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雍正十三年(1735年)裁成山卫设立荣成县,同年置清军成山水师营于该县北境养鱼池。驻扎在养鱼池的成山水师(后改称荣成水师),其防区北起成山头,南至江南的莺游门,巡防沿海2070海里。荣成水师历经157载,在抵御打击倭寇海盗、保证海路畅通,拱卫京师安全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期间,荣成沿海青壮年投身登荣水师营服役者甚多。据(道光)《荣成县志》、(光绪)《文登县志》及(民国)《荣成县志稿》所载,胶州水营千总加守备衔刘孔熙,登州水师营把总袁德惠、李思忠、唐世良,成山水师营千总袁中礼(2),登州镇标后营千总、荣成水师营守备刘仁绪(3),荣成水师营游击曲中和,登州镇标水师前营千总刘得清、把总唐元魁、登州镇标水师后营千总曹维屏以及登州水师营把总袁宜增、曹鸿德、吕振明、张松林,胶州水师营把总刘志贤(4)等一大批水军将士,都是来自于荣成。
1880年,为给正在英国建造的巡洋舰“超勇”、“扬威”选配水兵,李鸿章奏请清政府,认为登荣水师营的船只“船身本小,平时巡缉附近海面,为捕盗之用。若遇强敌,战守皆未足恃”,申请将登荣水师船只开入大沽,从中挑选精锐士兵进行近代化训练,以配备到西式军舰上。经清政府允准,1880年9月27日,北洋水师记名提督丁汝昌等在大沽检验奉命到达的登荣水师营,从中挑选以千总袁培英为首的4名军官、306名士兵,留在大沽严加训练,使这些旧式水师的官兵成为新式海军的最初骨干(5)。袁培英,字育之,荣成成山人,授任蓝翎四品衔北洋海军提标尽先补用守备实缺千总。同年丁汝昌率领管带林泰曾、副管带邓世昌、管队袁培英等20人,以及经过严格挑选的来自山东荣成、文登等地和原属旧式登荣水师的224名舵工、水勇、夫役组成接舰部队,赴英国接带 “超勇”、“扬威”两艘巡洋舰(6)。在英期间,最令北洋水师官兵悲痛和难以忘怀的是袁培福、顾世忠俩人病逝。俩人安葬于异域他乡的英国纽卡斯尔圣约翰公墓,墓碑上清晰记载着他们的籍贯与姓名:水勇袁培福,山东荣成人,赴英接船,因病于5月23日“夜亥初”卒于钮克所市。5月26日清晨,管驾官及全体弁员水勇,前往钮克所市官山为水勇袁培福送葬,并立墓碑,书曰:大清故勇山东登州府荣成县袁培福之墓。在“超勇”、“扬威”两舰试航的当天傍晚,随行文案池仲祐又去看望长眠于此的袁培福等人,“周视良久,为之慨然”,一位名叫玛其梨的英国少女答应他将会照料这块墓地(7)。2002年,威海市档案局档案查取小组远赴英伦,调查、征集有关历史档案,意外在钮卡斯尔发现有一处百年前的中国海军墓地,墓碑上铭刻着中国威海籍水兵袁培福等人的姓名。
光绪七年(1881年),北洋海军在威海卫、荣成招募士兵(8)。1882年,北洋水师借鉴英国海军水手练勇制度,招募训练水师练勇,建立完善练勇招募和升补制度,并于1887年设立练勇学堂,额定250人,以备随时增补舰上水手缺额。练勇学堂所募练勇的地域来源,多以荣成、威海等沿海船户青年渔民为主,其中尤以今荣成市的成山镇为最多。据“来远”舰水手陈学海(威海城里人)回忆,光绪十七年(1889年)他被招录为北洋海军练勇,“那一次共招了七个排的练勇。一排二百人,二七一千四。差不多都是威海、荣成海边上人”,实际招募数量达到了练勇定额的五六倍(9)。1888年,北洋海军在威海正式成军,又进一步抽调荣成、登州两营水军的精锐主力,荣成水师营至此名存实亡。
