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中将曾思玉(1911—2012年),原名曾世裕,江西信丰人。1930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11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思玉曾任中国工农红军师通讯班副班长,宣传队中队长,连指导员,师政治训练队队长兼政治指导员等职,参加了长征。1935年任红1军团司令部侦察参谋,1936年任军委警卫第3团政治委员、红1军团2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4团政治委员。
抗日战争初期,曾思玉调任八路军第115师343旅685团政治处民运股股长,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战役。随后,被任命为686团政治处主任,在团长杨勇的率领下,转移到蒲(县)大(宁)公路沿线打击日本侵略军,并先后取得了午城镇、井沟伏击战的胜利和汾(阳)离(石)公路的三战三捷。尤其是686团在南偏城伏击日寇战斗中,击毙了日军山口旅团长,狠狠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此间,由于政治工作处处都做得很出色,曾思玉受到全体指战员的交口称赞。
一、带学员挺进鲁西
1939年3月,115师政委罗荣桓和代师长陈光奉中共中央军委和第18集团军总部之命,率师部及343旅进入鲁西平原开展游击战争。在686团随师部向山东挺进的前夕,曾思玉又被任命为344旅689团政委,到了晋东南的长子县。
9月初,曾思玉被第18集团军政治部主任罗瑞卿召回总部,对他说:“115师到达山东后,形势发展很好,根据地和部队不断壮大,急需大批干部。现在,把你调回115师,并由你率领抗大一分校的400多名毕业学员赴山东。”还说:“你马上到壶关县神郊村找抗大一分校周纯全校长,接收这批学生。”
曾思玉随即找到周校长,把那400多名毕业生组成了一个“山东营”。虽然也任命了营长和教导员,但实际上曾思玉是这一群学生兵的总指挥。“山东营”对外称为“独立游击大队”,而他就是大队长。这些青年人来自全国各地,为了抗日救国,个个热血奔放,盼望早日到达抗日战场。不过,他们从来没有打过仗;这次东征,每人也仅分到三枚手榴弹;而且从山西出发,要经河南、河北到山东,沿途既有国民党统治区,又有日伪军严密把守的平汉路、沙河、卫河等几道封锁线!
然而,在曾思玉的带领下,大家先是通过了陵川、草坡一带孙殿英、朱怀冰新5军的区域,亲眼看到了“国军”的骄横与腐败;后又转到林县万羊坡、秦家一带,找到了赵基梅、谭甫仁支队,目睹了共产党军队同人民群众的鱼水情。他们原准备由此向东,从安阳、新乡之间跨过平汉铁路,不料事不凑巧,正赶上敌人在铁路沿线“扫荡”。于是转向北面,沿着太行山东麓,经涉县,过漳河,爬上峻极关,向东插到沙河,终于在一个初冬的黑夜从沙河、永年之间跨过了敌人深沟加碉堡严密封锁的平汉铁路。随后,进入了鲁西平原,安全到达了濒临东平湖的岱庙镇——115师独立旅驻地!
至此,曾思玉一行已历时3个月,迂回行军1000多公里,一人未减,每个班还从太行山总部背来了10套(共200多部)苏联外文局出版的精装本《联共(布)党史》,作为敌后珍贵的精神食粮。对学生兵来说,这将近100个日日夜夜,算得上又进了抗大的进修班:亲自实践了行军、宿营、侦察、警戒,亲自接触了根据地的干部和群众,增加了许多敌后斗争的感性知识。再就是,曾思玉其实比他们大不了几岁,但他那机灵、睿智、乐观的精神状态,严谨干练、十分标准的红军军事干部的形象,平易近人、淳朴宽厚的风度,处处都给大家树立了榜样。一路行军,他事先要计划,要安排路线;走起来,又始终都在队伍的前面,随时观察了解沿途的情况。他有一匹马,但没人见他骑过;他有一个年纪很小却很精干的警卫员,但也只不过给他打饭、打水而已。学生兵们觉得不论哪一方面,都应该向他学习。
二、担重任驰骋沙场
曾思玉一行刚到岱庙镇,马上受到独立旅旅长杨勇和政委欧阳文、参谋长何德全等人的热烈欢迎。他们都是曾思玉的老战友,大家久别重逢,自有说不完的话。杨勇向他谈了鲁西根据地开创的经过,并说这里虽然不富庶,但党组织坚决执行中央和北方局指示,斗争精神顽强,而且发展迅速;人民勤劳勇敢,朴实正直,富有爱国主义和优良革命传统;北平、天津、济南、徐州等地大批进步青年学生涌向这儿,对宣传群众、唤起群众的抗日觉悟、激发群众的抗日斗志起到了重大作用。因此,党和部队在这里坚持长期抗日游击战争的条件已经初步具备,今后要全力以赴地在这个地区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杨勇还特别向曾思玉介绍说:鲁西这一带是一个古战场。范县东北有一个村子叫道口,马陵道口,也叫马陵道,就是战国时代孙膑大战庞涓的地方;往东,就是《水浒传》故事发生地水泊梁山了。东平湖在夏秋两季有方圆数百里的湖面,沿岸有许多村子都与梁山英雄们的故事相关。此外,西南的濮阳是吕布打败曹操的古城;东明、长垣一带,是曹操、袁绍官渡之战的古战场;南面的菏泽地区,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王仙芝、黄巢的故乡;再往东,徐州周围、湖西地区,就是刘邦、项羽、张良、韩信、萧何等名人、名将崛起的地方;清代农民起义军王伦的家乡就在阳谷,他所攻下的临清州旧城也在边区西北部??
