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山川秀丽、物产丰富,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广安人忠信爱国、勇武坚毅,涌现出大量为国家为民族舍生忘死、浴血战斗的英雄。在他们中,有这样一位爱国将领,在抗日战争中率部千里行军,作为川军先头部队,最先投入淞沪战场,与日寇展开殊死血战,收复丢失的阵地。战斗中,他被日寇的子弹洞穿腿部。之后,他带伤率领部属转战华东、华中战场,立下赫赫战功。他,就是一代抗日名将、广安人杨汉忠。
离乡从戎 军中成长
清光绪年间,广安县城关镇有一户姓杨的殷实家庭,其老家及祖业都在本县白市镇。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农历五月初九,杨家诞下一个男婴,按班辈取名杨汉忠。这孩子自幼聪明,很小就被送入私塾读书,稍长进入广安高等小学堂。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广安人率先响应,建立大汉蜀北军政府。1912年,广安州立中学堂建立(翌年更名为广安县立中学),读完小学的杨汉忠升入该中学读书。可以说,杨汉忠少年时代受到了当时最好也是最早的新式教育。
杨汉忠初中毕业后,正值广安蚕桑发展高潮时期。杨家姻亲杜仰山种桑20余万株,开设了广安第一个使用现代设备的广合蚕丝厂,并在石笋场(现广安区石笋镇)创办了同德蚕桑学校。为开阔视野,杨汉忠便去学习蚕桑养殖,后被杜仰山留下做蚕桑管理工作。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杨汉忠管理的蚕儿发生了病害,他以为是自己未尽到责任而深感愧疚。
1919年8月,杨汉忠辞去了蚕桑管理工作,离开家乡,来到贵州投奔堂叔杨森,在其部下当了一名普通士兵。那时的杨森是滇军第2军参谋长,又是直属独立团团长兼清乡司令。
就这样,杨汉忠开启了军旅生涯。1920年初,杨森带着滇军独立团帮助川军师长刘湘平叛,随即在安岳倒戈,加入了川军,任刘湘部混成旅旅长。8月,刘湘由师扩军后作军长,任命杨森为第9师师长。杨森驻防泸州时,开办四川陆军讲武堂,将堂侄杨汉忠选入第一期步兵科受训,毕业后任少尉排长。
1926年8月,杨汉忠升任第9师第18旅少将旅长。1932年2月,刘湘、刘文辉叔侄两部爆发“二刘之战”,杨森隔岸观火,趁机扩大部队,将杨汉忠升任为第20军第1师中将师长。其时,人们赞誉杨汉忠“训练战术均称能手,为人颇忠实,洵川省青年将领中之优雋者”。
1935年初,蒋介石为了改编川康滇黔部队的军政人员,在峨眉山开办了两期峨眉军官训练团,杨汉忠进入训练团第一期受训。9月1日,杨汉忠受训结束返回部队,11月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20军第135师中将师长。
1936年1月,国民政府开始对川军少校以上军官进行铨叙任官。2月26日,杨汉忠任陆军少将。至此,为人忠厚、舍得吃苦、踏实肯干的杨汉忠一步步从普通士兵成长为高级将领。
交往朱德 让道红军
1926年8月,北伐军占领武汉,成立武汉国民政府。早已“挂靠”了北洋政府的杨森觉得有了新的机会,于是脚踏两只船,派人联络武汉国民政府。武汉国民政府立即派朱德到杨森部任国民党的党代表(朱德系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国民党党员),陈毅、文强等派任军政治部工作。
8月29日,英国太古公司“万流”号商轮在四川云阳江面故意疾驶,浪沉杨森部载运军饷的木船3艘,杨部官兵和船民50余人被淹死,饷银8.5万元和枪支50余支沉入江底。这对杨森来说是奇耻大辱,在朱德、陈毅等共产党人的推动下,杨森派兵扣留了英轮,并通电全国抗议。在这场斗争中,杨汉忠率部积极参加反英斗争。
