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澄清先生,原名思白,以字行,1908年出生於廣東省蕉嶺縣黃沙壩黃屋村。父炳祿,母林氏,長兄思宗,曾參加東征、北伐,西安事變後於1937年5月率領中央視察團赴安,與中共領導人毛澤東、周恩來、朱德、葉劍英等共商抗日促成國共二次合作,姊二妹一,小妹適曾祥君,僑居印尼雅加達,繼母張氏,生育成、育裕兩弟。
6歲在本村仁弘學校(今河西學校)啟蒙,升入「樂育學校」後,篤信基督教,終生不渝。後轉入廣州「中德中學」,畢業後考入上海同德醫專預科(同濟大學前身),帶頭參加五卅慘案紀念活動,以後考進黃埔軍校5期工兵科,曾隨軍參加北伐。軍校畢業後曾任見習官、排長、連長、參謀。1927年,國共分裂,渠因在黃埔軍校讀書時曾參加馬列讀書會,於清黨時被捕入獄,幸機警地就近請外人轉知時任北伐前線將領之長兄涂思宗,卒獲釋。
1928年考選赴德留學,畢業于高等警官學校及步兵學校。1930年考入柏林大學研究院,於1931年「九一八事變」日軍入侵東北時奉調回國。1932年「一二八事變」日軍入侵上海,涂思宗受命為軍委會淞滬戰地特派員,渠則在上海江海關總署建立「十九路軍作戰情報研辦所」,與羅鳴白、王逸曙(韓國人,原名金弘壹,後任駐華大使)一塊參加對日作戰工作。上海淞滬抗戰停戰後,曾調十九路軍、陸軍工兵學校、內政部及高等警官學校任編譯主任、專員、教授等職。
1934年7月,調鐵道部任科長。1937年參加廬山軍官訓練團學習抗日戰略。是年8月2日,為抗日備戰需要,南京舉行橫渡長江游泳比賽,鐵道部參賽者由他領隊,他一人由南京至浦口橫渡游至南岸海軍碼頭登陸,橫渡長江仰泳成功,寧滬各報均有登載,當時李善余先生曾為他攜帶衣物予以關注。
1938年,「八一三淞滬會戰」日軍啟釁,國府全面抗戰後,京滬警備司令張治中曾派謝晉元(圖三)到鐵道部傳達警報、情報及聯絡辦法,同是愛國軍人,又同是廣東蕉嶺石窟河畔老鄉,涂、謝兩人曾協商密碼,過從甚密。
1939年,在鐵道部任職4年後,辭職專門著述,他根據軍校及留德所學,結合抗日戰場實際,撰著《遊擊戰術的研究》一書,發行1.2萬冊,分銷於閩、粵、贛邊各縣,高中學生人手一冊,洛陽紙貴,銷售一空。他又撰寫《對日持久戰遊擊戰實施綱要》一文,送呈國府參謀總長何應欽,何批示:「交閩粵贛邊區總部辦理」,閩粵贛邊區總司令吳奇偉立即召集三省保安處長及有關師管區司令開會籌畫,當即決定成立遊擊」挺進縱隊,其兵員自由募集,縱隊下設福建、廣東、江西3個支隊,涂思白為四战区挺一第二支隊支隊長,時廈門已於5月11日陷落,情勢危急。
涂思白於是年9月在廣東河源、龍川、和平、平遠、大埔、蕉嶺、梅縣、五華、興甯及福建武平、上杭、永定等縣共招募1000多人,多系知識青年,其中軍校畢業及知名人士,參加者連人帶武器加入。因經費短蹙,渠將《遊擊戰術的研究》一書稿費全部挹注外,還傾個人儲蓄,併發動愛國民眾捐款捐物,至1940年3月,該支隊已編入第四戰區戰鬥序列。是年6月,日寇旅團長兼粵東派遣軍司令安藤利吉指揮飯島、富田等6個大隊3,000多人進犯潮汕,涂支隊初露鋒芒,奉命封鎖韓江,敵人未越雷池一步。12月4日,偽軍總指揮林知洲及頭目黃大偉率部2000多人向福建詔安及廣東饒平進犯,塗設計一袋形陣地,第一線為當地民眾,負責偵察搜索;第二線為武裝自衛隊;第三線為二支隊,涂思白親率機槍突擊隊,伺機殲滅來敵。是日,用計偽稱治喪出殘,出殯時哀樂笛音鑼鼓齊奏,“孝家”號啕大哭,以哀樂聲及號哭聲掩蓋了突擊隊行動的聲響,這一仗,先後俘擄林知淵等漢奸,繳獲辎重、槍枝無數。
他的學生是這樣說的:涂思白是黃埔軍校出身,留過學,卻死心眼在淪陷區邊緣當遊擊隊長,堅持打鬼子、漢奸,故有人說他這個時代大傻瓜,有這麼好的學歷經歷,更有那麼大的魄力,不循正規奮鬥前進,卻走這危險的偏路,差一點送了老命,不是很可惜嗎?
1943年他離開遊擊隊以後,調邊區總部任少將高參,1944年冬調任青年遠征軍209師625團少將團長(師長溫鳴劍),他治軍紀律嚴明,廉潔自愛,對士兵十分關心,當遊擊隊長時因發生霍亂流行病,有5人不治而死,他哭得死去活來,對死亡家屬予以撫恤,他對祖國、對百姓,對士兵一往情深,對入侵者恨得要死,他就是這樣一個可愛的“大傻瓜”。
1945年春,青年軍駐防于蕉嶺廣福樂幹村,他在該村的 “澄清泉”題聯:「澄清永不濁,浩蕩到扶桑」。表現他廉潔治軍和矢志抗日的決心,作官多年,囊袋中盡是書籍。1945年東,率領部隊於福州,餞別酒宴擬前往臺灣受降,因陳儀電阻未果,引以為憾。
在臺灣退休以後,曾任臺灣郵電總局顧問、臺北市敦南計程車公司總經理,台北市計程車公會理事長,並蟬聯三屆任臺北市蕉嶺同鄉會理事長,該會及嘉應五屬同鄉會名譽會長、世界客屬總會顧問。曾多次率領臺北市客家鄉親出席世界客屬懇親會的國際會議。他對“客家人”有較深的研究,於1982年撰寫《客家人的來歷一探原》一文,於是年在世界客屬懇親大會宣讀。
本图文由涂澄清將軍侄子涂健陵、亲属曾德宜提供
文章已于2020-05-02修改
责任编辑:李艳萍 最后更新:2020-05-09 08:57:5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