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培德是在黄埔军校建校初期有过重要影响和作用的高级将领,从第七期至十三期连任十年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校务委员,参与军校建设许多事务,多有擘划深谋远虑。他早年对于云南辛亥革命“重九起义”、讨袁护法护国战争、襄助孙中山回师广东重建政权、中国国民党改组、国民革命军北伐战争等一系列重要历史关头皆有突出贡献。
一、崛起滇军,支持孙中山革命
朱培德(1889-1937),别号益之,祖籍云南安宁,1889年10月29日生于云南盐兴县永济井村一个仕宦之家,书香之门。先祖系明代湖广按察使,其父秉堃为清代举人。朱培德四岁入私塾启蒙,七岁父殁,随祖母度日。读书之余喜爱骑马射击,十二、三岁已能弯弓骑射。1907年18岁,考入云南昆明陆军第十九镇随营学堂学习与受训,后该校归并云南讲武堂;1909年10月,入云南陆军讲武堂丙班步兵科(后叙为云南陆军讲武堂第三期)学习与受训,其间加入同盟会,后肄业出校。1911年8月,任云南新军第十九镇(统制钟麟)三十七协(统领蔡锷)七十三标(统带丁锦)第二营第七队队官,此时同盟会云南支部在讲武堂和云南新军中甚为活跃,他秘密阅读革命刊物,倾向反清革命。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0月30日,他随部参加昆明“重九起义”。1911年12月,任西征军第二师(李根源部)一等副官,随军进驻腾冲一带,后改任步兵队中队长,驻防大理城。1912年春,再入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四期学习,1913年春,以最优等第一名毕业。分发任云南新编陆军第三步兵团第一营第一连连长,1913年秋,任第七步兵团连长。1915年春,任滇军第七团第二营营长,率部驻扎在思茅、普洱地区。该地区已有数十年未见汉人军队,朱部因军容整齐、纪律严明深受当地土著赞扬,但该地长期流行瘴气病,每年病死无数,所部亦有不少官兵得病死亡,朱培德本人亦曾染病几乎不起。时云南护国军起,1915年12月25日,他任云南护国军第二军(总司令李烈钧)第二梯团第一支队队长,率部参加讨袁护国战争。后因百色之役攻守兼备撤退有序,被晋升滇军第二军第四师第二十五团团长。
二、驰骋广东,北伐战场显神威
1916年3月15日,朱培德应孙中山邀请率部进驻广东,转战于桂粤边境,在龙潭(今广南县境)一役,首战告捷,全歼龙济光犯滇先遣司令李文富部一千余人。经三水、清远直取韶关,与据粤旧桂系龙济光部在源潭鏖战数昼夜,几乎陷入败亡边缘,幸得他指挥若定用兵有方,以一团兵力阻击龙济光部十营人马,终于转败为胜。5月12日,率部抵肇庆;7月中下旬,任羊城(广州)攻略军司令部司令官; 10月21日,被北京政府陆军部晋升陆军少将。11月,任驻粤滇军第四师第七旅旅长,率部驻守广州市区,该部队经他多年整训,是滇军中装备、训练比较好的部队。
孙中山在广州组建护法军政府时,朱培德加入中华革命党,升任滇军第四师师长。1917年9月,任驻粤滇军总司令部总司令,奉命指挥第七旅、第二十一旅,保卫广东护法军政府大本营。1918年1月,李根源任靖国联军第六军军长,朱培德回任第七旅旅长。5月,再任驻粤滇军第四师代理师长兼任广州警备司令部司令官,并与赵慧君(云南大理人)在广州结婚,孙中山出席并主婚,婚礼盛况空前。
1920年10月18日,朱率滇军攻占广东韶州,经芷江入黔境,通过镇远、遵义、松坎等地,行至四川綦江,滇军被川军击败,朱培德受到撤职处分,卸任离开部队,然后取道重庆乘船由长江顺流而下,赴上海寓居赋闲。
1921年5月5日,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在桂林组织北伐大本营,因滇军杨益谦部不稳,电召朱培德相助北伐。朱取道香港转赴桂林,在香港得唐继尧二十万元资助,经长沙到桂林后受到热烈欢迎,自愿参加北伐而不回云南助唐继尧复辟。7月,他任援桂军第二路总指挥,参加讨伐桂系陆荣廷的战争。12月4日,孙中山在桂林召开军事会议,任命朱培德为北伐大本营(桂林)参军长,中央直辖驻粤滇军总司令。12月底,朱率滇军在桂林集体加入中国国民党,通电讨伐唐继尧部,表示决心北伐。
