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提要】
1949年冬,张治中开始写回忆录,按照他自己的说法,“是想把过去六十年一本大账清理一下,作为自我检讨,好为进入新社会为人做事的体验参证。”
张治中
1985年2月,隶属全国政协办公厅的文史资料出版社出版《张治中回忆录》,洋洋洒洒60万字,分为精装本和简装本。2007年2月,中央统战部华文出版社推出新版《张治中回忆录》,内容基本不变,开本改为16开,之后增加若干历史照片,冠以“图文最新版”,多次印刷经久不衰。
鲜为人知的是,早在1980年8月,文史资料出版社曾经推出过《我与共产党》一书,其实就是《张治中回忆录》节选本。顾名思义,内容集中反映张治中与共产党接触20多年的经历和感受。
结缘周公忠蒋亲共
1921年下半年,川军第三独立旅参谋长张治中厌倦了军阀混战,脱下军装到上海大学选修俄文,得以结识陈独秀、瞿秋白两位共产党人,对苏联社会主义心向往之。后来,陈炯明炮轰总统府,张治中两次入闽参加“讨陈”军事行动,旋即帮助刘希闵建立“建国桂军”军官学校。
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蒋介石邀请他担任黄埔军校第三期入伍生总队上校总队副、代理总队长。张治中勤奋尽职,在军校执教时,最敬佩政治部主任周恩来,“我们一见如故,他为人热情,谈吐、风度、学养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黄埔学生当时分为两派,张治中立场“站在中间偏左”,有时候难免两头不讨好。尽管如此,邓颖超仍说:“文白先生在黄埔军校与周恩来、恽代英、熊雄等同志时有过从,曾为维护两党团结而努力。”
1989年春天,邓颖超还对张治中子女笑着说起:“我同恩来在广州结婚,除了你父亲,别人谁也没告诉。谁知你父亲一定要请客,他安排了两桌酒席,找了几个会喝酒的人来作陪,他自己一口酒都没喝,却把恩来灌醉了。最后他找来卫兵把恩来抬回去,直到第二天,恩来的酒也没醒,这件事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国共摩擦日益加剧,张治中逐渐同情共产党,尤其是中山舰事件,他当面质疑蒋介石:“校长这种做法,是否顾虑到一般革命同志的信仰和一般革命青年的同情?”不久,张治中动了参加共产党的念头,周恩来请示组织后婉言拒绝:“你的目标大,两党曾有约,中共不吸收国民党高级干部入党,但我们今后一定暗中支持你,使你的工作好做。”
据张治中机要秘书余湛邦透露,新中国成立后追忆旧事,张治中说:“这可能是我的政治生命的转折,如果当时成为中共党员,我的历史就得重写了。”周恩来说:“这很难讲,有多种可能性。”
北伐战争推进到长江流域,蒋介石明目张胆走向“反共”。张治中坦言:“我是坚决主张实施联共政策反对两党分裂的,眼看两党关系日趋恶化,无法挽救,自己既不愿站在国民党立场来反共,也不愿站在共产党立场来反蒋。”
1928年8月,蒋介石被迫下野,张治中追到溪口“检讨蒋过去种种缺憾,如对共产党问题、对第七军问题、对用人问题的分析”。谈话颇有帮助反省味道:“蒋的态度,很为动容。有很多地方,由他加以解释、说明,或为我所不知道的,或为我没有看到的。”
为了躲避“剿共”战争,张治中主动请调中央军校从事教育工作,中间虽然五度出绾兵符,但多为针对冯玉祥、阎锡山、李济深等国民党地方实力派,以及两次淞沪抗战,而且每次战事结束,就立刻缴“令”回校。比起何应钦、顾祝同、蒋鼎文等同辈,张治中从未担任过“绥靖公署主任”“剿匪总司令”等军事职务,成为蒋介石身边名副其实的“主和派”。
谈谈歇歇相去甚远
1940年9月,张治中调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政治部是在武汉抗战期间恢复设置的,彼时国共两党关系融洽,首任部长陈诚,副部长周恩来、黄琪翔,第三厅厅长郭沫若主管宣传鼓动,聚集了大量民主人士和文化精英。
皖南事变发生后,国共关系急转直下,张治中奉命参加两党谈判,“每次都是在我家里,每次差不多都是周恩来、林彪一道来,谈谈歇歇,歇歇谈谈,前后经历八个月之久。”张治中官邸位于重庆曾家岩,名为“桂园”,因为见证了一系列国共谈判,至今保存完好。
1943年初,周、林提出四项条件,主要涉及共产党取得合法地位,八路军、新四军扩编,陕甘宁边区改组华北地方政府等问题。原则上接受中共军队开往黄河以北之规定,时机须待抗战胜利以后,“目前只能做准备,如情况许可时(比如反攻),可磋商移动”。
张治中觉得“是应该可以接受的条款”,无奈国民党高层多数表示反对,何应钦声称前方摩擦不断,谈判“须搁一搁”,蒋介石没有明确拍板,但在日记里责怪“文白愚鲁无识”,态度一叶知秋。周恩来胸怀坦荡,声明“保证坚持敌后决不挑衅,边境不越雷池一步”“如要谈可再来”。
