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参观红色文物收藏博物馆
清明节前夕,位于中条山脚下、虞乡境内的永济市首家红色文物收藏博物馆正式开馆。馆外大门两侧红色的对联格外醒目:馆为英雄立随件件珍藏追寻先烈生前路;我怀敬意来听声声讲解犹见中条血染红。数百名身着校服、系着红领巾的中小学生整齐列队,在《十送红军》《歌唱祖国》的歌声中,向珍藏着革命先烈史迹的这家红色博物馆集体献辞。原北京军区司令员李来柱上将特地发来贺信:“无数革命先烈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前仆后继,英勇献身。建设好以红色文物为载体的红色教育基地,是弘扬革命传统和先进文化的需要,是对革命先烈的慰藉,是对革命历史的负责。”
创办这家红色文物收藏博物馆的是英烈后代王创民。
他是英雄王彦萍烈士的后代
抗日英雄王彦萍,字庭兰,号侠臣,1907年出生于永济首阳乡,毕业于燕京大学。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职于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团总指挥部,长期秘密从事地下军运工作。1937年全面抗战后,他受党指派返回家乡,创建条南游击队,打响了境内民众武装抗日第一枪。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他三次入狱,宁死不屈,1945年农历三月十日被日伪汉奸暗杀,时年38岁。同日遇害的还有其妻子、儿子、女儿以及随身警卫一共5人。在英雄后代长期不懈的追寻和当地党史、民政部门的努力下,2017年1月19日,距英雄牺牲72年之后,省人民政府追认王彦萍同志为革命烈士。鲜红的党旗上,终于写下了这位曾经名震晋南的共产党员、抗日英雄的名字。
王彦萍烈士一家遇害时,其最小的女儿王九龄已送给外村,幸免于难。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她回到王家,与王母祖孙两人相依为命,后招赘组成新的家庭,养育了子女8人,王创民是长子也是长孙。
1972年冬,17岁的王创民离开家乡参军入伍,来到河北石家庄。军队这所火热的学校,赋予了他奉献的精神、不屈的意志。数百个日日夜夜的磨炼中,一脸书生气的王创民变得成熟而坚强。在结着冰的砖地上,铺一层干草,盖一床军被,他就可以睡觉。野营拉练的华北平原,冰冻三尺,他和战友们挥镐刨开冰层挖掩体和建车库。当兵第三年,他在全团500多名新兵中脱颖而出,首批入党、提干,成为一名年轻的军官。
红色基因的继承和家庭教育的熏陶,使王创民非常注重先烈足迹的追踪和革命历史的研究。1979年,王创民于石家庄陆军学院毕业后留校任职。1993年9月,他从军队最高艺术殿堂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毕业,之后被选拔到总政宣传部电视宣传中心,担负党和军队重要领导人的采访及回忆录的撰写,先后采访过萧克、宋任穷、李德生、吕正操、刘振华、向守志等60余位将军和战斗英雄,撰写完成了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北京军区政委傅崇碧将军,北京军区司令员、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李来柱上将回忆录的写作等,共发表文学作品400余万字,出版红色系列作品《红色血脉》《红色寻踪》《红色征程》《红色恋情》《红色婚缘》《红色戍卫》《红色英雄》等20余部。其作品曾3次获全军奖、4次获全国奖、2次获公安部金盾文化奖。
1999年,王创民转业到地方政法战线。他因多次出色完成省部级、国家级重大任务荣立一等功并享受公安人员荣誉津贴。退休之后,他担任中国收藏家协会书报刊收藏委员会副主任兼常务秘书长、首阳文化研究会会长等职务,把方向锁定在为家乡文化建设作出贡献的目标上,研究历史文化,躬行红色传承,期望让家乡永济的深厚文化和红色精神绽放异彩。
30年坚持不懈的红色收藏之路
王创民从小耳濡目染,追寻爷爷王彦萍的英雄足迹,成为始终不渝的红色传承。
参军后每一次探亲回乡,他都走村串巷,寻找当年的知情人,追寻爷爷王彦萍的抗日足迹。他从爷爷当年同学的弟弟口中,得知建国后任华北局第一书记的李雪峰(任阳村人)与爷爷王彦萍是初中同学。在一次回乡探亲的同学聚会上,王创民动情讲述起爷爷抗日之事。其中一位同学说:“我家里有一张大照片,上面就是抗日自卫队。”他立即赶去寻找察看,果然,这是王彦萍当年组织抗日自卫队成立时留下的一张照片。这张照片成为烈士遗存并见证抗日的唯一照片。
