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鸣山1939年参军时,他刚满15岁,家里3个兄长都是青壮劳力,而瘦小的杨鸣山上不起学,又干不了农活,家里必须有个人当兵,他只好听从家人的建议参了军。老人年纪大了,对于往事的记忆已经日渐模糊,尤其是细节早已难以记清,但说起离家的情景,他依旧感慨:“父母再不舍得也没有办法。但我当时因为年纪小,想着当兵能吃饱饭,就去了。”
惊险时刻
娃娃兵差点开枪打了司令
15岁的杨鸣山还是个孩子,他并不知道当兵是怎么回事,意味着什么。他们这批新兵先集中驻扎在陕西凤翔,待了四天,等到共有大约三四百新兵到齐了,200多人就被分到内蒙古河套地区傅作义部队。途经千阳县、陇县、甘肃平凉,换上军装,集中训练两个礼拜左右,又继续前行过宁夏中宁县、青铜峡,最后来到吴忠县,每天步行70多里路,然后开始渡黄河时,一个连的人乘坐一条大木船,沿着黄河漂流了四天四夜,期间每天吃喝拉撒都在船上,当时已经是阴历九月,天寒地冻,新兵们又冻又饿又怕,杨鸣山夹杂其中,冻得直发抖。
下了船到了河套,娃娃兵的杨鸣山只能当了勤务员,尽管这个工作相对轻松,也没有生命危险,但他总是惦记着去打仗杀鬼子,一年后,他等到了机会,下了连队,这一去,发生了一件现在想来很惊险的事--他差点开枪打了傅作义。
想起这段往事,杨鸣山面露微笑地回忆道:“那是一天傍晚,刚好轮到我站岗,当时由于战事紧张,来人都要报口令,三次说不对就立刻开枪,远处有几个人朝我们营房走来,我大声询问口令,对方没有回答,但是还在向我走来,我问了第二声,对方没有反应,我提枪就准备射击。就在这时,营长一行出来,说这是傅作义司令下来巡视,傅司令一行从我身边走过,看了一眼我。我吓坏了,这下闯下大祸了,心想:这下完蛋了,非得被枪毙。”
事情的发展完全出乎杨鸣山的意料:“第二天营部召开大会,我以为要枪毙我,但是在会上营长不但没有训我,还表扬我,说我负责任,要大家向我学习,并且奖励我10个大洋。”
包头战役
一个排的人只活下来4个
杨鸣山参军的几年,正是抗日战争最惨烈的时候,他参加了很多大型战役,比如五原战役;包头战役;新城之战等。杨鸣山摇摇头说:“那战争是最残酷的,我们整个村子里有19个人当了兵,结果就回来了两个人,其他人全部战死了。”
杨鸣山记忆最深的是包头战役,他说:那年大约11月份天气已冷,部队造声势要打包头,天天训练,我们当兵的不知详情,就积极准备了一个多月。刚过阳历年,那天杀猪吃肉吃好饭,突然中午紧急集合,一路急行军直到晚上大约六点,天黑如漆,走在羊肠小道上,我们停在山这边,听老兵说,山那边就是包头,日本人把守着,要等天快亮才打。天快亮时,我们队伍派了几个精干兵换上日军服,首先干掉日本哨兵,随后我们整个部队进入,攻击,包围封锁日军营房,给我和另一个兵分了一个窗户把守,不久看到信号弹后,我们把两捆手榴弹扔进屋里,四面开花,屋里的日本兵多数被炸死,逃出来的日本兵,被我们击毙,枪战异常激烈,当场缴获了许多枪支弹药,互有伤亡。战斗打赢了,但我们一排人只活下来了4个。
残酷战场
掩埋了许多战友 根本来不及哭
那时候,杨鸣山有个关系很好的战友秋津(音),河南人,两人说话投缘,关系很要好,也一起出生入死多次,但一次战斗结束后,杨鸣山遍寻不到秋津。如今回忆起来,老人的脸上没有表情:“找不到就是代表战死,打一场仗,死的人太多了。我年纪大了,还有很多战友名字我记不住了,还有很多。”
而战场的残酷并不仅是战友的逝去,而是根本来不及悲伤,杨鸣山说:“打仗就是日夜不休,这场仗打完了,还有下一场,人早就麻木了,死了战友,大家心里都难受,但啥都不说,为啥?根本没时间哭。”
很多士兵之间并不熟识,但一场场的战争中,他们成了共赴国难的战友。一个个战友在身边倒下了,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战后清理时,在炸出的炮弹坑里匆匆掩埋掉尸体。这些尸体的衣服上有的缝制着自己的姓名和祖籍,有的由于战争惨烈已经辨识不清,他们就这样默默地留在了战场上。多年后,有些战场立起了纪念碑,上面书写着部分烈士的姓名,但杨鸣山知道,有许多人,连名字都没有留下。
战友情深
过年先给战友的孩子买衣服
1948年,杨鸣山回宝鸡老家当了农民,同时回来的还有他的战友李文超。9年离家,杨鸣山从一个懵懂的孩子,蜕变成了久经沙场的战士。
当兵的9年,日夜担心的老母亲终于把儿子盼回了家,回了家后,擅长学习、脑子灵活的杨鸣山又学会了种植蔬菜,也顺利成了家。但战友李文超由于家处在偏远的山中,二儿子结婚拿不出聘礼。杨鸣山二话不说卖了自家还没长成的一头猪,卖了70块钱,50元给了李文超。杨鸣山的儿子杨更生笑着说:“我们都把李文超叫大伯,这些年逢年过节一定会走动,关系处得跟亲戚一样。到了过年,我爸总是先给我大伯的孩子买新衣服,买年货。”
为了帮助老战友,杨鸣山教李文超种菜。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李文超家一年的收入达到了6000元,四个儿子都娶了媳妇。杨更生很感慨:“我们父亲这一辈人,对人特别实诚,他小时候只上过半年私塾,不会说话,但他干的都是实事。” “老爷子对于参加战斗是很自豪的,我小时候老是跟我讲这些故事,讲得绘声绘色的。”杨更生就是听着父亲的抗战故事长大的,然而由于杨更生识字不多,没能留下来文字资料,对于往事,随着年纪增大,记忆也是越来越模糊,杨更生根据老人的口述,慢慢地给父亲整理了一些笔记。
记者的来访,老人的态度很郑重也很高兴,几年前,关注老兵的组织——陕西老兵营对他也做过了解和采访,杨更生说:“你们来老爷子特别高兴,昨天还回忆了很久,专程做了准备。”抗战胜利后,对于老兵的关注征战多年,老人在战争中军功章早已遗失,他小心翼翼地拿出了志愿者给他的一枚纪念老兵勋章,郑重的戴上勋章,挺直腰板敬了个军礼,姿势标准。
到如今已垂垂老矣,在物质方面也不过穿衣吃饭和医疗上的基本需求。杨鸣山说,“什么都不要,只要国家记得我”。
责任编辑:刘连梅 最后更新:2015-09-11 11:02:1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