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中华爱国人物故事:甲午英魂邓世昌
2018-04-21 16:11:34  来源:门雄甲  点击:  复制链接

  1849年10月4日(清道光二十九年,农历八月十八日),邓世昌出生于广东番禺县龙导尾乡(今广州海珠区龙导尾街)的富裕人家。其父邓焕庄,专营茶叶生意,尝于广州及津、沪、汉、香港、秦皇岛等地开设祥发源茶庄,并始建邓氏家祠。因邓焕庄与妻子郭氏饱受世道黑暗和战乱之苦,殷切盼望邓氏家业昌盛,就给他们的独生子起名为邓永昌。然而,家业兴旺谈何容易,离不开时势和国运的大环境,故知情达理的邓焕庄又将其子改名为邓世昌,字正卿。

  1857年(清咸丰七年),时值法国人借口“马神甫事件”,出兵助英,再攻广州,不日城陷。而此时邓家之茶业,自是饱受战火之累,甚不景气。邓焕庄思来想去,欲往沪上一走,投奔亲友,再起商号,拓展茶业。邓焕庄自由随父营商,广涉茶道,颇得其法,入沪并未多日,便将一小茶行有模有样地张罗起来。此时,上海亦成为通商口岸,遭受外夷侵扰,只比广州平和些许。然其城甚大,人口繁多,仍不失行商佳境。邓焕庄如鱼得水,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声名日旺。至清同治年间,已挣下不菲的一份家业,根深柢固,稳居沪上。

 

  邓世昌故居

  邓世昌从小资质聪颖,勤奋好学,在家乡以优异成绩学完小学学业。邓焕庄觉得,为长孩儿治家理业之能,无论将来让儿子继承自己的事业,还是从事别的事业,都必须学习洋文,进而学习外国先进科学知识。于是,邓焕庄携其子邓世昌至上海,师从欧人,学习英文外学,并先让他进了教会学校,师从欧人学习英语、算术,以利商用。这在把英语当做“蛮夷之语”的当时来说,是惊世骇俗的。邓世昌天资聪慧,且有好学,到了上海之后,接受新知识能力很强,学业上进步极快,11岁时(1860年,清咸丰十年)在很短时间内,就能与洋师对话,并能阅读英美原版书籍。洋师对他赞赏有加,十分喜欢这个聪明伶俐的学生。

 

  邓世昌故居陈列的邓世昌画像

  然而,邓世昌所思却非其父所望也。他习外学并非为家之商用,而实为立志报国之需!闻睹国人国土受洋人欺占,皆因洋人恃其技艺之高、器具之优而为,若能学其长,取其精,强中华之国力,则外夷实难犯矣。每当学业之余,邓世昌仍不忘练功习武,强健体魄,又喜书法字艺,时时习练之。邓世昌性情日渐沉毅,善思多虑,时为国家担忧。及至沪上,游览浦江,见江上外舰游弋自如,毫无拘束,乃忧心忡忡道:“中外如此通商,任由外舰进出,久而久之,我关隘要塞,尽为其熟。若我不以西法设置海军,强固海防,一旦外夷寻衅肇事,何以御之?”同游者闻言,无不赞叹邓世昌襟怀之广。

  1867年6月(清同治六年),林则徐女婿、前江西巡抚沈葆桢,受命危急,总理船政。是时,中国屡遭外夷海上之欺,清廷有意壮大海防,以御外寇。闽浙总督左宗棠,见机行事,于1866年(清同治五年)创办福州船政局,以修造舰船为业,设址福建马尾,因而亦称为马尾船政局。其委法国人为监督,并聘用法国技师和工头。第二年,沈葆桢总理船政,深知海防人才之重要,深知制造轮船须培养造船人才,遂增设船政学堂,开办制造学堂(前学堂),因法国长于制造,故应用法文教学。同时,沈葆桢知晓要驾驶轮船须培养驾驶人才,随即开办驾驶管轮学堂(后学堂),因英国长于驾驶,故应用英文教学。同时,拟招闽粤两地聪慧少年入学,寄以栋梁之望。

