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锋相对的军事斗争
我在前几讲中已经讲到,日本侵略者在长城线上制造千里“无人区”的过程中,犯下了种种不可饶恕的罪行。这一件件、一桩桩罪行不亚于南京大屠杀。大家一定会问,在这种到处充满白色恐怖的情况下,千里“无人区”的抗日军民害怕了吗?屈服了吗?妥协了吗?我可以非常自豪地告诉大家:没有!绝对没有!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压迫越深,反抗越重。
日本侵略者在长城线上制造千里“无人区”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进行“无人区”斗争的历程。从日军制造千里“无人区”之日起,广大抗日军民就从未停止过反对制造“无人区”的斗争。他们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斗在长城沿线千里“无人区”,他们用自己的血肉在古老的长城上又筑起了新的长城。
那么,包括承德在内的千里“无人区”抗日军民到底是怎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无人区斗争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呢?坚持“无人区”斗争都采取了哪些形式呢?
通过吸收借鉴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以及我自己30多年来对无人区专题的研究,我认为,战斗在千里“无人区”的抗日军民坚持“无人区”斗争的形式,主要包括军事斗争、政治斗争、经济斗争、党的建设、政权建设、统一战线、群众路线等几个方面。
下面,我先讲第一个方面:针锋相对的军事斗争
与来犯的日本侵略军进行针锋相对的军事斗争是坚持无人区斗争,创建抗日根据地的重要工作之一。在这方面,八路军部队与地方游击队和民兵组织利用有利的地形和“敌来我走,敌走我来” 灵活机动的游击战争战略战术,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打了许多漂亮仗。
丰滦密地区云蒙山周围是日军制造“无人区”的重点地区。在日军实施“无人区化”政策后,日伪便集中优势兵力在这里反复地“大讨伐”、“大扫荡”。仅1942年一年中就连续“扫荡”达8个月之久,房屋也全部被烧光。在敌强我弱的困难情况下,以白已化为团长的(冀东军分区)八路军第十团的指战员根据“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的战术原则,带着自制的帐篷转移上山,等待时机。为了进一步粉碎敌人制造“无人区”的计划,丰滦密联合县委和联合县政府动员全县党政军民联合起来,在八路军十团和游击队的配合下进行反“集家”斗争,并在西部汉家川一带,连续多次拆毁汉家川、二道关等“人圈”,从而使日伪制造“无人区”的计划长期未能实现。
1942年2月中旬,冀东军分区在遵化县亮子河举行军事会议,决定派一部分兵力跨过长城,打击日伪军,支持人民群众反“集家”斗争。1942年2月17日,冀东军分区十三团进入热南地区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从4月21日至月底,发起第一次战役出击。接着从5月10日至月底,又发动第二次战役出击,先后拔除了小白旗、马圈子、汤道河、车河铺、二拨子、熊虎斗、六道河子等17处据点,破坏了多段公路和铁路,并分兵一路越过锦热路,与在平泉一带活动的青(龙)平(泉)游击队相配合,开辟了都山以北与平泉的结合部地区,打开了热南与热中的通道。连续两次战役出击,打击了日伪的嚣张气焰,给群众反“集家”斗争以有力的支持。他们这两次战役行动受到了八路军总部朱德总司令和彭德怀副总司令的电报嘉奖。
讲到开展千里“无人区”的军事斗争,我们必须提到两个叱咤风云的杰出人物。这两个人物,一个是冀热察挺进军司令员萧克,一个是冀东军区司令员李运昌。
