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是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的一支部队,因一·二八事变和福建事变而闻名,前身是粤军第一师第四团。1926年由粤军第一师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在1930年中原大战中助蒋介石击败冯玉祥、阎锡山,番号改为十九路军,由蒋光鼐为总指挥,蔡廷锴为军长。十九路军在北伐战争、中原大战和一二八淞沪抗战时期战斗力极为强悍,是中国战斗力最强的军队之一,被誉为“铁军”。
群众团体铁血军代表:孙斌。
“一·二八”淞沪抗战并不仅是军事力量对抗,更是民众抗日救亡运动。自沪战爆发以后,学生、职员、店员、市民等各行各业民众自发组织起各种各样义勇军团体,他们统称为抗日救国义勇军,总数达5000人以上。铁血军、骷髅团是其中之一。他们在前线参与作战,或者担任战地勤务,或在后方征集物资,救护伤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各民族代表亦纷纷来到会场致祭。
图为西康三十九族代表彭楚(中,注:彭楚因亲汉而被达赖割鼻),蒙藏委员会委员活佛诺那呼图克图(左)
记者若谷描写道,彭楚“作道士装,披长发,无鼻管,新闻记者们,以不通言语,请他署名,字体作蝌蚪形,一字不识,徒呼负负”。
图为诺那呼图克图为一二二旅旅长张励编该部战史所提藏文题词:努力救国杀敌。尽管语言文字皆不通,甚至被人以奇怪的眼光打量,但亦难以掩盖他们心中拳拳爱国之情,以及对十九路军的赞颂。
后方民众及他们所举的旗帜。前面清晰可见“中国国民抗日骷髅团”的旗帜。该组织又称“天津抗日爱国骷髅团”,由天津、北平一带民众自发组织参战。旁边是“华北民众代表团”,一群戴白帽穿白衣的显然是回族同胞。
图为宋南星展示其祖国国旗,此时的印度国旗仍以织布机为图案。
除了本国少数民族对祖国的热爱,他国的民族代表亦怀着景仰之情参会。他们都是被殖民被侵略的国家,但他们同样热爱自己的祖国,对于自己的国家被列强侵略乃至亡国,他们更是有蚀骨之痛。图为上海印度同盟会领袖宋南星(或称青能圣)及印度国大党秘书。
此外,还有大韩民国的代表。此时韩国在中国的支持下秘密在上海成立了流亡政府。4月29日韩人尹奉吉的刺杀壮举犹在耳畔。
二排左二为朝鲜革命党代表崔东旿,一排为李曙民。
此外,尚有一些国际人士。
图为美国代表,似乎是萧特母亲及其家人。
美国飞行员萧特
美国飞行员萧特,原来在华从事贸易工作,后受聘为军政部航空学校飞行教官。沪战爆发后,他激于义愤,驾驶飞机以一敌三,与日空军交战,最终献出生命。4月,苏州吴县为其举行盛大追悼会,其母亲伊丽莎白·萧特及其家人亦来华出席追悼会。
在其后可见吴县县党部的旗帜。苏州作为淞沪战场的后方,各界群众自战事爆发后,就以极大的爱国热情,声援与慰劳抗日将士。
追悼大会核心主祭台
在主祭台的正前方,摆放了一桌丰盛的祭品,有全猪、全鸭等。
主祭台祭品均由六十一师全体置备,菜肴颇别致,其中以菜色反映出一些四字警句如“为民争光”、“直捣三岛”、“军人模范”、“丹中千古”。围绕着祭品桌,则是各界前来致祭放置的大小花圈。
“为国捐躯”塔形花圈
此次大会收到花圈达数百个,均堆放在祭品桌前,蔚为壮观。值得注意的是,矗立在最前面的“为国捐躯”塔形大花圈,它由十九路军各师各旅各团各营各连所合赠敬挽,殊为壮观。也是“后死的人”对既是同袍也是亲人的烈士最高致敬。
十九路军六十师一二零旅旅长邓志才以“泪叩”为题致敬自己部属。
前面右边的可见是由国民政府参军处敬挽的花圈。
未摆满花圈时,可见祭品桌与塔形花圈。