11月21日,杨森在川军中率先正式易帜,通电服从国民政府,就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20军军长,兼川鄂边防司令,杨汉忠升任第9师第18旅少将旅长。其后,经20军军长杨森和党代表朱德介绍,杨汉忠加入了中国国民党。
1933年11月,红四方面军进入川北,建立川陕苏区,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六路围攻。杨汉忠参与杨森的暗中部署,与红军签署“互不侵犯协议”,并向红军提供武器弹药、粮食、药品等物资。
1935年1月,中央红军进入川黔边界,遵义会议后,计划与川陕红军汇合,遂有了“四渡赤水”之战。5月,中央红军飞夺泸定桥、跨越大渡河后,蒋介石部署调动川军,企图将红军困死在雅安地区。为此,蒋介石急电杨森,促其速派精锐部队到荥经、天全、芦山一带防堵,并命令杨森利用与朱德的交情,劝说朱德归顺。
杨森惧怕英勇善战的红军,不但没听从蒋介石的命令去劝说朱德投降,反而吩咐他当师长的侄子杨汉忠与朱德联系,提出“互不侵犯”要求:如果与朱德的红军相遇,互不侵犯,让红军过去。杨汉忠即以子侄辈的身份给朱德写了一封信,信内写明自己部队的番号、联络信号等,希望红军在征途中与杨森部互不侵犯。朱德决定分化瓦解敌人,于是以叔伯辈身份给杨汉忠回信。这时,蒋介石命杨森部在荥经县黄土坡由北向南布防,杨汉忠率部到达黄土坡时,就接到了朱德的回信——
汉忠师长吾侄勋鉴:
来函悉。吾侄深知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殊堪嘉许。已照来意饬敝部先头与贵军切取联系。专复。
顺颂
勋绥。
朱德顷首
杨汉忠把朱德的这封信呈给杨森。杨森看后把信交给作战参谋何泽霖,让他读熟之后烧掉,然后说:“对朱德,我们说话要算数。”红军来到荥经县黄土坡时,杨汉忠命部下朝天开枪,随后派人送给红军一万大洋。红军顺利通过滇川边境,等中央红军全部过境后,杨森把部队集中到雅安,只以一个师假装尾随。然后,杨森又谎报一个“灵关大捷”,向蒋介石邀功。这时,中央红军主力己翻过夹金山和大小金川,向北去了。
出川抗日 殊死血战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全面侵华,第20军军长杨森率全军请缨抗战。8月13日,淞沪会战开始,蒋介石急调川军出川抗战。
9月4日,杨汉忠率领135师作为川军最早出发的部队,由贵州启程奔赴华东,参加抗战。当时陆路交通极端落后,135师官兵们脚穿草鞋,长途步行,跋涉数千里,于10月8日先于川军各部最早到达上海,成为川军中首先奔赴抗日战场的前驱,随即投入淞沪会战。9日,官兵们即进入二线构筑阵地,准备与日寇浴血奋战。
10月11日,第32师防守的陈家行阵地失守,第135师立即在蕴藻浜、顿悟寺、陈家行一带进入一线阵地。杨汉忠靠前指挥,死力督战,所率部队与日军血战七个昼夜,肉搏五六次,阵地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反复争夺。在充满血与火的惨烈战斗中,杨汉忠不幸被日军子弹洞穿腿部,但他裹伤再战,始终坚守在指挥岗位。135师虽然和其他川军一样装备极为落后,但在杨汉忠身先士卒的带领下,全体将士舍生忘死、拼命厮杀,虽然伤亡惨重,但阵地却牢牢地掌握在我军手中。
当时的川军武器装备极为简陋落后,所用步枪80%系川造,质量极差;每个战士配备子弹三五十发,手榴弹二枚、大刀一把,一个团仅有几挺机枪;但将士们深怀民族大义,英勇无畏,坚守阵地七天七夜,以血肉之躯抵挡武装到牙齿的日寇的猖狂进攻。战斗中,135师及二十军其他参战部队共伤亡7000余人。参战将士在淞沪会战中的英勇表现和卓越战绩,令全国军民从此对川军刮目相看。
10月19日,135师退到南翔及苏州河以南二线阵地担任守备任务。11月19日,135师掩护第19集团军撤退,与敌恶战。12月8日,135师渡江到达安庆休整,因伤亡过半番号被撤销,经杨森请求,保留建制,随即又从四川、贵州招募补充新兵。
