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11月至1934年2月,国民党军第19路军主要将领与爱国人士在福建合影(资料图)
本文摘自《张力与限界:中央苏区的革命(1933~1934)》,黄道炫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11
文史频道转载本文只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不代表认同其观点和立场。
1934年1月下旬举行的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毛泽东曾谈道:
有一个同志对于福建的所谓人民政府,说他带有多少革命性不是完全的反革命,这种意见也是不对的。我在报告中已经指出:“人民革命政府”的出现,是反动统治阶级的一部分,为着挽救自己将死命运而起的一个欺骗民众的新花样,他们感觉苏维埃是他们的死敌,而国民党这块招牌太烂了,所以弄个什么“人民革命政府”,以第三条道路为号召,这样来欺骗民众,没有真正革命意义,现在事实已经证明了。毛泽东:《关于中央执行委员会与人民委员会报告的结论》,《苏维埃中国》,第305页。
毛泽东对福建事变的这种评价,征诸前引潘汉年回忆,当然并非如李德所称毛泽东当时坚持“不应该马上直接支持十九路军和‘人民革命政府’”,〔德〕奥托·布劳恩:《中国纪事1932~1939》,第85页。而是反映着事变后中共中央的态度。福建事变失败后,整个中共领导层一改事变中的谨慎态度而展开谴责、批判,在此背景下,毛的表态自也不能出此框架,它倒是提醒我们,正像不能简单用毛泽东事变后的发言等同于事变中毛泽东的态度一样,事变后中共中央对闽方的定性也不完全代表其事变中的真实态度。虽然,中共中央可以被批评缺乏有效措施将事变引向自己有利的方向,但如果看看蒋介石当年的部署,就可能发现,事情远不是那么简单。
(2)南京政府镇压福建事变
福建事变爆发,对中共是机会,对蒋介石,却也未必全出意料。
福建的十九路军是淞沪抗战后进驻福建的。1932年蒋介石重掌南京中央后,作为粤陈(铭枢)势力的十九路军戍守南京势难继续,粤桂方面提出将十九路军调驻福建。对此,蒋介石内心并不情愿,在给何应钦的电报中谈道:
近日李黄陈诸兄急欲派十九路赴闽,其势似不可阻止。汪院长亦已赞成,其事必实现。如此恐伯南调赣南部队回粤,又碍中央剿匪计划。故中迟迟未肯下令也。前日罗师长回赣时托其面述此情,并派其往见余幄奇,最好留余部在赣南完成剿匪使命。但其直辖于伯南,如我方往留,则于公于私皆有为难。《蒋中正电何应钦近日陈济棠等欲派十九路赴闽听其自决枪械暂勿送去(1932年5月13日)》,蒋中正文物档案002010200066033。
虽然心有戚戚,但蒋介石当时没有其他安置十九路军的办法。十九路军的抗日英名,蒋介石自身刚刚复职的脆弱,使其最终不得不同意十九路军赴闽。
十九路军到闽后,迅速控制福建局势,并与粤方谨慎接触,双方关系若即若离。蒋介石对十九路军以拉拢为主,但也不无搞垮十九路军,将福建收为己有的心思。1933年2月,陈立夫向蒋介石报告福建和粤桂形势,透露出南京中央图闽的隐秘动机:
蔡对闽省客军极仇视,而于卢兴邦部为尤甚,常欲伺机解决之。闻中央接济卢部机枪五十挺迫击炮八尊之讯为蔡所悉极度不安。2?刘珍年之调驻浙东与闽北,配之以卢兴邦与刘和鼎诸部在蔡视之为中央对十九路军之包围。3?中央此次调六十师赴赣剿匪在蔡视之为有分散其兵力。
西南中心系于陈济棠之一身,陈如效忠中央,则西南风云可以消,盖无广东则西南活动将无经济基础。陈氏乃解决西南问题之锁。《陈立夫电蒋中正缕陈西南问题(1933年2月7日)》,蒋中正文物档案002090300009103。
