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先云虽为黄埔奇才,很长时间却鲜为人知。
当年,他与陈赓、贺衷寒三人被称为“黄埔三杰”。但在笔者查访中,得知黄埔“三杰”也并非只指此三人。有说“三杰”中有共产党人李之龙没有陈赓的,有说“三杰”中有国民党人胡宗南没有贺衷寒的。但没有人说蒋先云不是“三杰”的,他的“黄埔三杰”之首的地位无人替代,足以可见其才华出众与威望之高。
蒋先云被提及的少,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与蒋介石的关系。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有关部门曾就是否可以宣传蒋先云向上请示,最后由对蒋先云比较了解的邓颖超作了肯定的答复,才解除了顾虑。
介绍他入党和报考黄埔军校的都是毛泽东
蒋先云又名湘耘,别号巫山,1902年7月14日生于湖南省新田县大坪塘村一没落书香之家。父亲蒋继堃是清末秀才,为人忠厚正直;母亲肖玉秀,人称“大脚婆”,朴实勤劳,性情开朗。蒋先云兄弟姐妹8人,先云排行最小,5个哥哥,两个姐姐。大哥蒋先烈是孙中山先生得力助手,反袁义士,后壮烈牺牲。
蒋先云11岁时,蒋母决定让其读书识字,遂把他送进了本村的国民小学。懂事的蒋先云深知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因而格外用功,加上他天资聪颖,各门功课都取得了优异成绩,深得老师们器重,不久便跨过高小而被位于衡阳的湖南三师破格收为学生,免费入学。
进入湖南三师不久,“五四运动”爆发,受其影响,蒋先云先是在三师带头发起组织“学友互助会”,后又在衡阳发起成立了“湘南学生联合会”,并任联合会第一届总干事,在何叔衡指导下,率领爱国进步学生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群众性革命运动。蒋先云与师生们一道,举行集会游行,到街头演讲,散发传单。据史料记载,勇敢的蒋先云曾亲自起草反对卖国的“二十一条”宣言,倡行抵制日货,甚至还与夏明翰一起冲开军警阻挠,闯入贩卖日货的店铺,捉拿走私贩卖日货的奸商,使得衡阳日货一时间几乎绝迹。
1919年7月,毛泽东为响应陈独秀等人发起的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启迪湖南“民智”,于长沙创办了《湘江评论》杂志。忧国忧民的毛泽东写下《民众的大联合》一文,并在《湘江评论》上予以刊出。蒋先云初见此文便爱不释手,一口气连读数遍,挥笔写出了《帝国主义的末日快到了》一文,与毛泽东的文章遥相呼应,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反响。
1920年8月,毛泽东在长沙创办文化书社时,就在第三师范设立了衡阳分社,并开办书报贩卖部,出售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书籍和《向导》《先驱》等革命报章杂志。1921年10月,毛泽东在上海参加党的“一大”回长沙不久,就乘轮船溯湘江而上,到衡阳考察。翌年4月,毛泽东再次来到衡阳,在湘南学生联合会厅堂和第三师范风雨操场,发表关于马克思的革命斗争史、社会问题、中国农民运动等著名讲演,并在这里发展了一批共产党员,蒋先云便是其中之一。1921年冬,蒋先云与贺恕、夏明翰等人在衡阳地区建立了共产党的组织。
1922年,李立三在安源组织成立了工人俱乐部。李立三外出时,俱乐部暂由蒋先云等人主事。蒋先云同朱少连等一起,不顾当局的威吓和利诱,猛烈推动工潮。9月中旬,安源路矿工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罢工运动,在工人中有着巨大威望的蒋先云还不顾危险,亲自起草和散发传单,参与组织领导罢工行动,他与李立三、刘少奇为罢工最终取得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被并称为安源工运的三根撑门柱。
此后不久,蒋先云在党的指示下转往水口山矿,组织工人团体,开展为捍卫水口山工人生活利益而斗争的工人运动。经过其周密策划,1922年11月27日,水口山工人俱乐部正式成立,随后水口山中共党支部亦宣告成立,蒋先云担任党支部书记兼俱乐部主任。在革命力量逐渐汇聚的基础上,这年12月,蒋先云领导发动了水口山三千工人大罢工,并坚持斗争长达23天之久,最终获得完全胜利。就这样,年仅20岁的蒋先云,在与旧社会反动势力的激烈斗争中,逐渐显示出了优秀的组织才能和卓越的领导能力,成为中共早期著名的工运先锋,也成了毛泽东关注的一个同乡。
1924年,毛泽东去广州出席完国民党一大后,于3月回到上海。他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委候补委员。又兼任了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的委员。他和其他执委汪精卫、胡汉民等共事,协调两党的行动。同时负责上海地区的黄埔考生的复试。
黄埔军校在湖南的招生,是秘密进行的。蒋先云、郭一予等18名初试合格的考生,在长沙分散搭乘火车轮船到汉口后,再搭轮船到上海,来找毛泽东。蒋先云、郭一予等将湖南党组织选送的军校一期生的名单和公函一起交给毛泽东。
毛泽东指缝间夹着香烟,吹走烟雾,仔细瞧着名单,询问道:“在湖南初试,考过哪些功课?”
