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逸志(1896—1961),本名吴福胜,字学行,号锡祺,广东省丰顺县丰良镇莘陂村人。民国时期著名将领、抗日名将。先后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陆军大学、德国柏林陆军大学。北伐战争时,任第四军团长、支队长、第八路军总参谋、广东国防设计委员、中央训练团教育委员,1937年4月1日,晋升少将军衔。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八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谋长、第九战区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兼干训团教育长等职,参加了德安之役、上高之役、长沙会战。任第九战区参谋长时,辅佐薛岳进行长沙保卫战。1939年7月12日,晋升陆军中将军衔。曾任教育部部员、交通部广州航政局局长兼治海航政局局长。1938年3月,当选第一届国民大会广东代表。1949年2月,任广东省政府委员。前去台湾后,于1958年前后任“国民大会”宪政研讨委员会台北区两权第一研究组召集人。1961年,在台湾去世。军事著作尤多,如《薛伯陵将军指挥之—德安万家岭大捷回忆》,诗文甚佳。
吴逸志小时候曾在家乡莘陂村私塾龙田书室读过书,也曾替人当伙计煲茶扫地。后来,经人提携到广州黄埔陆军小学就读,毕业后,于1914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保定军校。
吴逸志所在的军校六期,同学当中,叶挺、顾祝同、薛岳、余汉谋、吴奇伟等,都曾在中国近现代史中惊鸿闪影,史册流徽。应该说,在保定的三年学习,为他日后成为一名抗日儒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17年,吴逸志从保定军官学校步科毕业后,毅然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之革命工作。当年,各地军阀割据,战乱不休,孙中山先生在广州成立大元帅府,设警卫团,吴逸志出任连长。1924年,孙中山先生将黄埔陆军小学升格为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培植革命武力,以利扫荡军阀,派蒋中正为校长,周恩来为政治部主任,吴逸志为该校教官。
1925年吴逸志率军参加东征,扫除军阀恶势力,立下辉煌战功。回师广州,升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教导团团长,成为粤军中一颗熠熠升起的希望之星。1926年7月,吴逸志任第四军团团长,率领全团官兵在广州参加誓师北伐大会后,进入湖南长沙,转战于湖北咸宁,攻打直系军阀吴佩孚。
北伐成功后,吴逸志转任第一集团军总司令部总参议。总司令部设于广州市,总司令陈济棠、参谋长缪培南皆是其战友,是时日寇嚣张,广东沿海常受其害,当局为培植英才,以公费留学方式,选送吴逸志到当年军事设施为全球之冠的德国国防大学实习军事两年,再到柏林大学攻读政治经济系。这期间,吴逸志利用假期,自费到欧洲各国详细考察,广开眼界。其间曾受当局重托,通过关系,向德国采购新式武器,充实国防,准备抗日之用。
吴逸志奉亲至孝,自欧洲考察归国,欲为其父少蓬先生做八十大寿,吴逸志高兴接受了父亲的遵嘱,以祝寿金办学建校,营建了一座可容500多学生就读的松崖学校。
“千里长围战洞庭”
吴逸志于1937年4月1日任少将。是年,日寇侵华,全民抗战开始,他脱去儒服,披上戎装,抗击日寇,保家卫国。当南京沦陷后,北伐名将薛岳将军出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吴逸志出任参谋长,辖区包括江西、湖南等省。他们二人在东征、北伐时,是同甘苦共患难的袍泽,密切配合,情同手足。1938年,他俩率军参加江西德安万家岭战役,歼灭日寇精锐部队一个师团,轰动全国,震惊世界。
抗日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民族救亡战争。在这场民族圣战中,以长沙为中心的湖南成为中国正面抗敌的一个主要战场。
1939年7月12日,吴逸志升任中将,并在中央训练团将领班及陆军大学受训结业。是年9月,日军为消灭我军第九战区主力并占据长沙,向我赣西北、湘北发动猛烈进犯。薛岳将军和以吴逸志为首的参谋部采用“后退决战”的方针,先在赣北高安、湘北新墙河英勇阻击,后撤退至长沙近郊。10月4日,我军发起攻击,日军力战不支,被迫退回战前阵地。此次会战,中日双方投入兵力共40余万人,中国军队奋勇作战,粉碎了日军“以战迫降”的狂妄企图,振奋了全国人民抗战的信心。时任八路军参谋长的叶剑英于10月7日为《新华日报》写的一篇社论《论长沙的胜利》指出:“这是抗战三年来第一个伟大的胜利!”
