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的四川—档案史料汇编》与读者见面
《抗战时期的四川—档案史料汇编》编写组
2014年9月3日,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确定的首个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为纪念这一特殊的日子,近日,四川省档案馆在成都举行了《抗战时期的四川—档案史料汇编》首发式,一批原汁原味反映川人抗战的精品档案,在历时2年多的精心挑选和编辑之后与广大读者见面了。这是四川档案界整合全省档案资源、推出档案文化精品的又一力作,是四川档案人践行“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神圣宗旨的具体体现。
从历史档案角度真实、客观、完整再现川人抗战的史料书,可以说《抗战时期的四川—档案史料汇编》当属开山之作。本书选用档案资料896件,共5章158万字,分上、中、下3册,时间断限为1937年7月“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到1945年8月抗战胜利。这些档案,有的来自全省各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有的出自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解放军档案馆,尤其是记载川军在前线与日军浴血奋战的阵中日记、战斗要报详报、密电等档案,更是弥足珍贵。本书力求做到思想性、科学性、史料性的统一,在谋篇布局上显考究,在广种薄收上见严谨,在广度深度上看视角。本书有以下4个方面特色:
彰显功绩推动四川抗日救亡运动
本书专章展示了四川党组织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紧紧依靠四川人民,壮大党的队伍,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争取四川实力派,团结民主党派,发展抗日民主运动,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的重大贡献。
—恢复和发展党组织,奠定广泛的群众基础。1938年1月10日,中共四川省工作委员会在成都正式成立,1938年11月,根据党的决定结束省工委,撤销重庆市委和成都市委,分别成立川西、川东两个特委,川西特委因西康建省,改名为川康特委。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到1939年,川东、川康党员人数发展到8000多人。党的组织已从狭小的圈子走了出来,具有了广泛群众基础。1939年1月,中央决定在重庆成立南方局,直至1946年5月,在长达8年的时间里,四川党组织在南方局的领导下,组织和推动抗日救亡运动。
—加强上层统战,推动川军出川抗战。着力开展对四川实力派和进入四川后的国民党军政要人的统战工作,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毛泽东、朱德、刘伯承亲笔致信刘湘、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杨森等,周恩来多次与刘文辉等人会晤,或派代表做他们的工作。董必武、林伯渠等与刘文辉、潘文华会晤,坚定他们坚持抗日的信心。先后指派张曙时、李一氓、罗世文等人,力促刘湘以民族大业为重,联共抗日,与蒋介石合作“统一川政”。刘湘派出了30多万人的部队上前线,加快了四川抗战基地的形成。在抗战八年中,先后出川参加抗日的部队,共有6个集团军,总兵力达300余万人。
—强化组织领导,掀起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随着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形成了抗日救亡团体的领导核心,四川党组织通过学委、文委、妇委直接领导和影响“民先队”、“海燕社”、“四川省各界抗敌后援会”、“四川青年救国联合会”等抗日团体,组织抗日集会、举办群众游行、发起献金救国、兴办抗日报刊,掀起了声援华北抗战、欢送川军出川抗战、出钱出力支援前线的热潮,开创了抗战文化宣传的新局面,建立了巩固的抗日宣传阵地。
—坚持团结抗战,开展人民民主运动。按照党中央实行民主政治的要求,四川党组织声援和推动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农民暴动等,掀起民主运动的新高潮。同时,加强党的建设,开展勤业、勤学、勤交友的“三勤”活动,做到职业化、社会化、合法化,转变党的组织方式和斗争方式,在城市和农村建立“据点”,组织社团,形成了党的秘密外围组织。参加整风运动和党的七大,建立党的公开交通和秘密交通。
在抗战中,川籍共产党人车耀先、闻化鱼、康乃尔、张露萍等,至死不渝坚持抗战,尽显巴蜀儿女的英雄本色。
讴歌英烈四川为抗战作出杰出贡献
抗战时期,四川是全国的“大后方”,是支撑中国半壁河山的后方基地。在国家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难之秋,四川人民义无反顾,慷慨赴难,对全国抗战作出了巨大牺牲和杰出贡献。
—出兵最多。抗战8年,四川出兵总计约340万人,征兵数量占全国20%以上,正面战场抗日军队每5人中即有1个四川兵,平均每17个四川人中就有一人上前线。八年全面抗战,川军将士北出剑门,东越巫峡,转战7万里,足迹遍及大江南北13个省市,参加了中国战场抗击日军的28个大型会战、战役,守卫全部前线战场1/5的国土,伤亡、失踪64.6万余人,其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位居全国之首。
—出钱最多。抗战期间,全国大部分省市沦陷,四川成为民国财政开支的重要来源。八年全面抗战民国政府总支出为14640余亿元(法币),四川负担约4400亿元,占30%以上。四川从1937年8月的第一次认购1900多万元的救国公债开始,又先后认购、发行过“建设”、“军需”、“同盟胜利”、“兴业”等战时公债数十种,大多在1亿元以上。
—出物最多。为了保障抗日军粮的供应,四川人民节衣缩食,交纳沉重的田赋。从1941年至1945年,四川田赋共征收谷物8404万石,占全国征收谷物总量的1/3以上。抗战全面爆发后,沿海产盐区相继沦陷,食盐紧张,作为川盐主产区的自贡,1937年至1941年间共增产200万担,外调满足湘鄂等省的食盐需要。四川各地的工厂加紧生产,为抗日前线提供了大量的武器弹药、服装和其他各种物资。四川各地还开展了各种捐献活动,为抗战捐钱、捐衣、捐飞机,为支撑抗战取得最后胜利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障。
—出力最多。为了保障抗战运输通畅,四川动员250万民工抢修川陕、川黔、川滇、川湘四条公路干线,新建扩建空军基地33处。1943年12月,四川动员29个县的50万民工,仅用半年时间抢修出新津、邛崃、彭山、广汉4个战略轰炸机场和5个驱逐机机场,这些机场立即在抗战中派上用场。1944年6月中旬至年底,美国B29轰炸机群从成都平原各机场起飞,共对日本本土和日本占领地投弹3626吨。
揭露罪行日军飞机轰炸四川
从1938年2月18日轰炸重庆开始,至1944年12月18日在万县、梁山、成都等地投弹为止,日空军对四川施行历时7年的轰炸,尤其是1939年至1941年,连续3年对四川重庆、成都施行惨无人道的轰炸,给四川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据统计,1938年-1944年的7年间,日本侵略者至少出动飞机7380架次以上,对四川的66个市、县进行了至少321天的战略轰炸和扫射,投下的炸弹至少有26826枚。四川民众被炸死22500余人,炸伤26000余人。仅对58个市县的统计,大轰炸就造成了民众财产损失至少在1500亿元以上,尚不包括全省公有财产的损失。
再现变迁抗战时期四川经济社会发展
本书选用了528件档案,全方位、多视角反映了抗战前后四川、西康两省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变迁,诸如抗战时期四川的幅员面积、人口数量、行政组织、财政金融、工矿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文化教育,以及川康行政区划、西康建省、施政、建设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责任编辑:刘连梅 最后更新:2015-07-06 09:43:5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