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张云新
长期以来,由于对国民党军队在抗战初期一泻千里的怨恨,以及台湾海峡的阻隔,故对国民党军队正面战场的情况了解不多,一些可歌可泣的抗日英雄也被深深地埋在了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之中。近年来,随着国内的改革开放,两岸交流的增加,一些抗战名将陆续地重新走入人们的视野,其中,王耀武、张灵甫、仵厚德等等就是千百万英雄中的一部份。
提起王耀武,大家恐怕都知道他是国民党军队著名的高级将领之一,是黄埔系中第一个出任方面军司令官和省政府主席的人。黄埔系是非常讲究资历的,而王耀武只是第三期黄埔生,但由于他出色的军事才能,显赫的军功,因此得到了蒋介石的重用而飞黄腾达。因此,在山东流传着一句话,说:“三个李(指李延年、李仙洲、李玉堂,皆黄埔一期学员)不如一个王”的说法。这个“王”指的就是“王耀武”。王耀武自幼家境贫寒,又当过多年苦工,养成吃苦耐劳的特点。对下属,他平易近人,爱护团结,因此为官兵所拥戴;对于同级则无不协调;对上司,他是绝对服从。也许正是他的这种性格,奠定了他在抗战期间能率部屡建奇功,但也决定了他在抗战之后自觉不自觉地成为蒋家王朝牺牲品。就是因为他这一念之差,几乎淹没他在抗日民族战争中英勇杀敌中最光辉一页,使他的英名长期埋没在如烟的往事之中了。
王耀武1904年出生在山东省泰安市上王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由于父兄早逝,慈母含辛茹苦养育他成人。他9岁入本村私塾念书,拜张宝亭先生为师,读的是“四书”、“五经”。他满以为熬得十年寒窗苦,即可成为“人上人”,但是恰是到了第十个年头上,即他19岁那年,家境败落,不得不辍学谋生。当时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他认为在本地已无出路,就投亲到天津,在天津租界里一家烟草公司充当干杂活的工人。污浊的工作环境,沉重的体力劳动,工头的蛮横霸道都大大出乎这个年轻人的预料,使他第一次体察到人间的痛楚。
后来,由于烟草叶子异味的熏呛迫使他不得不离开天津,南下到上海。在一个远房亲戚的帮助下,他当了一家糖果公司店员。在这里,工作条件要比在天津好,但他的志向并不在此。他看中国没有一支军队是能够捍卫国家的。在租界里外国巡捕的蛮横无理,无视中国人的权利,这使他产生了要从军救国的念头。为了投考军校,他在日间干活,晚上到夜校补习数理化知识,还经常阅读报章杂志。
1924年,他听说黄埔军校在广州招生,于是向老乡李丙炎借了路费,与店主的儿子相偕前往广州投考,1924年11月,正式被录取为黄埔军校第三期学员。在军校学习期间,他严遵校训、勤奋学习,赢得了上级对他的青睐。
1925年9月军阀陈炯明占领潮州、汕头,计划进犯广州。国民革命军为了彻底消灭陈炯明叛军,于10月1日开始第二次东征。以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和学生军的教导团为主力的这次东征,动用了王耀武所在的黄埔三期学生。王耀武还未毕业就参加了第二次东征,他作战勇敢表现突出,在黄埔学生军中崭露头角。
1926年1月,王耀武黄埔军校毕业,在国民革命军第一师三团四连任少尉排长。由于他作战勇敢、带兵得法,引起该师师长何应钦、团长钱大钧的注意,不久就被晋升为上尉连长。
1928年春,他所在的部队奉命参加第二次北伐,5月1日进抵济南——张宗昌、孙传芳的老巢。日本军国主义者为庇护张宗昌,出兵干预,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三”惨案,蒋介石深怕引发起中日战争,不敢对付不足万人的日本侵略军,下令绕道北进。当北伐军奉命撤离济南时,王耀武有意留在城垣配合李延年团死守济南。他在《自述》里写道:“我当时十分不愿退出,我曾向上级坚请向日寇反击,未准,气愤满胸膛,忍痛退出济南。”此寥寥数语勾勒了血性男儿王耀武的抵御外敌之心。
