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向为抵抗侵略,抛头颅、洒热血,以血肉之躯捍卫民族尊严的抗战老兵致敬!
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中,抗战老兵们为了驱逐日寇,保家卫国,进行浴血奋战,演绎了一幕幕“一寸山河一寸血”气吞山河的悲壮场景。今天,幸存下来的抗战老兵,他们是抗日战争的亲历者、见证者和活教材,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难得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们向老兵致以崇高的敬意,学习他们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以及不畏强敌、英勇杀敌的大无畏牺牲精神;我们要用心倾听抗战老兵讲述的那段悲壮而屈辱的抗战历史,认真记录和整理他们的口述,以铁的证据回击种种歪曲和美化侵华历史的丑行。
2017年,抗日战争纪念网、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在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的资助下,走访湖南、四川以及吉林长春,抢救性的进行抗战老兵口述采集,在采集过程中,收集到了抗战老兵们珍贵的手模,一双双曾经扛枪卫国的手,就是一座座护国丰碑!
老兵档案
朱杰芳,1926年出生,籍贯:浙江温州,住址:永嘉县沙头镇罗川村,入伍时间:1942年,入伍地点:温州,部队番号:西南干部训练班学员/32集团军46师警卫团,部队职务:排长。
从军经历
弟兄五个,我是老三。老大朱家富在浙江保安团一团当兵,那团长是本村的远房叔叔朱哲光,黄埔三期毕业生。
我虚岁那年18岁,念初中二年级。农历6月份的一天,天正热,田里刚割完稻子,我刚放学回家,当时的沙头区区长就带人把我抓了壮丁。一齐抓的还有个潘春德,他在体检时,眼睛不好被打回来了。
先集中在(现)温州县前头街的永嘉兵役局,编入部队新兵营。没几天,总共约450人左右,都是来自方圆瑞安、乐清、永嘉等地的。发了军装,草绿色的,布料是黄岩产的粗糙棉布;有帽子没鞋;没发枪。分成三个中队,经青田、景宁、春湖、龙泉到福建的蒲城。本来说走近路,三天就到的。谁知日本鬼子打过来,我们绕远路,走了五天才到。头一天是在青田的岭头过的夜,第二天在景宁的小溪宿夜发的小被单,各人背各人的。沿途口粮每人每天1斤半大米,到哪都有地方供应。哪能有好米,都是糙米,硌牙。
到蒲城,部队驻防在夫子庙一带,称为32集团军的西南新兵营。每天吃饭、跑跑步、唱唱歌啥的,有《进行曲》等。
大约一个月吧,有长官说中学毕业的可以参加考试,合格的进“西南干部训练班”,毕业可当干部。我就报了名,也没有书和老师指导。考试时两个人一桌,一个大屋里总该有一、二百人。有五、六个教官监堂,来回走着。反正我是没抄,不知道人家抄没抄。每个人发一支钢笔和一瓶蓝墨水,最后考上考不上都归个人了。试卷是油印的,上午考两门:数学和理化;下午是语文和政治。我一拿到题,感觉容易,心里就有了底。果真几天后贴榜,我被录取了。记得那次报名的有600多人,录取有300多人。
学校也就在夫子庙,上有大门板刻的字:西南干部训练班。主任是蒋中正、白崇禧、张治军,教育长李默庵,副教育长周建陶。有三个中队,每个中队三个班。我在第三中队,教官有李宗孝,还有一位姓熊的。战友有朱岙的陈修涛、滁口的叶会督、古庙的金加伦等。这三都是永嘉老乡,原来不认识,都是在学校认识的。现在前两个都走了,金正伦还活着,一直有联系的。
入学前三个月是新兵训练,然后是干部训练,项目多的说不清了。学习除有正常的操课外,还有制图、实战演练、干部管、指挥技能和实战对抗演习等内容。
我当兵第一年的春节就是在学校过的,每人还发了一斤肉。一个中队有一个伙食班,专为这150人做饭。学员轮流买菜,伙食班抽一个伙夫负责挑担子,学员攥着钱负责买菜。谁要是买的好,大家要说今天菜买的不赖,那就是得表扬了。每天每人的生活是6钱盐、8钱油。
原说是三年毕业,我们两年半就结束了。大概是抗战胜利的前几个月,我们毕业了。每人发一枚“青天的日”的纪念章(按学生号在章背处有编号)和毕业证书。毕业证书有尺把宽,可对折,有好几页纸。
我被分到32集团军46师(可能是,或者是47师)警卫团3排排副。约半年后就升为少尉排长。配发的是木壳枪,约三、四斤重,装10发子弹。 随部队先到江西景德镇,后在江西九江与日作战。一次战斗中,一颗子弹从腹右侧进,左后方出来了。(老人说着要解开衣裳给我们看,怕天凔,我们制止了)受伤后被抬到后方医院治疗,最后在蒲城疗养。在医院得知日本鬼子投降的,部队放了好多鞭炮以示祝贺。
后来,部队往山东开,我也要去部队。碰上46师留守处的老乡朱岩贞,他劝我受伤回家吧。是日本鬼子投降后的第二年的10月份到家的。去时18岁,回来22岁,算来有4个年头。
(走访记录:乐清市乐公益协会、温州永嘉志愿者团队、林宋才、徽太郎)
附:
在屋里询问老兵身体时,其老伴说血压高,脑血管堵塞。边说边打掩护等会出去说。她送我们出来到路口说:医院检查是膀胱癌,不能让他知道。孩子都不管,亲生儿子连电话也不打。说着说着就掉眼泪。
家庭:因为是国民党被批斗过,没人愿嫁给他。有一个寡妇带一儿一女,还有老人,全家无劳力,他家做了上门女婿,婚后育一子。待老伴70岁时,去世。复又与50多岁女子结婚,又带来2儿1女。老人虽有6个子女,看了这些情况,也应该能想到家庭冷暖了吧。
经济:老人的银行卡显示就农保和高龄补贴两项。老人虽说6个子女,前一子一女没血缘关系;亲生儿子会说你当年带着家产走了不管我,这另三个孩子会说你吃我家喝我家住我家,还要看病,说明一下:老人所居屋是老太太家的三间宅基地所盖,一儿两边一间,中间就是老俩口住。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21-08-08 14:38:0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肖像与手模:浙江抗战老兵章纪亦
下一篇:肖像与手模:安徽抗战老兵贾西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