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1931年获法国巴黎大学文科博士学位,附“最荣誉记名”(为20世纪该校获得此项殊荣之第一人)。先后任教于北京、清华、中山、东北、复旦等大学。与傅斯年、李济等同为中国史学会的发起人之一。时下讲史之风盛行。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以及各地强势媒体,纷纷加入;易中天、阎崇年、纪连海、毛佩琦……各种学术背景的各路高人,先后加盟;《品三国》《明朝那些事儿》《明朝十七帝》《乾隆朝三大名臣》,各地出版社的各种图书,交相辉映。当此之时,我们不能忘记一个人,他就是现代讲史第一人黎东方先生。
个人简介
黎东方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农历八月初八日(阳历9月15日)出生于江苏省东台县河垛场。其尊翁黎淦字衡平,清季举人,仕于江南。他髫龄随太夫人李氏居江都,母教甚严,先诵经史,后入小学,10岁从武进邓师习英文。稍长,负笈远游,先后就学于上海南洋大学附中、北京清华大学,在清华攻史学,为梁任公最后之及门弟子。弱冠去法,在巴黎大学专修法国大革命史于马第埃教授之门,兼从瑟诺波教授习方法论,从柏格森教授习哲学,从格罗次教授习希腊史,从金尼拜尔教授习基督教史,从莪塞教授习经济史,从沙尼阿教授习世界通史。1931年6月4日以所著《比列志士记》通过辨论获颁巴黎大学文科博士学位,并附以“最荣誉记名”。此项“记名”,在19世纪仅泰纳与古朗希二人获得,至20世纪,他为荣获此项“记名”之第一人。他1931年8月回国,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主讲历史哲学、法国大革命史和西洋通史,其高足卓然有成者以李树桐、夏鼐为翘楚。“9·18”事起,他因支援东北义勇军,不容于国民党北方当局,乃仓促南下,转任广州中山大学教授,门人之佼佼者为岑家梧、戴裔煊。1937年至开封,任东北大学教授,抗日军兴,随校播迁西安,再迁三台,所造就之高才颇多,而以王大任、李符桐、金铄、阎文儒为最。1939年应成都中央军校邀请,对少校以上军官讲战史。又应教育部长陈立夫之聘,至渝主持史地教育委员会工作,兼大学用书编辑委员会常委,迄于抗日胜利。在此期间,复在中央、朝阳、复旦各大学兼课,受其薰陶,自成一家言者甚众,今在台湾者有唐德刚、刘子健等。其时日机在我西南大后方狂轰乱炸,而黎先生师弟弦歌不辍,对民族前途信心坚定。他并于课余之暇在重庆、成都、昆明、泸州作公开讲演,畅谈曹刘对峙,孙仲谋首鼠两端,唐明皇专宠杨氏,致大权旁落于杨国忠,慈禧以悔过太迟而断送清朝江山,化繁为简,深入浅出,绘声绘色,发前人所未发,听众闻所未闻,场场座无虚席,一时传为佳话。抗日胜利后,他应赛珍珠女士之邀赴美,助编其所办之《亚洲杂志》,未及就任,又被波灵顿城福尔蒙州大学聘请创办远东学系,此一创举,为全美之最早者。1947年9月任纽约布鲁克林学院客座教授,兼私立亚洲研究院指导教授。1948年归国任贵州大学历史学系主任。1949年再次赴美,先后在密苏里州坎萨斯市大学、劳伦斯城坎萨斯州大学、伊斯诺州波奥哩阿城布雷德来大学任教。1954年与林语堂博士在新加坡共创南洋大学。1955年3月赴台湾,任国际文教合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与美方委员布朗博士、华方委员兼侨务委员长郑彦芬、台湾大学校长钱思亮、政治大学校长陈大齐等合作无间,建树颇多,如招纳侨生万千百万,扩建各大学教室宿舍,资助教育部建筑办公大楼,译印《东南亚通史》等世界名著多种,深受台湾教育部长张其昀(晓峰)之崇敬。张氏创办中国文化研究所,聘他为史学门主任,他作风一新,礼邀各大学名师讲课,探赜索隐,各展所长,为史坛所称道。1963年又赴美国,在迈地森城威士康辛州大学任客座教授,其时,台湾文化研究所扩充为中国文化学院,原史学门升格为史学研究所,以他为所长。在他去美期间,由宋旭轩代理。他回台后,坚决表示,愿全力从事历史教学事业,不愿担任行政事务,该所所长一职,由宋真除。张董事长勉允所请,尊之以永久教授,研究部名誉主任等称号。无何,中国文化学院改为中国文化大学,他尽瘁于历史教学,二十年如一日,蜚声士林,欧美争聘,历任美国佛雷斯诺城加州州立学院、圣地牙哥城私立国际大学史学教授,又应英国牛津大学之邀,赴英讲述中国彩陶与里海东境彩陶之比较,然对中国文化大学之设备以及学生之进修辅导仍然殷殷关注,可谓忠信。张晓峰氏和他相尚以道,相慕以文,倚为手足,亲如兄弟;他亦雅重张之恢宏气度与力学精神。他曾亲译张著《孔学今义》、《战国学术》二巨册为英文,以广其流传。张誉之为“中国之汤因比”,创例聘他为研究教授,只授一门课程,并指定讲师一人为其助理,以助其写作中英文对照之巨著《中国史之研究》。张氏逝后,他痛失子期,离台去美,卜居于南加,继续埋首著书,期于早日完成。此书已改名为《我们的根》,上溯史前,下及现代,既分述各断代,亦通论其因革成败之典章制度,与夫科技文哲社经,熔中外为一炉,串古今以一贯,将为史学之精金美玉。此外,他已写有专书数十部,论文百余篇,士林传育,纸贵洛阳,均可概见其博识文才。著述之暇,尝多次用英语在各大城市作公开演讲,弘扬中国文化,不亚当年川滇谈风生之时。他身在异域,情系宗邦,念念不忘归根,以85岁高龄,尚在撰写《我们的根》,使在欧美出生的华人子女以及海峡两岸的中华儿女认知我列祖列宗如何缔造了大好河山和优美文化,其一片真挚的爱国情怀,尤令人肃然生敬。我们应为有这样一位史学家和教育家的河南同乡而感到自豪。从国家民族出发,他是世界级学者,桃李满天下,国之瑰宝而鲜为人知,故特述其生平,以补史阙。