1937年七七事变后,王耀武的五十一师从汉中调往上海,参加著名的“八·一三”上海抗战。五十一师的作战任务是,坚守在吴淞口附近以罗店为中心的阵地战,阻止日军从海上登陆,打破日军从川沙登陆经罗店直趋嘉定,并切断京沪线的企图,因此罗店的得失关系整个战局。日军发挥海陆空协同作战的优势,向罗店发动多次猛攻,均被五十一师官兵击退。王耀武还巧妙地运用夜战,派出部队强袭,先后击毙日军联队队长竹田和炮兵联队队长莫森,受到总部通报表扬,上海数家报纸如《申报》、《大公报》等均报道了五十一师战绩,还刊登了王耀武的照片。上海抗战进行3个月,双方投入兵力数十万人,战役结局虽然以中国的军队撤退而告终,但也重创了日军,同时挫伤了日军当局制定的“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战后将五十一师与五十八师合编成立七十四军,以俞济时为军长,之后七十四军成为国民党抗日劲旅,王耀武成为七十四军的一员主将。
1937年12月初,王耀武率五十一师参加南京保卫战,奉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的命令,负责淳化镇、牛首山一带的防御。此役从12月7日开始到13日结束,中国军队顽强地抵抗6天,终因武器悬殊而撤退。由于战役指挥的失误,中国军队撤退时十分混乱。王耀武率部队殿后,维持秩序,但他到了长江岸边已经无船过江。正在非常紧急之时,军长俞济时派副官带一只小火轮来接,才得以脱险。五十一师官兵渡江到达浦口时仅剩4000余人,损失过半,不久即调至湖北沙市休整,补充兵员。1938年7月,该师奉命参加江西之万家岭会战,五十一师、五十八师协同其他部队与日军激战数周,伤毙日军4000余人,取得万岭战役的胜利。战后王耀武升任七十四军副军长仍兼五十一师师长。
1939年9月,王耀武率七十四军参加第一次长沙会战,奉命拦截向长沙进犯的两个师团的日军,激战于赣北重镇高安。王耀武运用反包围的战术,首先切断敌之退路,以五十一师为主攻部队,经过3天激战,于9月22日收复高安城。这一胜利有力地配合了长沙会战的主战场,为夺取整个会战的胜利创造了条件。第一次长沙会战历时1个月,日军出动l0万人,并有海空军配合,中国军队出动约20万人,前后在三个战场进行鏖战。由于中国军队同仇敌忾,英勇作战,使日军伤亡三万余人,迫使日方返回原先阵地,取得武汉会战后的第一次胜利。
1941年春,王耀武率部参加了著名的江西上高会战。上高县城为赣北重镇,日军侵占武汉后,赣北成了江南防线的第一线。日军企图发动所谓鄱阳扫荡战,攻克上高、高安等镇,摧毁赣江、抚河两条流域间的中国军队。为此,日军制定了“鄱阳扫荡计划”,他们以两个师团与一个混成旅团约5万余人的兵力侵犯上高县城。
驻在赣北的十九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命令以王耀武的七十四军(辖五十一、五十七、五十八师)为正面决战部队,以李觉的七十军为左翼策应,以刘多荃的四十九军为机动部队。
1941年3月15日,日军合击上高县城。王耀武令五十七、五十八两师进入第一线。为了避开敌空军的轰炸,利用夜间主动出击敌人,与敌接触后,发生激战,连战三日,双方伤亡惨重。位于锦河南岸的五十一师利用鸡公岭有利地形与敌战斗,连长樊逢春在迫击炮的掩护下,率部冲入敌阵,与敌展开肉搏,在其他部队的配合下,血战竟日,敌遗尸200余具,樊逢春等全连官兵全部殉国。五十一师争夺鸡公岭,毙敌1000余人,迫敌败退。为后期的胜利创造了条件。3月24日,敌师团长大贺亲自督战,并调南路军3000人,以求最后一逞。日军出动百余架飞机,反复轰炸七十四军主要阵地白茅山,投弹多至1700余枚,阵地大部被毁,人员伤亡惨重,情况十分危急。这时王耀武指挥预备队先后发起7次冲锋,与敌人进行7次肉搏,毙敌2000余人,七十四军将士全力拚杀,为实施友军对敌人的包围,争取了时间。
