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台湾抗战人物:汪春源
2019-01-13 10:53:01  来源:抗日战争图书馆  点击:  复制链接

  汪春源(1869—1923 ),字杏泉,号柳塘,台南府安平县(今台南市)人。1882年考取秀才,1888 年中举人,1903年中进士。工诗工文亦工书法,著有《柳塘诗文集》 (已佚)。其生平事迹,见诸《台湾 省通志》《台南市志》《台湾人物志》 《台湾文学史》等多种史书。

  汪春源世居台南府城柱子巷。 他天资聪颖,少年即以文才得名, 深获台湾知县祁徵祥的赏识与擢拔。

  汪春源曾先后加入台南崇正社和斐亭吟社。这两个诗社在台湾近代文学史上占有相当地位。当时,与汪春源、许南英等海东书院师生来往密切而活跃于诗坛。

  台湾知名史学家黄典权教授曾撰文指出:“清代末期,台湾文风大盛,而以台南为最。自道光以降,人才辈出,科名联翩。 到1895年割台,安平县籍的进士健在的一时有陈望曾、施士洁、 许南英、汪春源诸先生。他们都是志士,加以身登科甲,自然不愿为异族之民,故前后内渡,分别居闽粤两省,都替国家做了不少事情。他们都是值得国家纪念的人物。尤其在台南市,更应尊为乡贤而永志勿谖。”

  甲午中日战发,1895年割台祸起。时值北京会试。割台之议甫定,在京参加会试的汪春源、罗秀蕙、黄宗鼎等台湾举人,愤然而起,立即会同任职朝中的台湾进士叶题雁、李清倚,联名上书都察院,表示强烈抗议:

  “……今者闻朝廷割弃台地以与倭人,数百万生灵皆北向恸 哭,闾巷妇孺莫不欲食倭人之肉,各怀一不共戴天之仇,谁肯甘 心降敌!纵使倭人胁以兵力,而全台赤子誓不与倭人俱生,势必勉强支持,至矢亡援绝,数千百万生灵尽归糜烂而后已。不知弃此数千百万生灵于仇仇之手,则天下人心必将瓦解,此后谁肯为 皇上出力乎?……夫以全台之地使之战而陷,全台之民使之战而亡,为皇上赤子虽肝脑涂地而无所悔。今一旦委而弃之,是驱忠义之士以事寇仇,台民终不免一死,然而死有隐痛矣!……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但求朝廷勿弃以予敌,则台地军民必能舍生忘死,为国家效命。职等谊切君亲,情关桑梓,不已哀鸣,沥恳据情代奏,不胜惶悚感激之至!谨呈。”

  呈文字字血泪,爱国爱乡之情溢于辞表。《台湾通史》记 载:1895年割台,“台湾举人会试在北京,闻耗,上书都察院, 力争不可”。当时在京应试的各省举人,亲眼目睹“台湾举人垂涕请命,莫不哀之”。他们深为台湾举人的赤诚所感动,于是纷纷聚会上书以示声援,一时之间,“章满察院,衣冠塞途”。

  反割台的怒潮迅速高涨,不久,汪春源等人又参加了康有为、梁启超发起的著名的“公车上书”义举。这是一场声势浩大的知识界的爱国请愿运动,包括台湾举人在内的各省举人约1300余人,联名上书,共赴国难。汪春源《窥园留草•汪序》 记载:“割台祸起,时春源以公车诣阙上书,不报。”

  由于清政府的软弱无能,台湾最终还是沦陷了,但丘逢甲、许南英、施士洁等人率领台湾军民抵御日寇入侵的英勇事迹,以及汪春源、罗秀蕙、黄宗鼎等人泣血上书的悲壮义举,则高扬起坚毅不屈的民族精神,是台湾同胞抗日爱国史上极为光辉的一页,也是台湾近代文学史上极为光辉的一页。

  台湾失陷后,汪春源不愿作异族臣民,乃内渡祖国大陆,寄居闽南。《台湾人物志己载:汪春源于“乙未割台后,耻为异族奴,尽弃田园,举家内渡”。怀抱同样的爱国心志而内渡大陆的台湾诗人,尚有丘逢甲、 许南英、施士洁、 陈浚芝、郑鹏云、黄宗鼎、黄彦鸿、 林鹤年、林尔嘉 等数十人。这批内渡诗人主要寄居闽粤两省,他们虽然人在大陆,却始终关注着台湾,思念着台湾,常常通过诗文表达对乡土的无限眷恋。

  汪春源等人不仅自身的创作活动与台湾有关,有不少诗文相继传人岛内,而且对台湾文学作品的汇编、出版与传播,也给予关心和支持,并为一些台湾文学作品的别集和总集,题写了序跋。1903年,郑鹏云编录的《师友风义录》在厦门刊行。该书收录了丘逢甲、汪春源等127位诗人的诗作270首,是台湾近代诗人的诗歌总集,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

  1913年,林尔嘉、林景仁父子于厦门鼓浪屿创立菽庄吟社。汪春源率先加入,台南乡贤施士洁、许南英先后入社,被尊为社中三老,深受诸社友的敬重。“他们在社中吟咏唱和,每多思念台湾故土,盼望江山一统之音。由于菽庄吟社的发起人和主要成员均为台湾内渡诗人,它历来也被视为‘台湾诗社’之一。”

  厦门与台湾仅一水之隔。汪春源等台南三进士,时常驻足于当年郑成功为收复台湾而操练水师的故址前,频频东望,深情怀念彼岸的山川人文,为国家破碎、身世飘零而仰天叹息。

  1923年,汪春源逝世。林景仁所作《汪杏泉丈挽词》,有“海外再无前进士,社中群惜古先生”之句。

  (汪舟)

责任编辑:张波 最后更新:2019-01-13 10:55:0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台湾抗战人物:瓦旦燮促

下一篇:台湾抗战人物:王敏川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