历史年表
1944年9月,在“陪都”重庆闹市区的一家剧院门口,接连十天,人头攒动,盛况不衰。这不是哪位戏剧名角在唱大戏,而是一位名叫黎东方的历史学家在这儿开讲“三国”。那时没有电视转播,听众只有买票一场一场地去听,尽管一张门票要法币40元(相当于2美元),价格不菲,但照样听众踊跃,欲罢不能。抗战胜利后,他应邀赴美,先后在波灵顿城福尔蒙州大学、纽约布鲁克林学院、私立亚洲研究院、密苏里州坎萨斯市大学、劳伦斯城坎萨斯州大学、伊斯诺州布雷德来大学任教。1954年与林语堂博士在新加坡共创南洋大学。1963年后历任迈地森城威士康辛州大学客座教授、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美国佛雷斯诺城加州州立学院教授、圣地亚哥城私立国际大学史学教授,又应英国牛津大学之邀,赴英讲述中国彩陶与里海东境彩陶之比较,被誉为“中国之汤因比”。其重要著作有《中国史之研究》、《中国上古史八论》、《西洋通史序论》、《中华民国简》,长篇自传《平凡的我》,以及他所独创的“细说体”系列史书《细说三国》、《细说元朝》、《细说明朝》、《细说清朝》、《细说民国创立》等,还有大量英文著作和译著。黎先生借用“说三分”的民间口头文学形式讲三国故事,但他说的是历史,既不虚构任何一个人物,也不虚构任何一个故事,而是广泛地从各种史书史料中搜集素材,按需而取,巧妙地贯串起来,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语言铺展开去,竟吸引了无数听众。黎先生的讲史从重庆市中心扩展到近郊,其后又在泸州、贵阳、昆明等地掀起高潮,讲史的内容,从三国到清朝,由清朝到唐朝,成了一时热点。林语堂得知此事,说要将“幽默大师”的名衔转送给黎东方。黎东方的讲史盛举,使史学著作增添了一种新的体裁——黎东方讲史,又称细说体。在他写出《细说清朝》以后,胡适鼓励他把列朝列代都讲一遍。20世纪60年代,黎氏讲史体著作《细说三国》《细说元朝》《细说明朝》《细说清朝》和《细说民国》在台湾出版,30年后,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备受好评。顾毓琇、邓广铭、唐振常诸名家都热情洋溢地为黎书作序,黎先生大受鼓舞,以近九秩之年开始撰写秦汉、两晋南北朝、隋唐和宋朝史。孰料至1998年12月30日,黎先生竟夜睡不起,溘然仙逝,享年92岁。出版社受黎先生夫人的委托,约请陈文豪、沈起炜、赵剑敏和虞云国等历史学家,完成了秦汉、两晋南北朝、隋唐和宋朝诸种的整理和写作。这套讲史丛书陆续出版后,一印再印,长盛不衰。不少学者建议,何不把中国讲史第一人黎东方教授的讲史著作重新修订出版,于是就有了这套《黎东方讲史》。《黎东方讲史》修正了原书中的疏漏和错讹,恢复了部分初版时删除的章节和文字,添加了一些插图和图注。以焕然一新的面目出现的《黎东方讲史》九种,定能获广大读者的喜爱。
其他资料
1907年出生于江苏省东台县,父黎淦,清朝举人。黎东方早年接受私塾教育,在清华攻读史学,为梁启超弟子。后留学法国,专修法国大革命史于马第埃教授之门,1931年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付以“最荣誉记名”(为该校19世纪第一人)。1931年8月回国,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主讲历史、哲学,1937年至开封,任东北大学教授。1944年9月24日在重庆中一路黄家垭口实验剧场,卖票“品三国”,每张门票40元法朗(约2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4元),盛况空前,被称为“现代东方讲史第一人”。抗日胜利后,应赛珍珠之邀赴美。1948年归国任贵州大学历史学系主任。1954年与林语堂在新加坡共创南洋大学。自中国文化大学教席退休后,定居在加利福利亚州的圣地亚哥市,专注写作。出版《细说三国》、《细说元朝》、《细说明朝》、《细说清朝》以及《细说民国创立》等书。1998年12月30日,黎东方病逝于美国,享年92岁。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18-05-11 09:07:07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黄埔军校四期军事教官单懋统
下一篇:第七分校武术教官郑悟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