1888年12月17日,北洋海军正式成军,共有军舰25艘,官兵4000余人。民国十七年(1928年),在孙德耕所著《荣成乡土地理教本·职业》中写有“海军舰队之服役者,实以本县人为最多” (10)。按《荣成乡土地理参考》分析:服役舰队及陆战队者,不下一千余名。早年地方文史工作者调查,荣成北部沿海村庄,几乎村村都有青壮年加入北洋海军,有的村多达数十人,据说先后在荣成招募士兵近2000人,成为北洋海军兵勇的重要来源之地。其后,这些荣成籍的北洋海军官兵,在甲午战争中,为保卫中华民族的尊严,立下了不朽功勋。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9月17日,北洋舰队同日本联合舰队,在鸭绿江口外黄海海面进行主力决战。北洋舰队中的众多荣成籍爱国官兵,都表现的非常勇敢。据“定远”舰水手陈敬永(荣成葛家村人)提供,邓世昌统领的“致远”舰全舰官兵202人,荣成人“在‘致远’船上参加大东沟作战的有六十人,只活了两个”(11)。这些在荣成海边长大的年轻人,入伍时仅是身家清白,认识自己的名字,但进入海军后,经过一年左右的强化训练,都成为精通船艺、天文和算术,能熟练操作船上的各种设备、武器,能运用英文口令的合格水兵(12 )。当旗舰“定远”负伤不能指挥作战时,邓世昌管驾“致远”舰冲在“定远”舰前面发炮猛轰,并击中日舰“吉野”号,打得日舰不得不调整火力,猛攻“致远”舰。“致远”舰弹药打尽,身负重伤,“向右倾斜,势将沉没,仍拼死决斗”(13),开足马力猛冲日舰“吉野”。在即将逼近“吉野”时,中敌鱼雷,船身碎裂。在这场惨烈战斗中,“致远”舰上的58名荣成籍官兵视死如归,与管带邓世昌一起壮烈殉国,表现了气壮山河的英雄气概,可谓海军将士楷模。在荣成白云东村,当年曾有十多名参加北洋海军的水兵,幸存者战后曾向人们诉说邓世昌率“致远”舰直冲敌舰、壮烈殉国的场景 (14)。在荣成王家山村,不少老者目睹过在海战中牺牲的王彩琦烈士墓碑。因在黄海海战中伤亡的多有荣成成山人,当邓世昌等将士壮烈牺牲的消息传到成山后,成山百姓悲痛万分。成山头离海战地点最近,在海战中有亲人牺牲的成山人,都希望借邓世昌之祠慰藉英灵,寄托对亲人的哀思。几经斡旋,邓世昌亲属请人仿照“邓氏宗祠”中邓世昌的坐像,雕刻一尊木主像,连同光绪皇帝“御赐碑文”,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运抵成山。当地百姓举行了隆重的奉迎仪式,木主像从汪流口登陆后,用六十四杠抬阁请至成山庙,安放在始皇殿西间。
1895年农历正月初七,为防海岸巨炮资敌,丁汝昌曾命王平率“左一”鱼雷艇,护送由护军前营帮带洪占魁带领二十余名临时组成的敢死队员,去南帮炸毁皂埠嘴炮台。据“来远”舰水手陈学海称,在自报奋勇参加敢死队的七人中,他所认识的四人,就有两人是荣成籍水兵(15)。同日下午,海军提督丁汝昌派人去炸毁北帮炮台,并把驻威陆军统领戴宗骞从北帮祭祀台接进刘公岛。当时在码头上站岗的王玉清(荣成成山人)和杨宝山(荣成俚岛人),也是荣成籍的两名水兵,他们将戴宗骞搀扶下船。可见在北洋海军各个不同岗位上,服役并参加海战的荣成籍官兵甚多。