最为人所讨论的,则是由十九路军交通处所赠花圈。摆放在祭品桌后面高处,尤为显眼(参见前几张图)。其造型十分独特,以沪战时敌人投掷未爆五十磅炸弹一枚树立(如果祭拜时爆了,那真是一镬熟),圈中以日本三八式步枪两支交叉于左右,花叶以铅片制成,染以色漆,非常鲜艳夺目。
红圈为甚为经典的十九路总指挥蒋光鼐的挽联:
自卫乃天赋人权,三万众慷慨登陴,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石烂海枯犹此志。
相约以血湔国耻,四十日见危授命,吾率君等出,不率其入,椒浆桂酒有余哀。
至于台上,则在主祭台的正前方摆放了以青草松柏扎成的阵亡将士灵位九层塔,上书“抗日阵亡将士之灵”,灵前亦放置各方送来的祭品四桌。最有特色的为中央一桌,八盆以米粉制作的石榴柿子桃子杏子点心上,各插一面小帆,上书“丹心千古忠勇烈士”八字。左边可见有民众在观看挽联。
在灵位后的祭台正中,悬挂着蒋介石之巨幅横布额,上书“为党效命”,左右有竖联,右为“抗暴御侮”,左为“成仁取义”。在两联之间,为孙中山像及总理誓词,左右两侧分别为党旗与国旗。在旁有两联,一联是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敬挽:“致果共捐躯,直到重泉有遗恨;救亡当努力,原同横草竟前功”,一联代表国民政府敬挽:“没脰陷胸,矢固吾圉;报功崇德,以吊国殇”。
在主祭台下,摆放着阵亡将士们的遗像,无遗像者,则以姓名列表悬挂。在遗像下,同样摆放着各界赠送的百余座铁盾、不可胜数的花圈。
此次追悼会设置了主祭官、陪祭官及主席团,作为主导追悼会的核心人物。主祭官由中央党部代表居正担任,陪祭官有国民政府代表孔祥熙、行政院长汪精卫代表段锡朋、军委会蒋介石代表李济深,而主席团则由十九路及第五军领导担任: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戴戟、张治中。
至于各方参会要人,则有百余人,其中包括中央委员何香凝、方觉慧、王祺、戴愧生、谢作民、邓家彦、宋渊源,立法院代表焦易堂、马超俊,军政部代表陈仪,参谋本部代表林振雄,中央军校代表鄷悌,国民政府振务委员会代表黄伯度,上海市长吴铁城,上海商会代表王晓籁、王延松、郑澄清,上海保卫团王彬彦,第一军长刘峙,江苏省保安处总参议卢旭,武汉警备司令夏斗寅代表许彦飞,八十八师代表参谋长宣铁吾,吴县代表张一麘,陈济棠代表杨德昭,傅作义代表张晓山,马鸿达代表孙德培,张学良代表杨焕彩,冯玉祥代表徐维烈等等。
(流程01)上午十时,开始吹号集合,各军士开始列队整齐,此时追悼会现场已人山人海了,人们纷纷翘首以盼,希望能一睹那些军政名人的风采。
图为翁照垣引领祭官们及来宾从侧门进入会场
指挥官引主祭官、陪祭官及陪祭来宾入席。
翁照垣引导军政要人入场。大批摄影师纷纷拍照。
翁照垣引导要人上主祭台。
1翁照垣,2居正,3陈仪,4李济深,5陈铭枢,6区寿年(七十八师师长),7上海市长吴铁城。另可见左边数台摄影机、录像机,当时美国狐狸电影公司及沪报各摄影记者纷纷拍摄新闻影片。
翁照垣等准备上台。远处可见侧门牌楼到指挥台的通道,以及宪兵团举起的“世界景仰”标语。
中委何香凝由一女士搀扶走向主祭台,其后高者为翁照垣。摄影师后摆臂前行者为十九路总指挥蒋光鼐。
何香凝及各女士向主祭台走去。不少人手拿着卷状的纸物,此应该为派发的追悼会会刊。
图为蔡廷锴率十九路部分军官走在观前街上向会场进发。
自左二开始,分别是七十八师参谋长李扩,七十八师一五五旅旅长黄固,十九路总指挥部参谋处长赵一肩,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
翁照垣引领蔡廷锴等上主祭台。自左开始:赵一肩,蔡廷锴,翁照垣。