萧克,湖南嘉禾人,1908年生人。1926年参加国民革命军,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萧克是一位老红军老革命家。在1926年至1937年间,他曾经担任红四军连长、红一方面军独立第五师师长、红六军团军团长、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红四方面军三十一军军长等职务;1937年至1945年间,他曾任八路军第一二零师副师长、冀热察挺进军司令员、晋察冀军区副司令员等职务。1938年10月,在冀热边抗日武装大暴动(亦称“冀东暴动”)遭受挫折,八路军第四纵队西撤以后,日本侵略军加紧了对这一地区的疯狂进攻和“扫荡”,对抗日群众进行屠杀、镇压并开始在这一带地区制造“无人区”,从而使这里的抗日斗争形势日趋严峻。为了更好地实施毛泽东主席关于以雾灵山为中心区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决策,开创抗日斗争的新局面,中央军委决定组建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第二次挺进冀热察地区,并选派八路军三大主力之一的第一二零师副师长、能征善战的八路军一二〇师副师长萧克任挺进军司令员,(当时一二零师的师长是贺龙)冀热察军政委员会书记,马辉之、伍晋南、宋时轮、邓华为委员。
在从陕北延安出发之前,毛泽东主席曾经亲自找萧克谈话,并送给他一张热河省地图。1939年2 月,萧克带着党中央的重托,率冀热察挺进军开赴伪满洲国“后院”的冀热察地区,踏上了开辟冀热察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新征程。
萧克来到人生地不熟、抗日斗争形势极为严峻的冀热察地区以后,经过对敌我双方情况较为深刻的调查了解,提出了“巩固平西,坚持冀东,开辟平北”的三位一体的战略目标,进一步明确了开展冀热边、热察边抗日游击战争,粉碎日军制造“无人区”计划的具体方针、策略、任务。经过近3年的努力,到1942年8月,冀热察地区已逐渐创建成为有7个抗日联合县(办事处),200多万人口的抗日游击根据地,使日军制造“无人区”计划的阴谋没能得逞。
1945年至1949年间,萧克曾任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冀热辽分局委员、冀热辽军区司令员等职。1945年8月,全国抗战胜利结束后,由于热河所处的重要战略地位,包括承德在内的热河成为全国瞩目的焦点。为加强对冀热辽地区的领导力量,1945年11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成立冀热辽中央分局和冀热辽军区。正在晋察冀军区协助聂荣臻工作,担任军区副司令员的萧克再次来到承德,被任命为冀热辽军区司令员(兼冀热辽中央分局委员),同冀热辽中央分局书记程子华、冀热辽军区副司令员李运昌等领导同志一起担负起保卫抗战胜利果实,争取和平民主新局面的重任。1946年1月至2月,他与李运昌等冀热辽军区领导人一起,坚决贯彻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指示,成功地指挥了著名的承德保卫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等职务,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还先后担任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等职。
在这里,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我们承德境内,有两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处是位于隆化县的董存瑞烈士陵园,一处是座落在承德市区南部的热河革命烈士纪念馆。值得骄傲的是,这两处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都留下了老一辈革命家、军事家萧克的亲笔题字。
此外,1987年8月,从中国人民解放军事学院领导岗位退下来,年逾古稀的老将军第三次来到承德,来到久负盛名的避暑山庄。在这里,老将军最终修改完成了早在50年以前就想完成的长篇小说《浴血罗霄》的创作,终于了却了老将军的一个心愿。该书出版之后,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被称之为“中国当代军事文学史上的一部奇书”,并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荣誉奖。谈及此事,老将军为他能够在承德最后完成50年前的愿望而感到无限欣慰。