曾思玉正听得入神,没想到杨勇话题一转:“老曾啊,我已经发报请示过朱老总、彭老总和罗主任,他们答应把你留在鲁西了。你和我们再作搭档,并肩战斗吧!老伙计,怎么样?”
本来就想和老战友继续并肩战斗的曾思玉,一听杨勇这么说,自然非常高兴。于是,奉命留在了鲁西。他带来的400多名抗大毕业学员,也留下一半。其余的,由“山东营”营长卢迪带着到师部去分配工作了。
数日后,343旅的老政委肖华率领着转战于冀鲁边区的挺进纵队来到鲁西。3月中旬,挺进纵队与鲁西独立旅合编为第343旅兼鲁西军区,杨勇任旅长兼军区司令员,肖华任旅政治委员兼军区政治委员。军区下辖运河支队、黄河支队、4个军分区和军政干部学校。曾思玉被任命为运河支队的政委。运河支队辖4 团、5 团。这是两支颇有特色的武装:5团的前身是由南昌起义部队保存下来的井冈山红4军28团,中央苏区时期是红1军团第2师5团,林彪、陈毅曾分别担任过这个团的团长和党代表。时任红军总政委的周恩来还曾代表红军总部授予他们“中国工农红军模范红五团”的旗帜,并谆谆教导全团官兵:“‘模范红五团’是全军的模范,但你们不能骄傲,要一直当模范”。抗日战争爆发后,该团从山西打到冀鲁边,如今又到了鲁西。4团是以山东泰西人民抗日自卫团为基础,发展成为山东纵队第6支队,又整编为第4团的,是一支以知识分子出身的地方党员和部分红军干部为骨干的年青队伍。
从此,曾思玉开始了在鲁西平原(冀鲁豫平原)6年半的抗日生涯。其间,他一天也没有离开这儿,而是马不停蹄地从泰西到运东,从运东到运西,从中心区到边缘区,一个接一个的激烈战斗。他自己也曾写道:“我们有时一个星期就得战斗6次,一个夜间要转移一、二次宿营地。黄河南岸战斗结束,转到黄河北岸再战;北岸打了一仗,再转到黄河南岸。在沙滩里转来转去,真是风卷黄沙遮人面,大雨倾盆洗衣衫??”