(流程02、03) 指挥官引主祭官、陪祭官及陪祭来宾入席。图为翁照垣引领祭官们及来宾从侧门进入会场。各兵士纷纷列队行注目礼。图片拍摄位置在中央指挥台。
翁照垣与李盛宗,蔡廷锴与赵一肩在交谈
十一时零五分,追悼会宣布正式开始:
(流程04)放礼炮。用来放礼炮的两尊小钢炮放置于会场两旁。在放礼炮前,十九路参谋长黄强贴心地对旁边的的派拉蒙电影摄影记者说:“要放二十一响重炮了,留神些吓!”一二分钟后,司仪官的声音从扩音机里高喊:“放礼炮!”在隆隆之礼炮声中,群众皆寂。
(流程05)全体肃立,敲响警钟。在礼炮的巨响声中,所有人的思绪都集中起来。随即全体恭然肃立,同时中华警钟会在音乐台处叩响警钟,声声告警,击破寥寥,令人闻之憬然。
(流程06)奏哀乐。哀乐声起,呜咽凄怆中令人不禁泪水簌簌而下。近观者发现“此时蔡廷锴实已哀痛不止,于是一股热泪,夺眶而出,立在蔡氏右侧之六十一师一二二旅旅长张励,亦随蔡而泣,并频以手帕拭泪”。
(流程07)唱党歌。
前排从右至左:居正、陈铭枢、蒋光鼐、张治中、XX、戴戟
后面是冯玉祥所书挽联:“头可断,身可杀,民族斗争不可屈;将非骄,卒非惰,外交妥协岂非忧”。
(流程08)向国旗党旗及孙中山遗像行三鞠躬礼。
主祭官恭读总理遗嘱
(流程09)主祭官恭读总理遗嘱。
(流程10)由指挥官引导全场向抗日阵亡将士灵位行三鞠躬礼。文职官吏军官民众则脱帽行三鞠躬,军队则举枪致敬。此时童子军们举手敬礼,虽姿态颇稚嫩,但可想见这样悲壮的追悼会将对其人生产生多大的影响,或许在数年之后,他们会正式参军,拿起武器踏着先烈的血路去抵抗侵略者。
(流程11)全场俯首默哀三分钟。其时全场万籁俱寂,典礼极庄严肃穆。
居正在致哀悼词。
(流程12)主祭官居正致哀悼词:
“鄙人近日代表中央执行委员会,来此祭奠淞沪抗日阵亡将士,很觉哀悼,回溯数十年以来,外国被外侮凭陵,此次幸赖我忠勇抗日之武装将士,以不屈不挠之精神,抗拒侵我淞沪之日本帝国主义者,从此使全世界民族,知我中华民国土地,非能使人任意宰割者,更使本国民众,知欲提高国际地位,惟铁与血是赖。与会同志,与会民众,此后欲使民强国富,非农工商学,紧密精诚团结不为功。全国民众,既已团结,表现我固有之民族精神,总理所遗之政纲及遗教,必能发扬光大,使国家有如磐石之安。”
从右至左:李济深、居正、孔祥熙、吴铁城、陈仪。
(流程13)主祭官顺席献花圈于灵位前。
从左至右:居正、李济深、蒋光鼐、戴戟、陈铭枢
追悼会要人从右至左:蒋光鼐、陈铭枢、李济深、蔡廷锴、张治中。
(流程14)军政要人朗读祭文,以下收录陈、蒋、蔡祭文:
陈铭枢:“维中华民国二十有一年五月二十八日京沪卫戍司令长官兼交通部长陈铭枢,谨以清酌庶羞,致祭于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灵曰:吾中华民族,性爱和平,笃守正义,不意东邻肇衅,妄起兵戈,既蹂躏吾东北,复侵犯吾东南。战舰横行于江海,飞机翱翔于空天。犬羊之登陆者,更蚁聚而蜂屯。吾奉命及卫戍京沪,以第十九路军配备于京沪线之间。当此横逆以来,遂奋起而卫国,激励貔貅之士,以御虎狼之师,众寡悬殊,一以当百。第五军间道之来援,航空队从天而降,团结愈坚,精神更奋。旌旗所指,敌焰辄摧。岳家军迭败金人,宋室气振,戚太保屡歼倭寇,达虏心寒,但炮火无情,蜂虿有毒,敌人之死亡虽众,吾军之牺牲亦多,或为机炸所伤,肢残臂折,或为炮弹所中,魄散魂飞,烈士成仁,尸当裹以马革,英雄取义,死有重于泰山,笳鼓凄凉,英灵尚在,雪山惨淡,祈祷必闻,或有枱萱,庭闱谁侍,孰无妻子,孤寡谁依,凡尔欲言,皆吾之责,必当陈国府,盐川山河,使尔各家,尽沾雨露,从优抚恤,以慰汝心,血食有常,凭依不远,敬陈祭祀,以表余忱,呜呼哀哉,伏惟尚飨!”
