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甲午战争沉船水下调查的可行性分析
2019-08-13 10:11:32  来源:周强  点击:  复制链接

  甲午战争研究涉及到战争的各个方面。其中,甲午战争沉船问题是学者和军事爱好者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因为甲午战争的重要性,官方和民间曾多次发起打捞甲午战争沉船的活动,但因种种原因,大部分打捞活动难以实现。唯一成功的是1988年对“济远”号的打捞,但这次打捞也并不是考古学意义上的发掘,因而导致很多“济远”号的重要信息无法获取。近些年来中国水下考古事业发展迅速,尤其是“南海一号”、“南澳一号”等沉船的打捞、发掘工作,使我国水下考古跻身国际先进水平。沉寂在海水中一百余年的甲午战争沉船,也理应通过水下考古的方式,使之重见天日。

  本文将对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沉没船只做详细介绍,包括它们的沉没时间、位置、打捞情况和保存现状,并从水下考古角度,分析对这些沉船进行调查工作的可能性。

  因北洋水师船只众多,许多辅助船只难以查找,本文仅对资料中有记载的予以介绍。

  一、沉没概况

  1894年,日本借朝鲜东林党起义之机,出兵朝鲜,袭击中国运兵船“高升”号,挑起战端。在随后爆发的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保卫战中,北洋水师多艘船只沉没或搁浅,最后被全歼于威海湾内。根据资料统计,战争期间北洋水师22艘船只沉没或搁浅,这些船只多数沉没于辽宁丹东海域和山东威海湾内。另有3艘被俘的北洋水师战舰在后来执行任务时沉没。

  日本在甲午战争期间,虽有多艘战舰受到重创,但无一艘沉没。

  甲午战争爆发后,北洋水师船只的沉没情况大致如下:

  根据以上资料,绘制甲午战争船只沉没搁浅位置示意图如下:

  图1 甲午战争船只沉没搁浅位置示意图

  二、丹东海域沉船

  黄海海战中,北洋水师“经远”、“致远”、“超勇”、“扬威”四舰沉没于辽宁东港海域。战后日本海军对这几艘沉船进行了探摸定位。

  1894年10月13日,日本东京京桥区木挽町二丁目十三番地的打捞公司负责人山科礼藏向日本政府提出申请,请求打捞大东沟之战沉没的中国“致远”号和“经远”号军舰。因为二舰沉没位置在公海,11月10日日本政府即批准了打捞请求,两艘中国军舰成为其私人打捞物,此后的具体打捞作业情况不明(16)。

  1938年至1939年,日本人曾组织人力对“经远”、“致远”、“超勇”、“扬威”沉舰进行过打捞和拆卸,使这些舰只遭到严重破坏,沉舰甲板以上的东西所剩无几,而甲板以下大部分淤在泥沙中。

  新中国成立之后,许多专家学者曾数次提议打捞“经远”、“致远”、“超勇”、“扬威”4艘沉船,其中以1997年和2004年两次声势最为浩大。1996年,国家文物局批准成立“中国甲午黄海海战致远舰打捞筹备办公室”,指挥部就设在大鹿岛。1997年4月30日至8月29日,江苏江阴澄西海洋特种工程有限公司对“致远”、“超勇”、“经远”、“扬威”4条战舰进行了勘测、探摸,并宣称定位成功。但不久“打捞办”被撤销,资金断链,还引起一场官司,打捞之事搁浅。2004年,据媒体报道,东港市委、市政府与海军相关专业打捞单位合作,由北京一家电视机构提供打捞经费,计划9月17日前整体打捞起“致远”舰,并将它保留在东港,但最终也不了了之。

  三、威海湾内沉船

  图2 日军绘制的北洋水师舰船沉没前示意图(陈悦提供)

  在威海湾内沉没搁浅的船只有“定远”、“来远”、“靖远”、“威远”、“宝笺”5艘,它们的沉没地点没有详细坐标,但是日军对船只沉没前行驶路线都做了记录,如图2。

  威海卫保卫战时,北洋水师船只固守威海湾,停泊在刘公岛铁码头附近,“来远”、“威远”、“宝笺”都是在铁码头附近沉没。定远舰中弹后驶往刘公岛东部浅滩搁浅。“靖远”舰曾作为旗舰率“平远”等炮舰驶往日岛附近作战,被鹿角嘴炮台发射的炮弹击沉(17),文字资料中并未说明具体沉没地点。

  根据日方档案的片段披露,日本人在占领威海期间就对沉没在威海湾的“定远”、“来远”、“靖远”实施了大规模破坏性的拆捞。参与打捞工作的不仅仅有日本军方,当时在威海的日本民间团体也参加了拆捞工作。

  “定远”舰被鱼雷击中后搁浅在刘公岛东部,为免资级,将其炸毁。1896年3月,香川县小野隆助得到日本大本营的许可,雇用了潜水员,用一年时间,捞取了许多“定远”舰上的材料。他将一些“战胜的象征”的“定远”舰资财,在自己家园中建了一处宅邸,命名为“定远馆”。“定远馆”沉寂多年后被中国留学生杨海嘉发现,引起国内学者重视并组织赴日探访。