第一次长沙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以后,日军在中国战场发动的第一次攻势,也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首次以武力迫使日军回到战前态势的一次战役。获胜后的吴逸志感慨万端,豪情满怀,挥笔写下《长沙会战大捷十首》,其一:
千里长围战洞庭,声声鼙鼓耳边听。
雄师荡尽胡尘秽,重见湖峰入眼青。
其中,“千里长围战洞庭”的名句,当年获时贤三百余人赓咏,成为一股相当热络的诗风。
长沙会战第一次大捷后,有一天,蒋委员长突由重庆飞抵湖南,在岳麓山临时行营会见薛岳将军和吴逸志参谋长,指示今后当以训练重于作战为核心。随即成立专门培养军官的战干团,蒋介石兼任团长,吴逸志任教育长,负责全团的教育和训练工作。吴逸志将他的军事著作与实践中的体会相结合,向学员亲授“图上战术”、“沙盘战术”、“模型战术”等内容。在湘鄂赣战区的南浔线上,当日本骑兵趾高气扬、纵马疾驰之时,他派人巧妙地用一袋袋的黄豆撒在马路上,致使日军人仰马翻,束手就擒。
当年,军事委员会还成立军训部入伍生第二团,向社会知识青年招考,同样由战区参谋长吴逸志兼任教育长。吴逸志认为这是丰顺青年报国良机,即函请丰顺一中老校长吴蕊秋转达,结果有近50位知青北上参加。吴逸志亲自接待桑梓热血青年,安排他们到岳麓山入伍生团受训一年。期满结训,仅有数人因身体不适应被转安置在行政部门工作外,其余40多人,被保送至设于湖南省武冈县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二分校受训,毕业后奔赴抗日战场,各展鸿图。由此也可见吴逸志提拔家乡青年之良苦用心。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9月初,日本为争夺远东和太平洋地区,日军集结12万人,发动了对长沙的第二次大规模进攻。
“形势兵争到眼明,胸中成竹意峥嵘。”司令长官薛岳和参谋长吴逸志采用“诱敌深入”的战术,在长沙及其周围地区部署了约30万人的兵力,计划“诱之于汩罗江以南、捞刀河两岸反击而歼灭之”。此役,我军予敌以大量杀伤,迫使日军狼狈败退,恢复到战前状态。
第二次长沙会战大捷,吴逸志壮怀激烈,诗思潮涌,写下《第二次长沙会战大捷十首》,其一:
再捷铙歌满洞庭,又看气绕大陵星。
可怜历乱倭奴骨,夜雨烦冤带血腥。
从此,时人称吴逸志为抗日儒将。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为防止中国军队策应英国在香港、九龙及缅甸的作战,并打通在长沙受阻四年之久的粤汉交通线,发动了第三次对长沙的进攻,并气焰嚣张地声称“要到长沙过新年。”
面对日军的猛烈攻势,薛岳将军和吴逸志参谋长制订了“天炉战”计划,决定将敌人诱至炉底,即捞刀河与浏阳河之间,从四面八方将敌包围,以强大的火力猛烈攻击,犹如点燃一座巨大的火炉,将敌军烧为灰烬。
对于长沙会战的胜利,海内外同胞和同盟国友人,一致欢腾庆祝。中共创办的《新华日报》也于1942年1月11日发表《论长沙保卫战与目前军事任务》的社论,高度评价长沙大捷,指出了它的重大国际意义。
海内外同胞,对参加长沙会战的第九战区官兵进行热忱的慰问,吴逸志接受了全国慰劳总团的慰问和献旗,并荣获甲等荣誉纪念章,他的抗日事迹被收入《广东抗战人物志》。吴逸志又为《第三次长沙大捷喜赋十首》,其一:
两度狂澜靖洞庭,又传笳鼓马前听。
星沙依旧金汤固,一样丹心照汗青。
吴逸志的爱国情怀和儒将风范,跃然纸上。
“一样丹心照汗青”
1948年3月,吴逸志当选第一届国民大会广东省代表。次年2月12日任广东省政府委员,交通部广州航政局局长兼治海航政局局长。同年秋,从海南经澳门转赴台湾。1958年前后任“国民大会”宪政研讨委员会台北区两权第一研究组召集人和广东同乡会顾问。
1961年11月11日上午八时,吴逸志偕夫人罗蕙英赴祭罗卓英将军途中,因心脏冠状动脉栓塞而猝死,享年66岁。下葬于台北市郊士林镇内两广公墓。祭悼者甚众。
责任编辑:石庆慧 最后更新:2022-08-22 17:05:2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下一篇:李章达:与十九路军同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