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成果简目(2000年以后)
论文
〈从《东京审判》到东京审判〉,《史林》,2007年10月;〈日本现存南京大屠杀史料概论〉,《社会科学》,2006年第9期,转载《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2006年第12期,日译由日本东京财团翻译出版;
〈早期儒家的和谐观〉、《多元文化视野下的和谐社会》,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5月;
〈六十余年前的特殊“口述历史”——《中共谍报团李德生讯问记录》书后〉,《史林》,2005年第5期;
〈八一三日军死伤钩稽〉、〈宝山城攻防史料钞〉《论史传经》,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8月;
〈侵华日军军风纪研究——以第十军为中心〉,《近代史研究》2004年第3期;
〈小川关治郎和《一个军法务官的日记》〉,《史林》2004年第1期;转载《人大复印资料·世界历史》2004年第3期;
〈日本《南京学会年报》辨析〉,《近代史研究》2003年第6期;
〈南京大屠杀札记〉之二(8~14节),《史林》2003年第1期;
〈南京大屠杀是东京审判的编造么?〉,《近代史研究》2002年第6期;
〈日军屠杀令研究〉,《历史研究》2002年第6期;
〈再论“百人斩”〉,《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
〈南京大屠杀札记〉之一(1~7节)《史林》2002年第3期;
〈对《真相·南京事件——检证拉贝日记》的检证〉,《近代史研究》2002年第2期;
〈以元祐两例看宋代朋党及其对世风的戕害〉,《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2年第1期;转载《人大复印资料·宋辽金元史》2002年第3期;
〈略论宋代的恢复情结〉,《史林》2001年第3期;
〈宋初收权得失略论〉,《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陈东和靖康学潮〉,《史林》2000年第2期;
著作
《南京大屠杀研究——日本虚构派批判》,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外敌威逼下的文治世界——宋代盛衰的几个侧面》,上海书店2002年3月第1版;
评论
〈传统中国的意义〉,《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
〈中日两国能超越“历史”的障碍么?——中日关系断想之一〉,《BLUE》(大阪)2005年第2期;
〈严寿澄《近世中国学术通变论丛》书后〉,《近代史研究》2005年第2期
〈批评的界限——对张紫葛传记质疑的再检讨〉,《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又载《BLUE》2004年第1期;
〈走向珍珠港之路〉《历史月刊》(台北)2001年第12期;
〈中国大陆的日本观〉,《历史月刊》2001年第6期;
〈《柳如是别传》和陈寅恪晚年心境〉,《BLUE》2001年1期;
〈无惧的解剖日本人的精神世界——读《南京大屠杀与日本人的精神构造》〉,《抗日战争研究》2000年第4期;日译载日本社会评论社《人权与教育》半年刊第35期;
译著
《南京大屠杀与日本人的精神构造》,商务印书馆(香港)2000年6月第1版;
《吴清源谈二十一世纪的围棋》,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6月第1版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19-07-02 09:43:48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吴景平寄语
下一篇: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臧运祜寄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1372388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