2008年10月24日,萧克老将军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
另一位必须提到的杰出人物是曾经在千里“无人区”叱咤风云的冀东军(分)区司令员李运昌。
李运昌,河北省乐亭县人,1908年出生。1924年加人社会主义青年团,翌年10月转为中共党员。1926年9月,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他和林彪是同一黄埔军校的学员。在抗日战争爆发前,先后担任中共乐亭县委书记、中共京东特委书记等职。抗日战争时期,先后担任中共河北省委书记、冀热边特委书记,冀东抗日联军副司令员,冀热察挺进军第十三支队司令员、冀东军分区司令员,中共冀热边特委书记兼行政公署主任,十三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冀热辽区委书记、冀热辽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等职。李运昌是坚持千里“无人区”斗争,创建冀热辽抗日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他为领导抗日军民坚持艰苦卓绝的无人区斗争,成功地创建冀热辽抗日根据地做出了突出的贡献。1956年3月8日,毛泽东主席曾经亲自对李运昌讲过:你是冀东抗日军民的领袖,没有你李运昌,就没有冀东抗战。
解放战争时期,先后担任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二副司令员,热河省政府主席兼冀热辽军区副司令员,中共热河省委书记兼省政府主席、热河军区司令员和政治委员。建国后,先后担任国务院交通部党组书记、常务副部长、中共中央监察部常务委员、全国政协常委等职。在“文化大革命”中,他曾遭受迫害,坐牢达8年之久。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得以平反昭雪,恢复工作。此后,曾任国务院司法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等职,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2008年月日因病逝世,享年100岁。
李运昌在热河地域内战斗、工作期间,他的足迹几乎踏遍了热河的山山水水,他的战斗与工作业绩已经载入热河革命史册。时至今日,承德人民还不时地忆起当年的“李司令”、“李主席”,传颂着他所留下的故事。1988年6月,年已80岁高龄的李运昌又一次亲自来到宽城县王厂沟等当年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看望那里的老区人民。
在萧克、李运昌等领导人的指挥下,八路军、游击队利用灵活机动的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打了许多漂亮仗。其中,1943年5月13日冀东军分区在宽城王厂沟与日本关东军一零一师团春田中队打的伏击战就是一个典型战例。宽城王厂沟伏击战,一举全歼日本关东军一零一师团春田中队150余人。王厂沟伏击战的胜利,彻底打破了日本关东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战斗在“无人区”的抗日军民的士气。当时李运昌和李楚离等冀东军分区领导人都不在王厂沟。指挥这场战斗的是冀东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李中权。
在王厂沟伏击战中,我八路军部队也付出了代价,因为日本关东军春田中队也不是乌合之众,他们武器装备精良,战斗力很强。而冀东军分区参战的这支部队还不是冀东军分区的主力部队,武器装备也不如日本关东军一零一师团的春田中队。因此,战斗打得十分激烈。在这次场战斗中,冀东军分区部队也有21人牺牲和27人负伤。其中,包括曾经参加过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战士薛辉荣。当时他是冀东军分区十三团特务连连长,牺牲时年仅30岁。
