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沙的烈士公园南大门进入,穿过宽阔的石板路,步入肃穆的烈士纪念塔,塔内的烈士文抄碑上,“头可断,而共产党籍不可牺牲!”、“官可以不做,命不可不革”,这两句铿锵有力的名言位列在正面第一的位置。
这是“黄埔三杰”之首、“黄埔第一人”蒋先云在北伐战争洪流中发出的革命宣言,彰显出一位共产党人的铮铮铁骨。
蒋先云,1902年出生于湖南永州,虽家境贫困,但才华横溢。中学时,有一次老师以“月”字为题,要学生造句联对。
蒋先云思索片刻,以旧社会腐败没落、行将消逝,而新社会如旭日东升、大地光明为意境,在张宣纸上笔走龙蛇:“残月西斜,漫洒人间;日出东方,大地红遍。”
国文老师读此佳句,大为赞赏,此后,蒋先云“才子”的美誉便不胫而走。
后来,经过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的洗礼,蒋先云的思想更加成熟,1921年,他在主席的介绍下,成为湘南地区首批共产党员之一。在与旧社会反动势力的激烈斗争中,逐渐显示出了优秀的指挥才能和卓越的领导才能。
1924年,黄埔军校开始招收第一期学生,蒋先云受党的指示,也前来报考。他先是填写了调查表,写明了他是由主席介绍投考黄埔军校的,继而参加了入学考试,成绩名列榜首,成了“状元”。
在校期间,他努力学习革命理论,研读古今兵法,学习非常刻苦,在学校组织的考试科目中,不论是学科还是术科,都惊人般地位居第一,被廖仲恺称为“军校中最可造就的人才”,于是成了校长蒋介石最为赏识的学生。
1924年11月,蒋先云以同期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并成为第一个被蒋介石提名留校的学生,被分配到由周公任主任的政治部担任秘书。
蒋先云的横溢才华和卓越能力逐渐得到了蒋介石的青睐,他曾在一篇演说中公开赞扬蒋先云“是我们黄埔军校最好的革命军人!如果我们军校的同学个个都是蒋先云,革命一定可以成功!”
蒋介石还声言,将来革命成功他解甲归田后,黄埔军校这些龙虎之士只有蒋先云才能指挥。
蒋先云在蒋介石眼中的地位之重,由此可见一斑。
1925年初,广东革命政府进行第一次东征,蒋先云兼任东征军教导团一营二连党代表。
5月,东征军回师广州进讨伐杨希闵、刘震寰两支叛军,蒋先云此时已升任一军二团二营代理营长。
他率领校军前锋冲在前头,并统领城区工人武装纠察队、郊区农民军,最先联合抢占城东广九车站,并亲自率领尖兵强攻滇军总指挥部。
蒋先云在此役中作战英勇,他亲自端着冲锋枪,带领战士们冲过敌人设置的铁丝网,攻入市区中心,占领了滇军的总指挥部。
10月,国民革命军举行了讨伐陈炯明的第二次东征,蒋介石亲任东征军总指挥兼第一军军长,蒋先云任东征军第三师第七团党代表。
这一次,东征军在攻打陈炯明老巢一一惠州时连连受挫,,久攻不下。
蒋先云闻讯,立即在第七团内组织了以“青军会”会员为骨干的敢死队,冒着枪林弹雨,用云梯强行登城。
开始登城后,蒋先云左手举着盒子枪,右手挥着指挥刀,身先士卒地指挥战士与顽敌展开肉搏战。
战斗中,蒋先云身上多处被刺,血流不止,但他仍坚持指挥战斗,直至第七团首先攻进惠州城。
此次战斗使得蒋先云在颊上留下了伤疤,也为其贏得了“青年军人楷模”的称号。
惠州一战,在前线指挥的蒋介石亲眼目睹了,蒋先云奋勇当先、出生入死地指挥部队浴血杀敌的一幕,对他更加青睐。
战斗结束后,蒋介石曾抚摸着蒋先云伤痕累累的身体,感慨万千地说:“昔日赵子龙,浑身都是胆;今日蒋先云,满身都是伤!”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蒋先云和蒋介石公开决裂,当时武汉革命政府为解除反动势力的威胁,决定挥师北上,蒋先云主动请缨。
就在蒋先云为二次北伐踌躇满志之时,一件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他大为伤心,事情源于蒋先云与蒋介石的一张合影照。
在第一次北伐时期,蒋先云作为北伐军司令部秘书、总司令副官,与总司令蒋介石工作交往甚密,有记者将两人在北伐军总令部配合默契的情形及合影照片登在报纸上,这在当时一度被传为佳话。
但武汉反蒋大会后,一些被蒋介石逐出黄埔军校和军队的共产党员却对这张照片大加议论,甚至有人拿着报纸在蒋先云背后说,蒋先云过去投靠蒋介石是为升官发财,回归共产党是伪装革命,忠于革命是假、忘恩负义是真等等,这让生性耿直的蒋先云倍觉委屈。
不仅如此,在当时的中共党内也不断有人攻击他,叫嚷着不能相信蒋先云,说他定会投靠蒋介石,还专门派人对蒋先云进行审查,这使得蒋先云进一步陷入痛苦之中。
他虽然再三向组织和一些说怪话者解释、申辩,但均无济于事,万般无奈之下,性情刚烈的蒋先云决心对奉军作战,以求革命殉职来表明心迹。
5月28日,蒋先云在临颍城下的一次战斗中牺牲,年仅25岁。
为了追思蒋先云的英雄事迹,国民政府在武汉举行了追悼大会,在武汉的国共两党知名人士多数到场。
听闻蒋先云的牺牲,主席沉默半晌,良久无语。蒋介石也是深感遗憾。
1955年3月19日,老蒋在接受美国《时代周刊》专栏作家苏兹贝格的采访时,在谈到蒋先云的话题时,颇为感慨地说,蒋先云是他“最得意的门生,奇才”。
责任编辑:张丹 最后更新:2022-08-17 14:54:27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