1933年5月,十九路军的老上司陈铭枢游欧回国,开始积极筹划反蒋。参与陈铭枢策划的梅龚彬回忆,陈提出上中下三种方案:“第一种方案(上策)是联合粤桂反蒋;如果陈济棠不肯参加的话,就执行第二种方案(中策),先搞闽桂联合倒陈,再发动反蒋;如果陈济棠和李宗仁都不肯干,那只有采取第三种方案(下策),争取与红军合作反蒋。”《梅龚彬回忆录》,团结出版社,1994,第82页。陈铭枢的活动,南京方面迅速得到讯息,与粤方有千丝万缕联系的汪精卫早在6月15日就电蒋报告广州方面的异动,提醒蒋“恐将有军事行动”;17日,更直接点出浙江有被犯之虞:“浙省空虚,不肖生心,乘虚冒进固愚妄所为,但天下乱事往往由愚妄之人所造成。不如益兵为备,使之知难而退,弟固确有所闻故力言之,并非欲轻启兵衅也。”《汪兆铭电蒋中正西南分离运动已成熟旬日内必实现其自立政府(1933年6月15日)》、《汪兆铭电蒋中正浙江省应益兵为备(1933年6月17日)》,蒋中正文物档案002080200097032、002080200097100。汪精卫在此故作玄虚,并未点明具体的犯浙者,但衡诸时、地二势,有可能对浙江构成威胁的,必为福建无疑。
其实,陈铭枢的活动,蒋介石多有掌握。在陈铭枢接触陈济棠、胡汉民未取得进展时,蒋介石在日记中记有:“陈铭枢等联合反动,似告失败,则西南渐稳。”《蒋介石日记》,1933年6月17日。17日,他致电吴铁城时表示:“西南一切酝酿,一切误解,应恳切劝导,设法消弭,必尽其在我。如仍逞私见,害大局,吾人职责所在,固不容瞻顾畏缩也。”《蒋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第20册,第592页。虽然对广州方面和陈的活动有所警戒,但蒋的判断还是偏于乐观,认为其一时难成气候。8月,吴铁城也致电蒋介石报告:“粤闽军事联络恐难实现。”《吴铁城电蒋中正顷接港讯现陈铭枢拟扩充十九路粤闽军事联络恐难实现(1933年8月23日)》,蒋中正文物档案002080200115183。
作为在长期内部混战中摸爬滚打出来的实力派人物,蒋介石当然不会对陈铭枢的活动完全掉以轻心。虽然按照蒋介石惯常的坐观其变处事方式,他未对福建方面和陈铭枢采取积极行动,但并不意味着对此无所作为。准备第五次“围剿”时,蒋在浙赣闽边区部署警备部队5个师另4个保安团,这样的重兵配置,极具防备闽方的意味。尤其是1933年9月,蒋介石令国民党军进攻位于闽赣边境的黎川,应为一石二鸟之举,既防范赣南和赣东北红军的联系,对其后来的进兵福建也大有裨益。
1933年10月,陈铭枢活动益繁,陈济棠曾电蒋介石,请其适当安置陈铭枢、李济深,以免引起异动,但未得到蒋的积极回应。《陈济棠电蒋中正李济琛陈铭枢恳给以名义(1933年10月3日)》,蒋中正文物档案002020200018001。稍后,蒋介石又接到戴笠的报告:“陈铭枢前来闽用意在与蒋蔡密商联络桂系倒蒋,以求西南切实联合,反抗中央。”《江汉清电蒋中正转报陈铭枢赴闽联络蒋光鼐蔡廷锴意图反抗中央(1933年10月18日)》,蒋中正文物档案002090300009011。江汉清为戴笠化名。对此,蒋介石仍然没有明确反应。11月9日、10日,朱培德连电蒋介石,告以福建陈铭枢等“谋不轨”的消息,建议其速劝时在福州的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回京坐镇”。《朱培德电蒋中正接黄实来电陈铭枢等谋不轨(1933年11月9日)》、《朱培德电蒋中正转报陈铭枢等谋不轨闽将先发》,蒋中正文物档案002020200018002、002090300009012。此时,坐以观变的蒋介石方才出手。11日,蒋介石致电林森,望林“即日回京”并代劝陈铭枢“回中央襄助一切”。《蒋中正电林森可否劝陈铭枢回中央襄助一切》,蒋中正文物档案002020200018005。12日,蒋介石在日记中自我安慰:“陈铭枢入闽作乱,消息渐紧,但无妨耳。”15日,得到福建将有事变的确实消息,蒋当夜“几不成寐”;次日仍“对闽事,思虑入神,不觉疲乏”。《蒋介石日记》,1933年11月12、16日。16日,他做最后的努力,拿出惯常的封官许愿招数,致电蒋光鼐:“许陈军事总监或参谋总长,内政部长亦可。”《蒋中正电嘱蒋光鼐探询陈铭枢任职意愿及其反抗中央之传闻(1933年11月16日)》,蒋中正文物档案002010200097057。但这样的表态,未免失之太晚。