三、潘溪渡设伏夺炮
1940年9月,肖华调任115师政治部主任。同时,343旅运河支队与独立支队2团整编为115师教导3旅兼鲁西军区,杨勇任旅长兼军区司令员,苏振华任旅政治委员兼军区政治委员,曾思玉任政治部主任,辖第7团、8团、9团计3个团、4个军分区。其中, 7团是运河支队5 团改编的。
这时,华北平原上的日军已采取铁壁合围政策,十里一碉堡,五里一炮楼,以240个据点形成一个连锁的防御体系,极力压缩抗日军民的活动空间。这些碉堡和炮楼,遥相呼应,如一颗颗钉子钉入根据地,想要拔掉它,极为困难。
为解决这一难题,曾思玉和他的战友们曾发明了一种四个轱辘的太平车,上面放上桌子,再铺上浸水的被子(防止枪弹),然后放上炸药,在机枪掩护下推到碉楼前将其炸掉。但面对壕沟等工事,太平车毫无办法。
曾思玉正琢磨如何应对,忽然获悉驻守郓城的日军32团某大队配有一门九二步兵炮,颇具威力,遂产生夺炮轰击小鬼子炮楼的念头。
那驻守郓城的日军,自恃武器精良,还有那门大炮,经常出城对我根据地进行示威性“扫荡”。各据点日伪军也经常外出袭扰,一旦遭我打击,则龟缩据点,固守待援。而每逢这种情况,郓城日军又总是出动主力前去增援。
1940年年底,鲁西军区为巩固扩大运西抗日根据地,同时将敌人注意力吸引到郓城西北方向,以掩护教3旅第9团南下开辟巨(野)南地区,杨勇主持召开了鲁西军区军事会议,决定集中主力歼灭郓城日、伪军一部。曾思玉根据敌人受袭必援的活动规律,建议用围点打援的战法,以一部兵力围攻侯集,7团等主力在侯集至郓城间的潘溪渡一带设伏,全歼郓城出援之敌,并相机夺其大炮。杨勇、苏振华等一致赞同,完全采纳了他的意见。
1941年1月8日凌晨,鲁西军区照计划发起了对侯集的围攻。果然,侯集日军向郓城告急。当日午前,郓城日军由一个中队及伪军一部乘汽车4辆,带着他们的那门九二步兵炮,向侯集驰援。
当增援的日军进入预伏地域时,预伏部队立即发起攻击。敌人在杀声和手榴弹的爆炸声中丧魂落魄,纷纷向野地里溃逃。不过,路旁坟地里60多个鬼子兵却异乎寻常,仍在死命顽抗。7团团长刘正用望远镜一看,原来是有门大炮架在坟地后面,由于短兵相接而未能发射火力。刘正当即断定:这些鬼子兵之所以没逃,是为了保住这门炮。于是,他立刻调动兵力,向坟地的鬼子发起猛烈攻击。经过一番激烈的争炮战,大炮终于被我军夺了过来。
潘溪渡战斗至8日黄昏胜利结束:我全歼日军1个加强中队和1个伪军警备大队,毙日军软木少佐以下160余人,毙俘伪军130余人,焚毁汽车4辆,缴获九二步兵炮1门、重机枪2挺、轻机枪6挺、步枪190余支,创造了鲁西战场全歼日军的模范战例!
值得强调的是,那门九二步兵炮,是当时日军在华北地区仅有的3门炮之一,最大射程3000米,却只有300公斤重,在平原地带,一匹马拉着即可;在山区复杂地形,拆卸后3匹马即可驮走,十分灵活、方便。在以后几年的抗日战争中,它一直由7团使用,端炮耧,打据点,摧堡夺城,连立战功。为此,老百姓高兴地说:“7团、九二步兵炮,是我们根据地的两大宝!”
四、享誉堪比“携民过江”
1941年7月1日,鲁西、冀鲁豫两区党委合并为新的冀鲁豫区党委;7月7日,鲁西、冀鲁豫两个军区及其所属部队,合并为新的冀鲁豫军区。两区所属主力部队统一编为八路军第2纵队。杨得志任司令员,杨勇任副司令员;苏振华任政治委员。2纵下辖教导3旅、教导7旅和冀中军区南进支队。教3旅,王秉璋任代旅长,曾思玉任政治委员。
1942年秋,曾思玉调任冀鲁豫军区第8军分区(后改第2军分区)司令员。
9月27日,曾思玉仅带两个步兵连、两个班长训练队和一个排,总共不足300人的兵力,从鄄城县北部的大石庄,前往郓城县北的李楼村,准备到那里召开一个会议。这时,日寇已纠集日伪军3万余人和10多架飞机、30多辆坦克,对鲁西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域实行“铁壁合围”大“扫荡”。