3月25日,七十四军在王耀武指挥下,全线出击,锦河南岸之敌很快被肃清。26日中国军队形成包围圈,将敌包围在直径不满5公里的包围圈内,27日,日军在飞机的掩护下突围,七十四军将士猛追不放。日军狗急跳墙,投掷毒气弹,使七十四军第一线官兵中毒很多,但全体官兵前仆后继,奋勇猛追。28日,中国军队主力迫近官桥镇,五十八师进至长岭一线,与日军展开激战,敌为掩护其主力东遁,拚死顽抗。激战至中午,五十一师赶到,袭击敌之右侧。五十七师已形成对官桥镇的包围,日军被迫退守官桥镇内,五十八师乘胜冲锋,与日军展开巷战,激战至下午,官桥镇全部收复,歼敌600余人,日军第三十四师团少将指挥宫岩永被打死。31日,中国军队克复陷入敌手半月之久的高安镇。
上高会战至4月9日结束,历时25天。此役中国军队毙伤日军少将指挥宫岩永、大佐联队长滨田以下15000余人,军马2800余匹。击落飞机一架,俘虏日军百余人,缴获山炮、追击炮10门及步枪干余支。
上高会战是一次颇为成功的歼灭战,何应钦称之为抗战以来“最精彩之战”,此役以七十四军战绩最为卓著,战役指挥官罗卓英称赞七十四军为“抗日铁军”,战后,七十四军被授军中最高奖品——飞虎旗,王耀武本人亦受军队最高勋章。此时是王耀武在抗日战争中最为辉煌的一页。
1942年4月,奉蒋介石之命,王耀武率部参加浙赣会战,在衢州、江山一带与日军展开激战,延缓了日军西犯的企图。1943年4月参加鄂西战役,七十四军经石门对湘北松滋县敌人侧背攻击,并截断敌人之交通,此次会战结束后,王耀武升任第二十九集团军副总司令,仍兼七十四军军长。同年11月,日军纠集7个师团约10万人进攻常德,王耀武率七十四军参加会战。他率主力在常德东北地区与敌激战,常德被日军陆、空军及坦克优势火力猛攻16天,全城夷为平地。坚守常德城的部队是七十四军五十七师,师长余程万。余程万师弹尽粮绝,在死伤超过3/10的情况下,一度退出县城。
王耀武率五十一师反击,在友军的配合下,经过6天激战,终于收复了常德城。这一战深得最高军事首脑蒋介石的赞赏,称赞王耀武善于带兵,有指挥才能。战后蒋介石在南岳召见他,备加奖励。后来王耀武在《自述》里写道:“那时非常感激蒋先生对我的赏识,我下决心把七十四军整训好,使其成为纪律好、能作战、不怕死、听指挥的部队。”1944年2月,蒋介石提升王耀武为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下辖第七十三、七十四、七十九、一OO军。著名小说家张恨水还撰有《虎贲万岁》章回小说,具体地记述常德之战。
此时王耀武率十八军、七十三军、七十四军、一OO军及湖南省吴奇伟所率保安部队共约30万兵力迎击敌人,经过周密部署,决定将主战场选在雪峰山之东南麓,并且选择有利的地形,构筑复杂的工事,争取战役的初期就能遏止敌人。日军采取以联队为作战单位的运动战术,轮番强攻,冒险西犯。王耀武部则以逸待劳,给敌人以迎头痛击,初战即获胜利,打死打伤日军5000余人。
初战告捷,中国军队士气大振。战役历时近两月,日军多次进攻均被击退,后来中国军队从防御转入进攻,日军狼奔豕突,溃不成军。战役结束后,计伤毙敌28174人,俘敌军官17人,士兵230人,战马347匹,火炮24门,机枪100挺,步枪1300余支,其他战利品20余吨,湘西雪峰山战役的胜利是王耀武的得意之作。正是这一战役的成功,不久他被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这是一般黄埔同学望尘莫及的。当时他年仅40岁。
正处英年时期的王耀武,成了一个方面军的最高长官,这是他的顶峰时期,可是几乎在转瞬之间他忽然堕入内战的深渊。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王耀武奉命任长衡地区受降长官。9月初,在长沙、衡阳、岳阳、常德举行隆重的受降仪式,昔日在湘西会战的对手日军第二十军指挥官坂西一良中将,这时作为战败国的降将,毕恭毕敬地将战刀高高举起,双手呈给中国军队指挥官王耀武。
经过八年全面抗战,王耀武萌生退意,不愿再带兵打内战。此时有挚友劝他,既然是功成名就,不如激流勇退,不图流芳百世,也可同家人团聚,倘若涉入内战,势必前功尽弃,恐将沦为罪人。尤其他想起随他在抗战中牺牲的千千万万的部属时,他认为友人所见,确是肺腑之言,于是他称病住进了武昌的一家医院。蒋介石闻讯之后连发函电,并派专机接他飞往重庆。