1938年5月1日,第20军第135师番号因被桂军第31军使用,第20军第135师改番号为第134师,杨汉忠仍任师长。他率部参加了徐州会战之淮南战役,拼死血战,收复淮南巣县,受到最高统帅部通令嘉奖。
6月,134师参加安庆、潜山战役,杨汉忠率部死守安庆。在士兵伤亡殆尽,连师部勤杂人员、伙夫都上前线作战的情况下,苦苦支撑着战局,确保阵地不失。在日军强大的火力威迫下,师长杨汉忠决心与阵地共存亡,不肯后退。在统帅部下达转移命令时,日军已经攻至距离他们50米的地方,仅有的卫兵强拉着他在枪林弹雨中撤离了前沿阵地。
7月,杨汉忠率部参加武汉会战,10月又率部参加赣北作战。在历次战役中,杨汉忠部浴血奋战,做出了最艰苦、最惨烈的牺牲,立下了赫赫战功,谱写了一曲英雄壮歌。
1938年10月24日,在抗敌前线功勋卓著的杨汉忠,调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这以后,他根据战场上的实战经验参议戎机,为抗战出谋划策,亦作出了重大贡献。
解甲蒙冤 平反昭雪
1946年,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国共和谈失败。杨汉忠意识到国共必有一战,为了避免参加内战,杨汉忠主动提出告老还乡。2月14日,杨汉忠被国民政府批准退役,返回家乡广安,赋闲经商。
1949年12月9日中午,解放军第50军第39师第50团进入广安县城,宣告广安县解放。杨汉忠根据新政府有关规定,向人民政府军管会登记备案。
新中国成立之初,发起了大规模的镇压反革命运动和肃清内部反革命分子运动,简称“镇反运动”和“肃反运动”。肃反的重点是从旧政权走过来的人,特别是伪军警宪特人员,一旦确认,便首先对其进行隔离审查,开批斗会,逐步深挖,直至逮捕、判刑。当时有这样一条规定:凡在国民党部队担任过连以上职务的都是反革命。根据这个规定,杨汉忠于1953年被认定为“有罪恶”,遂以“反革命罪”被逮捕,判刑5年。1956年,杨汉忠因病保外就医;1957年1月17日,因心脏病突发,病逝于成都华西协和医院。
1988年12月,杨汉忠的儿子杨臣伟向广安县人民法院提起申诉。经广安县人民法院认真审理,以《广安县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88)刑申字第80号》认定:“杨汉忠在国民党部队任职期间,与红军打过仗,但红军长征途中又给红军让过路,1937年在对日作战中负过伤,抗日战争结束后,未再与我党我军直接对抗,按照当时的法令和政策,对其定为反革命判刑是不当的,故原判应予纠正。据此,特判决如下:一、撤销广安县人民法庭一九五三年度刑字第二五一○号刑事判决书;二、对杨汉忠宣告无罪。”
至此,杨汉忠案得到了平反,更幸运的是,随着史料的逐步解密,杨汉忠为家乡广安作出的贡献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1930年,杨汉忠与叔父杨森及一批地方名士共同创办的广安惠育中学(1950年该校与广安中学合并)为广安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利用国民政府发放的伤残金,将梁平的柚树幼苗引种到广安白市,逐渐培养成为品质优良、闻名遐迩的名优水果品种——白市柚,深受群众好评。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24-11-30 15:36:1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男儿欲报国恩重,死到沙场是善终” ——记抗日英烈李家钰将军
下一篇:最后一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