在金满楼(原名金松)所著《北洋水师的最后一百天》这部书中,多次提到的荣成人夏景春,既是丁汝昌的亲信卫士,也是北洋舰队的老兵,在威海卫保卫战中,始终紧随丁汝昌左右,亲身经历了北洋舰队同日军作战的最后过程。在日军重兵围困北洋舰队的情况下,丁汝昌在艰难组织海陆两军奋勇抵抗日军夹击的同时,曾亲自安排夏景春,怀揣密信,前往烟台向登莱青道台刘含芳搬求援兵。在求援无望之后,夏景春无奈只身骑马离烟返威,当晚由金线顶水雷营岸边下海,冒着隆冬刺骨冰水,奋力夜游七华里,回刘公岛报信。2月8日夜,丁汝昌见到夏景春。在收到刘含芳转来李鸿章令其带舰突围的电报后,丁汝昌立即修书向刘含芳禀复战况并求援,同时还给徐州镇总兵陈凤楼写了一封求救信。两信写好后,均交夏景春藏好带走。2月9日凌晨,趁夜暗之时,夏景春不顾极度疲累,又从刘公岛顶严寒冒险凫水偷渡到威海卫,然后从旱路赶往烟台。2月10日傍晚,夏景春将丁汝昌再度请求救援的信函交给刘含芳,此时,距离丁汝昌向岛上兵民承诺坚守的最后时限仅有20多个小时的时间。令人遗憾的是,其时山东可调兵力有限,山东巡抚李秉衡所派援兵很少,且早已西撤。李秉衡本人也由烟台撤驻莱州,放弃对北洋海军的救援(16)。从夏景春等人的身上,充分说明了荣成人对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无限忠诚,以及他们所表现出的超凡勇气及奋不顾身的优秀品质。
在《北洋水师的最后一百天》书中,将夏景春写为荣成夏庄人。笔者几次电话采访在上海的金满楼先生,均未获明确答复。继而笔者走访曾为威海华夏集团编纂《威海夏氏宗谱》提供《观里世系》总谱的夏吉朗先生(荣成市卫生局原局长,现年80岁,祖籍桥头镇观里村人),得知威海境内的夏氏,历史可上溯到始祖夏禹,历今约153世。今威海境内的夏氏大致可分卫城、观里两大世系。威海卫城夏氏一世祖夏暹(夏氏第132世),来自于云南省玉溪市北城镇的夏井村,明成化、弘治年间(1465-1505年)为威海卫百户,居地威海卫城东北隅。卫城夏氏现已繁衍22世。荣成观里(今属环翠区辖)世系与卫城世系的夏氏同来自云南省玉溪市北城镇的夏井村,均以荩为共同先祖。观里夏氏自1世祖始,现已繁衍达十八代,历经四百多年,迁徙分布于荣成、文登、环翠、牟平等周边市区,比较集中(50-200户)的有10乡镇25个村。还有部分迁居日、韩、香港及东三省、川、陕,以及大连、青岛等地,人口达一万多人。“景”字辈为夏氏第146世(观里世系第11世),均是观里村1世祖惠公在威海境内的各支系后裔。在今桥头镇观里、洛西头、泊于镇河北吴家、崖西镇林道沟等9个村夏氏惠公后裔10个分支的第11世谱载361人,姓名中间带“景”字的255人。在此255人中,笔者发现名“夏景春”的有3人:一是在桥头镇观里总谱中,载有10世本芝生子景春,11世景春生子良和;二是在洛西头村支谱中有10世曰信生子景春、景山,11世景春生子仁贵;三是在宁津镇南夏家村口外分支谱第14世中,有景春,生子树志、树轩(17)。笔者访查《威海夏氏宗谱·洛西头村支谱》的撰稿人夏元华先生,夏景春正是夏元华的曾祖父。夏景春与妻李氏,于1889年生祖父夏仁贵;夏仁贵与刘氏于1928年生次子夏洪之(长子夏良之少亡),夏洪之与王氏于1951年生夏元华。据夏元华讲,小时候曾听祖母刘德兰(夏仁贵之妻,盘川夼人)讲过,她的公爹夏景春早年曾在威海卫谋事当差,家中、地里的活谁都指望不上他。