在王厂沟伏击战结束后不久,冀东军分区召开了庆功大会。1945年3 月,冀热辽军区和行署联合召开英模大会,曾经在王厂沟伏击战中立下战功的冀东军分区警卫连二排排长巩玉然被评选为特等战斗英雄。
在坚持“无人区”斗争中,除了八路军、游击队以外,加强民兵建设也显得特别重要。各抗日联合县都突出地加强了民兵武装的建设。县设武装部,区设大队部,各中心村设中队部,各村设分队或民兵班,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民兵武装体系。据兴隆县统计,在雾灵山狗背岭、五指山几块根据地里,在2.3万多群众中,民兵自卫队员就有6000多人。
在“无人区”斗争中,民兵武装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反“扫荡”、保卫根据地的武装斗争中,各级民兵组织领导和带领各地的民兵,配合部队、游击队,辗转游击,灵活对敌,英勇作战,一次又一次地粉碎了日伪军的“扫荡”进攻。在斗争实践中,民兵们创造了 “麻雀战”、“地雷战”、“石雷战”等多种战法。
有一部久演不衰的电影可能大家都看过,这部电影的名字叫《地雷战》。这部电影真实而形象地再现了山东抗日根据地军民以各式各样的地雷为武器打击来犯的日本侵略者的故事。其实,战斗在千里“无人区”的民兵们也有许许多多类似的故事。坚持“无人区”斗争的民兵们经常用他们自己制造的地雷和石雷,装备自己,抗击敌人。丰滦密联合县的莲花瓣、兴隆的五指山、宽城的王厂沟等地都设立了制造地雷、手榴弹的兵工厂。民兵们在敌人进山讨伐、扫荡时,民兵们就把地雷、石雷布设在路口、山坳、田间,给敌人以打击。曾经战斗在兴隆县黑河川的“五虎地雷组”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兴隆县黑河川的成功村,是五指山根据地的西大门。为了守住西大门,他们成立了“五虎地雷组”。为什么叫“五虎地雷组”呢?因为虎能吃羊,这个“羊”字就是日本东洋人的谐音或代称。五虎下山一定能把羊吃掉。“五虎地雷组”是以村党支部书记虎林为首,另外四虎也是村里的共产党员和民兵骨干,分别取名叫虎平、虎春、虎义、虎地。还有几个民兵也先后加入到“五虎地雷组”中来。“五虎地雷组”主要以地雷为武器同日伪军进行坚决地斗争。他们不仅保卫了根据地的安全,还经常主动出击,先后炸死日伪军50多人,打死、打伤日伪军60多人。
在千里“无人区”斗争中,还先后涌现出了兴隆县朱家沟民兵中队、蓟县盘山民兵班等英雄民兵战斗集体。他们的英雄事迹,曾极大地鼓舞了“无人区”人民的斗争士气,使广大民兵和战斗在深山老林里的“无人区”人民引以为骄傲。
在千里“无人区”的重点县之一兴隆县,至今仍传颂着一个“英雄洞”的故事。1943年间,兴隆县朱家沟狗背岭根据地的民兵们为了打击前来“扫荡”的日伪军,选择由六道河进朱家沟山口处悬崖峭壁上的一个隐蔽的山洞,组成几个三人一组的战斗小组,昼夜轮流在山洞里站岗放哨。这一年的12月中旬,民兵就是利用这个隐蔽的山洞,曾经连续多次打退了进山“扫荡”的日伪军,然后又神不知、鬼不觉地在茫茫夜色中安全转移,从而打了一个以少胜多的漂亮仗。1944年春,在冀热边第一地委召开的英模大会上,朱家沟村民兵被誉为“民兵模范”,他们借以荫蔽杀敌的山洞被誉为“英雄洞”。
在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中,施耐庵成功地塑造了被逼上梁山的“一百单八将”的群体形象。而在坚持“无人区”斗争的宽城都山北部亮甲台、车道子一带,也曾经出现过坚决反抗日伪当局的“集家并村”政策,誓死不进“人圈”,坚持“无人区”斗争的“都山一百单八将”。这“都山一百单八将”竟是108名民兵。他们利用人熟、地熟的条件,靠土制地雷、手榴弹等武器,机动灵活地打击敌人,有力地配合了热南战役及“无人区”群众的反“扫荡”斗争,因而在当地传为佳话。
(二)“无人区”斗争中的党组织建设和政权建设
1.“ 无人区”斗争中的党组织建设。
加强各级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坚持“无人区”斗争的关键一环。
