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寻访抗战老兵李英才:军队中的腐败恶化士兵生存环境,同学因饿偷狗而被枪毙
2016-05-31 10:47:16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05年05月11日 记者 王雷  点击:  复制链接


谈起与日军的战斗,李英才兴致勃勃
 
  老兵档案 李英才

  1918年 生在泰国曼谷的一个华侨家庭

  1937年 卢沟桥事件发生时,李英才刚考取泰国易三仓学院英语文学系,同年回国入黄埔军校第六分校步兵科学习

  1943年 调任第六军39师任上尉连长,参加中国远征军,驻守滇西

  1944年 参加松山战役等一系列滇西反攻战役

  1949年1月 在昆明与一位小学老师结婚

  1949年12月 李英才在云南随卢汉起义,成为解放军战士

  1958年至1974年 被打成“历史反革命”,下放到云南巧家县高寒山区农场

  1986年至今 退休在家,老伴已去世

  放弃学业回国参军的远征军上尉连长李英才

  士兵们在凌辱与嘲弄中为国效命

  1937年,泰国首都曼谷一片祥和。

  位于市郊的Assumption College(易三仓学院)迎来了一批新生。爬满大学红色围墙的常春藤吸引了一个中国学生,他叫李英才,中等身材,瘦削的身躯显得有些单薄。他徘徊于墙下陷入沉思。几天前泰国华侨总商会向学生们宣布,他们的祖国被日本人出兵攻打,商会号召华侨青年回国参军。

  时光如梭,68年后这个当年的年轻人已满头白发,在昆明一套一房一厅的住房里,向记者讲述远离父母兄弟后的生活。

  “我决定放弃学业,回国参军。开始没告诉父母,他们看我收拾行李,父亲猜到了,默默帮我叠衣服。”李英才祖籍广东台山,1918年出生在曼谷,父亲是摄影师,母亲是裁缝,还有一个哥哥和两个弟弟,家境中等。“我没回过祖国,但是从小在家里说粤语,父母告诉我们兄弟,我们是中国人,而且华人社区的文化氛围很浓,所以商会一号召,我就决定回国了。”

  19岁的李英才受父亲影响,爱好绘画,在大学里学习英语、泰语文史专业。这个年轻人无法预见,这次分别竟成为与父母的永诀,而绘画、英语对他几十年后的人生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影响。

  亲眼看到同学被枪毙

  新兵训练军纪严明,受训的青年处处小心

  泰国第一批回国参军的学生共有6人。几天后他们来到新加坡,从这里乘船经香港、广州回到故乡。从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等地回国参军的华人青年也赶到新加坡领事馆集中出发,第一批回国的东南亚青年共101人。一百多青年遥望新加坡岛对面的槟榔屿,相约战争胜利后在此再相会。

  “船到广州,我们第一次见到了祖国的模样。当时的广州与繁华的新加坡、香港很不一样,到处都是面容惊慌逃难的人群,城市里满目疮痍,我们都很痛心,就把随身带的衣服和面包分给沿途逃命的人。”

  船到广西梧州,李英才和同学们转陆路乘汽车到柳州,在这里,他们参加了黄埔军校第六分校,成为第15期学生。

  “学校分步、骑、炮、工、辎重五科,我学步兵科。学校军训很累,加上水土不服,很多同学病倒了,还有人半途退学。三个月后学校搬到桂林,学员们背着枪和背包行军四天,我第一次走这么多路,两条大腿疼得肿起来,不过消肿后就不疼了。说也奇怪,以后打仗经常行军,我的腿再没疼过。”

  黄埔军校纪律严明,学员们必须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因为内务不整洁、枪械没有擦干净,或者对排长的态度不好,都会挨处分,累积几次后,就会被退学。李英才在两年学习期内只受过一次处分,那次他太累了,躲在宿舍里睡觉没有参加早操,为此他被关了一天禁闭。

  60多年后,记者采访他的时候,他用晾衣架充当步枪,一挡,一撩,然后狠狠向前一刺。“这个动作,在军校整整做了一年,每天都练。”虽然老人步履有些摇晃,但劈刺动作干净流畅,一气呵成。

  那时各地对新兵训练都很严格。今年91岁的老人许洪川已记不清当年受训的课程,但一件事却让他终生铭记。1942年,这名当时28岁的腾冲青年凭着与云贵检察使李根源的老乡关系,被保送进位于大理的“滇西青年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在这里受训后,一个商铺小伙计将变成一名职业军官。

  “有一天,中午吃过饭不久,教育长通知全体人员到操场集合。一名同学被押上来,教育长向大家宣布,这个人是败类,大家不要向他学。原来这名同学偷了一支枪,运回六库的老家,被发现后被连夜抓了回来。教育长讲完,宣布枪决。另一个同学端着枪,从后面瞄准。我想,这个笨蛋,赶快求饶啊。结果他跪在地上,浑身发抖,话都说不出来了。后来,他的尸体被拖走,听说是在苍山下挖个坑,埋掉了。”

