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日军政大学成为全国人民心目中的抗战堡垒
在延安市北二道街原中国抗日军政大学旧址上建立的抗大纪念馆特别引人注目。古色古香的复原校门上方书写着“中国抗日军政大学”的字样,校门两边墙上写着“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训。这种场景将人们的思绪带到了70多年前的延安岁月,使人们追忆起抗战时期的抗日军政大学。
战争年代,共产党人谨记治军必先治校。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瓦窑堡会议上明确提出,为承担抗日战争的新任务,“必须大数量地培养干部”。1936年5月,毛泽东在陕北延长县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指出,要“办一所红军大学来培养大批干部,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会议决定以西北抗日红军大学为基础,在瓦窑堡创办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
1937年1月19日,成立刚刚半年的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改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抗大顿时成为全国人民心目中的抗战堡垒,成为进步青年向往的革命熔炉。抗大每天都要接待几十名甚至上百名的新学员。从抗战爆发到1938年底,先后有15000多名爱国青年涌入抗大学习。
“以窑洞为教室,石头砖块为桌椅,石灰泥土糊的墙为黑板,校舍完全不怕轰炸的这种‘高等学府’,全世界恐怕只有这么一家。”埃德加·斯诺在他的《西行漫记》中这样描述这所“窑洞大学”。
毛泽东兼任这所“窑洞大学”的教育委员会主席,并亲自为学员们讲授《实践论》《矛盾论》《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等哲学和军事课程。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毛泽东定下的这“三句话、八个字”教育方针和校训,深深地融入到抗日军政大学的办学实践中。
培养一批,输送一批,仅抗大八期12所分校培养的抗日军政干部就达10余万人。毕业的学员总是希望能把自己分到抗日最前线,而那些被留在延安的往往都会闹情绪。有一个外地来的记者在延安参观后曾说:每一个窑洞里都装有若干“炮弹”,将来这些“炮弹”飞出去,就不得了!
或许,曾担任过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的冈村宁次的话更能说明延安干部对抗日的贡献:宁可牺牲20个日本兵换一个抗大学员,50个日本兵换一个抗大干部……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各地、各条战线的高中级干部和专家教授等基本骨干,大多在陕北住过窑洞。开国将领中有7位元帅、8名大将、26名上将曾在抗大学习或工作过,1955年授衔时,“抗大人”占88%。
责任编辑:雷攀 最后更新:2015-07-09 09:38:1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从老照片中看清七七事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