 

  沈葆桢

  这两个学堂与船厂同时兴办,并开始招生,生源主要为福建本地资质聪颖、粗通文字的16岁以下学生。所招学生,自是福建省本地人罗丰禄、何心川、蒋超英、刘步蟾、叶伯鋆、方伯谦、林同书、郑文成、林泰曾、李达璋、严复、沈有恒、邱宝仁、陈毓淞、林永升、叶祖珪、陈锦荣、黄煊、许寿山、林承谟、柴卓群、郑溥泉、黄建勋。

  后学堂由于生源不足,招生一直扩展到广东、香港一带,并将年龄要求放宽到20岁以上。此时,邓世昌恰回广东老家小住,其年龄虽然仅有十七八岁,却少年老诚,目睹山河破败之状,深感哀痛,挥毫作诗曰:

  南楼高耸入云霄,四面江山壮观吟。

  傍晚一城空寥廓,炊烟浓处几家人?

  邓世昌得知此消息后立即禀告父亲,要求报考,开明的父亲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邓世昌少年时就聪颖好学,“有干略”。当时18岁(1867年,清同治六年)的邓世昌,怀着救国的志愿,回到广州,参加考试,以各门课程考核皆优的成绩考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航海,成为该学堂驾驶班第一届学生。

  邓世昌考取船政学堂后,进入后学堂,专习航海驾驶技术。学堂设有英语、天文、地理、数学、驾驶、绘图、声学、光学、热学、化学、水重学、电磁学、动静力学等十余种科目。

  教习多为英法等国洋员。其实,清廷屡遭败仗,亦逐渐悟出其中之道,以为是缺少坚船利炮,加之清军的装备、技术不如西方的军队。恭亲王奕忻曾说:“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北洋大臣李鸿章则说:“取外人之长技,以成中国之长技。”如是之理,清廷聘用洋员教习,自在情理之中。

 

  马尾船政学堂

  邓世昌虽然对洋人反感,但他深知其技之长,国人实难相比,欲制之则须先师之,故而埋头学习,以强自身。凡习航海驾驶技术者,需首学英文。轮船中所问所答,所记所载,皆需英文。而邓世昌此前虽有所学,却远不足后用,故而深学英文。海程万里,茫茫无际,难辨方位。西人航海能测天度知海程向位,因学天文。礁石沙线,海水深浅,潮汐涨落,皆与地理有关,于是他苦学地理。测天度,测海程,操用机器等科目,尽需通晓数学,于是邓世昌又深习数学。水力之刚柔,风力之轻重,火力之强弱,行船之速率,皆有其理,邓世昌乃熟习驾驶理论与技术。航海需要绘图,以备后用,他又学绘图。如此种种,邓世昌尽学尽优,业绩甚佳。

  首届学生中学业优秀者,除邓世昌、林永升外,还有侯官学生刘步蟾、叶祖珪、邱宝仁,闽县学生林泰曾,永福学生黄建勋等人。

  船政学堂第一次招考学生后,又从广东招来已学过英语,并且基础较好的学生叶富、吕瀚、李和、张成、李田、黎家本、林国祥、梁梓芳、卓关略等十余人。此时,参加报考的学生,家境贫寒之生占大多数,其次是受到外国影响的家庭和商人子弟、外国学堂学生。报名者必须将三代名讳、职业、保举人功名经历填写保结,并要取其父兄及本人的保结。

  光阴若流水,转眼两年过去。首批学生,大多学业优异,品行端正,深受教习官长褒扬。尤其是邓世昌,因其年长同学三四岁,知情达理,严以律己,不啻学业刻苦,且事事表率于诸生,实为师生称赞,乃至沈葆桢亦颇为器重。