事变既起,在判断其将局限于福建范围内后,蒋介石迅速确定军事解决闽变的方针。十九路军原辖3个师,1933年6月扩充2师,总共有5个师10个旅,每师4000~4500人,加上直属部队,实际兵力5万人以上。参见《闽方逆军新编部队番号及各级逆首姓名调查表》,《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1编军事(5),第806~807页。事变之初,戴笠即向蒋介石报告,闽方“新兵多,逃亡众,能作战者不上三万五千人”。《江汉清电蒋中正十九路军逃兵众多请速发兵戡乱》,蒋中正文物档案002090300009326。据此,蒋介石致电汪精卫表示:“总计逆军号称六军十二万人,实际能作战者最多三、四万人。”《蒋介石致汪精卫等电(1933年12月13日)》,《福建人民政府与共产党合作反蒋史料》,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藏。对于蒋介石而言,这样的实力并不足以构成致命危险。何况十九路军“此次师出无名,其军心必动摇,干部钱多,必不如前之肯牺牲”。《电呈预防西南异动及应付闽变之刍见(1933年12月24日)》,《陈诚先生书信集·与蒋中正先生往来函电》(上),第120页。1933年12月5日,在给驻日公使蒋作宾的电报中,蒋介石乐观判断:“闽变必可速平,饶有把握。”《蒋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第24册,第21页。而陈诚早在12月中旬对事变的趋势也作出了准确预测:
闽变当不难解决,报载军事行动多不确。现我军早至建阳,且建瓯尚有刘和鼎所部,闽军决不能北进。以现在情形观之,彼只能守延平附近。将来在延平或有一场恶战,此一战之后胜负即决定。再进一步,即闽省善后问题耳。所可虑者,或因此引起他方之变动,及日帝国主义者之再侵扰,而共匪亦得苟延也。《德胜关工事已完成此后匪在赣南与赣东北完全隔绝此举实其致命伤(1933年12月19日)》,《陈诚先生书信集·家书》(上),第248页。
1933年11月24日,军事委员会南昌行营制定北路军作战计划:“入闽军应以较匪优势之有力部队集中赣东,以主力猛烈压迫匪第三、第七军团,乘机推进闽北,以迅速之行动,向南进展。”《赣粤闽湘鄂北路剿匪军第三路军五次进剿战史》(上),第五章,第4页。12月初,进一步确定攻闽方针为:“以有力之国军一部编成数个纵队,由赣、浙边区分道入闽,先击破逆军之主力,并将其余逆部,由南北两方夹击,一举歼灭之。”《中国现代历次重要战役之研究——剿匪战役述评》,台北,“国防部史政编译局”编印,1983,第127页。具体攻击部署是:以第二路军两师从浙赣边界的上饶、广丰入闽,第四路军两师从浙西入闽,加上总预备队两师于12月15日前集中闽北浦城,准备分由建瓯、屏南攻击延平、水口;第五路军四个师加上总预备队一师由金溪、资溪入闽,于12月20日左右集中光泽附近,负责掩护攻击部队侧翼,并由邵武、顺昌拊十九路军之背;第三路军主动向德胜关方向出击,牵制中共部队,掩护第五路军入闽并配合其确保攻闽军右侧背安全;海军陆战队准备进攻福州、厦门。这一部署将进攻重点放在闽北方向,欲乘十九路军主力“未集中以前,迅速击破其现驻闽北之部队”,《蒋介石致蒋鼎文电(1933年12月11日)》,《蒋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第24册,第76页。而在闽西北由于顾忌到红军的威胁,以保持警戒状态为主。