曾思玉一行刚到范县附近的甘草崮堆村,就发现已陷入日寇的四面合围之中。更为严重的是,被日寇合围的还有未来得及转移的地方机关、医院、报社、学校人员和一些地方武装及数千名群众,也都聚集到曾思玉所率部队周围。一时间,狭小的范围内人山人海,“秋老虎”又晒得沙滩灼热炙人,人们呼儿唤女的声音在硝烟中更增加了惊恐的情绪??危急时刻,曾思玉沉着冷静,决心带领部队和群众冲出日寇重围。他站在一个小土堆上举起望远镜,仔细观察敌情。凭着十多年来驰骋沙场的丰富经验,他发现包围自己的敌军并非“铜墙铁壁”,仍有薄弱之处:他们是“一线式”展开,而正南面距部队约千余米的地段上,插在荆条林里的几面日本膏药旗却静止不动,纵深处也看不到其他旗子。由此可见,敌人在那儿尚未配置重兵。他眼睛一亮,毅然决定采用集中兵力、火力密切协同,以勇猛的动作和顽强的战斗精神,冲开敌人的宽正面,掩护机关人员和老百姓突出重围。
曾思玉一声令下,八路军4个连队加上一个地方大队在宽正面上一线展开,轻机枪、步枪、掷弹筒一起向鬼子怒吼,田野上空顿时响起霹雳般的喊杀声。日军被这突如其来的打击搞得晕头转向,待他们清醒过来,包围圈已被撕开一个大缺口。地方干部和人民群众踏着鬼子的尸体,像潮水般地涌出,迅速奔向安全地带。
这时,日军又派出骑兵企图拦截突围部队。曾思玉的警卫员见状,催他上马快走。他怒斥道:“怎么这样说!那百姓怎么办?”说罢,马上命令骑兵班去对付鬼子骑兵,并具体交代:要拉开距离,分散快跑,尽量扬起尘土,先敌占领小村庄,对准前来的鬼子骑兵狠狠地打,以便阻击迟滞敌人的行动,争取时间掩护部队和群众全部突围。
骑兵班长受命后,立即向指定的目标奔驰而去,沙滩上顿时扬起一条“黄龙”。风驰电掣的骑兵班在紧急关头,以果断的行动,打得骑洋马跨洋刀的鬼子骑兵乱了阵脚,不知道该往哪儿去。他们像掐了头的苍蝇东碰西撞,突围的部队和群众已经抵达黄河故道南岸沙滩。
敌人的“铁壁合围”终于突破了! 这次惊心动魄的突围战斗,八路军伤亡20余人,而命丧黄泉的日军却有100多,其中还包括一个日军中尉军官!战后,曾思玉一行受到冀鲁豫军区领导的表扬,当地老百姓更是赞不绝口,还将其与历史上的 “刘玄德携民渡江”相媲美。
五、八公桥奇袭敌穴
1942年10月,盘踞豫东北为虎作伥的伪军第二方面军司令孙良诚部2万余人,趁八路军主力跳出外线去粉碎 “九?二七”大扫荡,抗日根据地兵力空虚之机,进占冀鲁豫边区根据地的濮阳地区,并将其总部设在濮阳县东南方的八公桥,继续向我抗日根据地“蚕食”。
为打退伪顽军的进攻,冀鲁豫军区司令员杨得志召开紧急会议,决定采用掏心战术,一举端掉孙良诚设在八公桥的总部,打乱敌指挥系统,迫敌全线撤退。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杨司令员将它交给了曾思玉。
八公桥是濒临黄河故道的一个大集镇。孙良诚在镇东西两端筑起高6米的围寨,在围寨外挖有宽5米、深约4米的两道外壕,并设有木栅栏和鹿寨。围寨四门和四角都有坚固的碉堡,街内十字路口又有一个核心碉堡,工事十分坚固。曾思玉和政委段思毅、参谋长潘焱等人根据敌军火力部署,决定避实击虚,不用强攻,而是以教3旅7团为主,8团、基干团为辅,奇兵偷袭八公桥。
10月16日夜晚,正好狂风陡起,黄沙遮天,一团漆黑。曾思玉带领部队不走大路,不过村庄,专拣黄河故道的荒沙滩和村外田野经过,神不知鬼不觉地摸进伪军阵地。午夜时分,按照军分区的预先布署,温先星、杨俊生率领的7团3连从八公桥东北角越过外壕,翻过围墙,干掉伪军警戒人员,打开寨门,突击部队攻入寨内,后续部队紧接着突入围寨;稍后,齐丁根、李仕才率8团从西南角突入;李天德、关胜志也率基干团突入。伪军怎么也想不到在如此恶劣的天气会遭到八路军进攻,一个个从睡梦中惊醒,乖乖地当了俘虏。
这次战斗,全歼了孙良诚的总部直属队,活捉了孙良诚的总参谋长甄纪印、团长慕xx,毙伤敌伪数百名,俘虏官兵3200人,缴获迫击炮2门,重机枪4挺,步枪1900多支,短枪90多支,子弹4万多发,电台两部,兵工厂机床30多台,战马300多匹,粮食数百万斤。可惜的是,孙良诚本人在当日下午乘汽车去了开封,不然也会加入俘虏的行列!