  “来远”、“靖远”、“威远”都曾经被日军下水探摸并打捞过,日军曾在探摸后绘制“来远”沉没情况线图(如图3),但是日军资料中没有对威海湾内沉船进行过整体打捞的记录。

  图3 占领刘公岛后,日军根据潜水探摸,绘制的来远舰沉没情况线图(19)

  四、北洋水师鱼雷艇

  关于北洋水师逃跑的鱼雷艇,日军档案中的《清国水雷艇搁礁位置略图》(如图4)对其有准确记载。

  图4 日军绘制的清国水雷艇搁礁位置略图(陈悦提供)

  1895年2月7日,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派遣12艘鱼雷艇出击,掩护“利顺”号去烟台送信,不料鱼雷艇集体向烟台方向出逃,日军随即派“浪速”、“严岛”、“爱宕”、“鸟海”、“筑紫”、“赤城”、“摩耶”7艘军舰追击。“定二”在威海小石岛搁浅被毁,“镇一”在威海麻子湾搁浅被毁,“中甲”在威海北山嘴搁浅被毁,“福龙”、“右一”、“右三”被俘编入日本海军,“定一”、“右二”、“左三”、“中乙”被日舰俘获拽至阴山口(即皂埠口),因风浪搁礁破坏(19)。“镇二”于1895年1月5日在刘公岛铁码头附近与练习舰“威远”相撞沉没,后被日军打捞编入日本海军,并未沉没在威海境内。

  图5 威海北部沉没的三艘鱼雷艇位置示意图

  日军的记录显示,战后日军对所有鱼雷艇都进行过打捞,尚能使用的修复后编入海军,如“福龙”、“右一”、“右三”,破坏太大无法修复的才放弃打捞。因此,最终沉没在威海的7艘鱼雷艇,包括沉没在北部的“镇一”、“定二”、“中甲”(如图5),和沉没在南部皂埠口的“定一”、“右二”、“左三”、“中乙”,基本上都是破损极为严重的。

  五、其它海域沉船

  “济远”被俘后参加日俄战争,在旅顺附近沉没,具体位置是东经121度4分50秒,北纬38度50分30秒,视海猫岛307度,视双岛38度,距离旅顺西海岸1.9海里(20)。“广甲”、“平远”、“广乙”、“高升”在资料中没有发现具体沉没位置。

  “济远”是目前为止甲午战争沉船中唯一成功打捞出器械的船只。

  1986年,威海市文物、旅游部门委托山东省烟台市烟台救捞局救捞工程队,对沉没在海中的“济远”舰进行了初步探捞,共出水文物28件组,包括“济远”舰舰首的2门210毫米火炮。此次打捞由于打捞工作船吨位小,军舰沉没位置海水过深,未能实现整体打捞的目的。

  1988年,江苏省靖江县江苏海洋工程公司租用了当时国内最先进的大型打捞工程船“沪救捞三号”,继续实施“济远”舰的整体打捞计划。第二次打捞出水文物104件,在探捞过程中发现“济远”舰军官生活区的部分舱室甚至还处于密封状态,室内的衣物等用品均保存完好。同时判明了“济远”舰沉没姿态,沉没海域平均水深约46米(左46米、右45.9米、前45米、后46米);“济远”主甲板距离海面:舰首39.8米、舰尾39.6米、左舷37.5米、右舷41.7米;舰体右倾21度16分,右舷埋泥约3-5米,左舷龙骨高于泥线约2米,舰首埋泥约2-3米,舰内积满淤泥。

  由于“济远”舰体淤埋过深,舱内一些淤积物硬化,难以排除,舰体局部腐蚀严重,结构强度不足,整体打捞的风险过大,于是提出将“济远”沉船分段打捞出水再加以修复的第二套方案。但由于耗资更大,对技术要求高,最终国家文物局、旅游局等部门决定放弃原定计划,不再打捞全舰。“济远”舰整体打捞工程由此终止,两次打捞出水的共132组文物全部由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保存(21)。

  六、对沉船进行水下调查的可行性分析

  依据所掌握的水下遗址的可能位置、内涵、所处水中环境状况等背景线索,我们就可以将调查、搜寻范围限定在一定区域内,结合背景状况选择恰当的调查、搜寻方法。水下遗址的调查、搜寻方法主要有电子遥感探测和人工目测探摸两大类。遥感探测是人工目测探摸的基础和前奏,但由于遥感探测数据的多样性,人工目测探摸才能得到最终的结论和实况(22)。

  根据目前资料中记载的信息,可以依次对甲午战争沉船的沉没位置、内涵、所处水中环境状况等背景做出分析。

  “经远”、“致远”、“超勇”、“扬威”4艘沉船有日军标记的坐标,分别是:“经远”,东经123度40分7秒 ,北纬39度51分;“致远”,东经123度34分,北纬39度32分;“超勇”,东经123度32分1秒,北纬39度35分;“扬威”,东经123度40分9秒,北纬39度30分3秒。鉴于当时的航海技术,这个坐标会有一定偏差,并不精确。江苏江阴澄西海洋特种工程有限公司宣称对这四艘船只定位成功,但是并未公布具体位置。以目前水下考古探测技术,可以把日军标记坐标为参考,在周边搜索,有发现后标注疑点。这四艘船只沉没的海域深度不超过30米,可以派遣水下考古队员下水探摸,进一步确认水下遗存。对这四艘沉船进行调查,难度在于参考坐标不够精确、搜寻的范围比较大,要花费很多时间,但是这个调查是可以实施的。

