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年,17岁的洪希厚按照当地洪张两姓联姻的习俗,嫁给了同样来自贫寒人家的张治中,并陪伴他直到1969年去世。
洪希厚是一个一字不识的农村妇女,张治中一生对张治中与夫人合影于重庆桂园洪希厚始终不离不1张治中著,《张治中回忆录》,华文出版社2007年版,第4-5页。
1937年秋,张治中与夫人、女儿们等在家乡弃,两人相濡以沫60年。
张一纯说:“国共”两党高官唯有两人一生只一位夫人:共产党有周恩来;国民党有张治中。母亲没文化,到北京之后因为要参加会议,才学会写自己的名字。”
因此,当时国民党中不少要员都和张治中开玩笑,劝他另娶出身高贵的小姐。而当时高官家庭连娶三妻四妾并不鲜见。张治中却说:“她是我孩子的母亲,也是我的家乡人,抛弃了她,我将来何以向子女交待,何以面见家乡父老?”
据张素我姐弟等人回忆,“母亲一生对父亲的工作从不乱发表意见,1洪希厚是张治中指腹为婚的妻子。她17岁嫁到张家后,婚后很长一段时间,张治中都在外闯荡,作为长媳的洪希厚,不仅要照顾体弱多病的公婆,还要照顾小叔子们。公婆去世时,张治中仍然没能赶回来。由于家贫,年仅23岁的洪希厚只好带着一个七岁的小叔子,回到娘家艰苦度日。1976年,洪希厚去世。
但有一次,母亲提出了自己的要求。”此时,张治中准备赴淞沪抗日战场,他的四弟张文心也将前往。张文心七岁时即由洪希厚带大,两人感情深厚,洪希厚对丈夫说:“开战时,让文心留在你身边,好吗?”对于妻子的这一请求,张治中说:“我知道你的意思,但仗一打起来,是不分前后的。这次去上海,我已做好了战死的准备,作为一名军人,文心也应当如此。”
张一纯说:“任何时候,只要不打仗,父亲和母亲总是在一起。母亲善于持家,我们全家的衣服鞋子都是母亲自己做的,他们从不让我们做少爷小姐。”
1937年“淞沪会战”结束后的一张照片上,张素我与父母合影,“我与母亲长得很像”。这时的张素我正在父亲1929年创办的洪家疃黄麓小学担任校长。
秘书陶天白,曾在张治中后来创办的黄麓师范学校求学,他记得张治中亲题的校训是:敬勇诚毅。他回忆说:“当时他(张治中)是国民党中央军校的教育长,军衔为上将,一个月的薪水与蒋介石、冯玉祥等人一样,都是800银元。当时南京市民一个月生活费是3个银元,所以他余下来的钱很多。有些军政要员把余下来的钱,或讨小老婆,或游山玩水,或盖别墅;而他认为民族的振兴重在教育,所以他把这些钱留下1来兴办学校,这一点令人很佩服。”
张素我说:“母亲和父亲是指腹为婚的,相濡以沫一辈子。母亲没有文化,却跟着父亲见过许多大世面,她性格开朗,与宋氏姐妹、何香凝等许多高官夫人交好。”当张治中和“中共”接触后,洪希厚又和邓颖超成为好友。
1陶天白曾回忆起第一次见张治中的印象:第一次见他,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值冬天,他穿着一件狐皮袍子,长得很漂亮,讲话非常生动、幽默。对年轻人很爱护,教我们怎样做学问,怎样修身养性。他讲话的题目是“修养七件事,行为两戒条”。七件事包括天天看报纸、听广播、看名人传记等等。两戒条,一个是戒骄,一个是戒惰。在我看来,他不像身经百战的将军,更像教书的。他始终未忘记幼年的困苦,抖了抖狐皮袍子说:“我住在南京,那里华洋杂处,我穿这个是为顾及国体,一个上将如果穿一身土布,就会显得过分特殊。国际人士看来也不雅。”
加中国共产党,并向周恩来提出了申请。周恩来十分高兴地说:“我个人表示欢迎,但要请示组织后才能给你回话。”过了一些时候,周恩来回复说:“‘中共’方面当然欢迎你入党,不过,你的目标较大,‘国共’
两党曾有约,‘中共’不吸收国民党的高级干部入党。此时你加入中共恐有不便,不如稍等适当时机为宜。”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作为国民党要员的张治中言论激烈。到1925年夏,他“言论和态度,都被‘右派’所看不惯,”因此被“右派”
视为“红色教官”、“红色团长”,把和张治中关系密切的邓演达、恽代英、高语罕称为“黄埔四凶”。
“周总理和我父亲是几十年的老朋友,他们的友谊可以追溯到‘大革命时期’。”张一纯回忆起周恩来与父亲的往事,思绪一下子回到了1989年。
这年的春天,邓颖超邀请张治中子女去做客,她对张一纯说:“你父亲是个非常有意思的人。我们这位老大哥喜欢开玩笑,他讲笑话,别人哄堂大笑,可他自己却一点儿也不笑。”
邓颖超举例说,“1925年我同恩来在黄埔军校结婚,那时恩来是政治部主任,你父亲是新兵团团长。我们结婚很保密,除了你父亲,别人谁也没告诉。谁知你父亲一定要请客,他安排了两桌酒席,找了几个会喝酒的人来作陪。那次他自己一口酒都没喝,却把恩来灌醉了。最后他找来卫兵把恩来抬回去,直到第二天,恩来的酒也没醒。这件事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自此,周张之谊即便在“国共”两党尖锐对立、武装斗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也从未中断过。
“北伐战争”开始后,张治中为了能够使“国共”两党合作如初,避免破裂,向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建议由周恩来担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主任,但最终没有得到蒋介石的同意。每想及此事,张治中“始终认为北伐的统帅部没有周参加,是一大损失,”“也是导致‘国共’两党破裂的主要因素之一”。
当北伐军到达衡阳后,张治中又一次提请蒋介石:会师武汉以后,“对两党问题要请你特别注意,我们一定要想办法来保持两党的合作,不能使它破裂!”
1928年秋,张治中出任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育长要职。在黄埔军校的10年间,张治中5次离校率兵参战。其中一次就是1932年的“一二八”淞沪抗战。
责任编辑:文小铃 最后更新:2023-01-05 11:30:06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