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张文裕:学成只为报效祖国的院士
2022-03-28 11:13:55  来源:中国侨网  点击:  复制链接

  张文裕(1910年—1992年),美国归侨,中国高能物理学科开拓者和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首任所长。

  1910年,张文裕出生于泉州市惠安县涂寨镇的一个穷苦家庭。他自幼聪颖颇得祖父喜爱,因而有机会念私塾,并在1921年转到惠安时化小学(现惠安县实验小学)就读。1923年,张文裕考入泉州培元中学。后家庭遭遇变故,学业受阻,在校方和好友的帮助下继续学业,以优异成绩被燕京大学破格录取。大学毕业后,他正式留校当助教,并攻读研究生,1933年获硕士学位,次年升任正式教师。

  剑桥留学成果斐然

  听闻抗战提前回国

  1934年,张文裕怀着科学救国的理想,考取中英庚款公费留学名额,获得赴英国剑桥大学留学的机会。留学期间,张文裕在核物理研究3个方面取得不错的成就,研究成果发表在英国的权威刊物上,引起国际核物理学界很大的反响和重视。

  在张文裕即将取得博士学位时,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消息传到英国后,中国留学生们群情激奋。他立即写信给中英庚款董事会,要求提前回国参加抗战。很快,中英庚款董事会回复张文裕:“回国可以,但要取得博士学位。”于是,他向剑桥大学研究生院提出提前进行博士考试的要求。1938年春天,他顺利通过考试并获得博士学位。为了回国后能更好地为抗战服务,在等待毕业文凭的几个月里,他自费到德国学习战时急需的专业技术。当年11月,他跨越重洋,终于回到战火纷飞的祖国。

  回国后,张文裕先后在四川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云南大学任教。在昆明期间,他与相恋多年的爱人王承书终成眷属。

  赴美研究发现“张原子”

  排除万难二度回国

  1941年,云南一带也陷入战火之中,教学和科研遭到严重威胁。王承书决定摆脱这种难有作为的沉闷生活,在争取到美国奖学金后,只身前往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43年,张文裕也应邀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从事核物理教学和科研。1947年,他在实验中发现公式子原子及公式子原子能级间跃迁发射的公式射线,突破了卢瑟福-玻尔原子结构模型,开拓奇异原子研究的新领域,获得了重大科研成果,为原子物理学作出巨大贡献。这项新发现,也被国际物理学界称为“张原子”和“张辐射”。

  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美国,令众多中国在美科学家欢欣鼓舞,纷纷希望早日回国,参与祖国建设,张文裕更是如此。只是国际风云变幻,没过多久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中国在美科学家遭遇的政治气氛骤然变得十分恶劣,不少人成为美国联邦调查局“重点监控和调查对象”。作为“全美中国科学家协会”执行主席的张文裕,人身自由也受到了限制。其间,为了早日回国,他多次向美当局申请回国,均石沉大海。

  美国对在美中国科学家归国百般阻挠的行为,引起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公愤。1954年,周恩来总理在日内瓦会议上义正辞严地质疑美方。在世界公正舆论的谴责下,美国政府不得不逐步解除禁令。

  1956年,张文裕和王承书终于获准回国。归心似箭的他们匆匆地把汽车、电冰箱等家具送人,整理了行装,带着6岁的儿子张哲登上开往香港的“克利夫兰总统号”轮船。谁料当所有的乘客已上船等待起锚时,几名身穿深蓝色制服、自称美国联邦调查局和移民局的彪形大汉气势汹汹地登上船,闯入张文裕和王承书的舱室内,把所有的行李都翻了个底朝天,折腾了两个多小时后,最终一无所获地下船。其实,预料到美方可能会阻挠,他们早在回国前,就已经将一些科研成果和有关资料,打包成300多个包裹,分批寄回北京。

  联名给周总理写信

  促建高能粒子加速器

  回到北京后,张文裕和王承书被安排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张文裕任宇宙射线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并增补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后称院士),王承书为祖国核事业,隐姓埋名30余年,是参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为数不多的女性之一。1957年,张文裕提议在云南宇宙线高山实验站增建一台大型云雾室组。云雾室组建成后,开展了一系列宇宙线课题研究,培养了一批中国第一代宇宙线研究人才。经过十多年的潜心研究,1972年中国科学工作者利用该云雾室组观测到宇宙线中一颗重粒子,受到国际核物理学界的高度重视,被誉为“开天辟地的使者”。

  1972年,张文裕与朱洪元、谢家鳞等18位科学家联名给周恩来总理写信,提出“发展高能物理、建造高能加速器、尽快成立高能物理研究所”等建议。很快,周恩来复信表示支持。次年,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成立,张文裕成为首任所长。

  1975年,张文裕等科学家再次向国家提出“关于高能加速器预制研究和建造问题的报告”,周恩来批准了这个报告。

  1981年,张文裕亲自主持高能物理研究基地建设调整方案的论证,为敲定建造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起了关键作用。1984年10月,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造工程正式动工。此时的他,身体状态早已大不如前,不过听闻这一消息时仍十分激动。在工程施工期间,他戴上助听器,拄着拐杖参加工程问题讨论会。为了及时了解工程进度,他多次坐着轮椅到加速器储存环隧道,了解工程的进展……

  1988年,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顺利建成。它的建成和对撞成功,为中国粒子物理和同步辐射光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揭开了中国高能物理研究的新篇章。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投入运行后,成为国际上在相同能区稳定运行、产生数据量最大的实验设施,取得一系列国际公认的具有世界水平的成果,在国际上备受瞩目。

  1992年11月,他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弥留之际,他与夫人王承书共同约定,不为儿孙留任何遗产并立下遗嘱:将自己的书籍和科研资料捐给高能物理研究所;捐10万元给西藏贫困地区建一所小学(后被命名为“文裕希望小学”);捐3万元给中学母校培元中学,用于奖励优秀学子(学校感念他的无私奉献,将建成的一座科学楼命名为“张文裕科学实验楼”);余下的存款和利息2万元全部交了党费。据悉,张文裕的捐款是当时希望工程收到的国内最大一笔个人捐款。

  (许文龙 余秋莎 张鹏 本文有删改)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22-03-28 11:15:44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李介夫——侨心向党 投笔报国

下一篇:李月美——滇缅公路上的“巾帼英雄”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