蒋先云答:“只在清水塘报考时,考过一篇作文,题目是:试述投考黄埔军校的志愿。”
“那你们要赶快准备功课复试。”毛泽东使劲嘬了两口烟,着急得像是自己要去赶考。“这次复试考生人数很多,很认真,凭考试成绩取录。算术、代数、几何、三角、理化都要考。”
几名考生紧张地抽紧眉头。
毛泽东起身把他们送出屋时,又鼓励几句:“临阵磨枪,不快也光。不要怕,争取临场发挥好。我会随时给你们打听消息的。”
几天后,毛泽东得到了复试录取名单。18个人只取了蒋先云等8名。据说湖南送考的学生,思想文章都好,但数理化及格的少。毛泽东把旅费和证明书分发给8位考生,让他们于4月间到广州报到,参加全国总复试。
多年后这些热血青年还记得,每次在送别的时刻,毛泽东都会说一句“让我们相会在广州”,都记得毛泽东在码头上那清瘦的身影和真诚的祝愿。
入学考试和毕业考试都列第一的奇才
黄埔军校完全是按照苏联红军的原则和制度建立起来的。孙中山请来几名苏联教官作为军事顾问参加军校的筹建工作。
3月29日。广东高等师范学校人头攒动,1200多名报考者在这里进行总复试。
每个教室门口都有两名教师守着。蒋先云正襟危坐。他不怕考试,一考试反而兴奋,超水平发挥。他接到考卷,一看题目是“论中国贫弱的原因和挽救之道”,顿时心涌万言,落笔有神。因为蒋先云看过许多孙中山的讲演和国民党一大的宣言,这个题目早在胸中,所以写起来痛快淋漓。
曾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当时负责筹建军校和招生工作的张申府回忆说:“军校招生简章在报上登出之后,来自全国各地的报名学生十分踊跃。初试合格的各地学生需要到广州再通过复试才能最后被录取。第一期学生的试题,是我同几位苏联顾问事先商定的。考试分笔试和口试两种,我主要负责学生的口试,同时还兼管笔试监考和阅卷工作。录取揭榜时,共产党员蒋先云名列第一。”
在校期间,蒋先云不仅努力学习革命理论,还研读古今兵法,学习非常刻苦,在学校组织的考试科目中,不论是学科还是术科,都惊人地位居第一,被廖仲恺称为“军校中最可造就的人才”。
1924年11月,蒋先云以同期第一名的成绩圆满地结束了在黄埔军校的学习,成为第一个被蒋介石提名留校的毕业生,被分配到由周恩来任主任的政治部担任秘书。
深得蒋介石信任又坚决脱离蒋介石
蒋先云的横溢才华和卓越能力得到了蒋介石的青睐,他曾在一次演说中公开赞扬蒋先云:“蒋先云同学,是我们黄埔军校最好的革命军人!如果我们军校的同学个个都是蒋先云,革命一定可以成功!”蒋介石还声言将来革命成功他解甲归田后,黄埔军校这些龙虎之士只有蒋先云才能指挥。
蒋先云不甘于只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他还要驰骋疆场,到战场上去冲锋陷阵,发挥自己的军事才能。随后,国民革命军的东征给了蒋先云大显身手的机会。
1925年10月,国民革命军举行第二次东征,蒋介石亲任东征军总指挥兼第一军军长,蒋先云任东征军第三师第七团党代表。这一次,尽管东征军的实力比第一次东征时要强大得多,但在攻打陈炯明老巢——惠州时,部队却连连受挫,惠州城久攻不下。蒋先云闻讯,立即在第七团内组织了以“青军会”会员为骨干的敢死队,冒着枪林弹雨,用云梯组织强行登城。开始登城后,蒋先云左手举着盒子枪,右手挥着指挥刀,身先士卒与顽敌展开肉搏战。战斗中,蒋先云身上多处被刺,血流不止,但他仍坚持指挥战斗,直至第七团首先攻进惠州城。此次战斗使得蒋先云颊上留下了伤疤,但也为其赢得了“青年军人楷模”的称号。
惠州一战,东征军歼灭了陈炯明精锐的守城部队,在前线指挥的蒋介石亲眼目睹了蒋先云奋勇当先、出生入死地指挥部队浴血杀敌的一幕。战斗结束后,蒋介石曾抚摸着蒋先云伤痕累累的身体,感慨万千地说:“昔日赵子龙,一身都是胆;今日蒋先云,满身都是伤!”
