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徐光合,94岁,柞水人。1939年参军,1940年补充到38军17师101团,1941年在河南被打散后加入38军35师103团3营8连任排长。日本投降后,徐光合回到家乡陕西以务农为生,现居住在西安市八仙庵附近的社区。通过采访,老人向笔者口述了战争时期的惨烈,告诫年轻人,不忘历史不忘国耻。
老兵讲述抗日战争时期的战斗情况(摄影:杨一南)
1939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了大半个中国,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最危险时刻,侵略者狼子野心屡犯陕西潼关妄想侵入三秦大地。当时国民政府在柞水招一个连的新兵开赴前线,当时十八岁的徐光合毅然报名参军。
据徐光合回忆,当时他们所在的新兵部队在柞水集合后步行至西安,从灞桥坐火车开往潼关,因为前方打仗,火车只能开到华州。部队下火车后开始步行上山,从山上绕过到达河南境内。当时38军军部在山西,部队又翻山越岭到山西38军军部参加了政训和军训,随后徐光合被编入38军野战团3营3连。
徐光合所在的野战团主要任务就是紧急战斗。徐光合在采访中告诉笔者,在同日本部队的多次作战中,总结了不少经验,日军当时有飞机,占领了制空权,部队为了减少伤亡就躲避飞机,日军的坦克坚固,就放它过去,等日军的步兵和骑兵过来再开火,骑兵主要是先打马,日军的炮火虽然厉害但也是有规律可摸的,他们的炮弹打前打后打左打右,他们打过的炮弹坑实际是最安全的,炮弹不打重复的位置。日军还有一大缺点,他们穿的都是大皮鞋,走路很远就能听到动静,而我们穿的是布鞋走路没有声响,同日军拼杀起来脚步也比较灵活。
痛苦回忆老连长 战死时拉十余日军垫背
老兵徐光合得到的“军功章”。(摄影:杨一南)
在战斗的回忆过程中,徐光合总是提到一个名字范克键(音译),陕西三原人。据徐光合说,范克键个子很高,身强力壮,待连里的人亲如兄弟。经常给徐光合这些新兵讲,日军除了武器先进外,其实也没什么可怕的,日本兵也是人身肉体,我们也能要他们的命。
在1940年的一天,日军发动突然袭击,范克键组织连队转移,在埋地雷和阻击日军时,不幸被日军包围。徐光合在山顶上亲眼看到范克键一人同几十日军拼杀,他左右刺杀,在自己被刺伤的情况下还刺倒了七八个日本兵。看到自己伤势已重已无法刺死更多的敌人时,他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扑向了自己埋的地雷。一声巨响,范克键和周围的敌人同归于尽,范克键一人至少换了十几个日本兵的命。
在回忆起老连长的时候,已经94岁的徐光合满目含泪,用着已经浑浊的声音告诉笔者,“一辈子也忘不了老连长,是他一个人战死了10余个日军,他是一个民族英雄”。
凤翔800新兵拉敌人跳黄河同归于尽 军旗不倒
老兵徐光合如今已经94岁了,路已经走不动了,只能靠家人的搀扶和双拐。(摄影:杨一南)
在徐光合加入38军不久后,因战局吃紧,当时38军又在陕西凤翔招了一个营的新兵,共计五个连800余人。这些新兵从陕西过潼关到军部报到,徐光合他们也在等待这批战友到来进行支援。但日军却提前闻到风声,在黄河边上截住了这些没有武器的新兵,令敌人无法相信的是,这八百新兵视死如归,决不投降,和日本兵撕打在一起,有不少新兵抱着日本兵跳下了黄河。
据徐光合回忆,有一位旗手抱住了一个敌人一同跳入了黄河,第二天黄河里面的军旗不倒,后来发现军旗从敌人的肚子穿过,插到岩石缝中。讲到这里徐光合激动的说“八百勇士跳黄河,这就是陕西愣娃。”
当38军军部得到消息后,急令97团赶去支援,但去时已晚,没有救回八百勇士,但复仇的怒火在战士们的心中燃烧,他们奋勇杀敌。本来就被八百勇士抱着跳黄河死了不少日本兵的日军们正惊魂未定,又被赶到的九十七团痛击,这次战役敌人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日军”用百姓做掩护 土枪打掉日军飞机老人的小孙子如今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员(摄影:杨一南)
一九四一年四月,徐光合部队守防郑州,一天上级命令徐光合野战团紧急集合并传达战斗命令。据徐光合回忆称,敌人在洛阳准备渡黄河进攻十七师,想要占领洛阳。当时上级下达的命令是要求野战团归编十七师,在一天半的时间内从郑州赶到洛阳铁桥。这段路程共计二百八十里路,而徐光合全团战士凭着两条腿竟在一天半内及时赶到。