张治中记得夏季某日,蒋介石突然约他谈话:“我想请毛泽东到重庆来,我们当面谈一切问题,你看好不好?”张治中举双手赞成,揣测蒋介石因为第三国际解散,想要乘机“招降”共产党。“蒋亲笔写了一封给毛的信交我,这时林彪准备回延安去,我在家里为他饯行,就在那天晚上把信交给他。”
据蒋介石《事略稿本》,6月10日致函毛泽东:“兹乘周、林二同志回延安之机,特泐数行以伸悃忱,如能驾渝惠晤尤为欣慰,未尽之意已嘱周、林二同志面达,恕不赘述,顺颂时祉。”
1944年5月,张治中、王世杰和林伯渠重启谈判,地点从西安到重庆,前后历时整整半年。在此期间,日军发动“一号作战”,国民政府军队兵败河南,延安根据局势变化提高条件,要求重庆承认陕甘宁边区及华北、华中、华南敌后抗日根据地民选地方政府,应该“编十六个军四十七个师”“为委屈求全计,目前至少给予五个军十六个师的番号”。9月15日,张治中在国民参政会上报告谈判经过,认为共产党“要求与时俱增,距离乃不能不远”。毛泽东随后发文声明,决不服从国民党“法西斯的政令”和“失败主义的军令”。
由此可见,影响国共关系的因素很多,诸如战争形势、力量对比、国际环境、国内舆论等。
“我既脱不出本身所处政治立场的支配,当然也难免为国民党自大、片面与武断精神所左右。心里也未尝不同意顽固派的观点,中共要求条件越来越高,有点贪得无厌。”毕竟当时各为其主,张治中有情绪不足为奇。此后,美国总统特使、驻华大使赫尔利调停国共谈判,商洽毛泽东签署五点协议,包括“国民政府应即改组为联合政府”“军事委员会应同时改组为联合军事委员会”等关键议题。重庆拒绝签字,认为赫尔利不明事理,“可以容纳中共于政府机关之内”,怎么能和联合政府、联合军事委员会画等号?
期盼和平三到延安
1945年8月,张治中、赫尔利陪同毛泽东飞抵重庆,周恩来、王若飞提出11条和谈建议,其中“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成为双方争执焦点。共产党要求国民党政府召集党派协商会议,重选国民大会;请委山西、山东、河北、热河、察哈尔五省主席及委员,绥远、河南、安徽、江苏、湖北、广东六省副主席,北平、天津、青岛、上海四特别市副市长。公平合理地整编全国军队,解放区部队编成16个军48个师。蒋介石立场强硬,“中共军队之编组,以十二个师为最高限度”“承认解放区,为事实绝对行不通”。
重庆谈判的细节,张治中惜墨如金,《我与共产党》收入的多为官方文本,基本上没有提及幕后故事。反而机要秘书余湛邦披露较多,周恩来当日物色毛泽东会客场所,认为“桂园”比较合适,张治中爽快答应,举家搬迁,只留一个老管家以及就近读书的次子张一纯、幼女张素久。
毛泽东在渝40多天,大部分时间都在“桂园”办公,周恩来为表谢意请老管家、门房、宪兵吃过一次饭,“对警卫人员挟菜,谈笑不绝”,还给张一纯题字“光明在望,前程万里,新中国是属于你们青年一代的”。
经过十余轮艰难谈判,剩下解放区等核心问题无法达成一致,周恩来私下沟通张治中:“毛主席想早点回延安去,让他一个人回去,我们可有点不放心呀!”张治中明确承诺:“我既然负责接毛先生来,当然要负责送他回去。”10月10日,国共双方谈判代表在“桂园”客厅正式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简称《双十协定》)。
张治中说:“中共愿意由四十八个师减到二十个师,这是很大的让步。解放区问题虽然没有解决,但双方都表示了愿意继续商谈的诚意。凡是具有定见远见的人,对于这个协议应该感到满足;特别是亲身参加商谈的我们,真是几经折衷,舌敝唇焦,好不容易才得到这样的结果,自然更感到愉快。”
第二天,张治中送毛泽东飞返延安。翌日,毛泽东亦为张治中离延送行,在前往机场路上肯定地说:“我在重庆调查过,大家都说你在政治部和青年团能做到民主领导,也不要钱,干部都愿意接受你的领导。你为和平奔走是有诚意的。”张治中反问:“何以见得?”毛泽东笑着说道:“你把《扫荡报》改为《和平日报》就是一个例子。《扫荡报》是在江西围攻我们时办的,你要改名字,一定有很多人不赞成的。”
1946年2月,张治中、周恩来与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三方签署《关于军队整编及统编中共部队为国军之基本方案》,规定年底前政府军缩编为90个师,共产党军队为18个师。最终目标按照5:1比例配置,政府军50个师、共产党军队10个师。
3月初,最高军事三人小组到访延安,张治中发表感言:“我这次到延安来是第三次了,第一次是和赫尔利一起来迎接毛主席到重庆去谈判,第二次是签订《双十协定》后护送毛主席回延安,这次为了落实整军方案又来了,你们将来写历史的时候,不要忘记写上张治中三到延安这一笔呀!”