在日伪采取“集家并村”政策、制造“无人区”期间,战斗在千里“无人区”的各级党组织适应斗争形势的需要,注重加强党组织建设,在承德境内及边缘区先后建立了兴滦丰、滦昌怀、迁遵兴、平密兴、丰滦密、迁青平、承平宁、承青遵、蓟遵兴、承兴密、迁遵青、青平、承兴、迁卢青等14个抗日联合县委或工委。这些联合县委或工委在各自的辖区内,领导着109个区(中心区)委和892个村党支部,组织人民群众与日伪进行了不屈不挠地斗争。
兴隆、滦平二县因是日伪推行“无人区化”的重点县份,斗争形势尤为残酷。在艰苦的岁月里,设在这里的承兴密、丰滦密等联合县委始终坚持与人民群众战斗在一起。
各村党支部也都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到1942年春季以后,反“家”斗争白热化,许多党员在斗争中光荣牺牲,一小部分变质。而同时在斗争中也涌现出一大批骨干分子,迫切要求入党。根据形势的发展需要,各抗日联合县及时整顿了党组织,并发展了新党员。丰滦密联合县委全区(中心区)原有的168名党员,重新登记64名,又发展新党员32名,恢复或重建党支部17个。到1943年底,兴隆县雾灵山、狗背岭、五指山几块游击根据地里,共建起89个党支部,党员总数由原来的100多名发展到600多名。这些在“无人区”斗争中的党支部都成为对敌斗争的坚强战斗堡垒。
在宽城满族自治县孟子岭乡有一个王厂沟村,这个村在抗日战争时期是热南地区有名的抗日堡垒村。1941年初,这里建立了第一个党小组,当时仅有3名党员。同年6月,在党小组的基础上建立了党支部到抗战胜利时,这个党支部已发展成有4个分支部的党总支,党员人数已从当年的3人发展到50多人。从1941年这个党支部成立以来,在党支部书记李西云的领导下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带领共产党员和全村群众坚持战斗在无人区,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1942年日伪推行“集家并村”时,王厂沟村的群众在42名党员的宣传、带动下,全村130多户中,有110户誓死不进“人圈”,坚持守土抗战,开展山地斗争。 1942年春,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全村的党员和民兵开展了“大破交”斗争,挖公路、割电线,一夜破毁公路180公里,仅王厂沟一个村的20余名青年报国会员即割电线100余捆;亮甲台村王彩章一人割电线119公斤。这种“砍大腿”、“摘耳朵”式的大“破交”,使敌之交通、通讯陷于瘫痪。
因为这里有坚强的党员和群众基础,又由于这里有有利的地形条件,所以,在1941年至1943年间,这里曾经是中共冀东区委、冀东军分区的所在地,包括冀东军分区的报社、医院、兵工厂、干部培训班等也都设在这里。1988年8月,曾经在这里战斗生活过的原冀东军分区司令员李运昌特意来到王厂沟看望乡亲们,并亲自为该村题词:革命堡垒,英雄人民。
在“无人区”斗争中,绝大多数党员都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例如,兴隆县小黄崖村共产党员夏级第,为保护记录埋藏公粮地点的小本子,在日伪军突袭包围时,置生死于度外,纵身跳下悬崖。他这种大无畏的献身精神受到了上级的表彰。在兴隆以雾灵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中,像这样起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就有400人之多。宽城大汉沟村共产党员王彩章多次深入敌穴,千方百计为抗日队伍搜集或购置地图、望远镜、药品、办公用具等紧缺物品,仅尚存的转交物品收条就有50多张。
承德县范营村有一位坚持“无人区”斗争的共产党员范顺。 1943年夏,组织通知他说敌人要搞“集家”,要他设法储备一些粮食,以备部队吃用。范顺立刻动手,挖了一个小山洞,然后把10多石粮食秘密地藏在里边,而一家人却靠吃糠咽菜度日。敌人“集家并村”时,他把老母亲和妻儿送进“人圈”,自己则按党组织的安排,坚持在“无人区”,与八路军、游击队和地方干部保持着联系。因为“人圈”里的生活居住条件特别差,所以他的老母亲和儿子都先后在“人圈”里病死了,妻子也被敌人打瞎了眼睛。他自己曾经两次被敌人抓住,被打得遍体鳞伤。日本宪兵又用战刀压着他的脖子,逼问他给八路军办了什么事,粮食都藏在什么地方,可是他一个字也不说。当承平宁三区队和游击队来到时,他却毫不犹豫地把保存下来的粮食拿了出来。