敌人做梦也没想到,徐光合部队一天多竟然从郑州赶到了洛阳,而且是凭着两条腿。看到大部队到来,敌人准备强行渡河,日军在船上装着中国的老百姓,一方面向我们进攻射击,一方面用中国老百姓作掩护。
而野战团既要消灭敌人又不能伤着老百姓,等到敌人和老百姓上了岸,徐光合部队集中火力射击正在过黄河的日军,日军在黄河中被打的人仰船翻,通过战斗彻底粉碎了敌人的阴谋,保住了洛阳,使洛阳没有落入敌人的魔掌之中。
在这次保卫洛阳的战斗中,部队还打出了一个奇迹,敌人在这次战斗中动用了飞机对徐光合部队狂轰乱炸。徐光合回忆说“他们的飞机飞的很低,甚至都能看到日军飞行员猖狂的嘴脸。当时一位老百姓在帮助我们战斗时,用土枪朝飞机打了一枪,直接命中飞行员飞机出现摇摆战士见状立马用枪扫射飞机,成功打下敌人飞机并活捉了飞行员。”
精密部署抓汉奸 留下光荣弹准备战死沙场老人的家里很旧很小 常年因病卧床不起(摄影:杨一南)
一九四一年,徐光合部队在郑州广武驻扎与日军进行作战,据徐光合回忆称“当时在一个叫做陈庄大河村里,对面山上就是敌人,他们从崖上过不来只能从河口过来。当时下着大雪,后半夜我带领宋大有(陕西商县人)、彭一付(陕西镇安人)放暗哨。为了不让敌人发现我们便把大衣翻着穿,因为大衣里面是白色,我们趴在雪地里一动不动,和白茫茫的雪地融在一起,到了后半夜我们发现沟口有动静,敌人趁着下大雪后半夜准备偷袭我们部队。他们做梦也没想到我们的两挺机枪正在雪地里面等着他们,彭一付拿着捷克机枪,我拿着苏式五十发转盘机枪,宋大有帮忙装子弹,等敌人靠近我们时,我们机枪突然开火撂倒了几个敌人,连部战友听到枪声也赶了过来,敌人狼狈的丢下尸体逃了回去。”
徐光合告诉笔者,在郑州广武陈庄驻扎时,晚上经常遭到敌机从山顶上飞下轰炸,“刚开始我们甚为困惑,为何敌人能够知道我军的行踪,经过侦查发现陈庄有汉奸给敌人放信号弹,我们精密部署抓获了汉奸。当时部队有规定俘虏了敌人要上交给上级,抓了汉奸立即处死。当时想都没想我们就把汉奸给枪毙了,斩掉了敌人的耳目。
在每次的战斗中徐光合部队战士每人都保留有两个麻扁弹(光荣弹),麻扁弹比鸡蛋稍长,手指一拉就爆炸。这种炸弹连战斗期间都不用,是为了最后生死关头同敌人同归于尽使用的,所以也叫光荣弹。开始敌人还梦想抓俘虏,后来吃了不少同归于尽的亏,也就不敢妄想了,更不敢靠近。
日本军投降后,1945年徐光合复员回到陕西老家务农为生,照顾家中的老母亲和嗷嗷待哺的孩子。随后的日子,清贫而艰苦,徐光合时常向家人讲述起当年抗日的经历,目的是为了告诫年轻人,不忘历史不忘国耻。
昔日抗战老兵 今日病入膏肓卧床不起老人敬军礼 回忆军人生涯(摄影:杨一南)
现如今,曾经战场上浴血奋战的老兵徐光合已94岁,居住在西安市新城区八仙庵附近的一个老房子里,家里很小,因为老人生活不能自理,房间显的有些凌乱,墙上贴满家人的照片,老人的小孙子如今也成为一名军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
老人在得知笔者的到来后,心中很激动,在炎热的天气里,早早的换上了自己曾经最喜欢的中山装,纽扣扣的整整齐齐,胸前挂着自己的军功章,老人儿子说:“老爷子这一辈子就想得到国家的认可,从小家里就很艰苦,因为老人曾参加的是国民党部队,虽然抗日战争胜利后就回到了家乡,但是因为种种历史原因,老人在那个特殊的时期也遭受到了不公的待遇。现如今自己父亲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前不久突然得了脑梗,现如今说话已经咬字不清,家里也没有钱,只能把老爷子放在家里,我一直守在他的身边。”说道这里,老人用手拉住了儿子的手,阻止其再说下去。许先生笑了笑说:“老爷子发脾气了,不让说那些事”。在采访的最后,老人用颤颤抖抖的手对着镜头敬了一个笔者认为最标准的军礼,这让笔者瞬间“泪崩”。
战争的硝烟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中已经变得模糊,但对于曾经参与过卫国战争的国民党老兵,无论国家还是社会的关照,都不应该含糊。优抚每一位被遗忘过的老兵,对于我们来说既是一种历史责任,更是一种民族道义。而反过来,政府对待老兵迟至的抚恤,所慰藉的也绝非这群日渐凋零的老兵们的内心,而是整个民族的心灵。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19-01-07 09:17:58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