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八路军抗战牺牲将领:张铎
2018-08-29 17:50:41  来源:中华英烈网  点击:  复制链接

  张铎,原名张锡周,曾用名张锡国,1915年3月出生于山东省荣成县(今荣成市)埠柳镇汉章泊村一户贫苦农家。母亲早年去世,父亲张明栋租种地主几亩薄地,并在农闲时干点瓦匠活,以维持全家生活。张铎六七岁时就上山挖野菜、拾草、拣粪,13岁时给地主放牛。他非常羡慕那些能够上学读书的小伙伴。这年春季的一天,正在村头放牛的张铎被学校里那朗朗的读书声所吸引,便把牛拴在村头的小树林里,悄悄地跑到教室窗外听先生讲课。过了几天,学校李茂斋先生发现后,把他叫进教室问明了情况,并对他测试了一下。出乎意料的是,张铎竟能写出许多字,背诵出几篇课文。李先生甚是喜欢。在大连经商的叔父回家探亲,得知这件事,心里很高兴,认为这孩子有志气,就主动提出资助侄子上学。这样,14岁的张铎跨进了小学校门。

  1931年,张铎考入荣成风鸣高级小学。不久,九一八事变爆发。为配合全国各地学生抗日反蒋的爱国行动,张铎所在的学校师生在校长的带领下,到荣成县城示威游行,宣传抗日救亡,要求政府出兵抗日。张铎贴标语,喊口号,样样事情跑在前头,成为斗争的骨干分子。

  1932年5月,在学校举行的纪念五四运动13周年大会上,张铎以学生代表的身份登台发表演说,愤怒声讨日寇侵华的暴行,抨击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政策。他鼓励大家说:“山河破碎,国难当头,中国的父老兄弟在流血。为了拯救中华,雪国耻,平民愤,我们一定要发扬‘五四’爱国精神,同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斗争到底!”

  这时期,张铎开始把个人前途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经常与志同道合的刘德贤(刘其人)等同学一起阅读进步书籍,评论时政,探求人生的意义和救国救民的真理,他对同学们说:“我们要实现自己的报国大志,仅靠个人奋斗是不行的,必须找到革命的领路人共产党,才有出路。”

  1932年下半年,张铎因家庭经济拮据而辍学,到东庙院村小学教学。翌年初,当他得知文登乡师有共产党的组织时,便决然辞去教员职务,同刘德贤等一起考入了这所学校。该校校长于云亭是中共党员。张铎入校后,在于校长和中共党员刘家语(谷牧)等人的帮助下,潜心研读《社会科学概论》《资本论解说》《政治经济学》等书籍,并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武器,剖析现实社会,写下了揭露社会黑暗的洋洋万言的《长途旅行记》。有一次,他在游览槎山的清凉顶时,即兴赋诗一首:

  砏峻嶙峋色灰朦,

  来游佳兴填满胸。

  峥嵘巅峰乐忘返,

  碧海扁舟苏岛横。

  渔村苦痛沉暮气,

  往昔乐趣何处去。

  世魔侵噬苦相扰,

  调和社会几时到。

  诗的字里行间,洋溢着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投身“调和社会”的雄心壮志。

  张铎还和同学们利用节假日,下乡广交农友,体察民情,倾听群众的声音,同时散发进步书刊,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宣传。经过党的培养教育和实践锻炼,张铎在政治上日渐成熟。1933年秋,经于云亭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由一个有爱国主义思想的热血青年,成长为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

  1935年11月29日(农历十一月初四日),中共胶东特委发动了“一一四”武装暴动。暴动队伍分东(经文登、荣成)西(经海阳、牟平)两路行动,连续进攻地方反动政府和地主武装,开仓济贫,宣传党的主张。文登乡党支部发动党员大造革命舆论,声援这次武装暴动。在这场斗争中,张铎一马当先,在校内口头宣传,到校外张贴标语,甚至把大标语贴到国民党文登县政府大门上,使县长刘崇武一伙惊恐万状。

  “一一四”暴动失败后,胶东大地笼罩在一片腥风血雨之中。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学校党支部安排已经暴露身份的张铎、于瑞荣等到威海乡下暂避。1936年春,不甘寂寞的张铎又考入青州师范。半年后,由于国民党文登县政府上告青州反动当局,他被迫辍学,返回原籍。

  张铎回乡不久,即与中共荣成城厢支部负责人曹漫之取得了联系,并再度回到东庙院小学任教,以教学为掩护,秘密开展党的工作。当时,威海境内已有不少党支部和许多党员,但缺乏统一的组织领导。张铎在征得曹漫之等同意后,即离开东庙院,到威海的王官庄小学任教。到校后,他先后联络了徐启明、夏戎、苗雨村等党员,并和他们分头进行建立党的领导机构的筹备工作。经过一段紧张而卓有成效的工作,他们于1937年4月在王官庄成立了中共威海特别支部(隶属中共荣成支部),张铎任书记,徐启明为副书记。