  福州船政学堂在沈葆桢的督办下,治学有方,颇见成效,深受清廷器重,船局、学堂皆日益盛旺。及至1871年(清同治十年),福州船政学堂首届学生毕业,登船实习。是时邓世昌经过5年堂课学习,与刘步蟾、林泰曾、叶祖珪、方伯谦、林永升、邱宝仁、严宗光、黄建勋、李和、李国祥等数十人,被派往“建威”舰教习练船,实习航海驾驶,随船巡历南洋各岛。数载苦读,经年寒窗,一朝得用,诸生无不欢欣,各个尽其所学,倾心操作,唯恐不及他人。邓世昌年长品佳,学业甚优,学且善用,其驾驶之伶俐,神态之从容,测算之精准,均颇得教习褒扬。

 

  模拟当年福州马尾船政学堂授课情景的塑像

  1871年(清同治十年),船至广州,拢岸停泊,邓世昌邀友入城。求学离家,业已四载,其间时动思乡之念,然恐误学,终未回归。此番有幸随船归乡,自是欢喜不已。待至家中,见过祖父,邓世昌禀明当年离家从戎报国之志。但见孙儿矢志不移,且学有所成,甚是欢喜。其父仍营商于沪,未能觌面,世昌心中甚憾。这是邓世昌从军后“第一次”回广州家乡探亲,那时他22岁。

 

  邓世昌

  堂课教育,仅是海军教育的第一步。要成为合格的海军军官,需经练习舰的实习。不久,邓世昌和其他同学一起登上“建威”练船,开始了他们渴望已久的海上远航。这次航习,先后到达厦门、香港、新加坡、槟榔屿,历时4个月。海天荡漾,有时数日不见远山,有时岛屿萦回,沙线交错。练习舰经受各种考验:去时由教员躬督驾驶,各学员逐段誉注航海日记,测量太阳和星座的位置,练习操纵各种仪器;返航时学员们轮流驾驶,教员将航海日记仔细勘对,经过两年舰课实习后毕业。那时,邓世昌24岁(1873年,清同治十二年)。

 

  “建威”号驱逐舰下水仪式

 

  邓世昌在军舰上写家书(蜡像)

  邓世昌告别家人后,赶回练船,与众学友起航再行。及至南洋海面,但见四下水天一色,渺渺茫茫,一望无际。方伯谦道:“海洋如此之广阔,实难明其理也。”刘步蟾反曰:“世上万物,皆有其理。有心寻求则易,无心寻求则难。海虽大,终无我等心大也!”邓世昌亦道:“子香兄言之有理。万事之难,难在其表,俟至深入其中,便觉不难。邓某幼时曾往万顷沙拜师习武,见那处人家,各个熟识海情。万顷沙乃是珠江上游泥沙随水冲下,于海口处沉积而成,滩涂深浅不一。渔家久居于此,渐识其理,将海涂分为鱼游、橹逼、鹤立、草铺四段。水下浅滩渐渐淤积升高,可见鱼儿游动,即曰‘鱼游’;浅滩又升,船橹时而触底,即曰‘橹逼’;浅滩再升,野鹤先知,来此栖息,即曰‘鹤立’;浅滩升至时隐时露,生出水草,即曰‘草铺’。此虽为俗理,然若无心揣摩,亦难以识之。”

  众人闻此言语,无不信服。方伯谦一旁嘿嘿无声,显得有些尴尬。

  又一日,众学友练船北上渤海湾,行至渤海南端,与黄海交汇处,顿时波浪汹涌,巨浪比连,练船只若飘叶一般。而此时天高云淡,并无大风,众生甚为不解,便向教习请教。

  教官手指西方道:“可见清岸况乎?”

  众生一起拿眼望去,便见遥远之处,海岸风光迤逦,有岬角突于海中,如刀似剑,劈波斩浪。岸上有座小山,山中若有屋舍,细处却难辨清晰。

  教官递过望远镜来,刘步蟾接了先看,惊道:“好一个险峻所在!”邓世昌亦接过望远镜来看,但见岬角尖处,一座巨大的山岩直插入海。岩头突兀,该数十丈高矮模样;岩壁陡峭,分明似刀削斧劈般而成。岸下海礁比比皆是,雪浪排空,鸥鸟惊飞,舟船无影。

  教官叹息一声道:“此处乃人怵鬼愁之‘天尽头’也!”