应对红军威胁是蒋介石平定闽变不能不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蒋判断“赤匪未必急助伪闽……必在闽北赣乐间地区,以阻止我对闽行动,而以消极助逆”,但在抽调10个师左右兵力入闽时,仍然不敢大意,自我警醒曰:“匪主力既在黎光之间,我军动作极应慎重也。”《蒋介石日记》,1933年11月29日、12月12日。国民党军在江西保持了强厚的兵力,留在江西及赣浙边境的第三路军辖7个师的进攻部队及6个师的守备队,加上赣西第一路军部队,兵力仍数倍于红军。对浙江后方地区,也多有部署,事变发动当天,蒋就致电浙江省主席鲁涤平,提醒其“闽乱既起,浙防应从速准备”;后又电示浙省:“在龙泉、庆元、泰顺、平阳各县对福建之松溪、政和、寿宁、福鼎之各要隘,从速派员负责,专员修筑闭锁堡并囤积粮秣,以防万一。”《蒋中正电鲁涤平俞济时闽乱既起浙防应从速准备(1933年11月20日)》、《蒋中正电鲁涤平在龙泉等各县对福建之福县等各要隘筑堡屯粮等蒋介石致俞济时电(1933年11月26日)》,蒋中正文物档案002020200018024、002010200098057。由于江浙一带为其基本区域,实力坚强,他甚至十分期望闽方攻浙。11月26日,蒋计划研究“如何使闽逆来攻浙”,晚间有闽方攻浙消息传来时,他更“不禁转忧为乐”。《蒋介石日记》,1933年11月26日。为使自身在宣传上居于主动,蒋电告陈布雷等:“自即日起即宣传闽逆进攻浙边庆元、泰顺之消息,逐渐发布使国人注意闽逆开衅之罪恶。惟宣传方法应须有系统与计划,不可使人知为虚构也。”《蒋中正电陈布雷俞济时廿日起发布闽逆开衅消息惟宣传应有系统计划(1933年12月1日)》,蒋中正文物档案002010200099076。深悉内幕的陈诚在家书中说得很明白:“闽逆军事行动与报纸所载完全不同,现已处被动,我军已过建瓯、邵武,即可知报载所谓犯浙,不过以祸首予闽逆耳。”《此次胜利确足以慰劳非但为剿匪之关系实开讨闽逆胜利之基础也(1933年12月25日)》,《陈诚先生书信集·家书》(上),第251页。12月10日,蒋介石亲向第五路军入闽先头部队训话,强调:
你们第十四军这两师人此次同走一路出发,力量非常雄厚,而这一路兵又是土匪和叛逆所料不到的,敌人一定想不到我们能够有这样一个实力雄厚的部队,由我们所决定的这个路线出去,你们这两师人的目的是要占取此后战争的中心要道,这一点对于剿匪讨逆战争最后的胜利,实有最大的关系。蒋介石:《为闽变对讨逆军训话——说明讨逆剿匪致胜的要诀》,《先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11卷,第625页。
随后,为防止由赣东入闽时遭遇红军阻拦,蒋先发制人,要求第三路军“由黎川向东南德胜关泰宁方向进展,协同第二路军堵截伪三、七军团,冀歼灭其实力,并竭力掩护第二路军之推进”。《赣粤闽湘鄂北路剿匪军第三路军五次进剿战史》(上),第5章,第5页。闽变期间,国民党军序列调整较大,这里所谓第二路军,实际即由金溪—光泽一线入闽的第五路军。希望通过攻击赣闽边境红军,将其逼向建(宁)、泰(宁)地区,敞开入闽通道,使入闽军进展顺利。根据这一计划,12月11日,黎川一带国民党军奉命沿团村向闽赣边境的德胜关地区进攻,寻找红军主力决战。16日,国民党军进占德胜关,红军被压往泰宁方向。17日,蒋介石又指示:“为防匪由泰宁绕道北窜,扰我第五路军后方起见,第五纵队应即占领金坑。”《蒋介石1933年12月17日电》,《赣粤闽湘鄂北路剿匪军第三路军五次进剿战史》(上),第5章,第17页。该部随即向东北方向的熊村、黄土关、金坑一线推进,截断建、泰红军往光泽一带的去路;同时加紧构筑碉堡,打通、巩固至光泽方向联络,此陈诚所谓“决先完成黎川至德胜关,及黎川至金坑、东山至熊村之封锁线”。