  从此,受训的青年处处小心,训练团再也没有发生过类似事件。学校医务,有200多名女学员,在一年多共同受训期内,一千多名青春年少的男学员和这200多名风华正茂的女学员间,竟然没有一对谈恋爱的。“虽然没有纪律规定不准谈朋友,但大家都觉得不好,只敢偷偷互相看看。”

  60多年后,许洪川家里的墙壁上挂一张自己头戴军帽、身穿军服的老照片,相框里别着黄埔军校那副有名的对联:“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

  腐败的“乞丐部队”

  物资短缺给补给带来困难,但军队中的腐败进一步恶化了士兵们的生存环境

  1940年,经过两年学习,李英才顺利毕业,被分派到广西补充团,任排长,负责训练新兵。

  新工作给他浇了一盆冷水。在军校里,李英才就听说了一句流行话--“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士兵们总是吃不饱,不光粮食,几乎所有的军需物资都很匮乏。

  每人一杆中正式七九步枪,军装每人一套,但长期不换发新军装,于是有的部队行军几个月后,军装破破烂烂,被叫做“乞丐部队”。一名摄影师拍摄的中国远征军通讯兵,站在路边摇电话,他的军衣肩部和腰部缝着两大块补丁,即使这样,在背部还是有一个长长的裂口,裤子又肥又短,草鞋的鞋带勒着青筋暴露的脚,只有头上戴的钢盔和斜挎的印有“US”字母的绿背包,显示出这是一个军人,而钢盔和背包,无疑都是美国人配给的装备。

  士兵们脚上的鞋也是自己打的。一名排长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教新兵们学打草鞋,用绳子和破布条与麻草搓成的鞋耐穿,能走两个月,如果只用麻草,这样的鞋穿三四天就散了架。于是,中国远征军的士兵们在搜集战利品时,往往连死尸上的破布条也不放过。

  物资短缺固然给补给带来困难,但军队中的腐败,无疑进一步恶化了士兵们的生存。

  美国人研究了中国军队的伙食分配制度后总结:按照部队规章,每个士兵发给每天24盎司米,一份盐;每月一份全薪,如果全花在食物上,一个月可以买一磅猪肉。一个中国士兵靠这些配额可以很好地维持生活。可是,事实上他们真正得到的仅仅是分配给他们的食物和钱的一部分,因为长官们习以为常地为自己“克扣”很大一部分。结果是大多数国民党士兵营养不足。

  李英才后来调任第六军39师上尉连长,亲身感受了军队中的腐败。“1943年部队在保山驻防,准备渡江。战前分发物资,我听说是上好的美国进口咔叽布制服,还有皮鞋、毛袜子,各种罐头。结果军需官给我们连每人只发了六尺黄布,我去找他对质,他净讲假话糊弄我,我大声呵斥他:‘你再讲?!’边说边拉枪栓,他立刻就不敢乱说了,但是后来这件事也不了了之。听说军需官串通一些长官把军队的物资倒卖到内地,大理的市面上就经常见到各种军队物资出售。整个部队的物资分配从不公开,完全暗箱操作,想得到好装备,就要给长官行贿,或者像我一样发脾气,大闹。”

  李英才拿团部军需官没办法,只能尽量管住自己的手下:“我对士兵说,如果发现我们连的特务长(即司务长)有贪污,立即向我汇报,我枪毙他。不知道是我的命令起了作用,还是大家以为我做戏,几年内从没有士兵给我反映。”

  克扣军饷是军队中常见的腐败,另一种腐败看上去对士兵的伤害则不那么致命。

  团长总是给李英才分摊空额:在花名册上增加士兵人数,多领的军饷按比例在军官中分配。“团长让我连虚报30个人,其中连长吃3个人,剩下的由营长、团长瓜分。”

  李英才没有服从命令,他有归国华侨的背景,团长也拿他无可奈何。另一名不顺大流的军官是王光炜。1945年,王升任第八军辎重兵团团长,就任两个月后,军部军需处长对辎重兵团军需主任指示,辎重兵团编制是5000名士兵名额,实有2000名,除给团300名的空额经费外,其余空缺经费全部上交军部。王光炜不愿得此钱财,只好“借口治病,请假离开了部队。”
 

  士兵的命不如一条狗

  大多数中国农村青年少有国家概念,对他们来说,当兵不过是替别人卖命

  李英才看见自己手下的新兵们--那些年轻的中国农民总是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起初不明白他们为什么不愿意打仗,便开导说当兵保卫国家是每个人的义务。

  “不过我看他们都不理解我在说什么,当时大多数中国农村青年,很少有国家的概念,对他们来说,当兵不过是替别人卖命,而且家里还有沉重的负担,部队的生活也太苦了。 这些都是他们不愿当兵的原因吧。”