  众生忙问:“怎样个‘天尽头’?”

  教官道:“此地名曰成山头,系属山东半岛之端,地处东经122度开外,比我国南海台湾北部之三貂角,尚要偏东68分,配称为‘中国好望角’。秦朝时,始皇帝嬴政东巡至此,眺望大海烟波浩渺,波涛汹涌,只觉得是到了天之东边尽头,遂赐名曰‘天尽头’,并命丞相李斯勒碑立石于岩角之端。‘天尽头’向来以水险浪急闻名,素有‘无风三尺浪,有风浪滔天’之说。”

  众生听罢皆叹道:“原来如此,原来如此。难怪此海这般浪大。”

  邓世昌沉思道:“‘天尽头’此等方位,既是航道险处,更是海疆要厄也!”说罢,急忙取出纸笔,描画海图。

  方伯谦见状,打趣道:“邓兄如此用心,莫非要来此险恶之处守防?”

  邓世昌应声道:“这便难说。但凡大清海疆,我等皆有守防之责。”

  教官称赞道:“便是这等道理。我等既然投身海防,则应当投心海防,处处时时,以国为重。”

  众生纷纷颔首以应,并各做观测记录诸多事宜。

  此番练航,邓世昌、刘步蟾、林泰曾一班学友,驾驶“建威”舰练船,南至新加坡、槟榔屿各口岸,北至渤海湾,辽东湾各口岸,广为巡历,无所不至,极是获益。练船归闽后,教习将诸生表现情状汇报于学堂,尤其将邓世昌予以夸赞。学堂将练生逐个考量评测,仍以邓世昌、刘步蟾等诸多生员业绩为优,乃上报于船政大臣沈葆桢。邓世昌、刘步蟾等人因此受到沈葆桢的褒奖。

  邓世昌25岁时在船政学堂攻读5年,自始至终,奋发学习,自强不息,各门功课考核皆列优等。“凡风涛、沙线、天文、地理、测量、电算、行阵诸法,暨中外交涉例文,靡不研究精通”,尤其是在随“建威”练船到南洋的实习中,表现出实际驾驶、管理舰船很高的素质和技能,深得外教的好评。加之年龄在同学中偏大,邓世昌显得比较稳重和老练。正因如此,沈葆桢很看重他,称赞他是船政学堂中“最伶俐的青年”之一。1874年2月(清同治十三年),邓世昌被船政大臣沈葆桢奖以五品军功,任命为“琛航”运输船大副。船政学堂培养的军官开始指挥军舰,这是中国军事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开辟了院校教育的先河。

 

  船政文化博物馆(中国近代海军博物馆)陈列的马尾船政学员学习的塑像

  沉稳练达的舰船管带

  自从清政府向外国购置了一些新式军舰后,中国海军中出现了一批年轻有为的军官。邓世昌便是其中杰出的一名。

  1874年,邓世昌成为福州船政学堂第一届毕业生。由于他擅长测量驾驶,被分派到一艘木制的运输舰“除航”号上当管带(船长),后来又被调去指挥“振威”号兵舰,专门捕捉海盗。在这短短几年中,已显露出他指挥舰只的非凡才能。

  1875年(清光绪元年),日本趁清廷王臣更易、慈禧太后重掌政权之际,再番兴兵,进袭中国宝岛台湾。此时,林泰曾随同洋监督日意格赴英国采办军用器物,研习西学,已不在闽。而邓世昌时任“海东云”炮舰管带,奉命与刘步蟾等人赶赴台湾,扼守澎湖、基隆等处要塞。他在执行守备任务时坚决果断,用兵有方,抑制了日本侵略军的嚣张气焰,并带领水勇驰赴后山、埤南等地,抵制日寇,抚恤安辑。待事情处理完毕,邓世昌得以补充为千总,刘步蟾得以擢升为“建威”号管带。

 

  依山傍水的福州马尾是中国船政文化的发祥地和近代海军的摇篮

  不久,沈葆桢奏请朝廷派遣留洋学生事宜获准,即着手选调出洋人员。是时日寇每每侵扰福建近海,防务紧要,船政学堂欲尽选优秀之生出洋留学,又恐人才尽去,家中空亏,难以应事。