蒋光鼐、蔡廷锴:“吾华多难,倭寇披猖,既夺辽沈,更犯沪疆,适我袍泽,责在戍守,奋起抗战,志歼群丑,虎狼十万,飞机蔽天,弹下如雨,毒焰高扬,硝烟弥空,巨舰连航,三十四日,为国争光,精诚贯日,至大至刚,出事求捷,我心惶惶,天昏地暗,艰难方长,誓行遗志,慰我国殇,忍泪陈词,敬献蒸尝。”
李济深(左)、陈铭枢(右)。
尽管此时李济深作为蒋介石的代表参会,但在一年后的福建事变中,他与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合作领导反对蒋介石的中央政府。
苏州女子中学挽歌队二百余名同学合唱挽歌。
(流程15)唱挽歌。由苏州女子中学挽歌队二百余名同学合唱。挽歌追悼会挽歌由苏州女中音乐教授顾西林作曲,用楚辞国殇为歌谱,音调凄怆,词句悲壮,其词为:
(G调二部合奏)
嗟我将士
国之殇
忠勇世无双
形虽死而魂不死
民族增荣光
回溯当时
一心抵抗
何等淋漓悲壮
伤哉
阵亡男儿裹革堪凄怆
堪凄怆
挥血泪
奠时馐热心香
荐清觞
灵兮其来飨
鬼雄会丧敌人胆
战绩长流史册芳
(流程16)指挥官领导全场群众高呼口号:
抗日阵亡将士是为全民族求解放而牺牲!
踏着烈士的热血前进!
团结一致,抗日到底!
收复东北失地!
为阵亡将士复仇!
为暴日铁蹄下的民众复仇!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阵亡将士精神不死!
中华民族精神不死!
中华民国万岁!
一时一呼百应,全场声震若夏雷初鸣,天地为之变色。
上海中华口琴队在演奏。
(流程17)演奏哀乐。图为上海中华口琴队在演奏。然后是南京民生西乐队(一说县公安局乐队)演奏肖邦的《葬礼进行曲》(记者若谷记载为“悲怛进行曲”)。此曲寄托了肖邦对反抗俄国的华沙起义中为了民族解放而献出生命的烈士的哀思,表达了对祖国波兰的无限热爱。
笔者撰文看图时,曾数次播放此曲,恍然间似乎亦参加了此会,感到无限伤感。
军政要人走出会场。
(流程18)散会。十二时一刻,大会宣布结束,群众带着意犹未尽的感伤,在肖邦动人旋律中离开会场。此时空中有飞机三架飞过,盘旋飞翔,高度在二千米以上,形如小蜻蜓。
何香凝等女士离场。
最前面的白衣者为宋蔼龄,其后被搀扶者为何香凝,后排右一为陈铭枢夫人朱光珍。何香凝、宋庆龄以及诸位女士,在沪战期间亦积极发动力量组织伤兵医院,救护伤员,并且募集许多物资支援前线,发挥了极大作用。
追悼会结束后,蔡廷锴对本军官兵训话,谓荣誉由抗日得来,抗日赖民众协力,今日淞沪外侮虽告一段落……而后可对民众……严守纪律。
十九路军士集中听蔡廷锴训词。
(流程19)最后,蔡廷锴及十九路军官们与童子军合影。
蔡廷锴及十九路军官们与童子军合影(左)。
蔡廷锴及十九路军官们与童子军合影(右)。
1932年的上半年对于上海童子军,必定是一段刻骨铭心经历,他们只是十来岁孩子,然而他们却参与了一场惨烈战争,支前支后,并且协办一场浩大追悼会(这些童子军在筹备大会期间,都是扎营露宿在苏州公园里,夜以继日工作,非常辛苦)。他们既体会了生与死别离,也明瞭到他们所处年代国家困境与危机,甚至可能悟出了自己历史使命——跟随十九路军先烈脚步,为了民族的独立与解放而奋斗。
参加完追悼会,下午,舒新城购买了一份上海时事新报,看到蔡廷锴的题词“那堪卒读后出师”,生出了无穷的感叹:“诸葛先生的出师表,大概是中国所谓读书人的家常读物,后出师表中所表现的孤忠亮节,更是任何读者所不能无动于衷的。诸葛在当时明知‘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不足以胜魏;然而为着‘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忠愤,终于不愿坐以待亡,不计成败利钝,毅然‘奉先帝之遗意’,负讨贼之大任,以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当时所出的情形,正和我们淞沪抗日的将士们所处的情形相似,蔡军长是身历其境的人,所以独能想及诸葛的后出师表。我想蔡军长亲手写那‘那堪卒读后出师’的七个字的时候,必是万感交集,泪眼昏花,其悲愤哀恸之情,恐比他在主祭台上放声大哭时尤有过之!‘那堪卒读后出师!’岂独是蔡军长感慨!凡属中华民国的有心者,都当同声一哭!”
那堪卒读后出师
谨以此文悼念淞沪抗日阵亡将士先烈及牺牲在抗击肺炎疫情一线烈士。
责任编辑:李艳萍 最后更新:2020-04-24 15:56:06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