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在和平年代,再去回望那些逝去青年的残酷人生
2019-05-09 08:57:43  来源:腾讯公益 作者 公益君  点击:  复制链接

  如今,再提起一些人,再看到一些画面,总会觉得遥远。

  但也仅仅只是距离遥远。

  因为即便是在今天,还有很多青年仍然处在那种“遥远”当中。

  前段时间,一张女孩的自拍引发网友关注。

  照片中,她面对镜头只露出眼部面容,胸前的枪支十分抢眼。

  她写道,“体能训练动辄就是16公里的武装越野行军。”

  “每天几乎只有洗澡后的时间是自由的。”

  在这里,性别不再是人们的关注点,身体和心理的强大才是网友点赞的焦点。

  他们说,这女孩真酷

  她25岁,从二次元少女蜕变为入伍空军士兵。

  这是战争在和平年代最普遍的传播方式。

  但回到战争年代,其实有很多不满20岁的女孩,在民族和家国危难之际,也要端起枪支挺身而出,直至子弹殆尽,仍要拔出刺刀和敌人近身搏斗……

  她们的青年时代也会有“酷”,但只是残酷的“酷”。
 

  17岁去战场——

  最难过的是目睹战友牺牲

  1942年,王翠英17岁。

  日军在王翠英家所在的村里抢粮食,她的哥哥在反抗中死去。

  王翠英性格火辣,愤恨日本人,拉着5个好姐妹,瞒着家里人,结伴报名参了军。

  部队名叫新四军21团步兵连女兵班。

  训练过后,姑娘们便要面对真枪实弹的战场。

  王翠英在最危险的时候,打枪打到没有子弹也不愿屈服,一跺脚和敌人近身搏斗起来。

  “(日本人)用枪背打我,我赶紧闪开,然后一刀挥过去……”

  王奶奶至今仍收藏着当年随军的铝质饭盒

  战争残酷,王翠英的左手臂最终还是被子弹打穿了。

  情况紧急,她咬着牙自己解开腿上的绑带,强忍疼痛包扎。

  “后来实在撑不住,在战场上昏迷了。幸好被部队救走,在后方医院接受了治疗。”

  她向志愿者比划道:“我现在这个胳膊都用不上力。”

  77年过去了,王翠英最难过的仍是亲眼目睹3位女兵战友在那场战斗中牺牲。

  战争结束后,王翠英结婚生子。

  性格“桀骜不驯”的她,自此大部分时间都被家长里短萦绕,繁琐却也甜蜜。

  去年冬天,有志愿者去探访她,奶奶刚过完93岁生日。

  如果她战场上的姐妹们也活着,不知道会是怎么样的一生
 

  18岁要参军——

  妈妈说,只要你能管好自己就去

  王翠英17岁参军的选择避开了父母,18岁的杨灵秀则恰恰相反。

  “1943年,我18岁上下,决定参军。”

  对于女儿成年后关乎命运的第一次大决断,杨灵秀的父母是支持的。

  杨灵秀说,自己从小就独立要强,那时虽是生活在旧社会,可父母对她很信任,从未有过多的束缚。

  “我的妈妈很开明,没有要求我缠脚,我要参军,她也只对我说:只要你能管好自己就去,管不好自己就不去!

  94岁了,回忆起来,老人依旧挺起胸脯:“不能让人看不起,我能行。”

  年轻时候的杨灵秀奶奶

  要强的她,在那年秋天便与几名同学报考了“洪训会”(据说当时“洪训会”的宗旨是提高妇女素质,培养女性干部)。

  “洪训会分为四个队,我在第三队,队长姓杨,我们三队住在进步室。”

  训练三个月后,大家分别被分配到交通局、电话局等单位。

  杨灵秀被编入通信队,她至今还记得队长名叫薄贤玉。

  在通信队训练一个月后,杨灵秀被正式编入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机要处译电科,担任译电员,准尉军衔。

  “我们译电科分为3个组,每组10多人,按组轮流工作。工作6小时、休息12小时,不分昼夜。

  杨灵秀的工作是将电文的数字翻译成文字,每四个数字代表一个字。

  密码本基本每月都要更新,但她一向记忆力好,这些都不是难事。

  70多年过去,她还清楚地记得一些密电码:

  0022中/0948国/1472山/6007西/4164省/2450新/4928绛/4905县/6007西/7456马/2625村/2799杨/7227珍/4423秀

  杨奶奶脱口而出电码时,大家眼前仿佛出现一名“高智商高颜值”女性在桌前稳稳记录着数字串的样子。

  杨奶奶腿脚不便,需要靠着一把高脚椅在屋外散步
 

  24岁去考古——

  轻点挖,他们会疼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王翠英奶奶和杨灵秀奶奶是幸运的。

  她们至少活着回来。

  但对于更多和她们同龄的人,则是将生命和青春永远地留在了战场。

  而他们中的很多人至今都没有被妥善安葬。

  这让很多现在的青年人不忍。

  景雅琴就是其中之一。

  24岁的她是考古学专业的研究生,也是第一个参与“让每位抗战英魂回家”项目的学生。

  她的主要工作是鉴定人骨和收集遗物。

  和遗骸打交道看起来有些可怕,但景雅琴做得专业又细心。

  那天挖出来的一个头骨,经过她初步鉴定,是一位二十岁出头的小伙。

  他身材矮小体格瘦削,不知为何少了两颗门牙。

  景雅琴探了探葬坑,周围没有棺木的痕迹,他身边唯有的随身物品是:

  一把小刀、一个自制烟袋锅、一枚道光铜钱、一枚民国二分钱(他或许酷爱收藏)。

  当年这个或许在父母眼中还顽劣的男孩,在本应天真浪漫的年纪,辞别故乡,选择投身抗日

  他长眠地对面的山头,就是1944年对日松山大反攻的战场。

  或许他在战斗中负伤死亡?是战友无奈将他草草埋在这里的山坡?

  而这一切如今都只能猜想。

  发现他的那天,景雅琴在日志中写道:

  “几乎所有远征军士兵都葬在人迹罕至的荒山野岭中,承受了半个多世纪的凄风冷雨,而我在挖掘现场亲眼目睹的,也只是这个民族惨痛历史的一个片段。”

  景雅琴考上研究生那年,她曾在在一个中国远征军遗骸发掘的直播视频中,听到导师陈靓说:“轻点挖,他们会疼。”

  这句话另她瞬间泪目,这也成了她后来一定要加入老兵遗骸挖掘团队的原因。

  “我想,干这一行就得怀着对前人的敬畏心。

  景雅琴和团队伙伴的工作颇具成效,截至目前,国内遗骸已收殓369具,采样356具,纪念碑修建10处,墓地修建8处。

  未来,他们将继续寻找并收殓英烈遗骸,将可以找到故乡和亲人的遗骸运送回家乡妥善安葬同时,也为搜寻到的每一具遗骸进行DNA鉴定、建立数据库,尽可能让他们回归到亲人身边。

  对于无法回归故乡的遗骸和遗迹,在重要的历史事件发生地、战役地点,项目将会原地修建纪念碑。

  至少要让活着的人知道,曾有一群青春少年,度过了一段怎么样的一生。

责任编辑:李娟 最后更新:2019-05-09 09:23:4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乐山乐水,浩气长存 ——读《乐山抗日远征军老兵》

下一篇:县委门口“周元路”的由来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