《电呈构筑封锁线计划(1933年12月21日)》,《陈诚先生书信集·与蒋中正先生往来函电》(上),第119页。这样,在由金溪、资溪入闽通道东南方向,国民党第三路军构筑了一条环形防御带,确保其入闽通道安全。由于浙赣边界和浙西国民党军入闽部队本身就受红军威胁甚小,因此,当闽赣边境入闽通道基本被打通后,国民党军入闽事实上有了相当的安全保证。对于德胜关的占据,陈诚在家书中更揭示出另一层意义:“德胜关工事已完成,此后匪在赣南与赣东北完全隔绝,此举实其致命伤。尤以黎川附近之丰富资源,现被我掌握,对匪之物资补充更感困难,实可致其死命也。”《德胜关工事已完成此后匪在赣南与赣东北完全隔绝此举实其致命伤(1933年12月19日)》,《陈诚先生书信集·家书》(上),第248页。
随着第三路军的顺利进展及第五路军的入闽,蒋介石对红军威胁的提防逐渐减小,原计划主要用于警戒的自光泽一带的入闽部队除留一部分继续执行警戒任务外,有3个师部队投入前线,南京政府军兵力使用更为充裕。25日,蒋介石抵闽北浦城就近指挥作战,“虽一团一旅之众,亦亲临训话,砥砺士气”;《闽省残局收束中》,《国闻周报》第11卷第6期,1934年12月29日。同时确定攻击计划,以延平、古田、水口作为首期主攻对象。
延平、古田、水口互为犄角,是控扼福州重要外围据点,直接关系福州乃至整个闽东南地区安危。十九路军在此却只是布置了新编的谭启秀第五军,分由该军第六师守延平,第五师两个团守古田,另一团及军直属部队守水口。而蒋介石布置的围攻部队是:第四、第三十六、第五十六3个师攻延平,第八十七、八十八两师攻古田,第九师及第三、第十师各一部攻水口,仅从编制而言,就均为闽军3倍,至于实际兵力和战斗力更远远超出。因为“抽调入闽的兵力,全系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并集中了海空军及炮兵的优势力量”,宋希濂:《我参加“讨伐”十九路军战役的回忆》,《文史资料选辑》第37辑,第109页。而谭启秀部是十九路军原补充旅(1933年6月改为补充师)基础上成立的新军,战斗力和战斗意志都有限,这样的接战态势使闽方一开始就处于十分不利的境地。1934年1月3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下其攻击计划:“微日攻击延平城,八日攻击水口,十日占领闽清。十三日占永泰。十六日占莆田。廿日占泉州、漳州。”
1月5日,战事刚一爆发,延平守军就告不支,南京政府军第三十六师、第四师、第五十六师分从城南、城东、城东北展开攻击,守军退路也被切断,被迫于次日缴械,延平易手。7日,包围水口、古田的南京政府军发起总攻,当天即占领水口。此时,位于三城犄角顶端的古田已成孤城,蒋介石对古田引而不发,欲以古田作为诱饵,围点打援。攻克水口当天,他致电前方:“蔡逆决率其主力来援古田,并言十日可达古田附近,逆军出巢来犯,正我军求之不得者,现决对古田城逆暂取包围监视之姿态,不必猛攻。”《国民党陆军第八十八师古田围城之役战斗详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1编军事(5),第764页。张治中在回忆录中一力说明是他冒着违背蒋的命令风险坚决主张缓攻古田以争取守军投降(《张治中回忆录》(上),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第92~95页),证之上述电报,似不可靠。次日,蒋再次强调:“古田城逆,只可包围,昼夜佯攻,一面严密监视,不许其逃遁,亦不必留缺口,但不可攻破,务使蔡逆主力仍来增援古田。”《国民党陆军第八十八师古田围城之役战斗详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1编军事(5),第764页。