丰滦密联合县大庄科水泉村民兵中队长、共产党员岳坦,1942年积极参加昌(平)延(庆)联合县二区区长刘文科领导的反“集家”斗争,带头到杨松沟东山坡上搭住马架棚,誓死不进“人圈”。 1943年6月19日,刘文科到杨松沟筹集公粮,被六七百名日伪军包围。危急时刻,岳坦把刘文科及其通讯员隐蔽在茅草丛中,自己挺身而出把敌人引开,不幸被捕。他坚贞不屈,绝不供出刘区长的隐身之处和公粮的埋藏地点。在敌人打断了他的左臂,押解他下山的途中,他乘敌不备,一边喊“共产党万岁”,一边奋身跳入白龙潭,壮烈牺牲在敌人的枪弹下。
2.“无人区”斗争中的抗日政权建设
尽管日本侵略者在千里“无人区”派出了重兵,严密封锁,并且连续不断地进行大讨伐、大扫荡,但是,共产党领导的各级党组织和政权组织依然存在着、活动着、战斗着。从1938年八路军第四纵队挺进冀热边,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在包括承德在内的千里“无人区”范围内先后建立了抗日联合县政权组织以及区级和村级政权组织。而且在基层政权建设中还实行了民主选举制度。在选举时,根据山区群众普遍没有文化、难以投票的情况,于是就采取“豆选”(或用玉米粒选)的方式民主选举村长、副村长和委员。
据1944年11月冀热边区关于行政区划的统计,承兴密联合县5个区中的271个村;蓟遵兴联合县8个区中的428个村;迁遵青联合县6个区中的275个村;承兴联合县7个区中的459个村都建立或改选了村级政权。
3.“无人区”斗争的统一战线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全民族抗战提出的一项重要方针。在坚持千里“无人区”斗争中,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党领导人民取得“无人区”斗争最后胜利的重要法宝。坚持在“无人区”的各级地方党组织和八路军在斗争中,始终积极贯彻和实践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了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孤立和打击了敌人,巩固和壮大了自己的力量。
在坚持“无人区”斗争中,统一战线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团结少数民族群众共同抗日,二是团结、争取知识分子及上层人士共同抗日,三是争取伪组织、伪政权人员参加抗日工作,建立“两面政权”等等。上述工作的开展,
对于坚持无人区斗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比如,当时,设在“无人区”的伪机关、伪组织中供职的,除了日本人以外,大部分都是中国人。如果能把这些伪职员中的一部分统一过来,那将对开展“无人区”斗争起到很大作用。为此,各级党组织把对伪组织人员展开统战政治攻势列为重要的抗日工作之一。通过多方式、多渠道的抗日统战工作,不仅使不少伪职员改变了与抗日为敌的态度,由同情抗日到参加抗日,甚至成为中共打入日伪内部的“关系人”;不少伪满村政权发展成为真心为抗日、假意应付日伪的“两面政权”。
“无人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广泛开展,使富有正义感、同情心的日本人也被争取过来。日本人井上同情抗日,利用这一点,地方党组织就对他进行了积极争取。致使井上经常利用关系向抗日部队透露一些伪军的行动情况,并多次解救被捕群众和干部,为抗日做了很多工作。
(三)“无人区”斗争中的人民群众
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战争的威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兵民是胜利之本”。坚持千里“无人区”斗争的胜利,也就是人民战争思想的胜利。如果没有千千万万个无人区群众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千里“无人区”斗争就不能取得胜利,冀热辽抗日根据地也不可能创建成功。坚持千里“无人区”斗争的实践证明,坚持在千里“无人区”的人民群众是打破“无人区”封锁并取得“无人区’斗争最后胜利的重要保证。