  邓世昌闻情,再三斟酌,终定顾全大局之意,决计放弃留学之机,依旧留守海疆,遂将心意上陈学堂。学堂官长闻听,颇觉意外,又见邓世昌言辞恳切,心意坦然,乃将情节上报船政大臣。沈葆桢正在为海防之事犯难,闻情深为邓世昌襟怀所感动,乃准其留闽,调任“振威”炮舰管带,代理“扬威”快船管驾,荐保守备,加都司衔。此后,又历任“海东云”舰、“振威”舰、“飞霆”舰等兵船管带。

 

  邓世昌塑像

  只因外夷屡屡侵略,而大清海防薄弱,1879年(清光绪五年),清廷遂决计兴办水师,强固海防。于是,召集群臣,拟就《大清水师章程》,议设北洋、东洋、南洋三大水师,以御外侮。

  且说清廷兴办海军之举,实实叫各路水师官兵心热。此时恰逢林泰曾留洋归来,将西洋先进之学,带传于学堂诸生。邓世昌则习兵练船不辍,巡游福建近海领域无间。邓世昌、林泰曾二人,深得船政大臣沈葆桢器重。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沈葆桢雄心勃勃,欲兴办海军、强固海防之时,却不幸身染重症,阖然而逝。噩耗传出,学堂师生无不悲痛万分。

  此时,直隶总督李鸿章本为兴办海军一事煞费苦心。原来福州船政学堂多年来办得颇为响亮,为清廷上下刮目相看,而身为船政大臣的沈葆桢也备受褒扬。兴办海军,实实是沈葆桢先行了一步。如今,由沈葆桢和李鸿章二人统办,理应以福建为基础,以沈葆桢为要重。如此北洋如何兴盛?李鸿章冥思苦想,不知如何举步。忽闻沈葆桢病逝,李鸿章欲哭无泪,欲言无声,神色变幻莫测,许久方干嚎一声:“沈兄,你去得好早!海军大事,李某一定替你办好!”如是,大清海军之筹划,遂专属李鸿章一人。

  不久,清廷下旨先创北洋水师。李鸿章于天津大沽设置水师营务处,广为招募海军人才。闻听邓世昌熟悉管驾事宜、林泰曾学有实得,为水师中难得之才,乃调赴北洋差委,分任“飞霆”、“镇南”、“镇西”等舰船管带。

 

  李鸿章

 

  “扬威”号舰船

  1877年2月(清光绪三年),28岁的邓世昌代理“扬武”巡洋舰大副。3月,福州船政局首次派学生去英国和法国留学,根据邓世昌的全面素质和表现,完全可以选入出洋留学之列,只是因为带船人才紧缺,才让他在国内风涛海浪中锤炼。事在人为,邓世昌虽未正式出国学习,但他作为海军良将,素质是出类拔萃的,所以李鸿章等人几次派他出国去接收新舰。邓世昌在出国接舰过程中,抓紧机会,虚心好学,弥补了未在国外深造的缺憾。

  因“海东云”吨位较小,火力较弱,1878年2月(清光绪四年),沈葆桢调29岁的邓世昌任装备5尊前后膛炮的“振威”炮舰管带,并代理“扬武”快船管驾,奉命扼守澎湖、基隆等要塞。其后,邓世昌获荐保守备,加都司衔。

  清末,中国海军有南洋和北洋两大水师。沈葆桢以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的身份主管南洋水师。1879年(清光绪五年),沈葆桢死后,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筹办北洋水师。1880年初(清光绪六年),31岁的邓世昌任“飞霆”舰炮船管带,这是一艘刚从英国买来的兵舰,技术装备比较先进。邓世昌接任后,又学到了不少新的技术。李鸿章为兴办北洋水师,派马建忠去考察、招收水师人才。马建忠奉命前往福建,听到了各方面对邓世昌的赞誉,并到邓世昌所带的“飞霆”舰炮船察看,亲眼见到了兵船管理得井然有序,士卒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还多次与邓世昌交谈。对此,马建忠给予很高评价。马建忠经考察后,向李鸿章汇报,并推荐邓世昌,说他“熟悉管驾事宜,为水师中不易得之才”。李鸿章也是识才之辈,为了加强北洋水师的指挥力量,同年夏天,李鸿章将邓世昌这个年轻有为的指挥官调到北洋水师。不久,北洋水师又从英国买来“镇东”、“镇西”、“镇南”、“镇北”4艘炮舰,邓世昌被调任“镇南”号炮船管带。