9日,当十九路军一部前出准备北上往援古田守军时,蒋介石更信心满满地指示卫立煌:“逆军已倾全力来犯古田水口之线,刻已进至白沙以西地区,望兄迅速准备在白沙洪山桥间地区,选择多数之渡河点,设法渡河,袭击逆军侧背,整个包围而歼灭之。”《国民党军卫立煌部镇压“闽变”战斗详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1编军事(5),第833页。其一心期望以古田为诱饵,吸引十九路军主力于古田、水口地区实施歼灭。但是,十九路军并没有足够勇气与蒋在闽北对垒,1月12日,北上往援的沈光汉部与南京政府军第三师稍有接触,虽然政府军根据蒋的指示后撤诱敌,但沈部并未乘势前进,反而见其“不战而退,更致狐疑”,《国民党陆军第三师参加镇压“闽变”战斗详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1编军事(5),第747页。当晚即向白沙方向退却。其实,根据蔡廷锴的回忆,1月9日,蔡与陈铭枢、蒋光鼐等放弃福州向闽南撤退,这时的应援行动更多的只是一种姿态。12日,孤处敌后的古田守军投降。
上述电文、战报体现出的是蒋介石一意诱敌而十九路军不敢应战的过程,此中的蒋介石可谓运筹帷幄、信心满满。然而,如果对照蒋介石日记,却会发现档案、电文中无法反映的另一面,看到作为一个人的蒋介石心态的复杂变幻。战事爆发后,蒋在日记中对福建方面是否将主力出福州,在闽西主动出击一直高度关注。就军事常识言,单纯防御福州几无可能,水口、古田为福州防御必守之地。因此,蒋在全面攻击即将展开时,密切注意:“我军攻击水口时,逆部主力由省来袭否?”《蒋介石日记》,1934年1月14日。1月6日攻克延平后,他全力注视闽方军事动向,猜测“福州逆军,其或反守为攻乎?”《蒋介石日记》,1934年1月6日。当时,由于担心日方借事变有所动作,蒋对进攻福州没有信心,多次在日记中写道:“对倭只有避战,如不得已,则不攻福州,以延平为省会,成立政府”;“对福州叛逆,如果集中负隅,则以封锁之法处之”。《蒋介石日记》,1933年12月29日、1934年1月1日。如果闽方出福州在闽西决战,对蒋而言,不失为一个一举解决闽省的机会,前文中说到的蒋的诱敌之计盖出于此。但是,十九路军的战斗力毕竟不可小觑,两军正面交锋,成败也未可料。所以,1月7日,当蒋得到事后证明并不确切的消息,报告“蔡逆果率主力来援古田”时,当时的反应却并非“吾计已售”的得意,而是令览史者感慨万端的“喜惧交集”。《蒋介石日记》,1934年1月7日。喜的自然是闽方出击,其计可售;惧的则是决战结果,事前难有绝对把握。
古田不守,福州外围防御据点尽失,南京政府军开始向福州推进。与此同时,南京政府海军早在12月下旬就先后占领长门、马尾两要塞,时时威胁福州安全。1月9日,海军在厦门市长黄强配合下接收厦门,威胁漳州地区,对十九路军后方形成巨大威胁。在不利形势下,闽方向南京提出三项停战条件:“海军守中立”、“中央军在距福州十英里之线停止”、“福州治安交由海军陆战队接收”,《汪兆铭电蒋中正闽逆托日方提出停战三条件(1934年1月12日)》,蒋中正文物档案002020200018117。欲以此退让换取蒋介石息兵。对此,汪精卫认为“逆军能如限撤退,如能做到仍为有利”,《汪兆铭电蒋中正闽逆托日方提出停战三条件(1934年1月12日)》,蒋中正文物档案002020200018117。但信心满满的蒋介石根本不为之所动,反而加紧对十九路军的攻击。四面楚歌声中,十九路军撤出福州,向闽南退却。16日南京政府军进占福州。