  在部队里,士兵们的生命有时甚至也得不到保障。

  86岁的吴昌铣老先生讲了一个士兵的遭遇。时任33师97团机枪连连长的吴老先生回忆:“士兵自己打草鞋,又没有原料,就去偷老百姓的衣服、傣族的裙子等。吃不饱,就去偷老百姓地里的菜、家里吃的东西,胆大的还偷鸡。不过这是少数,多数还是规矩的,要都干偷鸡摸狗的事,还打什么仗?抓住了,轻的被长官痛打一顿,重的枪毙。当兵的命不值钱,连长说枪毙就枪毙。记得有一个连住在村子里,几个士兵实在太饿了,把房东家里一条狗杀了吃,老太太也不知天高地厚,把状告到连长那里,连长当众集合部队,让老太太来认是谁吃了她家的狗。老太太一个一个细细看,认出了偷狗的一个士兵,连长问这个名叫刘小毛的兵是不是把老太太的狗偷来杀吃了,刘小毛早已吓得浑身发抖,结结巴巴地说:‘是……是……是……’话还没说完,连长命令两个兵把刘小毛拉出来,连长一枪把他打死。当兵的都低下头,不忍心看,老太太也吓坏了,不知如何是好。她咋会想到一个士兵的命还不如一条狗。”

  “队伍解散后,连长对老太太说:‘你都看见了,我们的军纪是非常严的,但现在我少了一个兵,你得想办法给我补充一个,不然上边要拿我是问。’老太太这时还蒙在鼓里,语无伦次地说:‘可是我家没有儿子能跟长官当兵。’连长说:‘没什么,不要急,你出30块大洋,我去找一个人给你顶替。’”

  “这时,老太太如梦初醒,大叫一声:‘天哪!我真是造孽呀……!’后来老太太被迫变卖了一些值钱的东西,还借了债,给连长送来了30块大洋。”

  “这简直是太黑了,当然,这种类型的营连长官也只是少数,后来集团军司令部还发了命令,不准团以下军官随意枪决士兵,必须由军法处来处理这类事情,以后就好多了。”

  几十年后,一位美国历史学家用文字为中国士兵画了一幅集体素描像:“中国士兵给养差,受凌辱和嘲弄,不可避免地缺乏士气。集体开小差鲜明地反映了这一点。”

  回家路漫漫

  李英才一等就等到了1992年,这年他回到曼谷的家,父母均已经去世

  1943年,李英才调任第六军39师任上尉连长,参加了中国远征军。1943年10月,中国军队从印度和云南两路向缅甸日军发起进攻,李英才参加了著名的松山战役。

  60年后,谈起松山战斗,李英才兴致勃勃。他用晾衣架做指挥棒,把桌子、茶几当沙盘,他指着桌子上的花篮说:“比如这就是松山高地”,晾衣架转向茶几上的一摞书报,“这里是敌人的滩头阵地。我们从上游渡江登陆,迂回到松山侧面进攻。”

  “敌人侧面的火力也很猛,大家趴在地上根本不敢动。师长洪行叫民工连夜用铁皮做了一个长宽都30厘米左右的盾牌,大家挡在头上还起点作用。后来美国的火焰喷射器运到战场上,对付地堡里的日军特别有效,加上空中不断轰炸,这样才压制住日军的火力。”

  有一个晚上,李英才和几个兄弟巡逻时与几名日本兵不期而遇。他用刺刀杀死一个敌人,立即扑上去,割下敌人一只耳朵,然后安全潜回营地,向战友们展示他的“战利品”。

  攻克松山后,李英才又带连队参加了芒市收复战。中国远征军收复滇西国土后完成使命,不久日本宣布投降,李英才开始强烈地思念泰国的家人。

  “在新加坡与同学们约定战后到槟榔屿再相会,得意扬扬归故乡,没想到实际上却是‘壮士一去不复还’了。我不愿意打内战,到重庆办回家护照,对方说你是军人,等一等,一等就从1945年等到了1992年,到家时父母已经不在了。”

  1949年12月,李英才在云南随卢汉起义,当年1月在昆明与一位小学老师结婚,后由岳父介绍,到明德中学任教英语,1958年至1974年,因被打成“历史反革命”下放到云南滇东北的巧家县一高寒山区农场。

  “开始去,队长说我有文化,让我测量农场土地,但是不给任何工具,也不派助手。我从小喜爱画画,在黄埔受训期间学过目测,所以这件工作没有难倒我。我把河流、高低线、引水渠等农场平面图画在一张桌子大小的图纸上交给队长,队长一看很满意,说:‘画得好,农场很需要你,好好干。’”

  “果然,队长没有给我分配农活,让我当宣传员,我就到处画画,在所有的墙上画满牛、羊、马、粮食,我想把农场变成个画海。“文革”时又改画毛主席像,大家都说画得比书上的还好。”

  1974年,与妻子分离15年7个月的李英才回到了昆明,在学校里继续做宣传员。“文革”结束后,李英才在学校工作,至1986年退休,退休前三个月,老伴因患高血压去世。1992年,李英才终于回到曼谷的家,18个侄儿子中有12人考取了硕士、博士学位。而他在昆明的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全部失业在家。目前,李英才每月有1562元退休工资,单身住在从单位买的一房一厅家中。

  在李英才家里客厅的墙上,挂着一幅他自己绘画的油画,在惊涛骇浪的大海中,一只白色的小船孤独地飘荡着。

责任编辑:何青龙 最后更新:2016-06-02 10:27:5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飞虎队员”彭嘉衡:飞机身中20余弹险牺牲

下一篇:空军老兵回忆抗战:队长流着泪向大火中战友开枪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