1922年9月5日,孙中山致电朱培德,命其自湘南入广西,进占桂林,这是孙中山倚重朱培德的首封电文。12月8日,孙中山密令在桂林的滇军杨希闵、范石生、朱培德部,桂军沈鸿英、刘震寰等部会同许崇智部粤军,共同讨伐陈炯明部粤军。1923年3月1日,孙中山颁令特任朱培德任大本营参军长及大本营巩卫军司令官,并令所率中央直辖滇军改编为大本营巩卫军。3月2日,孙中山主持广州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成立后,朱培德于4月率部会同杨希闵部滇军入粤,驱逐陈炯明部粤军离开广州。此后朱任广州军政府陆军部代理部长,当时驻广州的部队庞杂,有的居功自傲扰民滋事,朱培德则以:“革命未成,责任重大,须淡泊自甘,勿为利诱”告诫约束下属,使所率部队保持较强的战斗力,成为孙中山所倚仗的军事力量。1923年7月,他任广州大本营中央直辖第一军军长,后任广州大本营中央直辖第四军军长。10月,率部在罗浮山阻击陈炯明部粤军,失利后向石龙退却,再率部在广州城郊龙眼洞伏击陈炯明部粤军主力,获得胜利,广州得以解围。从此孙中山称赞朱培德为“虎将”,愈加受到信任和重用,成为孙中山身边继程潜、李烈钧、许崇智、蒋介石之后受到倚重的第五位高级将领,他在军界资望此时较蒋介石深厚得多,系军界前辈。1924年1月8日,他任广州陆海军大元帅府禁烟督办公署会办。
1924年10月,朱培德任建国滇军第一军军长,建国北伐军右翼总指挥。1925年6月,任建国滇军总司令。1925年2月,黄埔校军第一次东征作战时,朱奉命率部留守广州后方。6月,杨希闵、刘震寰在广州图谋异动,朱率军支持平叛,收编了杨刘军残部,巩固了广州革命政权。当时驻粤各军处于动荡之中,朱率领的滇军,始终坚定支持广东革命政权,是巩固后方奠定政权的最重要武力。他办事谨慎,进退得体,顾全大局,不喜杀伐,不计名位,性格宽仁,被认为是政治上比较成熟的军事指挥员。1925年7月1日,广州国民政府成立,他被推选为16名国民政府委员之第14位,地位显赫。7月,广州军事委员会议决各军改称“国民革命军”; 8月1日,滇军总司令朱培德通电解除总司令职务,将军权交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各军自此日起,均改用国民革命军旗号。同年8月4日,驻粤滇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三军。
1925年8月20日,廖仲恺遇刺身亡。8月25日,国民政府颁令组成“廖案检查委员会”,指定朱培德为主席,另有陈树人等7名委员。
1925年8月,朱被广州国民政府颁令委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统辖第七师、第八师、第九师,其间还兼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官学校校长。9月,任东征军总预备队司令官; 10月5日,率部参加第二次东征,任东征军南路军总指挥部总指挥,参与肃清广东南部地区残余旧军阀部队。
1926年1月,朱被推选为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出席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并在1月16日第二届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其间发表声明赞成在广州的所有军事学校停办和并入黄埔军校,并率先将第三军军官学校撤销并入黄埔军校。2月,国民党政治委员会改军需局为军需部; 3月8日,颁令委任朱培德为军事委员会军需部部长。4月,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并国民政府召开联席会议,推选蒋中正为军事委员会主席,并指定蒋中正、朱培德、李济深、宋子文筹备北伐。5月,中国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提出“整理党务案”,朱是列名提案人之一。5月26日,兼北伐兵站总监。
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在广州东较场举行北伐誓师大会,总司令蒋介石检阅部队,朱培德受命任检阅总指挥,所部第三军编为中路军,任务是策应左右两路。第三军开入湖南衡阳、株洲,集中醴陵,再赴萍乡深入江西,率部击溃孙传芳部主力,一举攻克九江、南昌。江西战事尤为惨烈,朱部第三军一万余官兵,伤亡达6000多人,损失惨重是北伐各军中少有的。12月4日,朱所率第三军收编滇军金汉鼎、杨池生、杨如轩三个师,兵力增为六万人。
1927年1月25日,朱培德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总预备队总指挥,第三军留守江西,部队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五路军,他接受朱德的建议成立军官教导团,并委托朱德主持培训各级军官。
三、创办分校,统军纵横江南