王创民的老家邻居郑永清,“文革”中被迫害致死。他儿子把王彦萍当年亲笔书写的一块匾牌摘下来做成麦柜,从而将这块金字匾牌保存了下来。匾牌上“福利一乡”四个字遒劲有力,落款为“前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团总指挥部上尉处员王彦萍书”。1934年,27岁的王彦萍从国民革命军中回乡,得知运城盐务局收回了长旺村的运盐权,乡长郑永清代表乡民据理力争,最终赢得了胜利。王彦萍代表村民为他赠送了这块“德政匾”。2019年初,郑永清的孙子郑康民得知要为王彦萍烈士建红色纪念馆,分文不取便将两代人珍藏了80多年的匾牌贡献出来。
在寻找烈士遗物、收藏红色文物的过程中,王创民还找到了原国民党中将张德福的“王彦萍系中共地下军运策动者”的证言书。
1943年,坚持在中条山抗日的王彦萍被日军宪兵队第二次抓捕,在狱中被打断左臂。他不畏敌人的威逼利诱,不恋家中的温暖生活,不顾亲人的担惊受怕,心意决绝地走向献身之路。在一次次的寻访中,王创民一次次经受灵魂的拷问,体察什么是真正的共产党人。30多年的寻找与申报,他跑遍3省6县100多个村庄,采访了近百位80岁以上的老人,记下10多本采访资料,留存了大量的资料。
在寻找烈士遗物的过程中,他十分注重红色文物的收集,收藏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抗战的珍贵文物数以百计,且集中发现于晋察冀、太行山、晋冀鲁豫和家乡一带,其中不乏稀有的珍品。凭着这种执着精神,以及各级各界呼吁,尘封72年的英雄事迹重得昭彰,红色文物收藏博物馆得以建立。英雄的精神,激励培育了全社会奋发向上的正气。
矗立在永济大地上的红色博物馆
近500平方米的展馆内,宽敞肃穆,有序布满近千件抗战文物、红色文献、烈士遗物、将军题词等,且多是初次面世。其中有5位上将、4位中将、12位少将先后为抗日烈士王彦萍题词。
永济市红色文物收藏博物馆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历史文物为收藏、展示、教育内容,现藏抗战武装革命时期红色文献、文物600余件,内容涵盖建党理论、军事文献、政权档案、红色报刊、红色证章、土地改革、战时教育、日军罪证等方面;馆内还珍藏了抗日英雄王彦萍烈士遗物及申烈材料、纪念题词200余件,是社会群众、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廉政教育、爱国教育、传统教育的实物课堂以及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的红色基地。
开馆当天,来自文化部、人民日报社、军事博物馆、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指挥学院等领导、专家,运城市和永济市有关人员,数百人入馆参观,大家对馆长王创民成功创办社会公益展馆的行为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全社会自觉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的意义予以深刻阐释。来宾纷纷表示,看着前所未见的物品,听着闻所未闻的故事,心中自然升腾起一股革命正气、英雄浩气。第一次进馆参观的永济市双语学校师生表示,非常珍惜这次难得的教育机会,并深深为血与火的历史物证而震撼。
在展馆内,每一个藏品都有一个背后曲折的故事:
那个瓷杯记载着抗战重大事件;
那枚证章见证山西抗日根据地;
那套油印教材讲解了八路军的“战术秘籍”;
那幅地图承载着八路军的一场大胜仗;
那张照片记录日军侵占蒲州的罪恶;
那份报纸见证新山西的诞生……
王创民表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莫过于精神的信仰。爱国主义情怀和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国红色文化的精髓。永济作为革命老区,曾经有无数革命先烈前仆后继、英勇献身。建设好以红色文物为载体的红色教育基地,是对革命先烈的慰藉,是对革命历史的负责。为了革命精神薪火相传,他甘愿付出自己的一切。
责任编辑:李娟 最后更新:2019-04-19 15:49:4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卜圣珲和他的抗日徽章
下一篇:抗战历史文物收藏家李连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1372388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