正是由于蒋先云出色的政治才能,兼具优秀的军事才能,不久就在蒋介石的推荐下,当选为中国国民党黄埔军校第四届特别党部执行委员,开始走向其人生的辉煌期。
1926年3月20日,国民党二大结束后才两个月,蒋介石突然采取了严重的反共行动:设计制造了“中山舰事件”。蒋先云不满蒋介石之所为,与周恩来等人一道,强烈谴责蒋介石。
也就在这一天,蒋介石在广州召开军事干部会议,宣布:军队中不能有跨党分子,国民党员不许加入共产党,已加入的,退出共产党方可留在军队;共产党员必须从第一军中退出。
但出乎其意料,蒋介石宣布完后会议竟冷场很久,无一人宣布退出共产党。蒋介石无奈,将目光投向了蒋先云,问:“有谁退出共产党?有谁退出共产党?”他满以为蒋先云会带头发言并退出共产党,不料话音刚落,蒋先云就“腾”地站起来,挺起胸膛瞪了蒋介石一眼,用洪亮的声音坚定地说道:“我是共产党员,永做共产党员!现在我郑重声明:退出国民党!”说完拂袖而去,全场的人为之一惊。蒋介石恼羞成怒,但碍于众人之面,还是压住了火气,但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异常难看。
尽管蒋先云的所作所为令蒋介石大为失望,但为了能够笼络到这个难得的人才,蒋介石在公众场合非但没有谴责蒋先云,反而对之礼遇有加。他仍满怀期望地对蒋先云说:“人各有志,我决不勉强。但听我一句忠告,以你的才干,只要退出共产党,可以先任中将教育长,识时务者为俊杰,望你三思!”蒋先云对蒋介石以官位相许不为所动,愤然道:“学生当初投笔从戎绝非为当官封侯。我官可以不做,命不可不革。脱离共产党,我做不到。”
同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在组织北伐军司令部时,蒋介石第一个想到的还是蒋先云,他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让蒋先云一定前来就任。信写好后,蒋介石知道蒋先云脾气倔强,怕其拒绝,又特意派人找到时任中共广东区委书记的陈延年,托其向蒋先云打招呼。
在陈延年的劝说下,也为着能施展自己的满腔救国抱负,蒋先云暂时搁置了对蒋介石的不满,来到其身边。一见面,蒋介石就拿出了早已写好的委任状,委任蒋先云为北伐军司令部秘书、总司令副官。北伐途中,蒋介石事无巨细皆与其商量。而蒋先云也暂时抛开了他与蒋介石的恩怨,竭尽全力做好份内的工作。于是,这一时期北伐军总部和蒋介石发布的一些宣言和文告,便多出于蒋先云之手。
翌年4月12日,蒋介石悍然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蒋先云义愤填膺,立即组织在武汉的黄埔各期学生成立了讨蒋委员会,亲任主席,树起了反蒋大旗。蒋先云在会上慷慨激昂地历数了蒋介石屠杀革命群众的罪行,揭露蒋介石是“封建势力的领袖,他的革命是假革命,是反革命”,其手段“比军阀张作霖、吴佩孚还厉害”,指出:“蒋贼不除,世无宁日”,号召各界民众起来“打倒反革命的蒋介石及其工具”。会后,蒋先云还带领武汉30万群众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至此,蒋先云与蒋介石彻底决裂。
惨烈悲壮的牺牲,写就光辉而短暂的人生
就在武汉国民政府任命蒋先云担任七十七团党代表兼团长时,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张国焘,也叫嚷着不能相信蒋先云,说他一定会投靠蒋介石。张国焘还专门派人对蒋先云进行审查。当时负责审查的人不注意工作方法,他们常常找蒋先云谈话,谈话时居高临下,口气严厉,这使得蒋先云进一步陷入痛苦之中。万般无奈之下,性情刚烈的蒋先云决定到河南对奉军作战以求革命殉职来表明心迹。
蒋先云虽然选择了以死明志,但他并没有意志消沉,仍是尽心尽力地做着部队的教育训练工作。
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七十七团部队的整理和训练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二十六师的士气也有了提高。二十六师来自四川,这时归张发奎统一指挥,但张一直对其另眼相看,很不重视,只把它排在行军的后方,担任一些警戒任务。5月中旬,逍遥镇之役受挫,张发奎急调二十六师增援。七十七团是先头部队,80里路一夜赶到,敌人见势全线溃退。张发奎大感意外,逢人便说,蒋先云不得了!