1927年3月,朱培德被中国国民党第二届三中全会推选为国民政府委员及军事委员会委员。4月,接李烈钧任江西省政府主席,兼任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第五方面军总指挥。4月6日,被武汉国民政府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总司令蒋介石)总预备队总指挥。4月18日,被颁令委任南京国民政府委员。5月,免第三军军长,任第五路军总指挥部总指挥兼第九军军长。6月,被武汉国民政府任命为江西特别委员会主席。宁汉对立时,朱曾骑墙观望。7月6日,南京国民政府颁令特任他为军事委员会委员,后率部迁移南京。8月27日,所部第五路军部分军队,参加了激战五个昼夜的龙潭战役,取得胜利战果。9月15日,在南京召开的中央执监委员临时联席会议上,朱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特别委员会委员;9月17日,任国民政府委员兼军事委员会主席团成员。
1927年12月1日,朱培德主持在江西南昌创办第五路军干部学校,另称“第五路军军官补习所”。1928年4月30日,筹备完毕,录取下级干部和优秀军士700余人,编成步兵三个区队,炮兵、工兵各一个区队,5月1日开学。10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颁令禁止各军自行创办军校,朱遂将其更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南昌分校。教育内容分军事与政治教育两种,军事教育与校本部略同,惟缺少各种见习、参谋、野外、交通、复习等科目;政治教育亦与校本部大致相同,有中国革命史、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三民主义、各国革命史、政治经济大要、军队政工、特别演讲等七门。该期学生毕业时间与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接近,故与本校第六期生同等待遇。1929年7月,该期学生408人毕业,随即分发所部第三师和第七师,该分校亦告结束。
1928年1月12日,朱培德被推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委员;2月7日,指定为南京政府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任第一集团军预备军总指挥; 4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前敌总指挥。11月,被国民政府任命为湘赣边界“剿匪”总指挥部总指挥。12月,任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七期)校务委员会委员,参与制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学大纲和各项制度。国民革命军编遣缩编时,任编遣委员会常务委员,兼任中央编遣区第一编遣区办事处主任,所率两个军被缩编为第七、第十二师2个师,仍任第三军军长。
四、推崇军校教育,连任校务委员
1929年1月上旬,为配合国民革命军编遣事宜,改进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校务,蒋介石提议将校长制改为校务委员会委员制。7月1日,国民政府颁令委任朱培德为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校务委员会委员。此后他连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八至十三期校务委员会委员。他对于军校教育颇为重视,参与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七期毕业典礼,并为同学录题序,其后,在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八至十一期军校本部同学录上,都能看到他的题词和作同学录序,殷切寄语期盼成才。
1929年3月29日,朱任讨逆军前敌总指挥兼第一路军总指挥,率部参加对桂系军事集团的讨伐战争。5月,改任军事委员会代理参谋本部参谋总长,兼陆海空军总司令部秘书长,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兼办公厅主任。8月,特任国民政府国军编遣委员会常务委员后,不计较名位,主动请辞江西省政府主席。10月2日,蒋介石赴武汉,朱培德在南京代总司令职权。10月28日,蒋介石自南京赴汉口督师讨伐西北军,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由朱培德代理。