在激烈、残酷的“无人区”斗争中,各地都建立了青年救国会(报国会)、妇女救国会、儿童团等群众组织。仅今宽城一县当时即先后建立报国会71个,有成员3000余人。这些群众组织在坚持“无人区”斗争方面都起了重要的作用。青年救国会动员青年或参军参战,或组织起来支持、配合八路军、游击队的军事行动,开展武装斗争等方面做出了贡献;妇救会在组织广大妇女做军鞋、缝军衣,支前支战等方面做出了贡献;儿童团在组织少年儿童站岗放哨、传递情报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面我给大家举几个典型的人物和典型的事例。
第一个典型人物是被称为“当代佘太君”的邓玉芬。
邓玉芬是原丰滦密联合县南猪头岭村人,她和丈夫任宗武共有七个儿子。日本侵略者侵占了她的家乡以后,面对亡国奴的命运,邓大娘一再教育孩子们要记住自己是中国人,不能当亡国奴。 1940年,八路军第十团挺进丰滦密地区创建根据地时,夫妇俩毅然把长子任永全、次子任永水和三子任永兴送去参加了游击队,他们夫妇俩也成了村里的抗日骨干。八路军的后方医院就设在他们家,老俩口成了伤病员最贴心的护理员。1941年秋,日伪军开始大规模制造“无人区”时,邓大娘支持不到参军年龄的四子任永合、五子任永安参加了民兵组织,让他们和丈夫一道战斗在“无人区”里。1942年3月21日,她的丈夫和五儿子惨遭日军杀害, 四子也被抓走。悲痛欲绝的邓大娘谢绝了组织上和乡亲们对她们的照顾和挽留,毅然携年纪还小的六儿子和七儿子返回已成“无人区”的猪头岭,坚持斗争。接着,她的长子又在战斗中牺牲;次子负伤后回家养伤,因伤势恶化在家中也去逝了,而四儿子又惨死在鞍山劳工集中营。这一连串的不幸对邓大娘打击很大,但她却坚强地吞咽了悲痛的泪水,硬是挺了过来,在默默无语中仍然坚持春种秋收,打粮支前,做鞋、做袜送给子弟兵,精心照顾伤员,奉献着母亲般的慈爱。1944年春,日伪又对抗日根据地进行毁灭性大“扫荡”。混乱中,她的六儿子失踪,七儿子身染重病。邓大娘带着七儿子与群众一起“猫山”时,为不暴露目标,保护乡亲们,她竟忍痛用棉花塞进因惊吓而啼哭的七儿子的嘴里。搜山的敌人撤走了,可她的最小的七儿子却断了气。丈夫和5个儿子相继为抗日而牺牲了生命,六子又下落不明,邓大娘就是在这样的巨大打击下咬牙坚持下来,直到抗日斗争的最后胜利。因此,邓玉芬老大娘被人们尊敬地称为“当代的佘太君”。
第二个典型人物是河北省十大爱国拥军杰出人物张翠屏
张翠屏,人称“麻利嫂”,是原八路军地下交通员朱殿坤的妻子。1943年,时任冀东军分区司令员的李运昌率八路军干部战士300多人战斗在以兴隆县雾灵山为中心的抗日游击根据地。当年1月21日傍晚,日本关东军第108师团和伪热河讨伐大队7000多人将雾灵山秘密包围,扬言要活捉司令员李运昌。张翠屏的丈夫朱殿坤当时正赶往县委送鸡毛信,半路上不幸被日军抓住。情急之下,张翠屏拖着7个多月的身孕,自告奋勇为300多名八路军带路,攀登悬崖峭壁,通过秘密通道终于冲出了敌人的包围,为中国革命胜利保存了革命力量。由于过度劳累,张翠屏不幸早产,把婴儿生在了冰河之上。战士们自动地把棉大衣铺在冰河上,用身体围成一圈又一圈地挡住风雪,使母子俩平安地活了下来。李运昌司令员特意为出生在冰河上的婴儿起名“冰儿”。也就在这一天,张翠屏的丈夫朱殿坤被日军残忍地杀害了。
战争年代,张翠屏带着儿子东躲西藏;和平年代,她忍受挨饿,却从不提丈夫为八路军送信牺牲评烈士之事,也不准儿子到北京找李运昌司令员要照顾,一直到1982年病逝。
张翠屏的事迹感动了承德,感动了河北。先后有多家报纸、电台、电视台宣传报道了她的感人事迹。虽然张翠屏在1982年已经去世了,但是,党和政府仍然没有忘记她。2005年,张翠屏被评为河北省十大爱国拥军杰出人物。
第三个典型人物是“深山红嫂”刘素珍
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山东沂蒙山抗日根据地,曾经广泛传颂着红嫂的故事。而在我们的热南地区,也曾经传颂着“燕山红嫂”的故事。这个被称为“深山红嫂”的人,就是王厂沟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村妇女主任刘素珍。
1942年冬,驻宽城王厂沟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冀东军分区部队,因当时换冬装,急需120件棉大衣。时任王厂沟村妇救会主任的刘素珍得知情况后,为了让战士们尽快穿上棉衣,少挨冻,她当即组织全村上至70岁的老大娘,下至十几岁的小姑娘,在山洞里点着油灯和松明子灯,连续奋战七天七夜,终于圆满完成了任务,仅她一个人就制作了8件棉大衣。李运昌司令员拿着刘素珍她们奋战七天七夜赶制的棉大衣非常高兴,夸奖“王厂沟的妇女们真是好样的”。