在进攻福州外围据点同时,蒋介石已经开始部署从闽西北插向十九路军后方。1月4日,战事尚未打响,他在日记中标列的注意事项就有“进取闽南利害之研究”。《蒋介石日记》,1934年1月4日。7日,鉴于水口已下,蒋介石考虑:“卫第五纵队挺进闽南计划是否实施,当注意之。”《蒋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第24册,第174页。次日,电卫立煌令其分兵南下永泰,“但须隐秘中央军兵力队号为要”。《国民党军卫立煌部镇压“闽变”战斗详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1编军事(5),第830页。10日,再电卫立煌,令其渡河南下,行动须守秘密,“不可使逆军发觉我有渡河企图”。《蒋中正电卫立煌所部在闽清须极端隐秘(1934年1月10日)》,蒋中正文物档案002020200018113。永泰地处福州西南部,由此前进可扼住十九路军退路,蒋的一系列动作旨在于此。因此,蒋介石日记明确记有:“逆军如向闽南撤退,则第五路仍照原计划向永春、漳州急进。”《蒋介石日记》,1934年1月10日。12日夜,在确知十九路军将全线后撤时,蒋介石命令“主力明日速向永泰急进。除留一旅守永泰外,其余主力再向仙游沙溪急进,以行截击”。《国民党军卫立煌部镇压“闽变”战斗详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1编军事(5),第835页。如计占领永泰后,蒋介石大感得意,在日记中写道:“本日我军已占永泰,此心为之大慰,从此必可如计截击,在莆田海滨歼敌,使之片甲不返也。”《蒋介石日记》,1934年1月14日。
由于蒋在准备围点打援、诱敌实施歼灭战同时,已有展开追击战的腹案,因此,当十九路军沿着沿海公路南撤时,南京政府军从侧翼对十九路军展开所谓“行动之艰苦与神速,俱达极点”《国民党军卫立煌部镇压“闽变”战斗详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1编军事(5),第862页。的超越追击,东路军总司令蒋鼎文指挥四路大军以莆田、仙游、安溪、同安、漳州等为目标,直插十九路军后方。蒋介石要求前方将领:“我军只要正面稳固,尽可多抽部队,到达惠安以东或以西地区,分组截断公路,节节袭击,横断其退路,总须达成一网打尽之目的,以为我战史创例也。”《国民党军卫立煌部镇压“闽变”战斗详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1编军事(5),第846页。在南京政府军快速推进下,全线溃退的十九路军不断遭到追击部队的堵击,狼狈不堪。17日,南京政府军第八十三师已进至仙游,次日,第九、第十师到达。南京政府追兵和夺路而逃的十九路军在仙游、涂岭一带激烈交锋,虽然南京政府军未能在此完全堵截十九路军并予以消灭,但十九路军“蒙受巨创,士气沮丧,致入于不堪再战之境地”。《国民党军卫立煌部镇压“闽变”战斗详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1编军事(5),第863页。20日,莆田被南京政府军占领,十九路军大部纷纷向泉州退却。21日,南京政府军第三师由厦门嵩屿登陆,对泉州一带的十九路军形成南北夹击态势。蔡廷锴见大势已去,被迫离开部队,所部随即向蒋介石请降,轰轰烈烈的闽变从大规模交战开始到失败不过半个月时间即告瓦解,确如军事发动前蒋介石所言:“闽乱不逾一月,必可敉平。”《蒋介石致汪精卫电(1933年12月11日)》,《蒋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第24册,第80页。
迅速镇压福建事变后,蒋介石顺利将福建纳入自己手中,对其“剿共”军事的继续展开,大有裨益。
责任编辑:振中 最后更新:2018-09-27 12:02:18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黄维:彭德怀的真正“克星”
下一篇:戴笠与十三太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