笔者又采访负责编撰、整理《威海夏氏宗谱·观里世系》的夏元凯(威海市商业银行退休干部,现年71岁,祖籍泊于镇河北吴家)、夏继安(威海市工商局退休干部,现年67岁,祖籍人和镇千军石村)两位先生,他们经过认真核对各宗谱与商讨,告诉笔者,观里总谱上的夏景春,系观里世系长支11世,约为19世纪10-20年代生人,至甲午海战时已有80多岁,不可能还在北洋海军当兵服役;荣成宁津南夏家的夏景春(1894-1934年),实为观里世系14世,甲午海战时尚为幼童;根据当年夏元凯等人整理、编撰《威海夏氏宗谱》时,曾调查过洛西头村夏景春之孙夏洪之(现年85岁),得知该祖父夏景春早年曾在威海卫干事,但不知从事何职业(因旧时当兵多为养家糊口之举,并非什么光荣职业,常被人视其为“兵痞”),曾给家里捎过钱盖房,后来死在外面。根据其家族的几代婚育规律看:在夏景春与李氏生夏仁贵(1889年)5年后,正是青壮年时期。两位夏氏老者经分析认为,当年在北洋海军服役者,应是此人。
笔者发现,在丁汝昌自杀身亡时,其子丁代禧究竟在何处说法存异。在《北洋水师的最后一百天》书中,写有:当丁汝昌的棺柩运抵烟台后,作为丁汝昌的卫士夏景春等人,始终在烟台守卫丁的灵柩,等候其子丁代禧的到来(18)。甲午战争史资深学者戚其章认为:“当丁汝昌死时,他的次子代禧就随侍在身旁,并由其扶榇回里的(19)。”而青年作者孙建军则说:“丁汝昌的儿子丁代禧,闻父亡的讯息,奔往烟台,临时做好棺材,装殓其父(20)。”笔者专程请教甲午战争史学者戚俊杰先生获知:在刘公岛陷落前,丁汝昌早已抱定必死之心,早在上年11月5日,丁汝昌在致信张士珩时便直言不讳:“现惟缮此烬余,竭此衰躯,效命以报。”在日军进攻威海卫之前,已派人将北洋舰队的重要文件或信函送到烟台交刘含芳妥善保管。11月22日,为债务事项曾致信樊时勋:“弟从事海军十余年,历年积亏公款万余金。……万一有意外之变,即与小儿葆翼结付,已告彼牢记矣。”由此可见,早在刘公岛陷落之前,丁汝昌已在为“意外之变”作周密安排(21)。丁汝昌有二子:长子丁代龄,名长栋,字朝甫,号继廷,花翎五品衔;次子丁代禧,名葆翼,字幼廷,又号朝杞,诰授通议大夫,江苏候补道。据当时的形势分析,丁代禧应不会在刘公岛丁汝昌身边:1、早在日军进攻威海卫之前,丁汝昌便派专人将北洋水师所有档案文书送去烟台,本人已抱定“除死守外,无别策”及“惟有誓死拼战,船没人尽而已”。 鉴于刘公岛如此复杂、险恶的形势,丁汝昌不会将儿子留置在生命、安全随时处于危险之地的刘公岛上;2、丁汝昌既将涉及欠款等身后事宜,写信嘱告儿子丁代禧代为他偿还,则相应说明其子丁代禧应是置身于相对安全之地,才有可能完成对自己身后事的处理。
家住荣成水师营驻地的袁培礼(成山唐家庄人),字用和。早年曾在北洋水师萨镇冰麾下服役。在甲午威海卫保卫战期间,精练左营游击、“康济”练船管带萨镇冰奉命带领30余名水兵防守日岛炮台。期间与北洋海军各舰和刘公岛炮台相互配合,奋勇抵抗日军水陆两路攻击,战况空前惨烈。面对日本海、陆两军的凶猛夹击,萨镇冰及其将士誓死拼战十昼夜,击退敌军多次进攻,击伤敌舰多艘,在威海卫保卫战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激烈战斗中,袁培礼勇敢顽强,曾舍身忘死救护过萨镇冰,与其结下了终生难忘的深厚友谊。1896年,萨镇冰被清廷重新起用后,先后担任过北洋水师帮统兼“海圻”舰管带、广东水师提督、清政府海军统制、总理南北洋水师统领、清廷筹办海军大臣、海军大臣之职,后又出任民国海军临时总司令、海军总长,兼代国务院总理等职务。为感念袁培礼甲午战争中的“救命”之恩,萨镇冰推荐袁培礼担任清廷海军部军乐队队长一职。1907年,袁培礼曾向负责筹办烟台海军学堂的萨镇冰,推荐本村青年袁方乔考入直属海军部的烟台海军学堂第四期驾驶班。后来袁方乔成为民国海军中的一代名将。1917年,袁培礼辞去军职,告老归乡务农。