北平谈判焕然新生
蒋介石不满整军方案,又在日记里面埋怨“文白之足以误事也”,不过埋怨归埋怨,由于新疆问题棘手,更调张治中充任西北行营主任兼新疆省政府主席,继续发挥“和谈将军”固有专长。随着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蒋介石彻底撕破了谈判协议。
张治中抽空回南京一行,却遭到顽固派冷嘲热讽,只好带着感伤返还新疆。临走之前,他不忘修书蒋介石,“详细分析政府威信的低落,党政军种种弱点的暴露,请蒋务必改变领导作风,检讨各项政策,坚决主张对外联苏、对内和共。”此时,国民党军队处于攻势上升期,张治中发出的“主和”声音自然得不到当局重视。
1948年秋至1949年初,解放军取得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决定性胜利。蒋介石内外交困,极不情愿地通电下野,实际退居幕后左右时局,代总统李宗仁谋求划江而治,毛泽东声明“将革命进行到底”。张治中勉为其难,组团前往北平和谈,余湛邦作为随员负责记录,包括顽固派阻挠和谈的一些言行,《我与共产党》一书照录不误,使得“北平和谈”一节尤为立体丰富。如立法委员王秉钧等人叫嚣“现有华北国军扼守之各据点,如青岛、太原、归绥、包头、大同、新乡、安阳等地,必须保持,不能以和平为借口而轻易放弃”。说明重大历史关头,国民党内仍有人不知己、不知彼。
北上前夕,张治中两到溪口,引得周恩来不快:“为什么离开南京前要到溪口去见蒋?这完全是为了加强蒋的地位,淆乱视听,且证明蒋仍有力量控制代表团,这种由蒋导演的假和平,我们是不能接受的!”张治中自我辩解:“蒋先生是国民党的总裁,我们代表团的团员,除了章士钊外,全都是国民党党员。党员代表本党和贵方进行谈判,在事前向本党总裁有所请示,这是当然的事。蒋先生曾经坦白地对我们表示,关于和谈问题,完全交由李宗仁、何应钦二位作主,他毫无成见。贵方不能因为这件事,就说我们没有谈判的诚意。”
北平和谈第二次正式会议上,张治中强调:“国共两党之争,好比是兄弟之争,大哥管家管不好,让给弟弟管,没有关系,便宜不出外。”周恩来不以为然:“对于兄弟的比喻,假使指两个代表团的立场,我们都是为了和平而努力的,愿意接受。但如拿过去国共两党的关系说,就不是兄弟之争。孙中山先生当年革命的时候,对清那拉氏的斗争,对袁世凯的讨伐,就不是兄弟之争。对于这一点,中国共产党不能不表示自己的严正立场。”4月20日,国民党顽固派拒签和平协议,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一举突破长江天险。和谈代表团何去何从?张治中转知共方:“飞机二十三日来平,我们二十四日回南京。”
周恩来建议代表团留下,“我们估计随着形势发展迅速,仍有恢复和谈的可能。”张治中举棋不定,周恩来情真意切:“西安事变时我们已经对不起一位姓张的朋友(指张学良),今天再不能对不起你了!”张治中感动之余,决定留在北平,随后发表《对时局的声明》,反击国民党顽固派的造谣诬蔑。新中国成立在即,毛泽东邀请张治中参加政协并担任中央人民政府的职务,张说:“过去这一阶段的政权是我们负责的,今已失败成为过去了,我这个人也应该成为过去了。”毛泽东笑着说道:“过去的阶段从你发表声明等于过了年三十,今后还应从年初一做起!”
(作者:冯杰,民革浙江省嘉兴市委会)
责任编辑:石庆慧 最后更新:2023-09-12 14:29:5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张治中两次在沪抗击日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