 

  “飞霆”号鱼雷驱逐舰

  邓世昌胸怀卫国壮志,一心钻研舰船技术,并无半点与人争高低的念头。可是水师军官中有很多人忌妒他的才干,找机会排挤打击他。有一次,这4艘新军舰在黄海上巡航。突然,“镇南”号碰礁了。在这危急关头,邓世昌毫不慌张,沉着地指挥舰船脱离了危险。按理说,他救舰除险有功,但清政府却收到了中伤邓世昌的信件,将他撤了职。

 

  沈葆桢塑像

  有人忌妒他,但也有人赏识他。同年冬天(1880年底),北洋水师在英国定购的“扬威”、“超勇”两艘巡洋舰完工,统领北洋水师的丁汝昌到英国去接收新买的两艘快舰,把邓世昌也带了去。邓世昌在英国大开眼界。他发觉有许多东西自己没有见到过,便抓紧时机刻苦钻研,对于海上战术,尤其注意研究。1881年1月,新订购的军舰安全抵达大沽口,这是中国水师首次完成北大西洋——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印度洋——西太平洋航线,大大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影响,邓世昌因驾舰有功被清廷授予“勃勇巴图鲁”勇名,并被任命为“扬威”舰管带。

  回国以后,邓世昌指挥舰只的水平更提高了。他指挥军舰在中国沿海巡航,保卫祖国的海疆。那时,日本、法国一直在向中国挑衅、进攻。邓世昌毫不懈怠,甚至其祖父、父亲亡故,他也没有回家守孝。

  1880年,清政府大力筹办北洋水师。北洋大臣李鸿章久闻邓世昌“熟悉管驾事宜,为水师中不易得之材”,便将他调到北洋水师,任“飞霆”舰管带。不久,清政府向英国订购的“镇东”、“镇西”、“镇南”和“镇北”4艘炮舰抵华。为加强北洋防务,4艘军舰全部拨给了北洋水师,邓世昌又被调任“镇南”舰的管带。

  话说这年秋季,北洋水师新聘任的总教习英国人葛雷森率上述4艘军舰巡弋渤海和黄海。秋季的渤海、黄海正是风大浪高之时,4艘400吨级的“镇”字号炮舰在大海中航行犹如一叶扁舟,一忽儿被抛上浪峰,一忽儿又被撤下浪谷。一连几天在风浪中的强烈颠簸,水手们个个都吃睡不好,疲劳憔悴,待军舰行驶到黄海北部的海洋岛吐,才有了轻松之色。因为眼前的海洋岛上有多座高大的山峰,它们挡住了强劲的秋风,使海洋岛湾风平浪静,成为舰船锚泊停靠的理想之所。可就在这时,只听“嚓”的一声尖响,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镇南”舰触礁了。这突如其来之事,顿使“镇南”舰上的水手们惊呆了,一个个都惶恐地看着上任不久的邓世昌,为他捏着一把汗,企盼他能将军舰救出,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众目注视下,只见邓世昌沉着镇定地伸手拉响了警报,然后就以他高超的指挥水平和娴熟的驾驶技术,使“镇南”舰即刻离礁脱险,从而避免了一场军舰毁损的重大事故。

 

  北洋水师“超勇”号巡洋舰

责任编辑:张世昌 最后更新:2018-04-21 16:17:0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甲午海战英烈多出自马尾船政学堂:4人阵亡3人自杀

下一篇:历史上的今天,民族英雄邓世昌英勇殉国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