有一年秋天,迁青平联合县大队的李文华因患急性眼病到刘素珍家休养治疗。为了使李文华早日康复,除了把自己平时舍不得吃的小米和几个鸡蛋全都拿出来给李文化补养身体外,她还置个人生死于度外,不顾李文华的阻拦,巧妙、机智地应付日伪军的盘查,千方百计地找来了药品,很快治好了李文华的眼疾,使他重返战斗岗位。刘素珍舍生忘死,一心抗日的事迹在热南山区广泛传颂,战士们都亲切地叫“燕山红嫂”。
1949年3月,刘素珍光荣地出席了热河省“无人区”代表会议,受到李运昌、李子光等省委、省政府领导的亲切接见。
第四个典型人物是抗日小英雄丙丁火
丙丁火,原名巩书安,1929年出生于平泉县茅兰沟乡杨家店村。1943年5月,国恨家仇促使丙丁火毅然参加了游击队。在6月的一场激战中,游击队被敌人打散了,丙丁火被日伪讨伐队抓住,押入了平泉县日本宪兵队。面对敌人的百般利诱,他装作什么也不懂。敌人见他年纪小,又一问三不知,便不再审问他,并把他留下来做差役。7月中旬,日军在长胜沟的盘道梁吃了败仗,垂头丧气地回平泉喝酒解愁,一个个喝得酩酊大醉。丙丁火趁机闪进一间日军头目的住室,从墙上摘下一支崭新的三八枪,又拿上了一些子弹,然后绕过岗哨,钻进青纱帐,安全地回到了游击队。
丙丁火夺枪逃离后,敌人三天两头闯入他家索枪要人,他的父亲母亲和小侄女不堪忍受敌人的折磨相继含恨去世,四岁的小侄子竟被敌人塞进灶堂里活活烧死!亲人遇难,丙丁火悲愤万分,他把仇恨化作力量,决心以多杀鬼子来祭奠亲人,告慰亲人。
1944年6月,丙丁火等17人在弹尽粮绝后与敌人展开了肉搏,最终不幸被俘。敌人威逼利诱,妄图使战士们屈服,可他们个个表现的坚贞不屈。气急败坏的敌人架起了机枪。枪声响了,游击队员一个个倒了下去,最后只剩下了丙丁火。敌人并不是枪打得不准,而是想用这一招吓唬住他,逼他投降。但是,丙丁火始终怒目圆睁,没有向敌人吐露一点消息。
敌人一看实在没有办法,于是便凶相毕露,挥舞起屠刀向丙丁火砍去。丙丁火壮烈地倒在血泊中,15岁的少年在抗日战争的历史上又树立了一座丰碑!丙丁火成为承德地区“王二小式的少年英雄”。
像这样令人感动的事例真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例如:有不少誓死不进“人圈”的妇女在敌人进山“扫荡”被围困搜山时,为了不让因挨饿或惊吓等原因哭叫而暴露目标,危及八路军伤病员和乡亲们,他们竟忍痛将自己的亲生骨肉用奶头活活地憋死、捂死在自己的怀里!类似这样的母亲,尽在宽城县王厂沟一个村就有34人之多。她们用特殊的母爱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承德县窄道沟村的八路军办事员赵春,他坚决不做日伪的“顺民”,誓死不进“人圈”。他家的房子被烧了多次,可他全家一直不进“人圈”,坚持“无人区”斗争,直到抗战胜利。解放后,他应邀参加了热河省“无人区”代表大会,并被中共热河省委、省政府授予“好汉赵春”的光荣称号。
此外,兴隆县中田村村民政委员张忠政、财粮委员张福廷,在敌人以他们的亲人做人质,逼迫他们“下山自首”,放弃“无人区”斗争时,他们宁舍亲情,义无反顾,坚决不“下山自首”,终于粉碎了敌人的“招降”阴谋。
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很多。以上发生在千里“无人区’里的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感人事例,再一次印证了毛泽东主席所说过的一句话的深刻含义。这句话就是:“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永远打不破的。”
责任编辑:石江鹏 最后更新:2015-05-14 09:40:47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识别历史虚无主义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下一篇:今天我们如何纪念新文化运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