在王耀武的《自述》里有这样一段对话,蒋问:“看你气色、精神都很好,你有什么病?”王答:“胃病咯血,这是多年饮食起居失常的缘故。”蒋说:“休息休息,生活一正常,不久会好的,日军虽赶出去了,可还有内患,共产党和我们能合作吗?芽内战还是要打的。时局能让你休息吗?芽你知道济南最为重要,派别人去难以胜任,你是山东人,我认为你去最为相宜。你不要怕困难,我一切都有办法。”在蒋氏恩威兼施之下,王耀武自然是不敢违拒,只得从命。不料此举匆忙中的一念之差,竟使王耀武成了人民的罪人。
参加内战的王耀武并不像他在抗战时的那么顺利,解放军横扫千军,势如破竹,可叹那号称“抗日铁军”的王耀武落了个化妆出逃,被解放军生擒的下场。据说出逃前他曾在一个叫“成仁祠”的地方停留,他指着成仁祠匾额说:这地方叫成仁祠,前天乘船到此,我一见这三个字,就想到校长(指蒋介石)曾给我们每人一支佩剑,镌有“不成功,便成仁”。今天我们惨败到如此地步,我们应当怎办?作为军人,早已以身许国,这场战争,内有叛逆外无援兵,我们持续了八天八夜,已经尽了责任。此不同于抗日,不必萌发轻生的念头。现在大势已去,到了事不可违的地步,希望大家各自珍重。我身受校长栽培,身负重任,不同于大家,我带一个营突围,徐图后效。校长不是不关心我们,从全局着想,应知他有难处,不应对老先生稍存怨尤。
此番言辞足以看出他内心的矛盾,一方面有对自己参加内战的遗憾,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对欲报答蒋介石对他知遇之恩的愚忠。
王耀武在寿光被俘之后,被送往益都解放军军官训练团学习。起初听到对国民党和蒋介石的批判,甚感难堪。久之,他揆之自身经历,反思失败的原因,有了新的认识。见到被解放的将领都集聚在那里过新年的时候,他竟写了一副对联“早进来晚进来早晚进来;先出去后出去先后出去。”横幅写的是“全都来了”。
建国后全国300余名战犯集中到北京战犯管理所学习。他被指定为学习委员,负责全所各组的学习。1959年1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隆重宣布特赦第一批战犯时,他与杜聿明、宋希濂、溥仪等10人首批被特赦。后经周恩来提名担任全国政协文史专员,他撰写资料、审阅稿件,严肃认真,细致负责。1963至1964年间,他与杜聿明、宋希濂、溥仪等在中南海和颐和园多次受到周恩来和朱德等国家领导人的热情接待。在参观东北、西北、华东、华中各地工业建设之后,感触极深。尤其到湘赣各省巡礼革命老区时,深悔早年在江西截击方志敏,尾追红军之举。
1964年冬,他与杜聿明、宋希濂、范汉杰、廖耀湘、溥仪等同被特邀为全国政协委员。1966年冬,他在周恩来关心示意下,经人介绍与北京82中教师吴伯伦结婚,婚后伉俪和谐,晚年生活幸福慰藉。1968年王耀武因病逝世于北京人民医院,享年64岁。1980年7月29日,中共中央统战部、全国政协为他与溥仪、廖耀湘三人补开了追悼会,置骨灰于北京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
纵观王耀武的一生,我真不知道该如何评价他,他出生贫寒,投身民主革命,旋即参加了对红军的围剿,对人民犯下了罪行,但后来又投身于抗日战争的惨烈战斗之中,成为了一员虎将,为国家为人民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接下来又重蹈了与人民为敌的覆辙,终成人民的阶下囚。值得庆幸的是晚年的王耀武,有所醒悟,终于回到人民的怀抱。我想无论后人如何评论王耀武的一生,他在抗日战争中的功绩,永远也不会磨灭,他的业绩我们将永远尊崇和景仰。
责任编辑:振中 最后更新:2021-08-09 17:03:38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王耀武浮沉记(全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