1930年1月1日,朱获国民政府颁发一等宝鼎勋章。4月,中原大战爆发,朱任中央军讨逆军第一路军总指挥,襄助蒋介石压服各派军阀,实现了全国统一。1931年11月,朱被推选为中国国民党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12月,中央政治会议特任其为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1932年1月1日,正式任命为参谋总长。3月14日,蒋介石重新兼参谋总长,于28日特任朱为军事委员会第三厅厅长,主持对日抗战的筹划准备工作。朱还兼国民革命军战史编纂委员会委员长,担任军纪委员会和南京中山陵管理委员会工作,常代替蒋介石出席礼仪性质场合。1934年12月,朱任军事训练总监部总监,兼任军事长官惩戒委员会常务委员。1935年4月2日,叙任陆军一级上将。12月,被推选为中国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1936年1月1日,获国民政府颁发一等云麾勋章。7月9日,获国民政府颁发的国民革命军北伐誓师纪念勋章。
1936年12月2日,朱任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随着他的军事、政治地位不断飚升,因他没有公开反蒋的历史记录,是中国国民党内军政界少数几个受到蒋介石敬重的重量级人物,在各军事派系中曾经充当调解斡旋人。西安事变时,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会议及政治会议决议推定何应钦、程潜、李烈钧、朱培德、唐生智、陈绍宽为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12月14日,朱培德与程潜、唐生智等电促张学良“猛醒”。军事委员会最后采纳朱培德建议,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既确保蒋介石安全,又避免了全国大乱,使蒋宋夫妇甚为感激。12月29日,李烈钧奉国民政府命在南京主持审判张学良的“军事委员会高等军法审判会”,朱培德被李烈钧指定为两名会审审判官之一,并在军法会审判决书署名负责。
1937年2月7日,朱培德因病住院治疗。2月15日,他参加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与会期间注射德国进口的抗贫血药剂,17日夜11时,因注射引起血液中毒,在南京鼓楼医院逝世。临终前,朱培德对到医院看望他的蒋介石交待三事:一、抗战在即,国力有限,我死之后,请从简安埋;二、家属子女,让他们自食其力,不要因我而优厚照顾;三、不要怪叶小姐(他的家庭护士),这是我们国家医学不发达,不能解除病毒。
2月20日,蒋介石在行政院会议上称:“朱培德上将努力革命,效力党国……赞襄勤劳,持躬廉谨,洞明大体,不慕虚荣,尤为全国军人同心钦敬,综其一生,功在国家,实应国葬。惟每值国葬,糜费公帑,为数甚巨。朱上将生前淡泊明志,精忠为国,决不愿虚耗国力。故余亦体此心,向政府提请公葬。” 同日,国民政府在南京仁孝殡仪馆为朱培德举行大殓,前往悼念的各界人士,从早至晚络绎不绝。花圈、挽联摆满庭院。其中汪精卫的挽联是:“从昆明出师以来,寸寸关山留战绩;自羊城订交以后,心心相印独公多。”蒋介石和宋美龄不顾任何人劝说,坚持要为朱培德守灵,这在南京国民政府历史上尚属首例。此后蒋介石被强行架走,宋美龄则一直守了通宵。1937年3月13日,国民政府明令颁布褒扬令:“陆军上将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办公厅主任朱培德,精娴韬略,智能兼赅。早岁追随总理,效力革命,迭膺军机重任,北伐之役,总领师干,膚功克奏。厥后出绾疆符,入襄枢政,勤劳懋著,勋望益隆。近年辅佐元戎,运筹帷幄,尤能殚精擘划,宏济艰难,心膂股肱,正殷倚畀。乃因积劳致疾,遽尔逝世,缅怀往绩,悼惜殊深。应即依照国葬法特予国葬,葬费量从俭约,藉以符其澹泊之素志,生平事迹,存备宣付国史馆,用彰勋荩而励来兹。此令。”
朱培德被安葬于南京小行凤凰山麓。2001年4月,因南京市须在凤凰山兴建地铁站,朱培德墓被迁至普觉寺公墓。朱培德生平事迹散见于民国以来各类书报刊物,至今未有评述传记出版面世。
责任编辑:文小铃 最后更新:2018-09-28 10:44:1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黄公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