  特支成立后,张铎日夜奔波,到各地恢复整顿党的组织,很快使威海地区的革命斗争形势出现蓬勃发展的好势头。同时,他还在王官庄、松徐家、北港西、夏庄等村开办了农民夜校,组织青年学文化、培养农民积极分子,为后来党组织的发展壮大打下了良好基础。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张铎带领王官庄一带的小学师生,在北港举行过多次反日示威游行。他还从同学家里借来一台收音机,每晚收听抗战消息,编成宣传材料,连夜刻印出《救亡小报》,次日清晨分发到各村。张铎把全部心血倾注在抗日的事业上,不分昼夜地忘我工作。他离家不到10里路,却常常几个月不回家。繁重的工作使他日渐憔悴,眼眶下陷,眼里布满血丝,但他很少顾及自己。他被褥单薄,粗布衣衫,生活十分俭朴,可是为了党的事业,却把自己微薄收入的大部分拿出做党的活动经费。1937年12月24日,中共胶东特委在文(登)、荣(成)、威(海)边区成功地发动了天福山起义,诞生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第三军”(简称“三军”),揭开了胶东人民武装抗日的序幕。1938年1月,张铎遵照党组织的指示,带领十几名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加入“三军”。张铎到部队后,任连政治指导员。1938年3月,张铎等受胶东军政委员会的派遣,到荣成扩军。他们风餐露宿,历尽艰辛,足迹遍布全县。张铎每到一地,亲自召集群众,向他们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并深入农户,访贫问苦,发动青壮年参加八路军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在他们的宣传鼓动下,青年参军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荣成这次为“三军”输送了近百名优秀儿女。

  4月下旬,张铎随“三军”西进蓬(莱)、黄(县)、掖(县)地区,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敌后游击战。9月18日,“三军”奉命改编为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五支队(后改为山东纵队第五支队)。是年冬,以不倦的工作精神和出色的组织宣传才能而闻名的张铎,被任命为五支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

  1940年9月18日,第五支队奉命改编为山东纵队第五旅,吴克华任旅长,高锦纯任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赵一萍任参谋长,张铎任政治部副主任。改编后的五旅下辖第十三、十四、十五团和特务营、骑兵营及侦察连、通信连等单位,全旅人数已发展到约7000人。

  这时,侵华日军对国民党军采取了政治诱降为主的策略,停止了对正面战场的进攻,转而以主要兵力进攻八路军和敌后抗日根据地。国民党政府则采取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1941年1月制造皖南事变,敌后抗战形势日趋严峻。在山东战场上,日军占据了广大城镇和交通线,在加紧向抗日根据地疯狂“扫荡”、封锁的同时,胁迫、利诱国民党军共同对付抗日的人民武装。胶东地区的国民党军,以暂编十二师师长赵保原为核心,在国民党鲁东区行署主任李先良的支持下,频繁地制造“磨擦”。八路军不仅要与日军作战,还要同投降派、顽固派进行斗争。胶东敌后抗战进入艰难岁月。

  张铎随部队活动在平度、招远、掖县一带,先后参加了代田、夏杜家、祝沟、灵山等规模较大的战斗。由于连续作战,伤病员日增,所需医药物资奇缺。在这种情况下,发挥政治工作的威力非常重要。张铎作为部队政工部门的领导,所肩负的担子是很重的。他经常夜以继日地赶编宣传材料,并亲自深入基层宣讲。行军途中,他帮助年小体弱的战士扛枪、背被包,保证不让一个人掉队;战前,他指导、协助连队干部进行思想动员,鼓舞士气;战斗中,他指挥果断,勇猛顽强;战斗间隙,他关心看望伤病员;驻防时,他走村串户,深入群众问寒问暖。他严于律己,与同志们平等相处,亲密无间。他同战士谈心,做思想工作,深入浅出,富有哲理,并极具鼓动性。他走到哪里,哪里就有歌声、笑声。指战员们都感到和他在一起战斗和工作,心情舒畅,浑身是劲。旅里领导常说,五旅的指战员所以能在异常艰难的战斗环境中拖不垮,打不烂,冲锋陷阵,英勇杀敌,是与张铎不懈地做政治工作分不开的。如今,不少当年同他一起战斗过的老同志也都回忆说,张铎在战士和群众中,具有很高的威信,深受人们的爱戴。

  1941年1月29日,是张铎年轻生命中最悲壮的一天。这天拂晓,大地笼罩着一层薄雾,五旅旅部和特务营从平度县山西崖刘家村转移到崮山乡马戈庄村,立足未稳,即遭到平度城日伪军的突然袭击。经过一场激烈战斗,旅部机关在特务营掩护下,冲出包围圈,安全转移了,但是电台没有带出来。张铎得知后,心急火燎地说:“电台是我们的耳目,是部队的命根子,要不惜一切代价夺回来!”他当机立断,决定亲率一个连立即返回村里。这时扑进村的日伪军正疯狂地进行烧、杀、抢、全村淹没在一片火海中。张铎令一个排正面佯攻,牵制敌人,他自己领着两个排从一侧杀入村中,一举夺回电台。

  然而,在部队准备撤离时,敌人一窝蜂地扑了过来。如不赶快冲出村去,不仅电台会得而复失,而且有全连覆没的危险。危急时刻,张铎镇定沉着,一声令下,一排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他迅即带领战士们杀出一条血路,突破包围圈,冲到村外。面对穷追不舍的敌人,张铎坚定地命令两个排带着电台速向外转移,他带一个排迎头阻击扑上来的敌人。就这样,电台安然送回旅部。在激战中,张铎身中数弹,倒在血泊中,时年仅26岁。

  张铎牺牲后,当地群众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用一口上好的棺材,将烈士的遗体安葬在马戈庄僻静的奶儿沟北侧的一棵柿子树下。

责任编辑:张波 最后更新:2018-08-29 17:53:3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八路军抗战牺牲将领:苏精诚

下一篇:八路军抗战牺牲将领:朱宝琛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