六 、再转战连创辉煌
八公桥战斗结束后,7团乘胜攻克徐镇,8团攻克王郭村。接着,在分区特务营的配合下,又攻克了梁庄、保安集,全歼守敌。在连续胜利的声威震慑下,周围17个据点相继被我攻克。其他伪军为了保命,被迫从据点撤退,从而使冀鲁豫边区根据地中心区域的安全得到保障,还使中心区域与第3分区、4分区、5分区连成了一片。
此后,曾思玉继续“黄河两岸度春秋,不灭鬼子不罢休”,并立下赫赫战功。
如1944年5月的清丰战役,曾思玉指挥第8军分区7团,由范县龙王庄强行军百里,奔袭清丰县城。毙日军联络部代理部长名取正雄等7 名日军顾问和冀南道“剿共”第1军军长李铁山以下伪军官兵200余人;俘新民总会顾问福田稔、冀南道联络官河本定雄、肥乡县顾问竹腰常三、成安县顾问田本代助、河北省技术顾问北岛熏和日军独立第一混成旅团参事等10余人,以及冀南道伪道尹薛兴甫以下13个县的伪县长和警察所长40余名、伪军1500余名,解 放了清丰全境。这次战斗,毙俘日伪军人数多、官阶高、牵涉面广、影响大,使敌人遭受了沉重打击。日军防卫厅披露道:“清丰战斗的失利,是改变警备时的一幕悲剧??由于这一事件发生,冀南道的保安队从此一蹶不振。”
又如1945年4月的南乐战役 ,曾思玉指挥第8军分区主力部队于24日23时在火力掩护下向南乐县城发起强攻,迅速从城西南和西北角攻入城内,旋即对敌伪分割包围。激战至26日,全歼守城的日伪军。连同开赴浚(县)滑(县)和大名地区担负打援和牵制日伪军任务的兄弟部队,此役共歼日伪军3400余人,攻克据点32处,解放了卫河以东大片地区。
再如1945 年5 月的东平战役,曾思玉指挥第8军分区7团于18日凌晨兵临东平城下。原准备利用我内线引部队在南门袭入,因情况变化,由一营在南门西侧突袭成功,并夺得南门。部队入城后,一营包围伪省警备大队; 三营直插城东北角,包围日本侵略军的司令部;二营包围伪县政府、伪县警备队和新民会。经过激烈战斗,当天中午全部解决省县伪警备队、伪县府、新民会等处的敌人。 连同协同作战的兄弟部队,这次战役击毙日军37名,生俘日本顾问1 人,歼灭伪军2500 余人; 缴获迫击炮1 门,掷弹筒11 个,轻机枪30 余挺,重机枪2 挺,长、短枪2000 余支,汽车1 辆,战马30 匹,粮食百万余斤,解放了东平县城。
自1945年7月起,曾思玉又先后指挥了阳谷、 封丘、延津、滑县、汤阴等战役及讨逆战役,每次都旗开得胜,深受上级的赞赏、属下的拥戴和百姓的敬重。
在解放战争时期,曾思玉历任纵队副司令员、冀察军区副司令员、冀热察军区司令员、纵队司令员、军长等职,参加了邯郸、正太、石家庄、遵化、平津、太原等战役战斗。
新中国成立后,曾思玉历任军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沈阳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武汉军区司令员、湖北省委第一书记、湖北省革命委员会主任、长江葛洲坝工程指挥长等职。
曾思玉在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
2012年12月31日,曾思玉病逝于辽宁省大连市,享年101岁。
来源:《中华魂》2018年第10期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19-11-28 15:19:3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王凤山:盘肠奋战的抗日将军
下一篇:文武纵横的“娃娃将军”——萧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