队伍又要出发了,去攻打奉系军阀张作霖的队伍。蒋先云率领全团高唱着《北伐战歌》,辞别了来车站送行的蔡和森、彭湃、夏明翰等人,离开武汉,开赴河南前线。
5月27日拂晓,第十二师与敌交战,敌顽强防守,激战一天,黄昏才攻下十里头。蒋先云到村外观察了战况,回来对二十六师副师长吴仲禧说:“不摧毁敌人的重炮阵地,我军正面的进攻就不能成功,应当建议张总指挥派我们从右翼出击,包抄敌人的炮兵阵地。”
吴仲禧立即打电话到总部请示,张发奎很快同意了这个建议,并下令:“着二十六师七十七团蒋先云部立即从右翼出击,直趋辛庄,抄敌之左翼。”
接到命令,全团官兵以急行军的速度向辛庄跑步前进。5月29日上午7时,二营尖兵已抵达外场。8时许,蒋先云率领一营、二营及机枪连、侦察队赶到前沿阵地外场。
8点整,临颖城东传来频频枪响。蒋先云督兵策应。蒋先云冲出掩体,站到士兵中间,大喊道:“不要紧,我来了!打!”
蒋先云率领的一、三营冲了过来。
第二道防线很快逼近了,他们一面冲锋,一面开枪。蒋先云跌了一跤,子弹把他的左脚打出血来。几个士兵过来救护,被他拒绝。他坐下来解开绑腿带,包扎流血不止的伤口。师部通讯员传令叫他下火线,由一营营长代替他指挥。他不肯:“脚伤了,没关系,还能骑马。我必杀退敌人!”卫兵牵来了马。他跳上马背,军刀在空中光闪闪地挥了一圈,像旋风一般向前线疾弛。“冲啊!”他那无畏的骑士姿态使战上们产生了信心。“不是胜利就是死亡!”
马蹄敲击着田埂泥块。突然,好像是回声响亮的山坡发出了怒吼,敌人用山炮密密地轰射起来。炮弹不断地爆炸。马腿一软,连人带马扑倒在地,他又中了一弹。
他坐在地上喊着。“我已受伤,你们要死战勿退!”
蒋先云拄着一支步枪,在两名士兵的护卫下,重新跨上战马,刷地抽出战刀,瘦削的黑脸显出一股杀气:“前进!”
一颗炮弹在附近爆炸了。灼热的硝烟扑在脸上。勇士倒了下去。炮弹片炸断了他的腰皮带,穿入腹腔,鲜血喷了出来。他的头向后倒去。他想把脚从马蹬里抽出来,努力坐起来,却立刻倒了下去。“冲啊!杀啊!前进!前进!……”他咬着牙齿喃喃地说,他又鼓起最后一丝力量,拼命向上一挣,结果却张开双手倒了下去。
“弟兄们,为团长报仇!”战士们咆哮起来了。他们把蒋先云从马鞍上抬下来,一面向敌人射击,一面抬着团长奔跑,午后4时,终于攻下临颖。
周恩来在武昌主持召开蒋先云的隆重的追悼会。党的机关刊物《向导》周刊登载了《悼蒋先云同志》的悼词。
同样令人悲痛的是,在这一年,蒋先云之妻李祗欣已先于他因病去世,年仅22岁。李祗欣是李立三之胞妹,衡阳女三师毕业,一直从事妇女运动和教书。妻子的早逝无疑是蒋先云巨大的伤痛,如果说蒋先云此役抱着必死的信念,是否与其英年丧妻有关,不得而知。
(作者系著名党史、军史作家,北京军区空军创作员)
责任编辑:振中 最后更新:2021-08-11 09:46:0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下一篇:蒋先云的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