  “平远”与“广甲”两艘沉船只有大概沉没位置,没有参考坐标,范围过大,在没有新发现之前难以进行调查工作。

  威海湾内的沉船较多,但是其中一些船只,包括“福龙”、“右一”、“右三”、“镇二”已被日军打捞。“定远”舰因为是搁浅,又经过破坏性拆除,基本没有遗存。目前为止,可以确定依然沉没在威海湾内的船只有“靖远”、“来远”、“威远”3艘,而且他们沉没的位置应该距离铁码头不远。结合日军当时绘制的示意图(图2),对比今天的海图(图6),发现铁码头附近的确有船骸,深度7.9米。可以对这个区域进行探测,并派遣水下考古队员探摸。

  图6 刘公岛附近海图(23)

  威海北部沉没有“定二”、“镇一”、“中甲”3艘鱼雷艇,日军因为它们被风浪破坏严重放弃打捞。结合当地地形看,它们搁浅的位置是礁石密布的海岸。因为礁石地形,加之沿海浪大,这个位置工作危险很高,无法使用探测设备,目前不适合对它们进行调查。

  威海湾南部皂埠口附近沉没了“定一”、“右二”、“左三”、“中乙”4艘鱼雷艇。海图(图9)上显示这个区域海底有异物,有可能是这几艘鱼雷艇。这里水深不到十米,现在是修船厂码头,怀疑进行过清淤处理,对鱼雷艇可能进行过破坏。这里的能见度可能会很低。可以对该点定位,并派水下考古队员探摸。

  图7 皂埠口海图(24)

  “高升”、“广乙”沉没于韩国海域,“广丙”沉没于台湾地区,3艘船只沉没具体位置不详,目前我们尚无条件在这些地区开展工作,暂时无法进行水下考古调查。

  结语

  综上所述,丹东海域“致远”等四舰沉没处、威海湾刘公岛铁码头附近、威海皂埠口这三处在条件许可情况下,可以进行水下考古调查工作。

  对甲午战场沉船进行水下考古调查之前,有些问题是必须要考虑的。首先,甲午战争沉船都曾经被日军破坏过,虽然日军有过一些记载,但目前并不清楚破坏的具体程度。其次,经过一百余年的变迁,期间是否发生过盗捞尚不清楚,曾经组织过的调查是否对遗址造成破坏也不清楚。再次,沉船潜水属于潜水中难度非常高的一种,要充分考虑到水下考古队员可能面临的危险。

  虽然面临着各种困难,但这正是水下考古应该解决的问题,也是水下考古的价值所在。这些船只沉没之前的情况都有很详细的记载,研究成果也很多,这对我们进行调查工作有很大帮助。沉寂于海底一百余年的战舰,如果能通过水下考古之手重见天日,那么这将是水下考古对于中国近代史的贡献,也将是这些战舰最好的归宿。(文中图待补充)

  注释:

  (1) 孙克复、关捷编着:《甲午中日海战史》,1981年,96页。

  (2) 《甲午中日海战史》,1981年,92页。

  (3) 《甲午中日海战史》,1981年,131页。

  (4)《甲午中日海战史》,1981年,129页。

  (5) 《甲午中日海战史》,1981年,126页。

  (6) 《甲午中日海战史》,1981年,130页。

  (7) 陈悦:《北洋海军舰船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年6月,266页。

  (8) 《甲午中日海战史》,1981年,203页。

  (9) 戚海莹:《甲午战争在威海》,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9月,184页。

  (10) 《北洋海军舰船志》,207页。

  (11)威海市地名委员会编:《山东省威海市地名志》,山东省地图出版社,1995年11月,288页。

  (12) 《北洋海军舰船志》,151页。

  (13)《北洋海军舰船志》,267页。

  (14)陈悦:《北洋海军舰船志》,227页。

  (15)《北洋海军舰船志》,116-120页。

  (16)陈悦:《庄河甲午史事考疑一题——北洋海军“经远”舰沉没于庄河黑岛说析辨》,《大连近代史研究》。

  (17)《甲午战争在威海》,190页。

  (18)《北洋海军舰船志》, 177页。

  (19)《北洋海军舰船志》, 208页。

  (20)戚俊杰主编:《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山东大学出版社,1995年,95页。

  (21)《北洋海军舰船志》,116-120页。

  (22)张威主编、吴春明等编著:《海洋考古学》,科学出版社,2007年1月,130页。

  (23)中国民解放军海军司令部航海保证部:《威海港及附近》,中国航海图书出版社,2009年4月。

  (24)《威海港及附近》。

(中国甲午战争网)

责任编辑:李谷灿 最后更新:2019-08-13 10:12:5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筹笔偶存》中有关威海地区的史料

下一篇:清末民初的荣成教育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