日本话。于是大家沉着地把枪口瞄准好,等待队长的命令。黄杰队长的短枪一声响后,大家便接着猛烈射击。走在前面的5个鬼子立即中弹倒地,后面的鬼子顿时大乱,在一片鬼哭狼嚎中,有的倒下了,有的丢了枪向草堆乱窜,有的抛出手榴弹就溜之大吉,也有的站在远处用机关枪向华侨抗日支队的阵地扫射。敌人的增援部队很快来了,双方展开血战。步枪、机关枪的枪声,手榴弹爆炸后的火光和浓烟,充满着原本宁静的林间。这场战斗从早上8点一直打到中午12点。
战斗正在激烈进行的时候,一名队员跑来报告:有3名鬼子军官躲在不远处的一间茅屋内。于是副队长高岳华立即带了一个班的战士前去追捕他们。当高岳华带人到达茅屋附近时,那3个军官正在一起密谋,根本没有发觉他们已被包围了。于是高岳华一声令下,全班战士立即瞄准射击。那3个鬼子军官一听到枪声,吓得根本不敢抵抗,只顾逃命。一个鬼子军官被追上来的战士用刺刀戳死,其他两个也受了伤,一个倒在地上,另一个钻进草丛逃走了。
双方激战了数小时,民抗军第二十二支队得到消息后,火速赶来支援。敌人的进攻势头被彻底地打了下去。队长黄杰考虑,如果以我们劣势的装备同敌人进行长时间的阵地战,早晚会吃亏的,不如保存实力,同敌人进行长期的游击战,于是下令部队及时安全地撤出了战斗。
干仑巴之战,华侨支队以击毙日军数十人,自己仅一人受伤的战绩取得了全胜。消息传至马尼拉,整个华侨社会好像触了电般的兴奋起来,纷纷为自己的子弟兵捐款、捐药,开展慰劳活动。华侨支队从此也越战越勇,威震整个吕宋岛。
协助美军收复马尼拉
1945年2月3日,这是马尼拉开始在黑暗中看到光明的一天。这一天,华侨支队配合美军先头部队进攻马尼拉市区。
自美军1月9日在吕宋岛登陆后,华侨支队就和菲律宾民抗军的战友们在日军后方展开了广泛的军事行动,实行全面进攻。他们破坏公路、桥梁、隧道,截断日军交通线,阻止日军调动兵力,到处打击和肃清敌伪力量,铺平了美军第六军向马尼拉迅速进军的道路。
2月3日傍晚,马尼拉市的街道静悄悄的,可是天色一黑,市民们就听见了僻僻啪啪的巷战枪声。美军在华侨支队的引导下,首先冲进城北,立即拯救了被集中关押在一所大学里的三千多名美国人和其他国家的侨民。同时,又攻占了马尼拉市最大的监狱,释放了一千多名抗日志士。
美军攻入马尼拉市北部后,日军主力全部撤入市中心王城一带,负隅顽抗。美军准备集中全部炮火,猛轰王城。华侨支队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组织队员疏散居住在附近的侨民,减少了广大华侨生命财产的损失。
日本宪兵司令部原来设在市区的一名华侨开设的“王钦照像馆”内。日军撤入王城后,华侨支队的战士进去搜查时,发现了一大批尚未烧毁的档案,其中就有叛徒刘石鸣被捕后向敌人告密的口供,此外还有大量重要的敌伪文件,这些文件为日后清除内奸、特务,审讯战犯提供了大量的可靠证据。
美军在进城后的最初三四天内,日军曾组织了多次反扑,有几次非常激烈。敌人还利用敢死队和便衣特务潜入城内美军驻地,一次就刺杀了美军守卫十多人。同时敌人还到处放火烧房,随处胡乱开枪,制造混乱局面。美军司令对此甚感恐慌,到处打听日军在马尼拉的实际情况,找到许多冒牌的游击队进行调查,但都未果。
一天,这名司令在翻阅统帅部为反攻菲律宾群岛时刊发的《美军须知手册》,其中关于菲岛游击队一项时,看到其中一条明确地载明华侨支队是成立最早、作战最勇敢的真正游击队之一。于是,他急忙派人向华侨支队求助。由于当地群众团体的协助,事前又经过周密的调查,华侨支队及时向美军提供了一份详细的情报,明确指出敌人的驻扎地点,并协助美军逐一予以消除。在搜索残敌的过程中,华侨支队还招降了40多名敌人,并将夺取的两座保存完整的弹药库交给美军。
2月8日,华侨支队在队长黄杰的率领下,排着整齐的队伍,雄赳赳气昂昂地由北郊开进市区。战士们戴着草帽,挎着美国枪或日本枪,个个英姿飒爽。当队伍通过华侨商业区时,广大华侨涌上街头,热烈欢迎自己的子弟兵。
华侨支队英勇善战的业绩,赢得了广大华侨的爱戴,在三年多的游击战争中,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也赢得了菲律宾人民的尊敬。华侨支队的存在还打破了中菲两民族间的隔阂,清除了当地人民长期轻视华侨的传统习惯。当地人民爱护华侨支队的队员有如自己的亲子弟,常常主动供给他们最好的住地和食物,亲切地称他们为“火地艾”(即Forty eight,48的译音)。虽然华侨支队在1944年取消第四十八支队番号,扩建为华侨抗日总队(下辖五个大队),但当地人民照旧亲切地称他们为“火地艾”。这个称呼流传了整个吕宋岛,人们常常一提到“火地艾”,总要伸出大拇指称赞一番。(来源/千龙网)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20-01-19 09:33:22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下一篇:在缅华侨抗日志愿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