1918年,萨镇冰由北京南下福建,曾专程绕路到成山唐家庄,探望袁培礼。因袁培礼出海不在家,萨镇冰遂将随身所带的名片及一枚民国海军部的青天白星徽章(第2号),留赠给袁培礼,以作纪念。该系较为罕见的银质圆形徽章,直径3.5厘米,厚0.2厘米。上端为“青天白星”满地红,中部竖排“海軍部”3个楷体字,下端两边为稼禾(麦穗),图案为珐琅彩。背面阴文“民國柒年”,下端阴文“贰號”。该枚徽章,现在荣成市民间文物收藏爱好者戴玉山先生处珍藏。
参考文献:
(1)陆儒德:《中国海军之路》,大连出版社,2009年版,第224页。
(2)(道光)《荣成县志》卷七·选举。
(3)(光绪)《文登县志》卷五·职官表二。
(4)(民国)《荣成县志稿》续卷三·选举(荣成市档案馆藏)。
(5)“操演水兵备用折”,《李鸿章全集》,奏稿·卷三十八。
(6)池仲祐:《西行日记》,商务印书馆,1908年版。
(7)《西行日记》,卷下,第10页。
(8)威海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威海市志》第一编大事记,1986年版,第5页。
(9)戚海莹:《甲午战争在威海》,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203页。
(10)孙德耕:《初级小学荣成乡土地理教本》,石岛新华印字馆,中华民国十七年初版。
(11)《甲午战争在威海》,第203,211页。
(12)陈悦:《北洋海军舰船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年版,第139页。
(13)戚其章:《中日甲午威海之战》,山东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22页。
(14)刘德煜:《威海往事》,中国戏剧出版社,2010年版,第121—122页。
(15)《甲午战争在威海》,第207、208页。
(16)戚俊杰:《甲午战争期间丁汝昌作为之述略》,载于:戚俊杰、郭阳主编:《北洋海军新探》,中华书局,2012年版,第356、357页。
(17) 威海夏史研究会:《威海夏氏宗谱》【卫城世系·观里世系】,威海新永印刷有限公司,2012年6月(内部资料)。
(18) 金满楼:《北洋水师的最后一百天》,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1年版,第197页。
(19)戚其章:《甲午战争新讲》,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243页。
(20)《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馆刊》,2009年第4期,第7页。
(21)《甲午战争期间丁汝昌作为之述略》,载于:《北洋海军新探》,第358 页。
(作者:王福明,威海市政协文史研究会会员,荣成市政协文史研究会理事,荣成市卫生局原副局长)
责任编辑:廖继红 最后更新:2018-09-11 17:31:06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北洋海军爱国将领林泰曾
下一篇:萨镇冰与日岛保卫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